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干预、回访-建设“三位一体”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 第四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七)
2022/08/19
1747

本案例来自第四届(2022)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筛查、干预、回访-建设“三位一体”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项目周期: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

服务提供方:大连凯越鑫诚医院心理服务中心

服务受益方:大连市甘井子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

所属领域:教育体系

 

 案例摘要 

为进一步推进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受大连市甘井子区教育局委托,凯越鑫诚医院心理服务中心承担了对区所属中小学、幼儿教师及保育员的心理筛查任务。该院通过开展个案疏导、团体咨询、团体训练和科普性讲座等活动,及时干预、治疗和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设了“三位一体”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心理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实现了防大于治的目标和宗旨,已累计筛查服务五千余人,帮助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扫清了心理阴霾和障碍,更好地投入教、学,为我市教育改革探索和增添了新的有利元素。

 

案例背景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品质和言行是学生学习效仿的参照物,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人格形成以及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如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受到教师的体罚与漠视之后,易产生“转向攻击”,变得暴躁、好斗,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或走向极端行为。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披露,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近十年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的元分析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其中以躯体化和焦虑问题最为严重。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较低、教学任务杂、工作压力大,其心理健康状况须得特殊关注。因此,对教师进行心理筛查、辅导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针对近几年来各省幼儿教师虐待儿童、考前教师体罚学生的恶性教育事件频发,甘井子区教育局迅速反应、及时防患于未然,建立筛查、干预、随访的“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以加强中小学、幼儿教师及保育员心理健康异常教师的筛查、干预、随访工作,进一步强化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需求分析 

(一)学校需求

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升教师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教师心理健康,是学校具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需求

1.教师心理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协会指导发行的国家级刊物《明日》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文章。该文章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32.4%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教师中亚健康心理患者占比72%,其中61.2%的中小学教师有焦虑症状。前不久,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部分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发现,教师强迫症、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忧郁以及偏执倾向比一般人群都高。

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①工作压力大。据统计,国内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数在10-18节,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面对各种评比、检查、培训、绩效、职称等问题,消耗了教师大量精力。

②教书育人的满足感在降低。近年来,教师被殴打、辱骂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家长将学生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甚至校园暴力等问题,单纯归因于教师个体,导致教师更加感到职业压力剧增。

③教师薪资不具备竞争力。教师作为公职人员,其工资与公务员薪资差距较大,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教师之间的薪资也有差别,加重了部分教师内心的失落感。

④教育管理制度仍待提高。疫情期间,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还要额外担负很多防疫抗疫工作,导致教师难以平衡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叠加。

3.教师群体的求助需要

目前,虽然教师中具有心理障碍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教师群体主动求助心理咨询的比例却相对较低。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另一方面是对心理咨询的排斥,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似乎有损尊严,习惯于默默咀嚼苦果。因此,强化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易于接受的心理健康服务迫在眉睫。

 

服务过程 

(一)心理筛查

1.筛查对象

自2021年6月5日至2021年7月10日,大连凯越鑫诚医院心理服务中心对甘井子区4173名幼儿教师及保育员、近700名中学班主任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筛查。

2.筛查工具

本次筛查测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表作为测试工具。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具有良好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应对方式是人们为处理内外环境的要求及其产生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其作为心理健康和应急源的中介变量,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高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如果缺乏良好的应对方式及有效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危险度是一般人群的2倍以上,因此对教师应对方式的调查必不可少。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是国内测量应对方式的重要工具。

3.施测过程

教师以学校为单位,由接受培训的工作人员统一指导,采用大连凯越鑫诚医院心理测评系统线上作答。

4.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分别对样本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对研究变量进行了方差分析。

5.筛选分类

根据确定的阳性筛查标准对测验的结果进行筛选,将SCL-90总分异常及单项因子异常的教师分成A、B、C三类进行建库管理。A类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B类是有中度或轻度心理问题的教师,C类是仅单项因子存在异常的教师。

对A类教师进行及时转介治疗,对B类教师实行定期跟踪回访,对C类教师联合学校以谈心谈话、科普讲座、拓展训练、团体辅导等集中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主,控制和改善其心理状况,避免恶化。

(二)谈心谈话矫正行为

谈心谈话是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之间平等互信,开诚布公,交流思想,提出意见建议的一种方式。医院与学校加强联系,提示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水平异常的教师加以关心关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学校领导干部尽早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能更好地关心帮助教师,有助于早期发现、解决教师生活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谈心谈话工作结合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学原理,更有针对性,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解决问题,避免谈心谈话工作落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三)科普性讲座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走进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讲座,为教师开展“识别心理问题”、“压力情绪管理”、“了解青少年心理促进有效沟通”等讲座,为中考班级班主任展开“职业压力应对”讲座,为长教龄教师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提高职业幸福感”系列讲座,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调控能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人生阅历和专业知识的同步成长。

在每一场科普讲座后,调查教师对心理课程的满意度,并收集意见和建议。根据教师的建议对心理讲座进行调整,优先开展针对教师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讲座。

(四)个案疏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1.开通咨询热线

针对教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面对面咨询和担心面对面咨询尴尬的问题,凯越鑫诚医院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咨询热线私密性高,咨询方便,可以在早期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引导教师释放心理能量,正确认识自我,重建观念与行为模式,达到调整心态、应付危机的目标。

2.开展朋辈互助心理咨询

朋辈之间具有较高的互动性、较低的防御性、较大的共同性、较小的鸿沟和较多的接触机会,共同语言更多。朋辈互动和谈心能够让心理求助者更加易于接受,支持、劝导、鼓励及心理安慰的作用也更大。从心理健康教师中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由朋辈辅导员作为保证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提高教师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朋辈辅导员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助人达己的目的。

3.个案疏导

根据SCL-90结果,对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教师进行逐一访谈。如,在访谈的过程中,有1位老师,半年前奶奶过世,由于带毕业班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一直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总是感觉对不起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疏导。

咨询师运用空椅子技术让这位老师表达出对奶奶的思念以及未来得及对奶奶说的话,又通过支持性心理辅导,使其重获生活动力。同时,单位领导对他给予支持关心帮助,使得这位老师重获生活信心和工作动力。

4.团体咨询和团体训练

团体咨询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的特点。根据教师急需解决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教师共有的心理问题。通过开展“心理问题识别”、“如何调节学生压力与情绪”、“如何关爱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团体咨询,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并藉此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团体共同目标的作用,还能增强教师团体的凝聚力,更好地进行学生教育工作。

以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融合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设计出融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团体工作坊。帮助教师调节情绪、疏导压力、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

(五)定期回访

根据前期筛查、访谈、讲座、团辅等方式了解到的需要关注的教师,进行定期随访,及时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变化给与帮助。

(六)危机干预

组建医校结合干预团队,以校领导和心理骨干教师为主,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为辅,共同为处于应激状态、需要危机干预的教师提供帮助。

 

 成效评估 

建立了筛查、干预、随访-“三位一体”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创造了开展常态化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策略,使得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心理筛查,教师群体更加注重心理健康。

本项目在甘井子区教育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累计开展个案咨询43起,开展心理健康讲座36场,团体咨询、团体训练54次,受益教师7236人。通过问卷调查教师群体对筛查、干预、随访“三位一体”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满意度为95.5%。经过大量实践探索,越来越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随着教师心理健康筛查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局掌握了全区教师的心理健康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教师心理健康数据库,为下一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打下数据基础。

 

 项目价值与意义 

(一)教育部门受益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及其他教师的心理和行为。保证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维持教师队伍稳定,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能够进一步推进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核心素养提升,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达成的贯彻和落实。

(二)教师受益

心理健康水平与生理健康水平有重要联系。教师心理健康情况好转,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与情绪有关的躯体化症状也会得以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学生受益

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理解知识。

(四)家长受益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有益于家校沟通工作的更好开展,家长更易于和教师沟通。家校合力为儿童青少年共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示范意义

建立了长效的教师心理健康管理机制,通过层层筛查、逐一干预的方式,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促进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专业反思 

(一)增加测验多样性,提升心理筛查信效度

本项目采用的是自陈式量表对教师进行心理筛查,不具有测谎性质,量表得分是否真实可信主要依靠教师的自觉。未来可增加投射性测验,AR科技产品等,使筛查方式更具多样化,教师心理健康数据更加多维、立体。

(二)常态化开展科普讲座、团体辅导

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应充分发挥科普讲座、团体辅导的集中性、高效性优势,增加活动频率,将其作为常态化工作内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健全完善心理测评系统

不断完善心理测评系统的建设,增加量表的种类和数量,使各学校可按需选择。增加预警系统和学校端口,使相关负责人能够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的实时数据,及时采取措施,更好地为工作服务。

 

 

 

编审/晨迎

发布/王思文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