南京原生艺术社区服务项目 | 第三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展示
2021/10/26
1650

本案例来自第三届(2021)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南京原生艺术社区服务项目 

项目周期:2014年至今 

服务提供方:南京市建邺区凤栖苑社区原生艺术康复托养中心 

服务受益方:精神障碍患者 

所属领域:精神健康、特殊群体

 

 案例摘要  

 

2006年,南京艺术家郭海平入驻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开设“艺术病房”为住院患者提供了为期三个月的艺术创作实验。2007年,郭海平与该院病区主任王玉合作,将这次实验成果编写成《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并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入选当年《新京报》组织评选的“优秀华文图书100本”。2010年,郭海平在南京市江心洲创办中国第一家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的非盈利机构一一南京原形艺术中心。2014年开始,分别在南京市建邺区和鼓楼区建立了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务的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

 

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应用原生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原本具有的创造性和自我修复的潜能,为这一群体的康复、托养、就业开辟了一套全新的服务模式。不同类型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这项服务过程中,不再依赖他人的指导,而是依靠自身的天赋在三个月内就可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也正是通过这一艺术语言,他们与自然、社会和自己的内心建立起了广泛而长久的联系,从而使他们走出了过去自我封闭的状态,也让他们从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也正是在这种自发进行原生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也因此得到了明显改善。

 

南京原生艺术社区服务项目已持续进行了8年,目前项目签约艺术家(精神障碍患者)24位,与此同时,工作室已为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提供原生艺术服务项目,服务人数近千人。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创办人郭海平对原生艺术近十五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编写成专著《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我病故我在》、《中国原生艺术手记》、《窒息一次——妞妞的原生艺术世界》,并担任“原生艺术丛书”主编。2019年,由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创建的“原生艺术治疗技术”编入大陆第一本系统介绍精神障碍作业疗法的《社会心理作业治疗》教材。与此同时,每年参加近10个国内外艺术展,获得了国内外公众和同行业的一致好评。

 

 案例背景 

 

精神障碍人群的社区康复托养是全国性难题。由于该群体健康状况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医学手段、社区康复托养服务联动机制缺失,相应的教育失灵和就业岗位的严重缺乏与不匹配,加之精神健康和公共卫生教育和科普的不足,形成社区康复托养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供给远小于需求,全国范围内尚无持续有效且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在精神障碍类疾病中,自闭症和脑瘫的14岁以下康复体系,与心智障碍(自闭症,及残疾证上的智力残疾)托养服务,供给相对其他患者较多,但14岁之后的社会融入和接纳等问题,依旧难以回答,无障碍社会对于精神障碍者,仍然难以企及。

 

《精神卫生法》颁布,国家及各级政府残疾人服务十三五规划、国家和各级政府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及配套落实措施的先后出台和推进,为精神障碍人群的康复和托养体系建设构建了法律框架、保障措施和服务体系政策基础。本机构正是在南京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并与所在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残联系统补助资金支持下,依托社区原生艺术项目团队的经验和能力,初步探索出通过原生艺术服务精神障碍群体的治疗与康复路径。该路径的基本解决方法为:为该群体中有能力进行原生艺术创作的群体,提供自由创作的软硬件环境、画材等物质条件,以及艺术和生活辅导老师,鼓励和引导其发挥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接受托养服务、达到康复效果,并由机构代理其作品进行展览、销售和衍生品开发,推动其社会价值实现与社会融入。该路径获得受益群体自身、其父母、机构所在与受益群体所居住社区的肯定和各界好评。

 

如何解决精神残障人士的康复、托养、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的一个难题,工作室创办人郭海平经过十年探索和实践,为这一群体中一部分人群率先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即用原生艺术去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并让他们的弱势变成优势,为他们的康复、托养、就业创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随着这些成功经验的不断推广,不仅让更多的精神残障人士获得新生,同时也为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做出贡献。

 

 需求分析 

 

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精神障碍(不包含老年期痴呆)终生患病率为16.57%。对于精神疾病患者,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告诉大家:“精神疾病是看不见的痛苦,精神心理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特别关心。”但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在医学诊疗上的困难、社会认知和认同感的缺失、法律和政策保障措施匮乏、社会化的较低可能性,《精神卫生法》颁布四年来,其社区康复仍无有效的制度支持和实践体系,也无有效实践体系,大部分患者无法离开医院,也无法融入社区。从医学和政策伦理、政府社会福利落实、群体权益保障、社区居民恐慌心理消除等多方面,社区康复途径的探索变得尤为重要。

 

 服务过程 

 

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不采用任何传统美术、艺术治疗的教学教授方法,不对他们设定主题及内容,让服务对象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进行创作。因为服务对象精神障碍的疾病特征,使得他们可以很好地屏蔽来自外部经验的干扰,因此,服务对象的创作过程不仅是他们内心的真实表达,也是在原生艺术治疗的实践与理论体系的支撑下,最有助于他们精神以及心理健康的的治疗与康复手段。

 

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人员由以下构成:艺术总监一名(由当代艺术家担任、负责视觉及整体把控,同时具备多年心理咨询经验,也负责个案辅导的主要工作)、艺术辅导员两名(由具备艺术背景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工作室日常对服务对象艺术创作的支持,以及个案辅导的观察记录及个案服务计划的落实工作)、生活辅导老师两名(主要由全职的家长担任,负责服务对象的日常照料)。同时,由于工作室资金的原因,艺术辅导员需兼顾行政及运营、画作管理、项目执行等工作。另外,为了保证项目的良好运转及财务的绝对透明,财务的出纳也由服务对象家长担任,工作室的理事、监事成员也均由家长担任。为了建立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与网格,志愿者与社工的参与不仅有助于更加丰富的辅导,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入。

 

工作室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常态化运营模式,工作室除节假日外,早九点半至下午四点半全天开放,服务对象可以自主选择前往画室的创作时间。服务对象到画室后,在不干扰其他服务对象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有灵感可以选择画画,没灵感也可以玩耍或者休息,工作室对于服务对象的创作时间和数量等没有任何要求。项目对于服务对象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工作室提供的所有服务内容及材料包括画材、场地、个案辅导、团体活动等也全部免费。工作室会与服务对象的监护人每三年签署一次服务协议,服务协议中服务对象作品销售的30%竞价价值将会返回到家庭做辅助性就业服务,服务对象除遇家庭重大事故外(如监护人去世等),均可以始终免费续签。

 

工作室的日常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精神障碍患者的日间托养

 

工作室目前有两个场地,面积共计450㎡左右,周一至周五全天免费开放,服务对象可以自由到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两个工作室都配备专业的艺术辅导员为服务对象的艺术创作提供支持,同时还有生活教师照料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

 

二、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案服务

 

工作室会为有情绪波动或特殊情况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及个案辅导工作,帮助患者及时认知自己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及时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异常状况,稳定患者状态并支持其心理成长和发展。

 

三、精神障碍患者的价值挖掘

 

通过举办原生艺术展览及出版相关书籍,挖掘精神障碍患者作品的学术价值并向社会推介,激发患者本人的个人和社会价值感;通过售卖其作品并返还部分收入到患者家庭,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经济状况;通过研发推广及企业定制其衍生品,向公众普及精神健康相关知识,助力于这一群体相关的社会生态系统的改善。

 

四、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支持

 

通过为家长定期提供群体活动和不定期提供个案咨询与辅导,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压力和负担,也为患者创造出更为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支持。且通过建立家长网络,让家长深度参与到工作室的工作当中,工作室的监理事成员和出纳均有家长参与。

 

 成效评估 

 

到目前为止,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受到广大精神障碍者以及他们家庭的欢迎,也得到了国家、省市残联的一致好评,2017年,中国残联主席、康复国际主席张海迪为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承办的“中荷原生艺术展”发来贺信,评价“这一展览的举办,对于促进中荷两国残疾人文化交流,以及残疾人与社会的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国际原生艺术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2020年,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到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调研时指出“希望南京残联继续探索原生艺术康复方式,为原生艺术康复发展摸索出‘南京经验’。”

 

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先后以“南京宝盒”、“南京面孔”的身份代表南京市参加“世界名城会”。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也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在法国、荷兰、英国、瑞士、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展览。工作室创办人郭海平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江苏省助残先进个人”、“南京市道德模范”、“感动南京年度人物”等荣誉。以上的阶段性成果都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且稳固的基础。

 

 项目价值与意义 

 

精神疾病的康复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方面国家层面解决了一部分,另一边的原生艺术社区工作室便作为一个连接器,连接起医院与家庭之间,个体心理与社会整体之间。在这个意义上,正是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使得这个群体不仅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单方面治愈着被归因于个人的心理问题,而是在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维系着不同的支持系统。在这几年的实践经验中,工作室不断突破新的方式,承担着更多社会职能与社会责任,由南京辐射到深圳、上海、北京、常州、宁夏、曲靖、重庆等全国范围内,不仅是在成功的经验上,更是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辐射更多城市区域,为更多的家庭点燃希望之灯。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大量因精神疾病所导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精神疾病与相关症状也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本项目的实践也能为普遍性现代社会普遍性的精神困境激发更加普适性意义的探索。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加具有社会价值。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弱势群体与边缘群体生存状态与人权的基本保障也应该成为每一个社会人持续不断的使命。

 

 专业反思 

 

在全国心理与健康领域内,本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不仅能够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的一个特色案例,也能拓展在该领域的新路径。今天,艺术治疗作为一种促进心理康复的手段在中国受到了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精神障碍患者的广泛欢迎。但在这种受到“广泛欢迎”的现象背后,我们发现,中国现有的艺术治疗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影响这一水平提升的原因主要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应用这一治疗技术的从业人员对艺术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由此使得“艺术”在这些从业人员心目中仅仅是一些符号概念,这将直接影响到艺术在心理疗愈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艺术治疗在中国现有心理治疗体系中的定位不明确,由此使得艺术治疗在心理治疗实际应用过程中得不到相关专业和社会力量的有效支持,从而使得这项服务显得相对孤立。

 

三、由于中国在今天广泛应用的艺术治疗技术和理论主要是来源于西方,而这种技术和理论在中国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水土不服。

 

这三个因素都将影响到中国艺术治疗事业的发展。

 

为此,南京原生艺术工作室的实践对于改变和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可以发挥很好的积极作用。原生艺术之所以能够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一、原生艺术这种表达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生命的智慧,也是人天生具有的一种能力,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知识的输入,这就使得从业者和服务对象不仅更容易掌握和认识这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也更贴近人的心灵。

 

二、由于原生艺术是来自于自然的智慧,这就使得它可以超越不同文化和专业的限制,让自身与世界建立更广泛的自然联系,这时,原生艺术治疗也就不会因为专业化而感到孤立,同时,也不会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经过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有理由认为,原生艺术治疗和康复方式体现的是自然对人生命的一种关心和爱护,这种关爱不仅有益于人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将有助于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南京原生艺术,帮扶路上的艺术疗愈#南京原生艺术视频号

南京原生艺术,帮扶路上的艺术疗愈#南京原生艺术视频号

图片

图片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