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Day1回顾(二)
2022/12/06
810

圆桌论坛

 

主  题:第四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案例研讨

 

报告人:侯志明(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原主任,法人)

题  目:红枫性侵预防大篷车

 

报告人: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专业心理咨询师刘敏

题  目:“颐养心灵”坪山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

 

专 家:

傅安国(工商管理博士,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闫洪丰(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地区专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解析》丛书主编著)

张霁(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社会培训部部长)

 

本场直播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征集活动中的优秀案例进行分享。

 

首先由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侯志明老师分享了《红枫性侵预防大篷车》的服务案例。北京红枫中心1988年成立,一直践行着以专业化心理社会服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理念和宗旨。《红枫性侵预防大篷车》项目从女童性安全开始,通过知识普及、个案深度辅导、多机构合作等工作模型,实现全面性教育、达到预防性侵的结果。

 

然后是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刘敏老师分享了“颐养心灵”坪山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和身体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多重压力,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因此,该服务项目通过全面摸底建档、全面复查审核、精准分类服务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实现了辖区内老年心理服务全覆盖,并且为后续精准开展老年人心理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带动了社会资源向老年人倾斜。

 

最后,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安国老师,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地区专家闫洪丰老师,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社会培训部部长张霁老师对这两个案例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儿童和老年人是社会心理服务关注的重要群体。除了从问题的视角看待,同时也要关注到积极的一面;除了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提供服务,同时也要充分发动相关单位、社区、家庭、社会等,形成多位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做出贡献。

 

 

 

专题研讨

 

主  题:共情、移情与反移情

专 家:傅嘉祺(咨商心理师,台湾婚姻与家庭辅导学会理事)

题 目:共情——咨询师的自我修养

 

专 家:唐义诚(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专家顾问)

题 目:以己为镜——作为心理咨询工具的反移情机制

 

专 家:李强(北京心理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常务理事)

题 目:往昔重现——解析咨访关系中发生的移情反应

 

共情、移情与反移情,是心理咨询中重要的切入点和工具。就这个话题,咨商心理师、台湾婚姻与家庭辅导学会理事傅嘉祺,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专家顾问唐义诚,北京心理健康促进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李强,三位专家共同为大家带来了精彩分享和对谈。

 

共情、移情、反移情共同发生在咨询中,相互交织在一起,谱写了咨询中咨询师、来访者共同构建的情绪能量场。如何识别、辨析、和利用成为咨询的助力,是本次演讲的重点。

 

傅老师把共情描述为“咨询师的自我修养”,并用生动的例子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共情。在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会有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认知态度,咨询师对这些不同的人理解,即他们的情绪感受、认知态度是如何形成的,就是咨询师的共情能力。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述即是:咨询师既能“进得去”,也能“跳得出来”。

 

咨询师的自我修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体验”过程的“自我修养”,共情依赖于内心体验。真正的情感交流并不是表演像是一个共情者,而是正直地体验来访者的主观经验。

 

2.摆脱“第一自我”,咨询师关注的焦点不是自己做的好不好,有没有价值,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来访的身上,倾听来访的故事,设身处地体验来访的感受,对于无法理解感受进行探索询问。贴近来访的主观世界。

 

3.对来访的探索过程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心理结构的元素(情绪、认知、行为、内在需求、外在情境),体验的过程是具体的。

 

4.感受过程的脉络性,作为人的有机体都蕴藏着富有创造力的自然本性,只要自然得法地去挖掘和激发它,去引导它和发展它,就可能使咨询师依据自己的本性感受来访。

 

5.共情也有一定的原则:(1)能动性和行动的原则;(2)纯真的热情,或者说真实的情感,是由规定情境中产生出来的;(3)天性本身的有机创伤。

 

在反移情的演讲中,唐老师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把反移情比喻为咨询师的镜子,一面照射咨询师的镜子。清晰明亮的镜子,可以成为咨询师运用得当的工具,而年久失修、落满灰尘或者是镜面歪曲的镜子,则会成为咨询中的阻抗。

 

唐老师从精神分析的历史角度入手,为大家介绍了反移情概念的发展与变迁。在弗洛伊德时期,反移情只会是分析工作的阻碍,分析师“应该意识到反移情的存在并且征服它,否则将寸步难行。”而随着临床工作的发展,反移情也被理解为“分析师以反移情的方式注意到自己对病人的情感反应”、“反移情是分析所需要的先决条件。”

 

可以看出,反移情越来越被咨询师们认识到,并加以利用。反移情的概念本身也发生了改变,不再被咨询师视为洪水猛兽,而是促进咨询进程的工具。

 

当然在咨询室内发生的情绪变化、情感反应太过于复杂,识别不同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共情”与“反移情”,“反移情”与“反反应”,等等。分析师的反移情,即分析师对由病人的移情要求他所扮演角度的反应。反移情就像咨询师肩上的猴子,用咨询室中来访者和咨询师以外的“第三只眼睛”,来照见咨询中发生的一切。

 

唐老师也对如何识别反移情的发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一些信号加以识别,比如躯体感受、心理感受、咨询师的见诸行动等等。当反移情发生时,在处理时,可以参考以下的原则:1.克服经典反移情,2.警惕见诸行为,3.适当自我显露,4.自我成长,5.变互补反移情为一致反移情。

 

在移情方面,李强老师介绍了移情的发生。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些重要人物,这些重要人物会在内心形成一些客体的表征,与这些重要人物的关系模式也构建了早年的关系模式。在咨询中,童年关系模式,在当下与咨询师的关系中得到重现,便产生了移情。本质上,是来访在用过去的经历体验现在。

 

移情是了解来访人际关系的重要入口。来访会在咨询关系中塑造移情,咨询师体验到的强烈情感,因为来访的强迫性重复而带入与咨询师的咨访关系中,以移情的方式呈现了来访对自己过去重要人物的感受和态度。

 

移情的形成和理解,是咨询师的重要工具之一,了解移情中的阻抗,修通移情。尽管移情可能被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所激发,但理应探索它究竟为何,这是研究一个人过去影响现在体验方式的机会。

 

在分享的过程中,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提及咨询师的一种工作态度:用和来访一样的高度去与来访互动,也描述为蹲下来、弯下腰来做咨询。虽然老师所处的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表达出了类似的理念和精神。

 

成为咨询师的道路上,从来都不会特别顺利,但这一路上有很多同伴,我们一起前行。

 

 

 

主题分享

 

主 题:教育3.0:二十大后,父母、老师如何转型,应对教育“新”机遇?

专 家:林思恩(中科院心理所&香港中文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在变化的时代中,如何找到和应对教育上的新机遇?中科院心理所&香港中文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林思恩老师强调了三个关键词:教育、科技和人才。

 

林老师指出,过去的高速发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变相导致了教育、科技和人才方面跟不上的局面,我们现在应该开始重视起这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现在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在关注孩子学科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教育。人机交互素养已即将成为孩子的基本技能之一,对孩子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也已经成为趋势。

 

 

 

 

 会场三 

 

主题分享

 

主 题:全民焦虑的时代,如何培养内心富足的孩子

专 家:贺岭峰(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民焦虑的时代,如何培养内心富足的孩子?贺岭峰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现在很多孩子的焦虑都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营造一个虚幻的世界,导致让孩子无法面对真实的世界。同时,对于自我的错误理解及对自我中心的夸大也可能导致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不断遇到挫折。孩子与周围的世界应该是共生的关系,家长应该让孩子多走进自然、接近真实。 

 

对此,贺老师以时间线为轴,给了家长几点建议:学龄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孩子3到6岁期间让孩子参加多人游戏、用身心去感受世界;在小学期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阶段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优势,辅助孩子确定人生目标、形成职业定向,建立自己的社会知识系统;到了大学阶段,要帮助孩子培养职业技能,为未来步入职场做准备。同时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提升孩子对于时间的管理能力,让孩子知道成功和赚钱的重要性,加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最终培养出心怀天下的孩子。

 

 

 

主 题:毕业=失业?如何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专 家:王纪琼(中国实操型家庭系统教育专家)

 

如今就业形式不好,毕业即失业?针对这个话题,王纪琼老师通过自己的职业发展经历,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视角。

 

首先,王纪琼老师认为职业规划,第一重要的是“起心动念”。乘船还是造船,是每个人最先走向职业要确定的事情。大部分人是从乘船开始,通过乘船发现自己的职业方向。年轻人刚毕业的时候,要储备自己挣钱的能力;人到中年,有一定的挣钱能力后要提升职业路径。

 

第二,每个人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位置认同、拥有核心竞争力,是每个刚步入职场的人要拥有的能力。另外,职业提升的第一要素是意愿,有了强大的意愿,才能变成可造之才。

 

第三,每个人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燃料:(1)培养生存技能,活下去才是重要的。高效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寻求帮助的能力,是生存技能的四大能力。(2)获得有意义的经验。专业经验、职业经验、做人的经验、持久的关系经验,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经验。

 

 

 

主 题:疫情之下: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学习节奏,应对学业挑战?

专 家:林思恩(中科院心理所&香港中文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疫情之下,如何让孩子保持自律地学习,跟上学习节奏,成了家长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林思恩博士指出,家长可以做的,是增加一点孩子成长环境的确定性,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能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生物节律,逐渐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方向感,这对于孩子进入大学、走入社会都是特别有意义的。

 

在分享中,林思恩博士也给了疫情期间的家长一些建议: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建立起适合孩子的学习节奏,它相当于一个潜在的规则,一个可实行的学习计划或者生活计划,这对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非常重要。家长在居家期间也要保证孩子生活节奏规则,让孩子的环境“不凌乱”、有整洁感。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在心理层面及能力方面做好准备: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灵活地调整孩子的学习节奏和方法;尊重、理解、支持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试错的空间,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成长。

 

 

 

 

主 题:高中or职高:新升学政策,如何引领孩子成长,选择学业生涯方向?

专 家:林思恩(中科院心理所&香港中文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面对新升学政策,如何引领孩子成长,选择学业生涯新方向?林思恩博士指出,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会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在整个过程中会有一种心流体验,这对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注意力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为家长,要在孩子应对外部变化时传递给他们正确的态度和信号,告诉他们,未来人生中是充满着变化和选择的。

 

新升学政策的推出,也代表着末来也会有很多新的成长出口。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激发内驱力,让他们想清楚未来的路要自己走,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自己的目标制定中,包括制订什么样的学习计划、怎么样去完成目标,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主 题:关注正向 探索家庭教育新航向

专 家:幸宇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焦点解决高效教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咨询师、焦点解决高效教练幸宇光老师在分享中提到,家庭教育的意义,是协助孩子拥有成功经验,让孩子感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他们建构自己的人生。现在与过去环境不同,很多事情证明,批评难以使人进步,我们要开始尝试新的教育方式。幸宇光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正向内容,内部的资源,可以多关注孩子的优势、特质、能力等方向;外部的资源,则可以把目光投向可以提供支持的人、事、物等;对未来的期待是给予家庭成员力量和支持。

 

所谓“启航新航向”,分为三步走:改变聚焦、保持信心、关注进步。改变思维方式的方式包括:将关注的焦点转为让期待的事情本发生;关注取得成功的经历,不断具体化并强化;重构,看到孩子的另一面。保持信心则既包括父母对自己的信心,也包括对孩子的信心。最后,是看到例外,关注进步。例外,是成功的经验,更是改变的可能性;进步,是开始改变的重要信号,从例外找到进步的契机,用小进步促成大改变。

 

 

 

主 题:心理师如何在变局中安身立命——新思维与新能力

专 家:樊雪春(台湾师范大学心理专题特邀讲座副教授)

 

在变局中,心理咨询师要如何安身立命?樊雪春老师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并给出了“新思维和新能力”的视角。樊老师提到,这个时刻变动的时局中,我们要学习对生命按暂停键,暂停之后有认真的思考,才能把握时机。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动的时刻,末来变动越多,对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需求就会越高。所以这个状况下,如果对心理学有兴趣,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之一。

 

樊老师为致力于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故事,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入手,指出咨询师不仅要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在从事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最好协调好专职和兼职的关系,平衡好固定收入和作为兼职收入的关系。在入行初期,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拜师学习和找对的人传承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樊老师也强调,在进入行业后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修炼,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的修炼。

 

最后,樊老师通过多个案例,强调了个案实践对于新手咨询师的重要性。

 

 

 

主 题:孩子为何不和你说话——父母如何破坏了孩子的信任感

专 家:贺岭峰(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亲子关系中的信任,是个老话题。而贺岭峰老师提出了新鲜的视角,即孩子不仅活在知识海洋中,也像是生活在闯关游戏、活在密室逃脱中。家长往往用题海搭成的“监狱”,用无穷的练习题,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挤没了,仿佛这样就可以“省心”了。但恰恰是孩子如此长期与家长没有沟通,才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现在孩子是情感世界中的“孤勇者”,在现实世界中缺少沟通、缺少社交,只能晚上在虚拟世界找到存在感,去社交。

 

孩子又是身体焦虑的“自卑者”,青春期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没有注重孩子的仪态培养,导致孩子对身体和容貌焦虑。

 

孩子是家庭隔间中的劳动者,大人则是玩儿手机的玩儿手机,应酬的应酬,而一直在“劳动”的只有孩子。

 

孩子还是社会裂缝中的窥视者。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不让孩子露营、徒步、做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跟社会基本脱离,孩子只能在社会的裂缝中看世界的样子,而看到的往往是丑陋的地方。

 

很多时候,家长的角色出现了错位,他们本来应该扮演用爱心给孩子带来信心、安全感的角色,遇到事情时给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给孩子温暖,而不是扮演教育辅警、经济劳工、次元遗老、贴身毒蛇和情绪病毒这种不好的角色。

 

贺岭峰老师认为,作为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以下七种方法,跟孩子达成良好沟通:1.打造五比一的情感银行:说五句好话,才能说一句负面的话;2.做50%的倾听者:家长跟孩子沟通时,表达的时间不要超过50%,剩下的以倾听为主;3.讲话要讲一拖三:讲一个观点要用三个事实来依托;4.说话用我开头,不要用你开头;5.汉堡包谈话法:先肯定,再说问题,再鼓励;6.让孩子自己做决定;7.最后30秒决定成败:让谈话以充满爱的部分结尾。

 

 

 云展厅 

 

在大会举办的同时《第十三届心理学产品与服务博览会》的直播间,也是精彩纷呈。

 

纬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生涯教育系统: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生涯教育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赋能生涯教育工作中的“育、教、学、管”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展示:本届活动共征集到全国近百个优秀案例,经过初审,筛选出25个案例,又经过大众票选及复审,最终选出21个案例入围终审。最后,评选出了本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十佳案例,此次十佳案例展示,给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参照模板。

 

招募见习/实习基地,携手培养心理咨询中坚力量:和计划是成功之道旗下心理学专业培训核心品牌,作为心理咨询师信赖的专业成长伙伴,即将全面开启心理咨询实习基地招募工作。

 

随后介绍了帮助大家迈出心理咨询执业发展第一步的1879pro项目,带大家实地探访1879心理服务中心;带大家一睹和计划•心灵工坊能引爆区域市场的秘密;以及认识了可以用心理学的科学的方法帮助大家高效学习、轻松考试、快速拿证的和计划心理刷题工具。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