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活动课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第三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展示
2021/10/27
1018

本案例来自第三届(2021)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团体活动课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项目周期:2018年秋季 

服务提供方:通化市心理治疗中心 

服务受益方:职业学校学生 

所属领域:教育体系

 

 案例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就业与升学、人际交往及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和压力等问题也随之显现。考虑到中职生的特点和年龄,我们以压力调适为主要内容,在2018年秋季用心理团体活动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营造真诚、理解、支持的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的影响,找到消除压力的方法,感受情绪放松,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面对现实,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案例背景 

 

为了掌握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生心理健康第一手资料,每年我们都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2018年秋季的调查情况为例,学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学习焦虑 (检出率为38.78%)、人际关系紧张(检出率为16.33%)、敏感(检出率分别为55.10%)、自责(检出率为29.59%),以上问题的表现,或多或少都与压力有关。

 

 需求分析 

 

职业学校的学生,初中的时候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步入职校后,他们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还要面临着或是升学、或是就业的选择,未来如何选择,让他们更加感到困惑;再加上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方法失当、家长的指责和亲人的异样眼光,让他们更是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排解压力、宣泄情绪,所以他们越来越不快乐,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决定采用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压力调适。

 

 服务过程 

 

我们设计了“压力调适与应对”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营造真诚、理解、支持的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的影响,找到消除压力的方法,感受情绪放松,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面对现实,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我们设计的团体规模在30人左右,这个人数即有利于各种活动的开展,也方便于老师的整体调控。整个活动分六次进行,每周一次,每次时间90分钟。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次活动的主题是“我和你在一起”。

 

通过“青蛙跳水”的游戏,让学生知道接下来的六周的活动都是围绕“压力”展开的;再通过“信任之旅”和“动物星球”两个游戏,打破成员之间的僵局,营造出和谐、开放、支持的团体氛围,帮助成员构建团体归属感和支持系统,以促进成员的自我探索,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的压力状态,特别是“动物星球”这个活动,还能反映出每个成员潜意识中对自我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环节多观察,深入挖掘个性特质,以便在后来的辅导中有的放矢的关注。

 

第二次活动主题“压力从何而来”。

 

通过设计“压力知多少”的问卷,帮助学生了解压力的基本概念。在“你说我画”环节,学生明白同一件事带给每个人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有的人在接受外部任务的同时,又不自觉的给自己下了一道“我应该怎样”或者“我必须怎样”的命令,使任务复杂化,任务的执行的难度相应增加,得出的结论就是心理压力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举水耐力比赛”的游戏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小压力事件就像我们举起的矿泉水,虽然重量轻,但是如果一直举着不放的话,再小的压力也可能将我们压垮,所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将压力放下来是非常必要的。最后,通过“腹部呼吸法”的训练,让学生体验如何放松。

 

第三次活动的主题是“我的压力有多大”。

 

活动通过“我的压力指数”的问卷调查和“压力圈”的描述,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压力及压力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并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对压力。最后,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教会学生肌肉放松调节。

 

第四次活动是“抛开烦恼缓解压力”。

 

本次活动继续以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为主要内容,通过“脑力激荡法”,就地取材,利用周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如纸笔、闹钟、杂志等),进行简单的放松训练(如笔可以画画或者转笔来转移注意力等进行放松),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运用的办法,拓宽思路,群策群力,获得减压的方法。

 

第五次活动是本次团体活动的关键,主题是“勇敢面对压力”。

 

活动通过冥想训练后,使成员的情绪进一步得到了放松,然后利用“把压力吹跑”的设计环节,带领学生寻找那些在日常能给自己带来压力的非理性观念,解释非理性观念是如何带来压力的,尝试着找一些“替代的理性观念”,让大家明白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换角度思考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第六次活动是整个团体活动课的结束阶段,主题是分享我的收获,大家在团体结束的时候总结自己在团体中的收获,讨论成果,彼此反馈,并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成效评估 

 

我们设计的团体活动目标是调节压力,随着六次活动课的进行,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压力的减轻,学生的其他心理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比如小冷同学,她因为压力过大爱哭,导致她的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同学都不太接受她;在这个团体中,她除了学到如何缓解压力外,还得到了来自朋辈的支持与理解,她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在半年前的疫情她主动申请去做社区志愿者,被评为“市级优秀志愿者”,今年还考上了大学。

 

从数据上看,学期结束后,我们对参加团体辅导的18级学生再次进行了测量,其中学习焦虑检出率由38.78%下降到24.23%、人际关系紧张检出率由16.33%下降到12.13%、敏感检出率分别由55.10%下降到30.12%、自责检出率由29.59%下降到19.87%。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心理问题其实是相互影响的,当某一方面得到改善的时候,其他的心理问题表现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项目价值与意义 

 

与其他方法相比,心理团体活动课则侧重活动,设计的活动也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这些团体活动和小组讨论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效果更好,由此我们认为心理团体活动课更适合职校学生。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在全体新入学的中职生中开展学习问题、社会适应性、学生生涯规划等系列心理问题的团体活动课辅导。

 

 专业反思 

 

本次活动课的设计更多的是从技巧上教会学生如何缓解压力,简单易学,方法快而有效。但是用“理性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遇到压力或者困难的时候,习惯性的用“非理性观念”来解释问题,所以熟练运用这种替代方式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团体活动结束后,定期继续对学生进行思维模式转变的训练,让学生养成每周寻找自己一次本周自己都有哪些“非理性思维模式”,分析并找到“替代的理性观念”,并把这种思维的转变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