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疫”不隔爱,多措并举筑牢学生“心理防疫网” | 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二十)
2022/09/22
858

本案例来自第四届(2022)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隔“疫”不隔爱,多措并举筑牢学生“心理防疫网”

项目周期:2020年3月-2022年9月

服务提供方:黑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服务受益方:黑龙江大学全体学生

所属领域:精神健康、心理救援、教育体系等

 

 案例摘要 

新冠疫情爆发后,黑龙江大学根据师生心理需求,将心理健康援助服务纳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安排,按照“四精准、四到位”的原则,持续推进精准摸排、精准包保、精准疏导、精准教育,实现心理援助工作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宣传到位。

疫情期间学校启动“校-院-班-寝”四级心理援助工作体系,构建“校领导小组-学工部-学院-辅导员-学生”五级快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链条,组建由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三级专项心理援助工作队伍,持续“家-校-医”三方联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筑“心理防疫网”,分层次精准开展心理帮扶,为疫情期间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不断完善“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持续推进“三位一体”信息化平台建设,延伸传统教育手臂,在延续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资源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预防与减轻学生因疫情所致的心理困扰,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危机事件,持续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例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学校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情况,精准掌握学生心理状况,黑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全校同学依托“今日校园-辅导猫”平台开展了防疫心理工作专项问卷调研。

整体来看,学校学生整体身心状态良好。表现在学生高度关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广大学生对未来的疫情防控趋势感到信心十足;在面对疫情时学生的各类情绪反应中,绝大多数学生情绪平稳;疫情防控期间,绝大多数学生选择通过读书、看电视(影)、与家人主动沟通交流等来转移注意力和缓解心理压力;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这次假期主动制定学习、生活规划并执行完成。

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对疫情扩散影响到自己新学期学业、工作实习、人际交往等现实方面问题表示担忧;少部分学生在疫情期间出现了焦虑、情绪低落、恐惧害怕等情绪波动;较少部分学生伴随出现睡眠、饮食等方面躯体反应,学生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做好学校学生返校前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学生心理状况的波动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尽快以平和健康的心态迎接返校后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创新心理育人工作方法,完善“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采用腾讯课堂、今日校园APP、易班平台、ZOOM、腾讯会议等互联网平台,构建了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课程教学、第二课堂、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于一体的网络育人工作体系,持续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与心理支持。

 

 需求分析 

根据相关调研显示,疫情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平稳,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心理受到影响和冲击,学生易出现“疫后综合征”,呈现出学习动力不足、效果不佳、效率下降;生活作息不规律,昼夜颠倒,网络依赖;恋爱冲突、寝室矛盾、亲子关系紧张等现象。校园封闭管理易导致学生产生担忧、迷茫、焦虑、恐慌、孤独、烦躁、叛逆、抵触等情绪问题,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致使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业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突出;

2.就业困难对学生心理健康提出挑战;

3.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问题突显;

4.对政策不理解产生抵触情绪;

5.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学生增加;

6.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

综上,学生普遍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而疫情下人们可能面临封闭、隔离等情况,导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延伸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服务过程 

一是精准排查,动态管理。

疫情期间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动态排查机制。开学初对全校3万多名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覆盖心理排查,辅导员通过今日校园每日打卡、微信签到、学生骨干反馈、学生微信朋友圈关注等多种形式、多层面排查,动态了解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状况和线上学习的适应情况,建立重点关注学生预警库,采取由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组成的工作队伍,落实“一对一”“多对一”三级包保责任制,加强跟踪监护,保障学生身心健康,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针对因心理问题休学复学学生学校成立评估小组,邀请中南大学唐海波教授对复学学生进行精准评估,采用学生答辩、家长陈述、辅导员情况介绍、专家提问的方式开展心理评估,确保学生返校复学后以积极心态完成学业,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线上宣传,教育引领。

疫情期间学校积极拓展网络宣传阵地,力争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全覆盖,利用校园网、中心网站、易班、黑大学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HLJU心启航”微信公众号、二级心理辅导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展心理调适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学校依托青春战“疫”·健康相伴“3·25-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网络学习期间及隔离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定期推送微课视频、持续推送线上专栏、开展线上主题讲座等;组织开展“万众一心,共战‘疫’情”心理微电影作品征集大赛;“心理战‘疫’,共绘未来”线上海报设计大赛;“心理护航,笑对疫情”线上微笑征集活动,学生通过不同活动载体,积极参与到心理抗疫的宣传教育中。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结合本学院特点,充分利用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特色活动,打造疫情期间“一院一品”心理健康线上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心理辅导,贴心守护。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的情绪波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全校师生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个体团体相结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全校师生可24小时通过“今日校园APP”进行心理咨询预约,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增加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和专、兼职教师心理咨询频率和时数。

为确保师生线上个体心理咨询空间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专用心理咨询室,保证心理咨询师与来访师生“一人一室”开展线上心理咨询。

为提升心理辅导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线上团体心理辅导在疫情期间的服务功能,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网络支持性团体心理辅导。疫情期间针对隔离密接学生开展线上心理咨询、电话访谈、朋辈线上心理互助等心理援助服务,定期多轮次为密接及隔离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隔离期间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

四是技能培训,专业提升。

疫情期间为强化辅导员辅导员工作队伍心理援助能力,学校组织辅导员开展《辅导员危机谈话技能训练》《辅导员日常谈话技能培训》《疫情下大学生心理问题识别》《“疫情下做最好的自己”系列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网络培训和线上主题沙龙10余场。组织辅导员在网络上回看省教育厅组织的“疫情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管理策略”“大学生危机干预中的家校沟通技巧”等讲座,提升辅导员在疫情下疏导学生心理的能力。

疫情期间学校打通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一公里”,面向全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利用腾讯会议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培训、青春健康同伴主持人培训,充分发挥学生“自助、互助、助人”作用。

五是投身公益,服务社会。

疫情当下,面对社会大众的恐慌情绪,学校积极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在疫情期间面向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工作指南》《团体心理辅导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线上主题培训,面向全省高校学生开展《疫情下寝室你我他》线上主题宣讲。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发挥专业优势,投身教育部、清华大学幸福公益、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线上社会心理热线服务工作,为全省高校学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课程建设项目,在疫情期间开展《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下的党日活动设计技能》培训,促进学生党员在疫情下发挥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成效评估 

疫情发生后,黑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断完善“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措并举筑牢学生“心理防疫网”每学期利用网络问卷对全校3万余名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全覆盖的心理排查和问卷调查,利用大数据精准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持续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与心理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效显著。

利用知到、学习通、腾讯课堂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阶四维五元”线上线下混合式特色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优课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程,2021年获批校级、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目前已申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教学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东北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是线上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普及。

学校录制了“疫情期间,心理老师带你来放松”微课视频5讲,持续推送“防疫不松懈”专栏20余期,开展“心‘晴’防疫”系列线上主题讲座13讲,征集了心理微电影、电子海报、心理漫画等网络作品1000余件,聚焦疫情期间学生喜欢和关注的心理话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抗疫知识普及到每个学生,受益人数20000余人。

三是网络个体咨询、团体辅导与工作会商创新开展。

在个体心理咨询中,提供了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站预约和手机APP预约多种预约形式,为学生提供触手可及的心理预约服务,利用龙信通与学生进行联系,利用腾讯会议进行线上咨询。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晴防疫—用爱陪伴、用心交流”、“心晴防疫—疫情下做最好的自己”系列网络支持性团体心理辅导20期,帮助学生在支持性的团体同学们中相互连接支持,缓解压力,增强信心。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门诊与案例会商等新途径,建立了每周三下午定期与不定期的线上问诊制度,畅通了心理问题学生就医通道,确保危机学生诊断、治疗方便及时。

 项目价值与意义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持续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任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平稳,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心理受到影响和冲击,从而引发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业、就业等方面产生心理压力,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状况,以至于疫情以来高校的心理危机事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做好疫情防控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秉着将互联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在延续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资源做好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持续完善网络宣传、教育教学、宣传应用“三位一体”信息化平台,延伸传统教育手臂。持续为师生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一步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专业反思 

1.深化体制机制建设,做好心理健康保障工作。

一是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抓好顶层设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评估、督导,在经费和政策上加大对全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保障。

二是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到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职能,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体规划和相关制度。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师资。建立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2.全方位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根源解决问题。

一是新学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排查,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在排查中尤其要加强对学校原有的重点关注学生、近期本人及家庭有重要他人被感染新冠肺炎及被隔离的学生、疫情期间出现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原本存在精神疾病的学生排查,及时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情感、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类帮扶;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发挥课程教育主渠道,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疫情等各种挫折和困难。高校要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建设,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做好重点学生群体的心理帮扶。高校要对重点关注疫情影响学习遭遇困难、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临近毕业仍未获得用人单位录用意向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恋爱情感、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重点学生群体,在学业帮扶、就业指导、学生资助等各环节上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及时了解学生在,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工作网络作用,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谈心谈话、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最大限度减轻疫情给其带来的心理创伤。

3.完善咨询服务与危机预防干预体系,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全过程保障心理健康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日常咨询服务与辅导工作,全过程守护。高校要优化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平台,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实时实地服务。发挥咨询服务的危机防范作用,建立咨询中风险评估的反应机制;完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机制,了解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

二是提升危机干预处理水平,保证干预效果。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学生心理信息定期上报制度和校园危机事件即时报告制度,做好心理重点关注学生的跟踪服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与医疗部门合作,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

三是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校内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重点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联动育人机制。要做好心理危机善后工作,重视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提供相关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和次生效应。

 

编审/晨迎

​​​​​​​发布/王思文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