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工作,我们能做什么?
2022/11/16
636

本文整理自闫洪丰老师、张红川老师、赵然老师,在第十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大咖提前开讲》对谈内容,版权所有,严禁摘抄、转载,侵权必究!

 

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工作,对心理学工作者到底提出了哪些要求?目前有一些人就会比较迷茫,我能做什么?该怎么做?又该从哪些方面来自我提升?

 

赵然老师

 

主持人这个问题特别有趣,我在想,提到预防为主的时候,大家就会bling一下,那不就是有困扰来找咨询师吗?有障碍、有创伤就找心理治疗吗?有病不就找精神科?我怎么去预防呢?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我想有几条可以去做,第一条,是我们一直有一个谚语,就是“一两的预防胜过一吨的干预”。

 

当我们说出现了危机事件,出现了疾病,出现了创伤,再去干预的时候,就是亡羊补牢。我们往往是在那个时候,试图让损失和破坏降到最小,但是如果说能够在它发生之前,做到非常好的预防,就可以不让这样的严重的事件发生。

 

那在预防的角度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在我做EAP的时候,我们整个的EAP团队进入到组织当中服务的时候,有一个金字塔的模型。

 

金字塔上面小下边大,任何一个组织,做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时候,面对底下最大的,需求最大的,你的投入应该也最大的,就是education,就是教育和知识的传播。

 

我们开玩笑说,现在好多年轻人,闪婚、闪离、一见钟情、网恋,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离婚率高居不下。为什么呢?我见到他我有荷尔蒙的作用,一见钟情,但是真正进入到婚姻之后,你会发现不是只有荷尔蒙,有激情就够的。比如说道德观、价值观,还有生活习惯、家庭生活背景、个人的爱好,比如说彼此的尊重、包容。

 

所以在一些国家里面,会有婚前咨询。在结婚前,当两个人决定要共度余生的时候,咨询师会去问,你们要不要孩子?将来你们的经济,会打算怎么样的支配?如果老人有需求的时候,你们怎么样的去赡养?在你进入到“雷区”之前呢,先都给你排除,然后达成共识。这样的话你进入到婚姻,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问题的发生。

 

所以我想婚前咨询,其实就是一个特别好的预防方式。

 

再回到企业EAP那边。我觉得从2020年的正月开始,我们做了太多的功课。疫情让好多的行业萧条,但是心理学、心理健康这个(行业),简直都忙不过来了,就是(有)大量的需求,关于知识的、教育的。

 

比如说疫情封控期间,如何让被封控的员工还能够保持心理的平和,还能够保持工作绩效,在不可控当中找到可控性。

 

所以我想,在当今的情况下,我们现在的传播途径、媒体和载体极其多元,抖音、视频号、小红书......我想心理学工作者要在这些部分,做大量的工作,就是在金字塔的最底下这一块,做知识的,技术的、能力的培养。

 

那当我有了这个能力,可能我在遇到挑战和困难的时候,我就不至于掉到陷阱里去。

 

那再往上走就是group,就是当某一个群体,在某个特殊阶段的时候,他可能遇到很大的心理挑战,一些心理适应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精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就比如说我们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对于北京的38,500名警察,持续做了6个月的心理干预。其中有8,500名警察是监狱的警察。

 

为了保证足够的健康防护人员,他们叫三班一轮转,就是在真正去工作,进入监区工作之前先要有14天的隔离,然后再进入到他们的工作区,再工作14天,然后回家再待14天,然后再去隔离14天。

 

如果夫妻两个都是警察的话,他们有半年见不到,因为要保证安全,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是相对人口密集的。

 

这个时候他们也会有孩子上学、老人重病一些生活的问题,也会有情绪的问题。

 

那这个时候,他们是急需有心理抚慰、心理援助,帮他们去应对这样的生活节奏的。

 

我就说的这group。

 

有针对个体的,最上面最小的一点,大概在正常人群里边大概不超过5%,更大的话不超过10%。是真正有困扰、有问题甚至是有疾病,需要精准地一对一去及时干预的。

 

说一句不太专业的话,我听到有的精神科的专家聊过,说一个人这一生,可能得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是有的,不管是遗传还是机遇的因素。

 

得了不可怕,一定要很好地去诊断和治疗,彻底治愈。如果说你真的罹患了这样的疾病,没有很好地治愈你就不吃药了,放过了,如果是3次复发的话大概就需要终身服药,就意味着你丧失了一定的社会功能。

 

就在这个情况下,我想在这金字塔尖上,比较小的这5%左右的人群,要提供最专业的最及时的干预,以防一些危机事件发生。

 

所以我特别同意把预防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然后要根据人群的阶段需求,把我们工作的重点和方式方法做一些调整。

 

张红川老师

 

我接着赵老师来谈两句。更多地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来谈为什么心理健康就要重视预防。

 

我想把这个视角,稍微做一个转换。

 

我个人认为,今天在从业者、实践者里面,对于这件事情的理解,可能会存在这样3个误区。

 

一是我们容易把心理健康这件事情,想得特别的小。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战略的事情。我们不能够把它理解为是心理咨询,不能够把它理解为简单的心理治疗,更不能够把它理解为是在治精神病。

 

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庞大的人口资源,能不能够保持续不断地为中国式的现代化,贡献生产力的问题。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性的战略。所以我们不能够把这件事情想的太小了。

 

我觉得为什么我们容易想得小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心理学工作者,有一个很强大的路径依赖,就是总是喜欢按照自己所学的、自己所擅长的角度去做事情。

 

举个例子,我们手里拿着一把锤子,我们只找钉子敲,然后除了能敲的这个钉子之外,我认为别的东西我都干不。

 

举个例子,在乡村里面,最近,我们留意到一件事情,就是在很多的不同的地方,他们都会开始组织农户,把他们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所以在中央财经大学的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想要知道合作社到底为农户带来了什么。

 

看上去这个问题与心理学是不是毫无关系?但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实际上合作社可能给农户带来最重要的一个收益,有可能就是在心理层面的。

 

因为通过他们身份的转换,也许激发了他们真正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件事情,实际上也就是说,心理学的研究者或者是实践者不要是总是,我有了一把锤子,我只找钉子,而是说你有了一个锤子,你可以拿这个锤子干所有它能够干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抱着这样的一个角度的话,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直面问题。

 

这是我想的想到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与今天所说的这个预防,有很大的关系,就是我们容易把这件事情想偏。心理学的有一个理论,叫做调节焦点。说人做事情有两个不同的动机,一个动机叫做预防性动机,一个动机是促进性的动机。

 

今天说预防,已经很好了,但是我觉得光有预防还不够。预防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解,就是怕大家得病,所以要来防止大家得病。

 

但是实际上可能有另外的一个办法,是要让大家变得更加地积极,让大家变得更加地幸福、敬业、安全、健康,这是我们今天这个积极心理学一直在倡导的理念。

 

我们真正想要把心理健康落到实处,不是靠着治疗那些已经有病的人群,而是说我们要面向全体人群,提升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我们今天最需要干的一件事。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否认了咨询治疗、精神卫生相关的工作。而是说,我们应该把这些工作放在一个整体的,更大的,以积极促进和提升为主的框架里面。

 

我觉得这也许是今天的研究者、从业者,实践者,要去完成的这样的一个转换。

 

这是我个人所看到的,以及自己的一个思考。

 

闫洪丰老师

 

心理健康从预防这个角度谈,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当然中国俗话早就说“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国”是吧。

 

因为(心理学)是从西方转过来的,所以它有可能更多地和西方的这种个体主义下的心理治疗(比较契合),但是到了中国,不一定完全合适。那我就把经常说的“一二三四”先跟大家分享:

 

一就是心理学的方法要从实际出发,要能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这是“一个一”。

 

那有“两个二”,就是创新,要进行理论创新,还要有有实践创新。

 

还有“三个结合”,或者叫“三个整合”,也可以叫“三个融合”:第一个要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这个文化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地方文化、地方特色等等;

 

第二个要和中国的国情实际相结合、相融合、相整合;

 

第三个还要跟中国的理论学科相融合,不是说仅仅心理学,就能完全解决问题,我们要有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思路。就是不能光用咱们自己的话说,不要太自恋,还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融合。

 

四个大方面主题就是融合、创新、服务、发展,这才是中国发展的路子。

 

第二个,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富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共同富裕。这两个决定了我们要走的路、要举的旗。

 

社会心理服务也好,还是心理健康也好,一定要和我们中国的实际和中国的发展道路相结合。

 

所以我想,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共同富裕,心理学工作者一定要从大处着眼,从国家的宏观上,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第二个我举个新的例子,心理健康也好,心理建设也好,都是从国家层面,从大的方面。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分成狭义和广义,在国家层面提高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都是广义的,大家不要仅仅想到心理学甚至心理学的某一个专业,那就你把自己看小了。

 

这几年这个疫情,确实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不同的困扰,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疫情防控我们国家之所以做得那么好,除了党的领导,这样一个体制以外,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预防开始。

 

第三个,前端的预防、中期的干预、后期的服务或者康复,还是一脉相承的,不是说仅仅重视预防就后面不重视了。

 

用总书记的话说,“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当然从总书记的五大思维来看,还有“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

 

从内容来说,六大内容也是预防为主的:一个是心理方面的科普宣传怎么去做项目,今天不仅仅是一个专业角度,更多的是科普宣传;

 

第二个我们的测评体系、档案各方面,怎么去建设心理健康心理档案,这也是预防;

 

第三个我们的教育培训,对我们专业内、专业外的培训怎么去做;

 

第四个我们的咨询落地服务,像赵然老师、张老师都做了很多的这种具体的服务。那这一块我们怎么面对面心贴心,线下线上的具体的服务怎么做;

 

第五个更明确了,就是兜底的底线的危机干预、危机处理,这种兜底的工作我们怎么预防;

 

最后一个,我们的组织保障、评估方面我们又怎么开展,实际上这个都是一整套的体系了。

 

实际上,从个体到家庭,到我们的组织,到我们的政府,以至到我们社会,实际上正好是一个七层的通信员,也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最核心的我们每个人,正好是体现以人为本,身心同健康才是真健康,每个人是自己身心健康第一责任人,从我们自我出发。

 

我们在做好自我防御,自我身心素质提升这个前提下,预防就是从家庭,当个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核心家庭成员,怎么能给予更好的预防和保护,这是第二层。

 

第三层再大一圈就是从我们的邻里。

 

第四层是我们的组织,就像赵然老师说的,我们EAP就在组织层面上,我们需要在这方面怎么给予预防给予干预。

 

那么第五层就是专业机构。当我们组织也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的专业机构该转介转介,该服务的服务,该预防预防。

 

那么第六层就是我们的这个政府层,从政策法规、法治文件、知识层预防,起草文件,包括我们20大的相关的要求等等。

 

那最外面一层,当然也可以说是两层,就是我们的社会文化预防层和生态环境层。

 

我想,这七层的干预和预防,有可能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内容没看够,现在可以领取《大咖提前开讲》整套课程啦,五期内容,全程放送!

 

扫码立即参与

 

整理 洋葱/晨迎

编审 晨迎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