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来自第四届(2022)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戒毒“心”法-瓯海区心福工坊围绕戒毒人员创新打造全链条式禁毒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项目周期:2019年10月-至今
服务提供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
服务受益方:瓯海区吸毒对象/瓯海区禁毒办
所属领域:社会综合治理、特殊群体、社会心理服务等
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据《2021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中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总数为148.6万,受疫情扩散蔓延等因素影响,国际毒品泛滥态势进一步发展,我国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吸毒人员在戒毒场所内戒断率几乎达100%,但在社会化过程中复吸人员比例高达85%~87%。如何降低“复吸率”与“心理干预和有效帮教”是禁毒工作亟需突破的工作瓶颈,这也对各级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形成了巨大的考验。
心福工坊作为温州市唯一的禁毒心理服务基地,线上线下服务运营模式也是温州禁毒心理服务样板项目。心福工坊依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心理干预治疗专业团队力量,打造以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为前端、智能科技管控和精准心理干预为中端、再社会化生态环境培育为终端的全链条式戒毒人员心理服务体系,致力于形成“一主+多元”联动共治的禁毒社会心理服务格局。
项目自实施以来,服务社区禁毒对象2275人次,形成537个心理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宣讲143场。在降低毒品复吸率上工作成效突出,全区吸毒人员复吸率从近几年心理服务介入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从2019年的13.6%下降到2020年的1.45%,2021年的0.42%,成功脱毒171人。
心福工坊禁毒服务模式先后被新华网、中国禁毒报专题刊登报道,温州市禁毒办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禁毒心理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和禁毒总局局长梁云的视察和认可,并荣获温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点,“浙江省社会治理创新项目” “瓯海区禁毒心理服务基地”等称号。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实行社区戒毒新模式,社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其功能设置与社会心理服务的目标指向紧密嵌套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命题。社会组织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整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改变禁毒工作基层政法力量单兵作战的局面,构建禁毒工作协同治理的格局,提升禁毒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也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
心福工坊依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心理干预治疗团队专业化服务优势,建立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良性互动和协同共治的资源整合平台,极大提高了禁毒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使得群众智慧和群众力量更进一步展现在禁毒人民战争中,涉毒吸毒人员在群防群治中无藏身之处。心福工坊作为温州市唯一的禁毒心理服务基地,牢记自身的戒毒使命担当,为创建“平安瓯海”“幸福瓯海”,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安宁稳定而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政府作为禁毒工作的责任主体,发挥着统筹推动的作用,面对禁毒工作的新形势,存在以下的需求:
一、需要进一步提高禁毒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补齐机制短板,加强社会多方主体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实现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共治,高效配置社会资源。
二、社会面部分戒毒人员法治观念淡薄,经常出现未报告即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游离于实际管控的边缘。且由于基层社区干部力量和警力不足,对戒毒对象的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导致戒毒人员脱管失控问题较为突出,亟需探索建立数智化管控吸毒人员新模式,实现吸毒人员全流程监管和毒情预警监测。
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毒品的受害者。重新回归社会,既是吸毒者自己的渴望,也是家庭的期盼。对于吸毒者和他们的家庭而言,存在以下的需求:
一、吸毒者希望得到身心矫治,实现脱毒去瘾,完成心灵再塑。
毒品具有极强的中枢兴奋作用和致欣快作用,会使个体产生顽固的精神依赖和躯体性依赖。因此,要帮助戒毒人员脱毒去瘾,不仅需要通过强制戒毒和药物治疗等物理和医学手段实现生理层面的脱毒,也要对戒毒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现心理层面的戒除毒瘾。
同时,针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干预,如果仅仅只是聚焦于“戒除心瘾”,忽视毒品依赖者通常具有多种合并的人格障碍,存在认知偏差和社会功能缺损的情况,不是从“全人发展”的视角,帮助戒毒人员重建人格,重塑认知和价值观念,助力戒毒人员实现个人自助式持续成长,那么戒毒人员在面对生活的负面事件时,很可能还会采取旧有的、歪曲的认知行为模式来应对消极情绪,用毒品麻痹自己。因此,只有从身心两个方面综合地矫治,才能为戒毒人员彻底远离毒品,复归社会打下良好的个人基础。
二、吸毒者希望得到家庭辅导,重获亲友接纳,挽救破碎家庭。
吸毒会给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让一个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帮助吸毒者摆脱毒品,顺利回归社会,不仅是挽救吸毒者自己,也是挽救他背后的家庭。家庭成员的支持是激发个体摆脱困境的内在动力,家庭成员的态度直接影响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然而,许多戒毒人员的家人不愿接纳他们,这使得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念轻易崩塌,陷入自暴自弃,促使他们在吸毒群体中重新寻找亲密关系而复吸毒品。
目前戒毒工作的重心围绕个体层面展开,忽视了对戒毒人员家庭的辅导。修复戒毒人员和亲友的关系,让家庭亲友充分了解吸毒成瘾的机理、戒毒的完整过程、复吸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劝戒技巧等知识,能够为戒毒者提供充足的戒毒信心和情感支持,从而促进他们的正向改变,点亮吸毒家庭的希望之光。
三、吸毒者希望得到多方扶助,解决现实困难,顺利回归社会。
推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还需要多方联动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很多戒毒人员没有正当职业,不具备基本的就业技能,用人单位不愿聘用具有吸毒史的员工而导致失业赋闲。戒毒人员身上携带着污名化标签,得不到社会接纳,遭受歧视对待,这些问题都会动摇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不利于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本项目构建以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为前端,戒毒人群智能科技管控和精准心理干预为中端,戒毒人群再社会化的生态环境培育为终端的全链条式禁毒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一主+多元”联动共治的禁毒社会心理服务格局。
一、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数据显示,吸毒青少年自我报告初次吸毒时的平均年龄为20.7岁,随着新型毒品不断出现,青少年已成为毒品吸食的高危人群。因此,有必要坚持关口前移,以青少年群体为重点人群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铲除毒品问题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
心福工坊联合瓯海区禁毒办、瓯海区教育局、瓯海区卫健局等部门单位,坚持以中心场馆为线下禁毒宣教阵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禁毒教育工作。中心场馆的心理服务模块,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专家进行指导设计,场馆设备总价值300余万元,集合了移动互联网、生物反馈、VR虚拟现实等技术,能够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在中心场馆,为青少年举办生命教育、毒品心理剖析、法律科普、新型毒品(标本)识别等常态化禁毒宣教活动。
在社会层面上,推动禁毒宣教活动走进学校、社区,邀请禁毒办民警、禁毒社工、心理专家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增强了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收获警示。线上宣教方面,心福工坊拓展宣传载体,创新宣传形式,开展抖音现场直播互动、专题毒品预防知识科普有奖问答、青少年毒品预防心理教育宣教微课等活动,突出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纠正新型毒品“无毒、无害、不成瘾”的错误认识,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对新型毒品的鉴别能力,提高禁毒宣教的活动成效。
二、戒毒人群智能科技管控和精准心理干预。
1、数智赋能,打造戒毒人员智慧预警工程。
由于基层社区干部力量和警力不足,对戒毒对象的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且多数戒毒人员法治观念淡薄,经常出现未报告即擅自离开社区戒毒执行地,导致戒毒人员脱管失控问题较为突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在温医大精神医学学院科研团队支持下,自主研发了重点人员态势管理系统,并在心福工坊的禁毒社会心理服务实践中率先得到了应用,助力数字化、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管控戒毒人员。
一是建立戒毒人员电子档案库,精准描绘特征画像:
通过心理咨询师在基层驻点服务和走访评估过程中收集的信息、镇街部门流转交办的信息,全面完善戒毒人员的各维度信息资料,精确掌握戒毒人员的各项情况。
二是实行“三色管理”,科学实行分类等级:
管理系统根据戒毒人员基本信息、前科情况和动态事件信息,采用药物滥用调查表、戒毒动机量表、复吸倾向性量表等科学规范的测评工具,对每一个戒毒者进行具体诊断和评估,按“绿、黄、红”对应复吸概率“一般、较大、很大”三个等级开展分级管理。绿色等级实行“走访初评”制,由心理咨询师根据对象状态进行现场评定;黄色等级实行“医师复评”制,由精神科主治医生在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下进行线上评定;红色等级实行“会诊终评制”,由副主任以上级别医生根据会商结果进行评定。
三是打造智慧预警工程,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依托“重点人员态势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工作模式,分类实施全程精密智控,实现对重点人群心理的智慧预警管理。工作人员会根据重点人员等级,分类开展强度递增的随访心理服务,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等级,并无缝对接医院电子病历平台,实现重点人员高效转诊。在动态化监管的同时也能降低戒毒人员失控脱管风险,避免戒毒人员在社会上肇事肇祸影响社会安定。
2、专业支持,打造“一主+多元”心理精准干预工程。
传统的强制隔离戒毒方式侧重于开展群体性戒毒工作,从戒毒人员共性问题出发,忽略了个性化需求。禁毒社会心理服务能弥补传统戒毒模式的缺陷。
心福工坊依托专业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特色行为医学科的精神科医师、禁毒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心理分析、心理干预等服务,充分了解戒毒人员的独特性,针对戒毒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有效的介入方案,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键主体,发挥戒毒人员自身的主导作用,践行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实现个体赋能和主体性重塑。
不仅如此,针对戒毒动机强的戒毒人员,评估参与团体治疗的合适程度,开展每月定期进行的团体心理干预服务。团辅由具有资质的心理治疗师实施,全程共12次,每次1.5小时,每月开展一次,每组8~10人,并由专人进行记录,希望以此形成良性互助式心理帮扶小组,引导成员往正向积极面发展,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效果。
在符合戒毒人员的意愿的情况下,还会开展家庭系统干预服务,让家庭亲友充分了解吸毒成瘾的机理、戒毒的完整过程、复吸的心理及行为表现、劝戒技巧等知识,帮助戒毒人员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发挥戒毒人员个人潜能、家庭潜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全方位地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恢复身心健康。
3、技术支撑,打造线上线下自助式心理服务应用生态。
心福工坊依托“瓯海区重点人员社会心理服务系统APP”和自主研发的“心晴驿站”线下心理服务终端,实现线上服务零距离,线下服务全覆盖。戒毒人员能及时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心晴驿站”线下终端等方式连线心理专家,自主选择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放松助眠等在线服务。
此外,针对重点对象,工坊还邀请专家团队开展“一对一”线上专人个案治疗服务,并通过微医视频、心理热线、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资源,远程提供视频咨询、在线心理体检、小微课堂等服务,打造完整的线上线下自助式心理服务应用生态,帮助戒毒人员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满足服务需求,减少毒品复吸的可能。
三、戒毒人群再社会化的生态环境培育。
1、强化禁毒服务队伍专业性建设。
心福工坊组建以精神医学、心理专家为支撑、社会心理服务人才为骨干、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为补充的专业化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并实行定期集中轮训,夯实戒毒康复工作人员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为深入开展服务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目前,已有精神科专家3名,专职专业心理辅导师30余名,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1000余名。工坊搭建服务团队线上管理平台,按照“四类三档”精细管理团队,实行抢单派单制,由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抢单,无人抢单时平台指定派单,线下开展随访、宣教等服务后,工作记录通过移动客户端被录入系统。
综合任务难易,响应时间等要素进行积分考评,将积分与见习实习岗位、学习心理专业课程相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心理服务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同时,工坊还对一线禁毒工作民警、社工、辅警等人员开展集中心理干预技能培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心理干预和心理问题识别能力,有效提高针对戒毒人员服务的质量水平。
2、多元主体联动,解决戒毒人群再社会化的现实困难。
针对吸毒人员就业难、孩子就学难等问题,工坊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戒毒人员救助帮扶模式,举办就业培训班,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提供就业指导和企业安置;联动民政、教育等部门,落实就学、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立足社区,依托企业,号召更多用人单位给戒毒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不断增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信心。截至目前,已建立就业安置点6个,累计安置人员约50名,已帮助办理低保33人,解决孩子就学、大病救助等6人次。
降低戒毒人群复吸率是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瓯海区心福工坊围绕戒毒人员创新打造全链条式禁毒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全面康复。
工坊坚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禁毒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铲除毒品问题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科研团队支持下,自主研发重点人员态势管理系统,助力戒毒人员管控工作数字化、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
依托心理咨询师团队、温医大附属康宁医院精神科医师、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戒毒人员开展精准的心理干预工作。
依托“瓯海区重点人员社会心理服务系统APP”和自主研发的“心晴驿站”线下心理服务终端,打造完整的线上线下自助式心理服务应用生态,帮助戒毒人员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满足服务需求。
工坊按照“四类三档”精细管理团队,通过积分考评有效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并通过与各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联动,解决戒毒人员就业难、孩子就学难等现实问题,为戒毒人员再社会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截至目前,心福工坊共服务社区禁毒对象2275人次,形成537个心理档案,吸毒人员复吸率从2016年的50.57%下降到2021年的1.2%,成功脱毒171人。心福工坊禁毒服务模式先后被新华网、中国禁毒报专题刊登报道,温州市禁毒办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禁毒心理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和禁毒总局局长梁云的视察和认可,并荣获温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点,“浙江省社会治理创新项目” “瓯海区禁毒心理服务基地”等称号,重点人员态势管理系统入围浙江省数字法治最佳实践培育项目。
一、通过专业的医学和心理学服务,帮助戒毒人员脱毒去瘾,重新修复社会关系,促进戒毒人员再社会化。
二、依托重点人员态势管理系统,助力数字化、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管控戒毒人员,降低戒毒人员失控脱管风险,避免戒毒人员在社会上肇事肇祸影响社会安定。
三、围绕戒毒人员创新打造全链条式禁毒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成效显著,模式成熟,可复制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强,能够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地区。
目前,向戒毒人员提供的社会心理服务中仍然存在“被动式帮扶”的问题,服务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同质性,忽视了戒毒人员的主体性和特殊需求。因此,在禁毒服务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针对戒毒人员的个性化需求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及如何发掘戒毒人员内生向好的原动力,激发认知行为改变的强烈动机,发挥戒毒人员的主体能动性,真正做到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
编审/晨迎
发布/王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