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回顾 |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陪你迎新年 #心理5日谈
2022/12/29
531

【活动开场】

 

“心理5日谈”正式开始前,大会策划、研发同事刘芳老师和范文超老师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开场,介绍了这个论坛产生的缘起,并预告了大会主日程。

 

眼看波折不断的2022年即将过去,各地都在举办跨年,心理学人自己也可以举办一个有心理元素的跨年活动,让大家一起热闹一下。

 

心理学人往往也是多才多艺,我们既能“上得了厅堂”,举办主题为“时代之变局”的心理学家大会,也能“下得了厨房”,筹办轻松愉快的活动。

 

而心理学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能让人“乐呵”的过程中,给人启迪。

 

这次活动的5天日程,有“Emo和小确幸”,从时代新思潮中触摸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也会聊“不婚不育是否能保平安”,会探讨“安全感究竟是否可以自给自足”,还会畅聊“愤怒”,深入探讨网络暴力和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应对,最后一天,会在元旦到来之际,讲讲如何提升行动力,立下新年flag。

 

这次大会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多彩,除了以往的主题分享和圆桌对谈之外,还有1对1连线、围绕主题的辩论会,以及可以见识到专家另一面的深度访谈,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圆桌派】

 

话题: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还有Emo和小确幸 

 

专家:赵然(心理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教授) 

郭勇(北京某三甲医院心理专科创始人、心理科主任,“三会一所”国家心理咨询师联考办公室成员) 

斋藤淳子(旅中日裔自由撰稿人)

 

活动第一天,赵然老师,郭勇老师和斋藤淳子老师做客直播间,一起谈论“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还有Emo和小确幸”。

 

面对Emo,赵然老师认为我们每日醒过来,情绪就会如影随形,这是非常自然的,而自从词汇诞生,情绪表达就是不可避免的。郭勇老师认为网络用语的诞生是一种情绪表达,而网络时代的特点使人们更有条件将独特的情绪表达出来。斋藤淳子老师认为现在有很多网络流行词表现出非常细腻的情感,也侧面表现出社会的发展。

 

之后三位专家针对“有情绪了,如何面对Emo”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赵然老师讲到Emo是不可避免的,首先要觉察情绪,第二步是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郭勇老师认为首先需要弄清楚Emo的来源,才能谈得上下一步的管理。而斋藤淳子老师则从新的角度理解这个词:我想说一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想请你听一听。

 

赵然老师认为男性Emo了,更多会独自默默扛下来,而女性更愿意把事情说出来,跟别人进行分享,对Emo的处理也很有性别特点。想带领别人走出Emo,首先要做到认真倾听,不要火上浇油。

 

对“小确幸”,三位老师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斋藤淳子老师认为小确幸就是“很小但明确的幸福”。郭勇老师认为小确幸是没有期待的情况下的意外之喜。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首先要有意识地不被负面情绪影响,然后是用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

 

赵然老师认为,每个人心中的小确幸都是不一样,情境不同,时间不同,捕捉的小确幸也不同。小确幸首先是非常小的,非常容易获得的,其次是可以自己操作的,让自己幸福的重点,是拥有积极的思维意识。

 

在谈到恋爱中的Emo时刻,赵然老师认为好的爱情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有陪伴;2.有激情;3.要为了这段感情付出努力和成长

 

最后,面对“通过什么办法可以摆脱Emo”,三位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赵然老师认为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更加清晰地觉察到Emo的瞬间,不是马上去自我否定,而是能看到事情背后的因素,从而加深自我理解。其次是转移注意力,去运动、去看电影、欣赏音乐、享受美食、与动物互动等等。斋藤淳子老师认为要把握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角,不被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拖住脚步、影响自己的判断与选择。郭勇老师认为有双主动发现美好的眼睛,是解决Emo的最好办法。

 

 

【专家1对1连麦交流】

 

主题:亲密接触潜意识专场 

专家:刘伟(医学博士、江苏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为了增强专家与听众的互动,本次心理五日谈活动新增了专家1对1连麦交流环节,由专家解答观众的现场提问。

 

今天活动邀请到了全息绘画创始人刘伟教授进行分享。首先,刘伟老师介绍了全息绘画的原理和它产生的文化背景,平时人们表现出的行为,都多少因为社会化的要求进行了调整,而全息绘画可以绕开人的防御,捕捉和解读出人的潜意识。

 

其次,它的优点是诠释的结果是相对唯一的,不会出现“十个人解读出现十个结果”的情况,使得这个技术的应用相对稳定。

 

此外,这个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既可以做心理评估,也可以做心理疗愈,应用范围从司法系统潜在犯罪评估,到人才测评,再到亲子交流、提升生活幸福度等,都非常适用。

 

之后,刘伟老师与观众进行了现场连麦,解答了各位听众对全息绘画技术本身的的困惑、以及听众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提问等。

 

刘伟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鼓励对心理学有兴趣、但担心自己不适合学心理咨询的听众,不要轻易进行自我设限。

 

最后,一位学完了初级课程的观众与刘伟老师进行连线,分享了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感受,表示授课团队老师各有特色,而且认真负责,经常无偿为学员“开小灶”,并向老师咨询接下来学习的建议。

 

老师对接下来学习的具体方向提出了建议,表示虽然同样是投射技术,但解读主题的侧重点不同,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最后,老师对学员进行了鼓励和祝福。

 

 

【主题演讲】

 

主题:如何让孩子成为小确幸的人? 

专家:廖文婷(央视少儿《极速少年》栏目少儿心理专家)

 

廖文婷老师做客心理五日谈活动直播间,从“小确幸VS重要时刻”、“看到哪一面,是自己的选择”、“一直给自己消极的暗示”、“如何培养小确幸的孩子”等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成为小确幸的人。

 

什么算是“小确幸”呢?晒太阳、看孩子津津有味地吃饭、跟宠物一起玩儿、喝茶、喝咖啡、和朋友一起……等等,这些都是美好的瞬间,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小确幸时刻。

 

廖文婷老师认为幸福是一种心态,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它和地位、财富无关,和比较、欲望有关。小确幸的意义在于以小见大,认真度过每个生命的时刻,怎么度过一天,就怎么度过一生。

 

我们看到事情的哪一面,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廖文婷老师通过例子说明,很多孩子不幸福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在跟孩子相处过程中,总是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反而抓着细节上的错误不放。很多孩子长期处于家长“如果你再这样下去,一辈子就毁了”的“恐吓”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我们一直在指责和威胁孩子,让孩子长期处在自我保护和防御的状心理态下,他们是找不到小确幸的。

廖文婷老师强调,我们应该选择看到正向积极的一面,要挖掘孩子的潜力、保护孩子天然的好奇心。

 

 

【体验式工作坊】

 

主题:在充满Emo的生活中,用例外问句寻找小确幸

专家:孟真(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中往往充满了令人Emo的小瞬间,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自我关怀,并看到生活美好的另一面?

 

在心理五日谈活动的体验式工作坊环节,孟真老师教大家使用短期焦点解决取向中的“例外问句”技术,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人生往往充满了高高低低的起起伏伏,问题叠着问题,但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往往有“例外”,它意味着优势、资源、力量和成功。

 

我们可以问自己,在问题没有发生、比较不严重的时候,和情况变得稍微好一些的时候,我们做了什么,有做对过哪些事?比起教授新技能,可以先讨论已经被我们掌握、只是尚未意识到的能力开始。

 

焦点解决是一个注视现在和未来的流派,它相信当事人往往具备解决自己问题的力量和资源,而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和帮助需要的人发现它。

 

从被家暴的妻子,无法去上学的孩子,遇到了挑战的员工,到遭遇了事业变故的“新东方”俞敏洪与“褚橙”褚时健,这样的思考框架都可以帮助暴风眼中心的人面对变故和问题。

 

当变故发生之后,我们依然拥有选择的自由,即选择往哪个方向去。

 

之后,老师还介绍了对例外的扩大探讨的技巧,包括:引出——运用倾听、观察、发问来发现例外;探究——详细了解例外的细节;扩展——将例外扩大或类比迁移到其他情境;评估——对于可能产生的差异,询问量化或者质性问句;赋能——引导当事人意识到,是他们自己创造了这些成功的例外。

 

不要小看那些看似很微小的成功经验,我们要相信,解决问题的力量,已经蕴含在已有的经验和资源之中。

 

【专家辩论】

 

Emo是不是矫情? 

专家:周若愚(日本筑波大学心理学博士在读,网络作家) 

何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

 

周若愚老师和何丽老师做客心理五日谈活动直播间,围绕主题“Emo是不是矫情”展开辩论。何丽老师先持“Emo不是矫情”观点,而周若愚老师持另一方观点。

 

何丽老师从“表达Emo本身并不可怕”、“Emo背后有可能反而是人心的美好”、“要给Emo这一情绪表达的空间”、“深夜里自然产生的Emo”四个方向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何丽老师认为伤害到自己的不是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接纳和批判,其实每种情绪都有积极的作用。

 

周若愚老师则认为有些时候情绪不该被表达,因为会影响到身边的人。我们有时应该更加关注事情本身,而不是关注事情带来的情绪。有些时候,Emo的情绪根源就是错误的,会容易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这种时候放任自己的情绪是不对的。

 

之后二位老师互换了观点,进行再次辩论。周若愚老师认为当人们的情绪不能够顺畅传达出来的时候,Emo是在提醒你,该注意这个问题,该停下来了。它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自己要更爱自己,提醒我们该多休息了。

 

何丽老师认为,过度沉溺于Emo中,会出现自我感动和表演的情况。情绪并不是全部,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它身上,长时间下去,会没有建设性的帮助。所以小Emo怡情,大Emo伤身,要尽快行动起来才是正解。

 

在自由讨论中,两位老师面分别抒发了自己的看法。周若愚老师认为Emo这种网络词汇的兴起,背后是一种带有调侃意味的消解和解构,听上去更轻松一点,可以让人不至于面对真正含义背后的沉重。但是它也会给沟通带来障碍,比如可能会把不理解这个词的长辈排除在外,而失去从长辈那里获取经验的可能。我们Emo时要做的是自我对话,进行自我梳理,再去找别人对话。

 

何丽老师认为网络词汇之所以可以传播开来,是因为有自己的魅力,但是动辄Emo,就有点过于肤浅了。

 

最后,两位老师对“如何排解Emo"提出了自己建议。何丽老师建议直面和接纳,周若愚老师则建议“以毒攻毒”,不是回避,而是借着这个机会沉入负面情绪,进行深入的自我追问和梳理。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