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感悟|心理学家大会——学习,交流,成长
2018/08/31
1533

我在上研究生时就想参加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了。


那是大概四年前的事情,本身就是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我,忘记了从哪个网站还是哪个纸质的宣传页看到后,就有一种“是心理学大咖的盛会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参加一次试试吧”的感觉,但是因为当时还在上学,时间和金钱都不允许,就一直没有能够实现。

 

四年后,当我终于全程参加完了“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完成了四年前的心心念念,只觉得感慨良多。

 

本次已经是第十二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了。


从开幕式起就是四年前就耳熟能详的名字:心理理所的张侃老师(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来)、开幕致辞的梅建老师,南开大学的乐国安教授,复旦大学的孙时进教授,大概是有一种见到了界内偶像的感觉?


但是其中最让我在16号晚上开幕式结束后就觉得不虚此行的,是贺岭峰教授的开幕致辞——

 

“心理学的初心、范式和使命”。颇有种写故事一般的“起、承、转、合”之感。


不得不说,贺老师是一个集心理学广阔视野与厚重的文化修养于一身的“大咖”,他对心理学的历史娓娓道来。


提到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间阶段:1978年开始恢复心理学时的补课阶段;1985年后对心理学的轻度普及阶段;2003年开始心理咨询师培训的重度普及阶段;到2018年心理学产业形成的初创阶段……


深入浅出又妙语连珠,同时也引人思考。

 

我就联想到之前政府始终打出的重视心理健康的旗号结果却并不理想,再到不久前刚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考试重做规范(虽然还没做起来),真实心理学人不免人心惶惶,这个行业的发展到底会有怎样的前景,谁也不敢断言。


但是贺岭峰老师的话却犹如醍醐灌顶:他认为2018刚刚开启了心理学的新时代,是起始之年,行业不差,机会才刚刚到来。

 

嗯,结果刚还沉浸在老师的博学和幽默中,老师突然最后总结道:不知道为什么选中了这个日子,明天就是七夕,而今天是喜鹊相会的日子。还借着这个日子和夫人在千人会场表白,突然被闪瞎和吃狗粮的感觉……也不差嘛。


心理学人的“狗粮”不知道为什么格外的香呢。

 

开幕式结束后的第二天、第三天,就在各个会场之间奔波啦。


一边看着手头的大会日程,一边考虑去哪个场次真的让人选择恐惧症都要犯了!不过后来听说还可以在天天心理网上回看,所以就干脆放下心去自己心仪的场次啦。

 

顺便,我发现这一次的大会来了不少宝岛台湾的教授、心理师,可能也是为了促进两岸交流吧,在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方面,台湾那边要比大陆要规范得多,所以也许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是先行者。


在交流的过程中也确实能发现因为两岸的很多地方(比如政策、文化等)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所在,这些地方也同样是能够发人深省的部分。


这里我又要赞美一下大会了,因为只看大陆的心理学发展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正是因为有这些来自对岸的、来自马来西亚的、来自欧洲的各种不同流派、不同研究方向专家齐聚一堂进行分享,才能够享受到这样的视听盛宴呀。

 

接下来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就不得不说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王智弘教授的“网络心理咨询及其在网络成瘾上的运用与伦理”这个长达三小时的演讲了。


刚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我其实一直不太认同“网络成瘾”这个词。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简直是应运而生,不管是网络成瘾、游戏成瘾,我都觉得只是没有办法管好孩子的家长给孩子贴的标签。


擅自给别人贴标签的人凭什么要强行对孩子进行矫正,家长为什么从来不愿看看自己、看看家庭出了什么问题呢,一切都怪网络和游戏吗?


救救网络,放过游戏不行吗——嗯,就是这样的、带着偏激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爸妈一直觉得我游戏成瘾吧,这也促使我想要更深地了解网络成瘾的原因。

 

但是王智弘教授却告诉我们:网络成瘾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时代的产物。它是全世界的议题。

 

比起我是因为自身经历而对这个标签愤愤不平,王智弘教授的讲授就完全是从统计、研究与调查中走出来的科学判断了:他首先就是要告诉你,网络成瘾有一个标准叫做“无法控制、功能失调”。


王老师甚至开玩笑说:“现在在现场的大家肯定都不是网络成瘾,哪怕你昨晚可能通宵玩游戏,因为你现在还坐在这里听课,说明这是你可以控制的,也没有功能失调,反而我们要看看那些报了名却没有过来的,有可能是网络成瘾哦。”

 

接着王智弘教授又把做调查研究的统计数据拿出来,我们发现在网络成瘾危险因子与成瘾的归因中,排在第一的是社交焦虑,接着是抑郁、无聊感、低自尊、神经质,往后才是课业压力、家庭功能、同伴关系等。


网络成瘾的归因中,个人因子完全大于环境因子。


“会成瘾的就是会成瘾”,说明了其个人因子几乎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这也是老师说一定要去找到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原因吧。

 

怎么说呢。只是听了一堂课而已。我居然就觉得自己被治愈了。


也许是我觉得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认同,也许是老师如沐春风的温暖讲授方式让我心怀感动,等我再跳出来时,发现自己没有再提到“网络成瘾”就很想怼人的感觉,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家庭互动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你要问大会到底带来了什么,我肯定第一时间会回答是知识。


那些学派的、前沿的、一线专家始终在实践着、更加带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的知识。


但是仅仅是知识么?绝对不是。也许像我这样、带着自己的心理困扰却被某个场次的演讲专家一两句话突然击中的人也不在少数,我想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同样地,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有了这种顿悟的机会,或许能更加健康向上、少走弯路吧,想一想,这不也是我当初选择学习心理学的初衷么?


先帮助自己成长,有机会的话,再去帮助别人。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