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养心灵”坪山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九)
2022/08/19
861

本案例来自第四届(2022)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颐养心灵”坪山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

项目周期:2021年4月-2022年4月

服务提供方:深圳市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

服务受益方深圳市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

所属领域:坪山区老年人心理服务

 

 案例摘要 

为进一步夯实老年人专项心理关爱服务基础,深圳市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通过强队伍、建机制、送服务,对坪山区5000余名65岁以上老人开展了大规模抽样调查,并根据调研结果开展系列分级分类服务,打造了全而精的坪山特色老年人心理服务样板。

坪山区心理关爱中心与疾控中心、康宁医院、街道办、社区工作站、社区网格员等通力协作,建成6支队伍,辐射全区6个街道23个社区,通过“全面摸底建档——全面复查复核——群体需求精准分类”的服务机制,有效引导社区老年人及家属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调研与服务。

项目成果显著,形成《坪山区老年人心理健康调研分析报告》;为一般、临界老人开展团辅、沙龙、讲座、宣传活动46场共服务1200人次;为孤寡、独居、重疾、高危等老年人提供结对入户关爱和心理访谈150人次;针对认知、抑郁、焦虑高危老年人实行专人专管、专家介入;相关调研成果及服务效能也被运用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项目为多元协同社会治理格局下的老年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探索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案例背景 

目前,中国的老龄化在快速发展,预计2050年将达到4.5亿老年人口规模,“未富先老”给我国经济、财政、社会活力带来严峻挑战,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通知》(国卫办老龄函〔2019〕322 号)中提到,要持续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2020年,深圳市启动全市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2021年,深圳市卫健委下发《关于全市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工作的通知》,强调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自我防卫、自我调适能力,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需求分析 

人口快速老龄化、高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以及老年多种慢病共存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老年群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深圳作为一个人口流入型城市,辖区内的老年人多数为“随迁老人”,且多数老人的“随迁”也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基于对子女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生活习惯、身体状况、语言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2021国民抑郁蓝皮书》中指出:老年人已经属于社会边缘群体,他们孤独、抑郁不为人知。启动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旨在于了解和掌握辖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提高基层人员心理健康服务技能水平,增强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识别能力,同时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服务过程 

(一)全面摸底建档

为全面掌握辖区老年人群体的认知及心理健康状态,了解老年人群体的心理服务需求与心理素养情况,为后续针对性的给老年人提供专项心理关爱服务夯实基础。

1.摸底建档调研对象

以社区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辖区内常住65岁及以上居民开展老年人心理与认知筛查,贫困、空巢、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独居老年人纳入重点对象(已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六大类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不在调查范围内)。

2.摸底建档调研工具

本次调研工具采用结构式问卷《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调查问卷》开展调研,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认知及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包括痴呆筛查量表(AD8)、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简易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MSE))、心理健康素养及需求三大部分。

以下为调研评分方式:

 

 

其中任意一项结果显示高危则为高危人群,任意一项结果显示临界且无高危则为临界人群,若三项都显示一般,则为一般人群。

3.摸底建档调研方式

本次坪山区共计调研5086位老年人,采用电子化问卷的方式,由调查员上门入户调研,面对面与老年人对问卷问题逐个询问填写。调研人员由社区内的老年人专干、网格员、社工、社区内爱心志愿者(要求曾参与过大规模居民调研工作)组成,按社区及居民小区划分调研人员的工作范围。

为保证调研的有效性,实施“三保障”,一是能力保障,邀请市级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人心理专家为各社区老年人专干、专项负责人等开展调研培训,而后由区心理关爱中心组建一支专项讲师团,下社区为23个社区的调研员开展老年人心理调研专项培训,并现场考核,保障每一调研员全面理解调研问卷,具备调研能力;二是物资保障,为增加老年人配合度,采购了一批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日用品,每位调研员上门调研时,会赠送给老年人;三是经费保障,调研人员每成功调研一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则可获取一定的补贴,以增加调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全面复查复核

1.复查复核对象

根据以下全面摸底调研的结果,建立社区随访管理名单,联合各社区社工、社康中心医生等对临界以及高危老年人(共计1157人)做进一步认知与情绪的复查复核和随访工作。各街道抑郁、焦虑、认知三类心理问卷调研结果的详细分布比率如下表:

 

 

2.复查复核工具

认知功能评估进一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14)。心理状况与情绪评估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3.复查复核方式

(1)每个社区老年专干联络社康医生、社区社工、社区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工作者,每个社区组建5人专项复查复核工作小组,区心理中心咨询师深入社区开展复查复核心理评估专项培训,共计开展23场。培训内容包含对老年期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功能性下降等表现和调适方式,如何使用复查复核心理评估量表和评分标准等。

(2)对初次筛查结果显示为临界、高危的老年人,工作小组两周后再次上门开展针对性的复查评估,例如针对抑郁高危及临界老年人使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再次评估。共计复查复核抑郁高危老年人20人次,抑郁临界老年人149人次;焦虑高危老年人9人次,焦虑临界老年人81人次;认知高危老年人288人次,认知临界老年人695人次。

(三)开展精准分级分类服务

1.建档与数据分析

为每一位参与调研的老年人建立心理档案,并将所有档案资料(以数据库形式呈现)移交所在社区统一管理,以便后续为老年人提供专项服务。同时分析全区老年人调研数据,发掘普遍性问题和了解整体状况,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为老年人心理服务政策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筛查出全区高危老年人312人,临界老年人845人,一般人群3930人。认知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偏多,有情绪困扰的老年人较少。整体来说,高危老年人占整体调研人群的6.13%,临界人群占16.61%。

目前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较大的是身体健康方面(35.02%),当老年人心情非常不好时,更倾向于采取和亲友倾诉(49.68%)、自我宽慰(45.08%)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调适。老年人最想了解的心理健康知识主要是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两个方面,而辖区老年人更喜欢的心理健康活动主要是义诊活动(50.61%)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9.74%),同时希望所在社区能多一些老年活动场所和相关活动(41.74%)。

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根据以上全面摸底建档及复查复核得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将老年人群体性心理问题进行综合管理和分类,并开展下述针对性的精准分类服务。

2.开展分级分类服务

(1)针对普遍类问题,如:针对社会关系网络狭窄,社交圈狭小(以家庭为中心)或对心理健康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师联合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者、社工及其他各级资源一是为老年人举办集体生日会、家庭联谊会、家庭团队干预活动等关爱活动,利用社区公共区域全方位宣传老年关爱知识与理念;二是邀请心理学家、精神科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系列讲座、家庭心理援助及治疗培训,涵盖身体健康医疗知识、老年心理疾病与保健知识、如何为自己获得心理健康帮助(情绪管理、交流技能、家庭关系)及认知问题早期干预知识等,共计开展义诊(联合康宁医院)、宣传活动、讲座12场,服务400人次;三是针对有共性心理需求的老年人,打造“心疗愈”系列活动,为其开展心理健康沙龙、心理团体辅导活动34场,服务800人次,帮助他们纾解情绪,主题包括曼陀罗绘画、舞动疗愈、音乐放松疗愈等。

(2)针对临界(存在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和孤寡、独居、重疾等特殊老年群体,心理咨询师联合所在社区社工、老年专干、心理志愿者组成老年人心理关爱工作小组,组织和培训一支50人的坪山区阳光心理志愿者服务队,打造“心陪伴”服务,包括倾心陪伴(陪老年人聊天)、暖心共读(为老人读一本心理学相关书籍)、舒心游戏(陪伴老人玩动手动脑的益智游戏)、安心绘画(陪老年人创作曼陀罗画)等4大关爱陪伴服务,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安排志愿者(包含亲子志愿者)与老年人“结对子”,一位志愿者负责所在居民小组的2、3位老年人,每月陪伴一次,每次半小时(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增减)。共计上门探访136次,服务150余人次,发放慰问礼品和心理健康宣传手册150余份,心理访谈200小时。其中对于部分抑郁、焦虑的临界老年人,根据老年人的意愿,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自我调试,共计服务30人次,咨询30小时。

(3)针对认知、抑郁、焦虑高危老年人,坪山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填写转介申请单,跟家属沟通,建议转介至精神类专科医院。对于认知临界(特指有阿兹海默症倾向和症状)的老年人,转由社区社康中心跟进。

(4)打造“心传承”特色服务,关注抗战老兵、退休干部,为全区百岁老人、高龄党员典型代表,组织红色英模系列活动,对20余位有代表性的长者开展心理访谈,拍摄《幸福红心,百年传承》视频宣传老一辈的精神和优秀心理品质,传播积极心理学正能量,呼吁社会关注长者心理健康。

 

成效评估 

1.服务面广,实现服务全覆盖。坪山区6个街道都成立了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领导小组,由街道公共服务办常务副主任担任小组组长,街道养老专干担任专项联络员,坪山区心理关爱中心与疾控中心、康宁医院、网格办、社区、社工和义工通力协作,建成6支队伍,辐射全区23个社区,对辖区65岁以上的常驻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搭建服务网络。

2.探索工作模式,创建老年人心理服务工作机制。通过“全面摸底建档——全面复查复核——群体需求精准分类”的服务机制,有效引导社区老年人及家属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并打造“三心”服务(心疗愈、心陪伴、心传承),为在多元协同治理的社会管理格局下的老年人心理服务工作探索创新提供了新鲜经验。

3.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科普,项目拍摄了6部老年人独孤、焦虑、抑郁的心理健康调适及从心理层面如何预防老年诈骗等有关视频,可长期循环面向老年人进行广泛宣传。

 

项目价值与意义 

1.项目做了详细的调研,并形成了《坪山区老年人心理健康调研分析报告》,为后续精准开展老年人心理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也同时让有关政府部门系统掌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在人员安排、深化管理、资金调配上有所侧重,精确财务资金使用。

2.项目带动社会资源向老年人倾斜。老年人心理问题由很多因素交织形成,概括而言其实是“适应”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社会地位、家庭地位都逐渐产生变化,原本身强力壮的“顶梁柱”,逐渐退居社会和家庭的“幕后”,甚至变为需要帮助、保护的对象,难免产生挫败、压抑、焦虑、失落等情绪。服务队伍及时赋能和用心陪伴,精准链接社会资源,如免费服药、送货上门、陪伴就医等,帮助老年人了解社区资源、适应老年生活、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3.项目辐射范围广。一方面,项目受众范围广,服务覆盖整个坪山区23个社区的家庭。老年人很可能是一个家庭里最年长、最有发言权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家庭,而家庭就是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细胞。另一方面,项目服务者层级广。服务队伍涉及到心理咨询师、社工、不同年龄层级的心理志愿者在服务中以心理咨询师为主导,通过多种形式对老年人科普心理健康特征、预防预警方法、干预及维护途径,带动更多年轻人(志愿者、子女)关心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

 

 专业反思 

老年人心理关爱是项复杂工程,必须精雕细刻、精耕细作,紧贴社区实际、紧跟老年人需求,以高度责任感和敬老爱老的情怀,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赢得群众支持,营造全社会都关心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为深圳率先建成全国老龄心理关爱示范城市贡献坪山力量。

1.项目通过对老年人心理服务专干(包括社区老年专干、社工、网格员、心理服务人员等)开展一定规模的专业培训,帮助一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但对于临界及高危老年人(如:抑郁、焦虑和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辨识、服务和转介需进一步和医疗系统建立长效沟通合作机制,形成动态评估、弹性管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2.项目建立了初步的老年人立体服务网络,针对老年人慢性病多发、认知功能逐渐退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易上当受骗等特点,还需进一步完善“职能部门-社区-家庭-个人”服务网络,强化老年人心理支持体系。由职能部门牵头,联动基层专业队伍,服务渗透到家庭,惠及到个人,合力筑牢安全防护网,确保老年人身心健康。

编审/晨迎

发布/王思文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