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 | 从国家政策角度,看心理行业机会
2022/11/09
785

本文整理自闫洪丰老师、张红川老师、赵然老师,在第十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大咖提前开讲》对谈内容,版权所有,严禁摘抄、转载,侵权必究!

全民心理健康活动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什么关系?

 

闫洪丰老师

20大举世瞩目,今天就这个专业话题来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在报告的全文里面第九大部分第四点,关于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的介绍里面有一句专门写道: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个工作是明确提出来的。

还有一个隐藏的就是第十一大部分里边关于进一步完成国家安全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部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放在社会治理进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里面的。

为什么说是隐藏在里面的呢?

虽然这个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从党的十九大四中、五中全会,包括党的十四五建议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里面都明确提出来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1到2025年,管着五年。我们要全面、系统、长远地看待这样一个工作。

心理的工作从国家层面肯定是越来越重视,大家也都知道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这样一个政策,美好生活,肯定少不了精神和心理层次上的要求。

第二点,从国家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心理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抓手。它也是建立健康中国、平安中国乃至幸福中国的一个部分。

第三点,从二十大的报告里面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心理健康康是一个基础,健康中国是平安中国的保障,跟幸福中国的目标也是完全分不开的。

从这几个大的方面看,心理健康也好,心理工作也好,它是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去抓的,这也是所有心理学工作者或者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一个很好的机遇,当然也面临着挑战。

再说同机构有什么关系,国家专门成立的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也是从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体现。

从2018年的加强全民的心理健康指导意见到2020开始实施三年的社会心理服务全国试点工作,也是进一步明确加强心理工作的一个缩影。这里要强调一点,这里说到的心理学工作或者心理服务工作大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更不是简单地近似成精神病的防治。

大家作为专业的人要认清这样一个情况,它是一个大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抓手。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全面地看待,它是健康中国推进、平安中国推进,乃至幸福中国推进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健康中国是为了保证防止身心疾病、减少身心问题、维护身心健康、提升身心素质、促进身心和谐、最终达到身心幸福这一连串的工作;同时心理服务在社会层面,是6个归宿,防止社会事件、减少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最后达到社会幸福;从个体层面自尊自信,到家庭的和睦,再到邻里社区的相关工作,再到专业机构组织层面,最终到整个社会文化和生产环境这样一个层面。

这虽然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和机遇,也想给大家提个醒,就是在国家层面上提到的心理健康工作或者社会心理服务,它一定是从国家层面要解决我们当下社会经济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这个大家一定要理解。

它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空谈,是要通过这个抓手来解决我们当下面临的无论是精神层面、心理层面还是社会实际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的。

 

刘芳老师

闫老师讲得非常好,刚才提到了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建设不只是心理咨询,也不只是精神疾病防治,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它一定是有的放矢的而不是空中楼阁,所以这个事情要持续落实下去。

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心理健康就是像闫老师讲的,让每个人都有幸福感、都有满足感、都有获得感,我觉得这个是人民幸福的一个很基本的点。

 

张红川老师

我自己的确最近也在做一些与乡村振兴有关的工作,但是从这次20大报告出来了之后,我的整体感觉是喜忧参半。喜是看到了有心理的字眼在报告里,忧呢,感觉心理的提法好像不如以前那么重、那么多。

但是我觉得刚才闫老师说得很好,实际上整个的这个报告下面我们看到国家的这个思路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我们今天要在这来谈这样的一个心理健康的观念,而且是在国家战略角度上谈心理健康,我觉得它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

第一个,是从这个19大报告以来我们对于国家的主要的矛盾的定义有了一个比较新的提法,叫做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中就包括精神生活。

第二个,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实际上现在我们提心理健康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的,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在于我们贡献出来了一个特别庞大的劳动队伍,过去我们管这个叫做人口红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逐渐在消失。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面对我们国家的老龄化情况,一方面要让老人保持健康,同时又能够把自己的经验用到现代化建设中。

有很多的学者开始提出,注重健康活动力、保证劳动力是需要健康的。在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提法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点,一个是规模巨大、第二个是共同富裕,我觉得要想规模巨大,人力资源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有很多方面去定义它,比如说受教育水平、比如说学习的能力,健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

这一点上我们研究的蛮多的,关于农村人口,我们发现:在农村人口中间,包括流动人口,存在着蜡烛效应,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应该是同时并进的。你的身体越健康心理就越健康,但我们的研究就发现,实际上在现在很多的农村的人口中,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结抗的,就是你的身体健康心理就不健康,你的心理健康了,身体就不健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心理健康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值得研究,我们只有把这么庞大的人口中,各种细分的人群他们心理健康背后的机制,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相对应的一个干预和提升的方法找到,我们才能够真正有意义地去完成中国式的现代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心理健康的工作是中国式现代化一个必须的环节,也是我们这个现代化中的应有之意,我个人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件事情的。

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理应成为国家战略。

 

刘芳老师

最近特别流行一个词叫松弛感,可能各位老师都听说过,张老师刚才提到了我们的人口红利逐渐在消失,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生孩子,其实大家现在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为什么反倒越来越紧张了呢?反倒越来越觉得压力大了呢?这还真的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也就契合到了闫老师所讲的国家提出这个心理健康建设工作实际上是贴合了我们社会的实际问题。

 

赵然老师

我觉得有三条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个是从18大19大到20大,健康中国的这个大政方针没有变过。

为什么健康中国能成为中国的大政方针和国家的政策,一定是中国发展到了今天,改革开放到了今天的这个时代,健康成了国家重要的议题。我想也许在未来也不会变,它是有个一贯性的。不管在具体的报告内容上是如何,健康中国是没有变的。

健康毫无疑问,包含我们的身体、心理这两个方面。身体健康方面,近年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疫情以来,我们国家在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建设方面有了多大的进步和贡献,这是国家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但是有一个健康的方面,前些年是一直被忽视的,就是心理健康。

当一个国家在发展的时候,要吃饱要穿暖,其他的才能够顾及到。改革开放到了今天,大家吃饱穿暖了,不仅吃饱穿暖了还穿得更好,吃得更好了,这个时候对心理幸福感、自尊、存在感、生活的环境上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高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在这个情况下从大健康的角度,心理健康的需求就凸显了出来。首先大政方针是没有变的;第二个,在健康中国大的大政方针之下,在健康中国、幸福中国、平安中国这一前提之下,我们为所当为,不管是做咨询做培训的,做教育的,还是做治疗的,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个是应该做到的。

最后一个,我想到的是就是,在20大报告中我听到最多的是有一个词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非常新而且非常有深刻意义和蕴含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从人口数量、地域、文化复杂性上可以跟中国相比。

这个情况之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议题之下,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应该怎么去走,怎么去做这可能是在未来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探索、去创新、去实施的。

我特别同意闫老师的一个说法,就是不管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也好,还是大健康也好,还是心理健康精神卫生也好,它是实实在在的要跟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紧密相连的,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这样的服务,这样的产品一定是要生态化的。你不能只有一个特别高大上的美的东西,我看挺好但怎么都够不到,那个跟我的健康幸福是没有关系的。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个议题之下,可能未来我们要做一些真的很深刻的探索,不管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从跨文化角度要做一些这样的探索,这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样一想还是任重道远的,还是有很多活可以干的。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