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里的“心理福利”-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十五)
2022/09/01
820

本案例来自第四届(2022)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福利院里的“心理福利”

项目周期:2022年1月3日起至2022年2月15日

服务提供方: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服务受益方:成都市双流区综合福利中心

所属领域:精神健康、心理救援、失独家庭、特殊群体、教育体系等

 

 案例摘要 

“爱的福利,让老人的心灵有所依”,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测评中心本着“专业暖心,服务为民”的理念,发挥区域社会心理服务延伸优势,将暖心的关怀送到双流区综合福利中心的孤寡老人和小孩及工作人员的心窝里。定制化的心理评估避免千篇一律的敷衍,生动的团体辅导温暖整个园区,特色的技能培训增强专业鉴别能力。福利院里的心理服务,让老人得到心理的福利,让儿童关怀更加精准,让工作人员的爱意更加温润,让社会心理服务更加接地气。

 

 案例背景 

因新冠疫情的因素影响,福利中心长期保持封闭式的管理,内心的负性感受和情绪也在院内逐渐蔓延。由于在院的关怀对象长期活动的空间固定,外来的服务项目有限,一部分老人出现了易怒、烦躁、失眠等症状,儿童的学业和出行等也受到影响。同时,该福利中心工作人员长期高压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失眠、焦虑、失眠等症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测评中心多渠道了解到综合福利中心近百名老人、儿童和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性心理和情绪状态,主动积极对接联系,摸清三类群体的心身状态,精心统筹安排设计项目,促进了心理评估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求分析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成都经历了数次疫情反复,作为福利院是重要防控单位,也经历了疫情的洗礼。根据中心与院方的交流研讨,结合实地走访调研和数据分析,双方梳理出三个核心的心理需求,一是针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压力评估,精准掌握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二是针对孤寡老人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开展专题的阳光心态团体辅导;三是针对工作人员的自我心理评估及职业倦怠疏导。通过聚焦老人、儿童和工作人员三个群体,从评估、辅导和提升三个的定制服务,满足特定群体的特定社会心理服务需求。

 

 服务过程 

一是相互了解,精准设计。

一方面充分了解福利中心的基本职责和具体需求,该中心主要负责做好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慈善救助,负责全区公办敬老院的业务指导,负责全区孤儿、五保的申请、审核、审批及基本生活补助金发放,以及负责完成区民政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同时,了解到该中心希望通过心理关怀措施,缓解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的心理情绪,希望达到团体评估和解压,并增强阳光积极心态塑造等目标。另外,充分结合医院的优势,特别是医院常规可开展开展三类专业门诊包括专科医疗门诊、心理咨询/治疗门诊、特需门诊,医院建有四个亚专业诊疗中心包括睡眠医学中心、心身医学中心、儿少心理中心、情绪障碍中心,另外医院有五项特色检查治疗:心理测评、睡眠监测、心理咨询/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儿童康复训练等业务,覆盖面能满足需求,但对福利中心的服务需要定制化开展。经过双方研讨,准备从心理健康宣教氛围营造、心理评估、心理团辅和心理技能培训提升等方面,综合的量身定制服务内容。

二是营造氛围,助推工作。

在项目初期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消除对心理服务的偏差认识,为此,项目负责人心理测评中心何江军主任,带领科室心理骨干到综合福利中心进行实地走访,并设计首先对工作人员的心理服务工作宣讲,重点阐明工作的目的、开展的方式和途径、需要对方工作人员配合的内容、主要的风险、及工作的重要意义等。同时,为尽量减少对福利中心的工作打扰,高效结合其会议,精心设计了针对工作人员开展的自我心理保健宣教讲座,通过绘画、叙事等方式,主要围绕什么是心理健康、福利中心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工作人员常见的心理困扰、如何有效应对心理的压力等方面,在讲座的同时,配合趣味团体心理解压活动,现场氛围活跃,积极促进了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增强了自我心理保健的观念,丰厚了机构重视心理健康的文化氛围。

三是春风化雨,高效测评。

在融洽协作的氛围前提下,心理测评中心根据福利中心的需求,结合中心服务对象一老一幼的特点,有些老人识字能力弱也难以操作智能手机端,所以聚焦情绪状态进行他评的设计,选用行业内通用的情绪评估工具,如方便实用的汉密顿抑郁和焦虑评估,针对临床上评定抑郁、焦虑状态最普遍的量表。

同时该评定方法简便,标准明确,便于掌握,可用于抑郁症、躁郁症、神经症等多种疾病的抑郁、焦虑症状之评定,而且评定时间相对较短,不至于花费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太多的时间。同时,科室高度重视,为规范专项工作,提前规范化培训,明确评估工作和标准,要求认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合作情况进行评定,并制定应急预案。

最后,精心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测评人员,分批次对福利院的服务对象、工作人员等开展焦虑情绪、抑郁状态的心理评估。评估中具有临床一线丰富服务经验的心理测评师(同时具有心理治疗师资质),结合重点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通过倾听、理解、同情等方式,边评估边予以心理的疏导。评估服务过程耗时1周,高效推进的同时,也带去了心理测评中心人员的公益爱心,让评估如春风化雨,得到非常好的配合。

四是聚焦健康,暖心感人。

服务团队针对服务对象的心身特点,组织老年人开展暖心、趣味的团体辅导活动。为增加老人的参与度,将活动地点选择较为宽阔和熟悉的室外活动场地,并注意现场的秩序安排,防止意外风险。

活动聚焦幸福晚年生活的心理认知调节,通过案例分析、科学讲授、团体活动、一对一单独咨询等方式,充分调动服务对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团体心理动力的影响,促进参与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现场活动轻松愉快,为久居福利中心的老人们带去了健康与欢乐,也给工作人员展示了特定群体心理关怀服务的实践探索路径,收获了服务对象满满的认可。

五是提升技能,授人以渔。

国家高度重视失能(智)预防与干预工作,相关文件强调减少、延缓老年人失能(智)发生,鼓励实施老年痴呆防治行动,推动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干预试点工作,建立老年痴呆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综合防控机制。

福利中心的服务对象以老年朋友数量偏多,增强工作人员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的认识,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福利中心老人的幸福感。为此,在业务培训方面的设计中,针对福利院工作人员的特点,为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进行老年痴呆的评定方法培训。通过培训,提供了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老年痴呆诊断、治疗及预防干预等专项工作的科学意识和协作能力建设,为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带去了实实在在的专业支持,得到了福利中心和工作人员的连连点赞。

六是及时总结,不断优化。

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团队不仅对服务项目进行了精心设计、统筹安排、稳妥推进,同时,也在工作中注意心理服务的边界,工作信息的交流,相关群体意见建议的反馈。在做好项目日常工作记录的同时,强化信息交流与宣传推送工作,不断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的良好氛围,促进对基层特定群体的特色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有益探索。

 

 成效评估 

一是通过本项目服务,帮助福利院快速掌握了近百名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后续团体辅导和个案帮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本项目结合前期评估、走访调研的需求反馈,策划开展了阳光心态的团体活动,在年末岁初寒冷的冬日,给福利中心的群体带去了阳光温暖的关爱。

三是本项目受到多家媒体如《中国家庭报》、《四川大众健康网》等平台的专题报道,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展示了心理服务团队的专业风貌。

 

 项目价值与意义 

一是项目聚焦特需群体的心理服务,通过开展评估、辅导、培训,提升了福利中心服务对象和职工心理素养,促进了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升。

二是根据服务单位的需求特点,探索了“小而专”的高效社会心理服务模式。

三是积极统筹整合资源,通过在服务过程中贯穿节日慰问,媒体宣传报道,在社会心理服务的同时彰显了社会正能量的影响,把精神关爱落到了社会的特定角落。

 

 专业反思 

一是本项目由于时间和对方需求等原因,只对小部分人员进行了心理服务,掌握了横断面的心理健康状态,没有形成长期的连续服务效应。

二是由于疫情影响,加之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不断丰富。

 

编审/晨迎

发布/王思文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