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自助,“同伴支持”助推精神残疾社会融合-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二十四)
2022/10/13
3025

本案例来自第四届(2022)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助人自助,“同伴支持”助推精神残疾社会融合

项目周期:2019.12-至今

服务提供方: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

服务受益方:临沂市内精神残疾病人

所属领域:精神健康、心理救援、失独家庭、特殊群体、教育体系等

 

 案例摘要 

2019年,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引进同伴支持精神康复治疗项目,经过院内实践,组织学习培训,逐步形成一套规范的精神康复治疗方法。

2021年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山东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项目试点牵头单位,承接“临沂市精神健康同伴支持及社区精神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现已发展5个同伴支持服务项目试点社区,6个活动室同时开展。

通过评估筛选及培训同伴支持辅导员,招募同伴患者,为基层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提供同伴支持内容培训,开展各类同伴支持活动及各级督导工作,服务社区精神残疾患者。

现拥有国家级专家一名,国家级培训师6名,院内同伴支持项目培训师24名,试点联络员8名。自2019年起,该项目有序推进。同伴支持小组在提升患者沟通交流能力,培养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生活技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案例背景 

精神疾病具有病程迁延、致残率高等特点,不仅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会产生极重的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涌现,药物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好,但是残留症状及其认知功能损害、病耻感、社会功能损害等仍困扰着许多患者及其家人,导致其迟迟不能回归社会。

同伴支持是一种较为新颖、以促进患者功能康复为主要目的服务方法,全称是精神健康同伴支持及社区精神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是指由具有相同生活环境、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具有共同关心话题的一些人,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一起进行情感交流、信息分享和支持反馈等的一种服务方法。总体目标是通过在社区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同伴支持小组,提高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共卫生事业部(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自2013年以来开展社区为基础的严重精神障碍同伴支持服务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规范技术流程,已于2020年底被正式纳入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联合印发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与国合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国家项目办2020年开始实施为期5年的“精神健康同伴支持及社区精神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目前已陆续在全国18个省40个地市(区)154个社区推广该技术。

 

 需求分析 

精神障碍所造成的疾病负担是全球性的问题,其残留症状、社会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以及病耻感等问题仍然困扰我们的患者,使得他们的人生不能走向正常的轨道,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现有的精神康复治疗技术基本都集中在医疗机构内,出院回归社会的患者获取精神康复训练资源成本较高,并较为耗时耗力,出院后不能维持病情稳定,反复住院的“旋转门”现象频发,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

而同伴支持项目就是将精神康复的技术方法下沉到基层社区,送到患者身边。其成本相对低,可以利用现有的社区、残联康复项目的基础,可操作性强、推广性强,可谓是精神障碍患者的福音。若能保证其效用的稳定性及肯定性,将会给广大精神障碍患者带来长久的收益,有效减轻社区负担,降低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率,提高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

精神健康同伴支持及社区精神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在社区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同伴支持小组,帮助患者融入社会,减缓基层服务压力,提高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该同伴支持项目预计将逐步在本市内社区推广,为本市基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提供经验,获得专业精神康复指导,更加有效的管理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也是基层亟需的技术。该项目将有深远的意义。

 

 服务过程 

主要做法:

一、前期准备:

1、设立同伴支持社区服务体系,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严重精神障碍同伴支持服务,通过精神障碍患者在生活实践、社会和情感(心理)方面的互帮互助,为患者融入社会生活搭建了平台。

2、确定试点社区:通过多部门协调,整合相关资源,组织各部门积极学习该活动项目内涵,领会同伴支持项目精神,积极向全市各社区推广项目。充分考虑社区规模、需求,确定试点地区第一批试点社区3个,第二批试点社区2个,并确定各地区和社区的联络人员,推广同伴支持专项活动。

3、招募人员:负责活动计划的推进、同伴辅导员培训、患者及家属培训、基层医生培训等指导工作,协助试点社区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同伴支持小组,提高我市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社区推荐和筛选辅导员,招募并培训同伴辅导员每社区5人。

4、协调场地:同伴支持活动定期开展需固定活动场所,试点地区负责人、各社区负责人与有关部门协调场地。

5、选拔培训师:选拔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等精神卫生工作者,每个社区2人,作为各试点地区培训师,指导各试点工作。

二、活动开展

1、建立小组:

社区按照1个同伴支持工作者平均服务5个同伴的比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同伴招募,每个社区25名同伴,组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同伴支持小组。由经过培训的康复良好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同伴辅导员”,组织有相似疾病或身体状况经历的患者同伴开展小组活动。

2、开展活动:

①社区同伴及辅导员培训计划:通过授课方式及活动模拟,来帮助同伴辅导员和同伴患者提高社会融入和助人自助的能力。

②招募同伴辅导员:由于岗位属性原因,活动以各社区辅导员为主,根据要求筛选辅导员及同伴,在社区内招募符合条件的辅导员,辅导员的要求是要对疾病有认识,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有帮助他人的意愿及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

③开展同伴服务:每周定期开展一次不少于2小时的同伴支持活动,由经过培训的辅导员组织同伴们开展小组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含:日常生活技能学习、社交技能学习、职业技能学习、精神疾病知识与信息分享、自尊自信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情感支持、动手动脑练习、休闲娱乐活动等。辅导员制定每周活动方案,精防医生评估活动的可行性。

活动过程中,精防医生参与其中,及时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并解决。活动结束后,对辅导员、社区医生等进行个体督导或集体督导,帮助患者恢复自尊自信,改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恢复生活实践、社会情感等功能认知。

同时开展线上线下两种活动方式,线下以辅导员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为主,线上利用微信群及腾讯会议等多种方式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打卡及相关卫生知识的普及,着力于探索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同伴支持服务模式,促进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的康复。

④组织和策划同伴支持服务项目的普及及宣传:每月一次辅助辅导员开展活动,邀请资深精神科专家到社区进行专题讲座、知识宣讲等活动,反馈热烈,受到社区患者好评。

⑤做好每次活动及宣传记录:将每次活动开展的计划按时记录,包括活动方案计划、筹备工作、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活动中的实践总结等。

⑥服务对象的档案建立和管理:对社区内参加同伴支持服务的每位患者建立独立档案,由基本信息、访谈记录、及各项调查问卷组成,并对患者的家属也建立了档案,为社区精防医生病情随访提供可持续的支持帮助。

三、指导督导:由同伴项目专项小组组织培训师进行督导。

1、月度督导:每月对试点社区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组织试点社区之间的经验交流活动。上级督导由北大六院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为各试点地区提供技术指导。

2、年度总结:每年进行同伴支持康复活动的总结,和新加入试点社区的启动。总结经验,推广创新做法。

 

 成效评估 

1、在社区工作中,建立本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同伴支持小组,促进了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基层医生掌握精神疾病知识,提升了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精神康复能力。加强了和基层医生的紧密链接,增加了患者出院后下转社区精神康复的新路径,进一步推进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完善融合。

2、受益人数及人群:2021年度同伴支持活动本市共招募社区辅导员17名,同伴患者84人。三个试点社区,五个活动地点,共组织线下线上活动94次。共计培训基层人员373人,培训患者和家属共计629人,受益人群超过1000人次。

3、项目亮点:本项目开启后,积极培训并帮助辅导员,多名同伴和辅导员康复效果显著,找到工作岗位,顺利就业。

4、本项目通过努力,获得本地各界的好评和认可,本院和兰山区残疾人联合会于2022.6.23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精神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方面开展积极的合作,协议合作内容第二条双方约定:将在残联提供的社区康复场所,着力培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提升康复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在精神残疾人“互助康复”“同伴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精神残疾人生活重建。本协议的签约将对2020-2023年度同伴支持在全区和全市的推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项目价值与意义 

1、患者方面:精神康复的技术方法下沉到基层社区,送到患者身边。帮助患者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增加社会参与度,降低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率,提高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

2、社会层面:在社区工作中利用现有的社区、残联康复项目的基础,建立本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同伴支持小组,可操作性强、推广性强,促进了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有效减轻社区管理负担,基层医生掌握精神疾病知识,提升了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精神康复能力,推进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专业反思 

目前,在各试点社区开展活动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社区联络员管理方面:社区医生日常工作繁琐比较忙,加之疫情反复,承担疫苗接种、慢性病查体、核酸检测等多项任务,对项目的投入不足。患者方面:参加活动的精神残疾患者参与度和依从性尚需稳定;交通安全也是项目组担心的主要问题。另外,辅导员能力不足,尚需加强培训和跟进。社会环境方面:疫情反复发生,开展活动的依从性经常被打断。

 

编审/晨迎

发布/王思文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