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逐字稿系列 | 行业发展论坛——心理学的下一个五年(上)
2021/03/17
1550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逐字稿系列陆续发布中,后续内容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客服,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免费拿!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心理健康的发展,不断倡导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许多人盼望已久的心理学的春天似乎有了到来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心理行业,面对当下的形势,整个心理行业的未来将会展现怎样的景象?面临怎样的挑战?大会邀请了五位来自心理服务行业头部企业的领导者,共同讨论、分享,共同展望心理行业的下一个五年。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心理学同仁、直播间的各位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第14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

 

本场论坛的主题是“行业发展论坛——心理行业的下一个五年”。

 

 

本场论坛的专家有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张冉-张总,北京盛心阳光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张婕-张总,北京阳光易德心理学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颜研-颜总,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凯华-马总,北京渡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进-张总,本场专家主持是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系主任张红川-张教授。

 

主持人——张红川:

 

 

非常感谢各位老总有机会来到驻马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驻马店的出租车上面的灯牌都是写着“热烈欢迎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在驻马店举行”。

 

这证明了目前心理学的确已经成为一方热土,成为一个风起云涌的行业,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想要知道,作为在心理学行业中的推动者或者实践者,大家目前对于心理学的行业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认知?以及可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期望?

 

我觉得咱们今天的题目取得特别好——“心理行业的下一个五年”,因为国家也都是按照五年计划来规划的,所以也先请各位老总简单介绍一下各自企业的组织情况和发展规划。

 

阳光易德——颜研:

 

 

很高兴在这里代表阳光易德来和大家介绍我们公司的大概情况,阳光易德现在是属于清华控股旗下的心理学专业运营商,是现在业内为数不多的国有控股的心理学公司,下设两个大模块,一个模块是做研究,一个模块是做产业推广。

 

在做研究这个模块,我们有自己的大数据研究院,另外也和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自动化所建立了两个实验室;在产业平台这个模块,我们有很多子公司,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提供心理学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十余年的积累,我们也具备了很多资质,现在主要的工作方向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心理学的软硬件的产品体系;第二个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第三个是大数据的应用体系。

 

说起研究历程,阳光易德一直是与企业端合作为主的,是针对各个职业群体的特点,通过素质模型、情绪模型和压力模型的构建,来跟各个行业深入合作。

 

在2016年之前,我们已经积累了5000多家行业客户,通过服务换数据的各种方式,也积累了结构化心理数据超过1000万人,数据结构也非常丰富,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当时就设想如果把心理数据结合客户的行为数据,再加上一些人口学信息,就可以形成中国人的心理大数据,这样就可以去开展各行各业中的针对痛点的一些预警和分析。

 

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开始高速推进心理大数据的构建和应用工作,主要是在心理数据的采集方面有很多突破,比如基于图像的各种技术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

 

在产业平台方面也开始打通原有十多年积累的各个平台,形成标准化的平台,并且开始构建从元因子一直到行业的模型。

 

从产品角度来讲,通过研究数据构建模型,形成了心理学软硬件产品体系、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体系以及大数据应用体系这三大体系。

 

在软硬件产品体系形成了六大维度,十六个子维度,再结合各行各业的特点,最终形成了80余款心理学的软硬件产品,可以满足各行各业构建心理服务中心、心理督导室、心理辅导室等场室类的需要。

 

在服务体系方面,我们研究出来线上结合线下的模式,首先线上有一款APP叫“微心理”,可以用线上的方式做各种服务,线下根据线上的数据引导,也可以开展一些基础服务并通过数据进行预警。

 

另外我们刚刚上线了一个叫做“心美好”的平台,这个平台是通过政府端、咨询机构端、咨询师端和用户端4个端口,给整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来做支撑,用户可以找到靠谱的咨询师,咨询师可以挂靠在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用这个平台来做OA方面的管理,政府可以通过全国的情况来观测整个行业的进展。

 

大数据体系跟以往的标准产品和服务不太一样,要结合到客户的痛点,要深入到客户的系统中去做多系统的耦合,去做个性化的开发,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积累,现在基本上可以在健康预警、行为预测、能力训练、动力评估和政府管理这五大方面来提供大数据的服务。

 

从2018年开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也提上了非常高的高度,作为清华的校企,我们和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工作组,给大家提供“四个一”工程,通过双方的能力叠加来做专项调研、基础建设、骨干培训以及科研和应用。

 

以上就是阳光易德企业的大概情况,谢谢大家。

 

盛心阳光——张婕:

 

 

各位线上线下的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代表盛心阳光来介绍我们公司的情况,也很感谢张冉董事长的邀请,组织这么好的活动。

 

盛心阳光是我本人在2005年跟几家投资方共同创办的,今年刚好是15周年,在这15年里我们一直在做EAP员工帮助计划,在国内的15年都特别专心地在这个领域里工作。

 

目前我们的客户一半是外企,一半是国企,比如外企里的IBM、杜邦、强生等,国有企业像中石油、华为、国航、中兴,还有一些新兴企业像快手、美团等都是我们的客户。

 

我们一直特别专心在企业的部分开展工作,一直在迭代针对企业的服务产品,这几年企业的EAP员工帮助计划发展是非常快的,我们的人员培养显得有些跟不上了。

 

所以在2018年我又创办了盛心国际EAP学院,非常定向地培养EAP方面的实用人才。当然,首先是给我们自己培养,同时也是给行业做培养。

 

从学科体系的角度来讲,我们从EAP咨询师、EAP培训师、企业内部心理健康管理师,包括跟EAPA一起引进的“情绪急救”项目,在疫情期间对全民的情绪缓解都有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部分就是信息技术,我们基于这么大的服务量建了数据云平台,在为各个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服务。

 

因为我本人是做媒体出身的,所以盛心阳光特别注重心理健康在中国的普及,我们在2005年公司刚成立还没注册下来的时候,2005年6月我们就先创办了EAP国际论坛,今年刚好也是15年,所以对张冉总组织这样的活动觉得特别激动,也特别感动。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去推进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EAP国际论坛每年是10月份开办,也特别邀请大家关注相应的信息,跟我们一起来促进心理服务在中国更好的发展,谢谢大家。

 

易普斯——马凯华:

 

 

 

大家好,我是北京易普斯咨询公司的马凯华,非常感谢这次大会组委会的邀请。

 

易普斯是成立于2001年,从事中国本土EAP和社会心理服务的一家机构,公司总部在北京,目前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乌鲁木齐等地都设有分支机构。

 

整个公司的业务是以EAP和社会心理服务为主,其中社会心理服务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业务和服务领域,之前是以EAP应用作为公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除了覆盖全国的服务能力之外,我们公司也是美国芝加哥的全球最大EAP服务机构ComPsych在中国的唯一战略合作机构,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在海外的员工提供相应的落地服务支持,保证能够有覆盖全球的业务能力。

 

在整个服务的内容和体系上,主要是四大块的工作。

 

第一块工作是为企业或者一些社会居民、政府单位提供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培训辅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心理服务。

 

第二块工作是基于现在整个心理健康应用领域的发展,需要一些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为企业及一些政府机构所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人才队伍培养的工作。

 

第三块工作涉及到现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也包括很多企业在整个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应用的过程里,也会涉及到的阵地或者场室,原来被称为心理咨询室的这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提供相关服务的支持。

 

第四块工作是依托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做线上平台的一些应用,帮助我们的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和高效地使用专业的心理服务。

 

整体上来讲,每年我们服务的人群覆盖上千万的规模,在这里非常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易普斯,也非常期待跟各位携手,能够把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成功之道——张冉:

 

 

 

线上线下的朋友们,大家好。

 

在听刚才几位老总分享各自企业的情况时,我想到前天听到张建新老师报告中提到的主题 “分化”,心理行业的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从这三家都是以EAP为核心业务的企业老总的介绍中,大家应该很明确地感受到各家的优势业务或者重点,比如产品模式、商业模式和各自聚焦培养的下一步方向,可能都产生了明确的分化,各自在寻找各自新的方向,并且努力朝这个方向上去培养、塑造,把优势建设得更加突出或者更加强化。

 

所以我觉得今年大会的设计真的都是老天准备好的,如果说前两天各位专家及学界大佬们给出的是理性或宏观层面的一些思考和讨论,今天我们这些产业界的实践恰恰印证了这些趋势已经开始出现了。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一提到“成功之道”大家都知道是做心理咨询培训的,未来我们虽然也有下一步的一些变革,准备要扩大几个事业部,朝其他社会心理服务领域去做一些渗透,但即便去渗透,即便是朝其他的价值链里去拓展,也都是围绕着我们的核心优势开展的。

 

成功之道的核心优势就是专业培训,这20年积累的不光是客户,更多的是那些经验和模式,包括从1879各个项目中整合出来的背后的东西,要具体说是什么可能我都说不太清楚,只能说理出来一些东西,比如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我们总结出来 SEC的教学模式等,但是背后的东西远不仅此而已,比如要跟驻马店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的时候,我们基于培训的社会心理服务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成功之道有两个核心优势,一个是内容的优势,我们做培训所积累的内容优势,比如线上课程积累了5000多小时自主知识产权的线上专业应用课程,这个优势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另外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运营队伍的保障,在下一步发展时,特别是社会心理服务这个领域和 EAP领域差别还挺大的,在面向政府的社会心理服务领域中,我觉得最大的一个要点,不光是要提供硬件,更重要的是提供后续的运营方案,它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在社会心理服务市场中才有竞争力。

 

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中,成功之道基于培训产生的人才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就像本场大会的主持很多都是我们1879项目的专业学员,在培养下一步发展模式或者产品模型的时候,成功之道会聚焦在这个部分,当然也还会附加一些平台的开发等。

 

这就是成功之道的大概情况,谢谢大家。 

 

渡过——张进:

 

 

 

大家好,“渡过”是一个以抑郁症为主体的精神疾病患者的自助、互助康复社区,主要目的也是为抑郁症相关的疾病寻找和提供解决方案。

 

我本人是心理行业的闯入者,因为我过去一直是做新闻的,曾经任财新传媒的副总编辑,做了整整30年新闻,但是2012年我突然患病,后来知道叫做双相情感障碍,当时非常痛苦。

 

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我对精神疾病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然后开始自己学习、自己研究,先是写书,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4本书,名字都叫《渡过》。

 

写书之后,为了传播书就办了公众号也叫“渡过”,开公众号以后很受欢迎,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就顺势办了社区,社区现在也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仅社工号就有几十万人,直接的社群现在大约有六七十个,加在一起也有好几万人。

 

因此我简单概括“渡过”的第一阶段就是个人体验阶段,就是我自己对疾病的感受。

 

第二阶段是健康教育阶段,其实就是知识传播阶段。

 

最近两年进入了第三阶段,是寻找解决方案的阶段,我们也是在进入寻找解决方案的阶段之后才成立了公司,但是刚刚起步,和前面几位老总的企业是没办法相比的。

 

当需要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要从哪些方面去工作?我想到目前中国关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只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诊疗系统,就是医院系统,还有一个系统是心理咨询系统。

 

但只有这两个系统是不够的,我认为应该再加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而“渡过”因为是患者社区,因此当时我就想我们应该在社会支持系统里做一点事情。

 

目前我们具体做了几件事情,一个是患者的教育,线上提供的很多课程已经成系列了,最主要的是家长课程和青少年课程。

 

另外我们做了很多线下的活动,实实在在地为大家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做“陪伴者计划”,因为我们发现并赋能了很多的康复者,发现这些康复者并团结他们,赋予他们能量,然后把他们变成陪伴者,以陪伴者来解决目前中国的医生和咨询师不足的问题,因为需求太大但资源不足,所以我们就创立这个陪伴者计划,用他们来解决精神疾病治疗全程的需要。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短期是治疗,长期是成长,全程是陪伴。”

 

短期治疗就是指我们的医疗系统,长期成长是我们的心理咨询系统,而全程陪伴就是渡过现在正在做的陪伴者系统。

 

这个工作我们也才刚刚开始做了一年半,未来还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寻求一条“完全”、“实用”、“个性化”、“有温度”的精神疾病治疗之路。

 

这条路我们才刚刚开始,也希望将来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红川:

 

因为今天的主题是要对行业目前的发展进行一个讨论,而且也有一个很强的时间假设,展望今后5年会在心理学产业中发生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当然有可能带来好的,也有可能带来坏的,所以我想今天给几位老总提一个小的要求,待会在谈的时候可以说不好听的话,但是都说真话。

 

我想先给大家抛出两个问题,之后咱们再自由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5年之后的心理学行业和现在的情况相比,会不会有本质上的不同?

 

阳光易德——颜研:

 

对于心理学行业的下一个5年,我有三个判断,可以用三个词来表达。

 

第一个词是“百花齐放”,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如今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心理学行业一定是越来越热门的,进入到心理学行业的职业群体或者为心理学行业服务的人群肯定是几何倍数增多的。

 

其实从现在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我加入心理学行业的年限跟几位比相对较低,虽然阳光易德公司有很长的时间,将近二十年,但我加入公司是8年,我现在总是回忆8年前客户对心理学行业是怎样的认知?进入到心理学圈子里的公司一共有多少个?

 

现在回看其实数量翻了好几倍,所以我觉得下一个5年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可能擅长做各个领域的,或者擅长各个流派的,有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公司会层出不穷。

 

第二个词是“精细分工”,现在可能不管哪个公司,包括阳光易德在内,可能还是希望有一些项目是自己能够全做下来的,因为那样既比较有面子,相对来讲也比较有利润。

 

但实际情况是,随着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我判断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完全靠自己把握整个产业链,是不可能的,将来一定是需要精细分工。

 

比如擅长做工具的就踏踏实实做工具,做软件工具、做硬件工具、做软硬一体化的工具、做平台,这是一类。

 

擅长做服务的,有些擅长做线上,有些擅长做线下,就踏实做好服务。

 

擅长做培训的,像张冉总的1879项目做了那么多年,我们没做过,如果偏要去跟他比培训,肯定是比不过的。

 

还有擅长做基础研究的、做算法的、做芯片的、做泛心理学的,比如只做行为分析,电影加入心理学的什么元素就能让看的人更多;一个商品加入什么样的算法或者理念,就能卖的更多。

 

产品经理可能在这方面会成长起来,各行各业可能都会涉及到这个部分,不可能一个公司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也说明可能什么都做不好,所以我觉得未来一定需要精细分工。

 

第三个判断关键词是“与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我觉得现在心理学做的还不够,可能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单举一个例子,比如和5G的融合可能就会改变很多心理学产业的业态。

 

5G简单来说可以概况为三个词,第一个词是“接入多”,可以实现千亿级的接入,5G和4G不是只多了一个G这么简单的区别,美国之所以要打压华为就是因为5G是一场革命,它不光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更是人物之间、物物之间的通信,接入都是千亿级的,大家可以脑补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产业形态。

 

第二个词是“时延短”,都是毫秒级的时延,不像现在可能有时候用户的使用感受不太好,未来真的就是实时的,基本上没有任何时延。

 

第三个词是“容量大”,那个时候下载一部4G或8G的高清视频或者一部电影可能只需要几秒钟,到那时VR技术、 AR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就会发展得非常快。

 

那个时候比如线上咨询,就不是现在简单的文本甚至微信语音,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完全拟真的、完全没有时延的面对面通话,比如就像今天这样的论坛,可能主持人在海南,张冉总可能在天津,我在北京,张捷总可能在河南,大家都不在一个城市,但是就会有一个完全拟真的大家坐在一起的情景。

 

那个时候无论是组织培训,还是组织督导,或是做线上咨询,都会出现很多新的形态,我觉得5年以后一定会达成这样,这是我的三个判断。

 

盛心阳光——张婕:

 

刚才主持人的问题是5年以后会不会有根本的变化,我是一个小心翼翼的乐观主义者,我觉得不会的,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个量变,我听到大家说“心理学行业的春天”好像听了至少有10年了,春天确实很重要,但是总得走过春夏秋冬,才能有秋天收获的季节。

 

我觉得心理学行业未来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我们这些行业人员,其实绝大多数心理学从业者还一直停留在专业化的过程里,大家都很迷恋专业化的过程,因为心理学太好玩了,就容易玩物丧志,忘了我们学心理学的初衷是要去帮助别人、促进社会进步。

 

虽然专业化的过程很好,但接下来还有三个“化”同样很重要。

 

第一个是“职业化”,心理学行业从业者的职业化跟整个行业的职业化进程都还远远不够,就像刚才颜总也讲到了,科技发展如此之快,世界发展如此之快,我们的咨询师怎么样跟上这种职业化的进程?

 

第二个是“社会化”,大家一直说在做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尽管跟EAP是两个领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群人是能够跟社会机构去打交道的,这些运营的人在哪里?我们可能会跟个体的一个来访者打交道,可是会跟政府打交道吗?会跟教育机构打交道吗?会跟教授打交道吗?如果我们的社会化进程中没有这样一群人是很难运营下来的,甚至跟一个社区打交道,我看我们都没有社工的社会化过程做的好,心理行业从业者好像显得高高在上。

 

第三个是“产业化”,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其实心理学行业现在远远没有到产业化的阶段,因为没有形成上下游,虽然我们可以去细化、去分工,但再怎么分工还是小的,没有形成上下游的体系。

 

比如我坐在这就在想张冉总擅长培训的这个部分跟我们盛心阳光的企业EAP应用应该是上下游的关系,在张冉总的培训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到我们EAP体系里来再接受一下训练,以后就能为企业提供服务,刚好我们的人才也不够。 

 

我想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上下游关系,心理学行业能不能变成一个产业,能不能快速发展,其实还取决于我们在座的大家,所有现在已经市场化的这些机构、公司或者群体,大家能不能在一起互相形成上下游的连接,形成一个更大的模块。

 

光细分一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大家现在都没有流通、没有整合,包括我们服务的几百万客户里面有那么多是抑郁症、焦虑症,他们重返岗位以后会面临很多困难,今天我就特别开心借张冉总的场认识了张进老师,刚才张进老师的发言给我很大的感触和感动,我觉得张进老师的发心确实很好,刚好我们这些专业从业者其实去做这部分都是没有那么好效果的。

 

其实这也可以形成上下游的连接,张冉总是我们的上游,我们可能是张进老师的上游,大家真的能一块一块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模块,因为大家各做各的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大家知道彼此在做什么,我们联合起来才有更大的力量,所以我想大家未来的路都很任重道远。

 

易普斯——马凯华:

 

我个人觉得最近这5年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很难用量变或质变去形容,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得太快,很多行业被颠覆或者获得发展的机会,可能并不来自于行业本身,有可能是其他行业或者其他技术的发展将导致这个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对心理学行业来说,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非常乐观的,毕竟现在国家和政府层面不断在推进全民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搭建,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为员工提供EAP的心理援助。

 

假如我们回头去看前5年发生了什么,也就是2016年的时候,实际上当时国家“十三五规划”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后来这几年越来越频繁地提及此项,也有越来越多政府相关文件的出台,其实都是给整个行业做了很多有力的推动。

 

像张捷总还有颜总都是EAP领域的开路者,我们可能原来在做EAP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文件的支持,但是我们仍然把EAP做到今天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

 

现在有了政府的东风,带来的好处就是在整个社会层面,大家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认可度和接纳度会越来越高。

 

从事心理学行业的人都知道,其实需要做心理疏导的人的基数是非常大的,但是很多人会认为有情绪没关系,扛一扛就过去了,或者有的人碍于隐私或面子等各种问题,都没有选择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支持。 

 

但现在从政府到整个社会媒体不断地宣传和教育,为我们铺好了路,在接下来的5年里,其实更需要的是更多专业机构和专业的从业人员,更多应该是把我们的专业做好,能够做到更接地气,能够做进愿意使用心理健康服务的人们的心坎里去,我觉得这是在接下来的5年里非常重要的一点。

 

秉持专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其实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号称提供心理服务的机构,可能不自称为心理咨询,可能叫“教你怎么谈恋爱”,或者“帮你发掘孩子的潜能”等等,其实都是属于心理学行业的一些应用,当然有的是科学应用,有的是伪科学的应用,或者只是滥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而已。

 

尤其是国家前几年把心理咨询师证取消了,实际上整个社会层面在推进心理服务的过程里最缺的就是人才。

 

我们可能从来都不缺能做好服务和做好顶层设计的企业,也有很先进的技术,可以把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心理服务里,就像刚才颜总分享的5G的应用,我相信这些是容易的,但是,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比如说如何大面积应对社会激增的需求而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来讲,反而是更难的,尤其是在目前国家专业标准缺失的背景下。

 

我觉得在接下来的5年里,肯定会在行业的专业标准方面有更规范、更专业的加强,这是我个人的判断,谢谢。

 

成功之道——张冉:

 

听到刚才几位老总的发言,真的是大家的思考在这里是不谋而合的,技术肯定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变化是很快的,我们都没法预测5年以后会怎么样。

 

就像我记得三年前大家在谈“大云物移”的时候,都还是很高大上的一个名词,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的基本工作平台,包括下一步的5G、AR、区块链,我觉得在这些信息行业成熟之后,很快就可以发展到应用层面,自然也可以被心理学行业所用。

 

但是我觉得这种变化不是本质的变化,只是技术工具的变化。

 

刚才张捷总谈到产业链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我最近两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也牵扯到我们自己下一步要往哪走,如果整个产业我们看不清楚,对产业的认知还稀里糊涂的话,就会很焦虑,我有两年也是快到抑郁的程度了。

 

我觉得最应该产生变化的应该是我们自身对自己的认知,对我们所属行业的认知需要继续产生变化。心理学行业内,无论是做企业的还是做学术的,或是做周边器材开发的,甚至包括政府,对心理学行业的认知都未必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我觉得如果想要产生质变,前提就是我们的认知应该先产生质的变化,才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的质变。

 

就像刚才在心理会客厅环节谈到在心理学行业里会不会有“独角兽”企业的问题,我觉得完全有可能,但是“独角兽”只是一个结果,如果认知没有突破,依然被障碍住,坦率地说,我觉得我们在座几位所代表的企业里出现“独角兽”的可能性不大,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渡过——张进:

 

我刚才说我是这个行业的新闯入者,说实话我没有思考过行业的问题,未来能不能有本质的变化,我确实不知道,因为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变化肯定会发生。

 

因为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是最了解社会需求的,我知道现在的社会需求是远远没有得到满足的。

 

就像刚才从几个方面分析的,首先我亲身感受到目前中国的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低龄化,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年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太快了,人们的生活太追求便捷了,而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的心理、我们的社会准备都跟不上,整个中国的心理障碍将来会增长地非常剧烈,而我们现在根本没有为之做好准备。

 

比如从医疗系统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资源不足,医生不够、医生看病的时间不够、医生对患者的把握不够,因此现在医疗系统的治疗状态,从诊断到治疗基本上还是处在尝试的阶段。

 

从心理支持角度来看,虽然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很多,但是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能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是不多的。

 

再从社会支持角度来看,目前在中国的社会支持基本上还处在一个相对空白的状态,很多像我们这样的抗抑郁团体在自发做着社会支持的工作,但实际上依然缺乏专业的引导。

 

所以鉴于这种需求无限而供给根本不足的情况,将来变化是必然会发生的,当然能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就决定于目前的行业从业者怎么做,以及能做的怎么样。

 

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觉得我们能做的很简单,就是牢牢地把握需求,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握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自己感觉到眼前很明显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打通生物、心理、社会这三块,能够把医生、咨询师和社会支持的不同板块完全打通。

 

说实话之所以我要做“渡过”的平台,带领社区里的所有人一起来做,其实就是想把这三个板块打通,包括刚才提到的“陪伴者计划”,其实也是想以此为根据地,把这三个板块打通以后,试图在这部分获得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当然这是我们未来的愿景,能不能实现也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己,同样也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这些倘若完全做成以后,也许在将来可能会出现您刚才讲的实质性的变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愿景而已。

 

老师的高度决定你的视野,想让学界一线大咖带你学完热门心理流派,走上正确的心理学道路吗?扫码添加客服,永久浸泡学习;各流派专家不定时空降,帮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眼界高人一等,技术胜人一筹!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