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如何整合不同流派?答案都在这里了
2019/12/18
1404

本文含以下要点:


01  心理咨询从何学起?

02  流派要怎样学习,才能够统整而不是互相排斥呢?

03  心理咨询技术跟流派学习,如何整合?

04  对同一个来访者,能不能用两个流派的技术?

05  真正的流派整合,需要怎么做?

06  为什么说,要先学好一个流派,再去学另一个流派? 



 01 

 心理咨询从何学起?


我们先探讨的咨询师的痛点是关于知道了不会做、无法实践这个痛点。我在大陆看到很多人急急忙忙地参加了很多的工作坊,但是参加完之后一知半解、一招半式就想要去做咨询,等到去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做不来。


花了很多钱,学了很多流派,到实务操作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办。这个现象也让我觉得很可惜,很遗憾。

 

因为在专业的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有系统的、扎实的基本概念、基本功。包括你要先学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有自己的基础,加上对文化的理解,然后你才开始学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学派非常多,最早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后来的学派很多都是为了反对弗洛伊德而诞生。所以后来有行为学派、存在人本学派、系统取向学派,后面又有后现代学派。很多后面的学派都为了反对前面的学派才建立,所以各个学派彼此之间非常矛盾

 

如果我们没有先把基本功学好,没把基本概念学好,没有全盘的概念,就贸然进入某一个学派,那么这个学派就会教你一些这个学派特有的观点、特有的技术。严格来讲,是在教一些偏见。


所以,如果你的基本功不够,基本的学理没有先具备,就进入某一个学派,你就形成了对人的很多特殊的见解,是偏见。那这些偏见就有可能使你在进行咨询的时候采取特殊的观点。而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来访者是不是能接受?你到底知不知道你的这些技术背后的对人性、对生命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如果你对技术背后的哲学观、人性观不够清楚,就用这些技术,让我们的来访者一知半解之下就听从了你的建议,到底是让他的困扰减少,还是会让他的生命更混乱、能量系统更被扰乱?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自己都不是理解得很透彻,在实施技术的时候就容易碰到困难。

 

在你先学了一个学派之后,此时再听到有另外一个学派。它有不同的观点,你可能会排斥它。因为学派不同、立论点不同,对人性的看法就不同,你就会觉得后面接触到的那个学派在胡说。这样就会产生一些相互矛盾的现象。这个矛盾会让你痛苦。

 

在我以前教学的经验里面,曾经有一位研究所所长,他在排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一个晚上四节课,他前面排了完形治疗的课,后面排了认知治疗的课,前两节完形治疗、情绪治疗,特别针对情绪来做理解,这样的治疗里面不能问为什么,因为一问就到了认知。可是后两节认知治疗的课要问为什么,要去探讨认知。


这样一个晚上学两个流派,前面的学派是不准谈认知,只能针对情绪,后面的学派专门谈认知。结果开学不到几个礼拜,学生都说头痛,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前面的学派跟后面的学派讲法完全相反。但两个学派都是很专业很重要的学派。

 

其实,对一个学习者来讲,他要看自己的人生经验,要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比较接近哪一个学派,然后再深入去学习那一个学派。同时学两个理论的学派,或者学了某一个学派,就觉得其他的学派都不专业,都是胡说八道,其实是很不恰当的学习方法。


 02 

 派要怎样学习,才能够统整而不是互相排斥呢?


关键在于你在进入学派之前对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进行方式、背后的哲学观人性观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到底有多少流派、它们产生的过程有所学习、有所了解;还要对你自己做探索,先对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生命经验做整理。


完成以上的准备,你再去看学派,再针对你比较能接受的学派,深入去学习,这样学起来,未来你就比较可能人剑合一,说到做到,想到做到。如果不是,那你有可能知道的不会做,或者做不对、做不好。

 

所以,我们学心理咨询的时候,不可以什么学派都学,也不可以随便学。看到这个在宣传,好像有道理,就去学,看到那个在宣传,又很有道理,又去学,结果发现这个老师讲的跟那个老师讲的往往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03 

 心理咨询技术跟流派学习,如何整合?


以上是有关流派的部分。还有就是有关咨询的技术。


咨询的技术有一些共同的基础,像共情、同理这些技术,是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能力技巧


你如何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进入别人的内在世界?如何尊重他的想法、他的情绪感受、他的价值观?前提是你要能够先倾听理解、接纳同理,这些能够先做好,后面咨询师才有可能形成概念,知道来访者有什么样的困扰,怎么样可以帮助到他。后面形成概念的部分,就会牵涉到流派的概念。


除了基本技术和流派的学习,你还要掌握异常行为的架构,还有你的专业能力,你要把这些全部整合起来。这样你能够用基本咨询技术去了解别人的问题和困难,用一个流派的概念系统来加以概念化,后面要能够发展出进阶干预的介入技术。这些都需要长时间有系统的学习、训练跟接受督导的矫正


所以,如果你学了很多心理咨询的课,但是你在做个案的时候还是有困难,实践上会有一些痛苦,那我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系统,没有对个人的特质进行自我探索,去做整合,没有从基本的共情同理技术的演练,到进阶干预、个案概念化的技术进行学习,没有学习危机状况的处理,因为没有整套的学习,所以知道不等于会做,做不等于做得好

 

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叫kakou(同音),他在听了几百卷成功的心理咨询的录音带之后,提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我觉得很重要,他说:凡是经过心理咨询的人,不是变得更好,就是变得更糟糕。不可能没有影响,也不可能有所谓中性的影响


他这个观点就在提醒我们,没有学得彻底,没有实务练习,没有督导的指导,就贸然去跟人谈话,表面上就是谈一谈、聊一聊,实际上可能不但不能助人,还可能伤害人。


 04 

 对同一个来访者,能不能用两个流派的技术?



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一定会牵涉到人性观、哲学观,还有对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专业理论有一整套的系统观点。跟来访者谈话的时候最好是同一套观点,才不会混淆。


但是我也提到,所有流派都是偏见,不同的流派各有侧重,有的针对认知,有的针对情绪,有的针对环境生态,等等,不尽相同。后现代把所有流派统统打翻,统统都不对,要重新建构。


有些流派用在某些个案身上非常实用有效,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会一派到底,既然有效就一派到底。


但是有一些个案,一开始用某一个学派的概念去概念化他的问题时还比较顺利,做到一半时,发现不太适用,他好像不是这样的情况,那个时候如果你仍然坚持用原有的概念架构,有可能连共情同理都做不来,你跟来访者之间可能在观念上会打架,会无法协调。


所以在我们接案的时候,一般来讲,不会太快就讲我是哪一派,一般来讲都是先个人中心取向,听他讲,帮他整理,慢慢抓到他的方向、价值观和概念架构,然后再用适合的学派去套用,去做概念化。


也有些时候不一定用学派。比如在台湾,做受虐儿童个案的咨询师,有时会讲我就是“野战派”,我什么派都不是,那些狗屁学派根本没有用,都在骗人,讲一大堆名词。他们能不能接案给我看?能不能接出效果来?


所以,不见得学派都很伟大。学派有很多智慧结晶,有它的价值和贡献,也都有一套系统,但同时也有很多偏见


我们从各学派学习概念化,学习怎么样去了解个案,但实际运用中可以有所变通。


我会觉得在接案的时候,一开始时不要被某一学派绑住,不要太固执,也不要先入为主。每一个个案都是独一无二的。通常来讲,我们一开始要以来访者为中心,先仔细倾听,尊重他的个别差异,然后从他提供的资料中去做概念化。


至于可不可以使用认知技术的同时也使用完形技术,我的答案是,技术运用上是没有问题的。认知治疗跟完形治疗其实走的路完全不同,一个从认知进去,一个从情绪进去,但是技术上,你这边用这个,那边用那个,不见得会矛盾,进行技术整合问题不大。


我们讲理论折衷技术整合,真正做咨商的时候,理论有没有办法折衷,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完形和认知是特别对立的,精神分析跟认知行为也特别对立。三大取向里面,认知行为治疗比较科学取向;存在人本比较以人为本,不太科学;精神分析是动力取向,不太科学。这三个流派其实是有基本的矛盾。


要整合也可以,但一定要把可以整合的地方整合在一起,不能把不能整合的地方硬整合在一起。这个问题很庞大,我觉得我们学到后面,在做统整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05 

 真正的流派整合,需要怎么做?


全世界绝大多数咨询师都是整合派,真正专注某一学派的是少数。在美国是这样,在台湾也是这样。过度强调学派,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偏见。但是整合谈何容易,如果你要把完形和认知治疗整合,需要对两个学派都有深入了解,才有资格谈整合。


所以,在谈整合之前,你最少要对一个、两个或几个咨询流派深入去了解。就像我们1879计划开始上各个学派的课了,(每个流派的课程)上五天六天,其实都还不够。还应该读很多书,还要接个案,还要接受督导。对学派有很深入的了解后,才会发现这个学派和那个学派有哪个方面可以相通。


如果你对一个学派没有深入了解,你就想要去整合,那就会牛头不对马嘴,然后整合出个“四不象”。如果整合出个“四不象”,有可能自相矛盾。如果做咨询,效果就很有限。


另外一个进行整合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让你感觉需要整合。比如说在这个工作环境里,针对工作对象,可能做认知行为治疗最容易有效,那你可能就走这个(取向)。有的对象,你发现有很多情绪,需要做焦点情绪或完形取向的治疗,你可能走这个取向。那有时候你走到一半,发现其实你可以整合别的学派进来,效果会更好。所以,那个是在实战,我们叫野战派,在实战的过程中发现整合的需要,那你就去整合。


所以说,你要整合,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理论,你很深入理解之后,才能谈整合不理解就整合,可能就会乱凑一通,会自相矛盾。


第二个是你实战上有需要。


接案时你发现这样做很有帮助,你就试着去整合。整合之后,都要发展出新的、你个人的理论。所以有人讲,咨询的流派,到最后每个人自成一派,称为“个我流派”。是指以你个人为基础,建构发展出的整合的流派。


在台湾,也有人在教咨询理论的时候,不准学生一开始就去读各个学派。因为读了就充满了偏见,教坏了这些学生。他会要求学生先整理个人,回顾他出生以来,他人生的一些重大改变。“那个改变的经验是什么?”“是怎么发生的?”然后根据整理好自己成长改变的经验,到学期末才去各个学派翻翻,看看哪个学派和你实际的经验比较接近,才开始读学派。先去读学派,常常一大堆专有名词,一大堆偏见,就把学习者压得死死的,永远都学不懂。


 06 

 为什么说,要先学好一个流派,再去学另一个流派? 


一开始,每一派都要先读一点,就像在自助餐或者高级餐厅里面,有很多精致食物放在吧台上,自己自主选择。到这种餐厅,一般来讲,我们要先绕一圈,从饮料、蔬菜、水果到肉类、汤都巡视一遍,然后脑袋里就有概念,都有什么食物,自己比较喜欢吃什么,可以先吃什么,后吃什么。



也就是说,先都看过一遍,然后才开始取食物来吃,这样才不会逮着一个食物就拼命吃,吃饱了才发现还有更好吃的,可是胃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容纳了。


而且有些食物可能是相克的,你不能同时吃两种东西。现在心理咨询流派很多,相互矛盾、相克的蛮多,所以我都要求1879的学员必须先上概论课。因为如果不学概论就先学某个流派,就会学到偏见,每个学派都是偏见


先学过概论以后,大概知道了各个流派的滋味,总有一些适合你、你也喜欢的,有一些不适合你、你不喜欢的,这时候,你就要稍微挑选,针对一个学派去深入,深入后有很多书可以读。


在台湾,每一个流派都有几十上百本的书。当你对某个流派读得深入后,同时也练习、使用、接受督导,一段时间以后,也许你就能够透彻地了解这个流派。学透彻之后,有时还会觉得这个流派太平淡无奇了。


像我早期学习的是认知行为治疗,硕士班读得很深刻,后来觉得认知行为治疗好肤浅,于是开始对存在人本感兴趣,可是后来又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很实用,存在人本有时候有点空泛,于是我又把认知行为捡回来。


我就思考,存在人本比较空泛、比较理念,为什么又那么重要?在所有咨商心理治疗的书中,对咨商心理治疗的定义几乎都是采用人本取向的。于是我博士班又深入地把二十几本罗杰斯的著作都读过。我发现一般人对罗杰斯的理解很肤浅,而我那时候非常深刻地去体会,我后来发展出个人化技术做一些体验量表当工具的历程研究,就越来越有心得。


所以我两个取向都很深入,接案的时候一般先存在人本,共情同理,几乎所有学派都这样。


如果我发现个案的存在意义、人生议题很重要,不知道怎样选择,我可能会陪着他,用存在人本取向相濡以沫、共情理解、真诚面对,帮助他慢慢有方向。如果后来发现他有一些具体的症状或具体的事件需要抉择,我可能会用做决定的技术、用认知矫正、认知改变的技术,这时候我就会转向认知行为。


所以当你两个工具、两个理论都很熟练后,上擂台的时候就会看状况,需要这个就拿这个,需要那个就拿那个,但是不可能打到一半换工具,所以万一拿错工具就会打得很辛苦,如果换工具又要停下来。


运用多了,你慢慢地会有自己的顺序、心得、特长,你就会对来访者的状态比较敏感,而且能够容易找到一套理念、态度、技术。


所以同时读矛盾相反的东西,像存在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你可能会有点痛苦。但是如果你比较深入,会发现存在人本最后要抉择,其实跟认知有关,只是存在人本的认知层次很高很大,认知行为的认知层次很具体、比较渺小。但是如果认知行为深入到世界观、生命基调,对自我、周遭世界、未来的认知,这跟存在人本有相当可通的地方


所以,如果两个都真的懂了以后还是会相通,只是刚开始学的时候会很痛苦。


两个流派思考的层次不一样,具体的程度不一样,认知行为有很具体的技术,存在人本几乎不太谈技术,都在谈态度、谈气氛。两个都读通的话,就可以统整,两个同时读,就有可能打架读不通。所以我才会说先学好一个学派再学另外一个学派,这样会比较有帮助。


1879开了很多流派的课,我原本要限制每个人最多选三门,因为一个人选太多门会变得太杂,如果只能选三门,你就要挑选、甄别、做选择。


但是成功之道开了课后,把条件变得比较宽,好处是学习的机会更多,缺点是这个也学那个也学,彼此矛盾。所以我希望同学在学的时候要有重心,你对某些取向比较赞同、比较能接受、比较擅长,就把那个发展好。其他学派即使你来听课,参考参考就好,不要每一门都那么认真。如果每一个都一样认真,到最后就会混淆,就会痛苦。


1879计划,全称是“中国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标准建设项目”。全套引进台湾心理师硕士研究生课程,是心理咨询专业的系统课程,由两岸顶级专家授课,手把手带领学员提高咨询能力。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