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80岁的老领导,从事儿童工作60年,今天穿越1578公里, 只为了说出哪两个字?
2018/04/19
1026

李启民.jpg

    李启民老师,我们都爱称他为李老,从事儿童工作60年。


    曾任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


    曾任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曾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对全球儿童事业做出贡献”奖牌


    曾获“银杏奖”终身成就奖


    现担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副秘书长


    2018年1月11日,李老随着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专家巡讲团,穿越1578公里,从北京来到长沙,奔波了整整3天,只为了向老师和家长传达他对“教育”二字的理念。


    我们节选了一些李老的话,与大家分享:

    

    心理学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李启民老师在湖南广益实验中学专场的开场演讲中说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逐渐的我们感到,社会的发展、人的进步,我们的心理健康摆在了重要日程。我们发现学生的压力过重,我们的留守儿童长期地离开父母,缺乏亲情教育......造成心理负担、心理压力。社会当中我们的离异家庭也是逐渐的在扩大。很多离异家庭子女因为父母的离异而给自己造成压力......这些对我们的未成年人带来很多的负面作用。出现了一些离家出走、投河自杀、轻生.....等现象。就是缺我们的心理教育,缺心理疏导,缺心理帮助。


    李老说,教育之所以难做,有几个原因:


    1.几乎没有哪位老师和家长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压力下,往往扛起了“教”,却丢下了“育”。

    2.近代历史带给中国教育的空缺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3.当教育“生病”之后,大人总是爱给孩子“看病”,往往没有看到自己的问题。

    

    孩子的起跑线,在于尊重


    在长沙华夏实验学校,李老面对100多位小学教师,作了《孩子的起跑线,在于尊重》的开场演讲: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中国人似乎没有不知道这句话。孩子从小就奋战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导致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不是在兴趣班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


    很显然,一个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一场竞争的家长,就会从孩子一出生就陷入焦虑之中,盲目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一个把孩子的成长当成一场竞争的老师,就会从一开始把孩子当成学习的工具,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点。


    把孩子的人生当成一场竞赛,或许只是大人的一厢情愿,是我们的虚荣心在作祟。

    

    孩子一定要和你相同吗?


    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其实是老师和家长的尊重。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属物,也不是老师的产品,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虽然他们当前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教导,但是不代表他们身上没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也不代表他们不具备选择的权利。

    

    我想我们中国教育最应改进的地方就是应该接纳孩子的不同。比如说这个孩子他性格内向,不说话,难道就没有其他优点吗?比如说这个孩子喜欢篮球,为什么就一定要逼迫孩子学钢琴?比如这个孩子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想法,为什么咱们就一定要纠正?


    教育当一腔热血,无问西东


    李老的每个字都喊得那么有力。他的声音里饱含着一位走过历史的老人对“孩子”二子的爱,对“教育”二字的殷切希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唤醒人们重新去看待自己对孩子的态度,重新去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李老说到:尊重,就是家长和老师跑在孩子的前面去学习。我们学习的速度有多快,我们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多见效。关系做好了,孩子信任我们,喜欢我们,孩子体会到我们的爱,才会发生改变。


   前辈们的青春引发了这代人对青春的思考。很多人在影院里嚎啕大哭,感动于这些历史人物,也曾这般年轻过。


    而李老的青春,全部都奉献给了国家的儿童工作。60年,只专注于一件事。从年轻做到年老,从黑发匆匆做到头发斑白。还没有停,还不想停。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教育”二字努力呢?


    教育工作,当满腔热血,无问西东。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