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心 构建心理教育“三融合”激励型育人体系 | 第三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展示
2021/10/24
3839

本案例来自第三届(2021)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以心育心 构建心理教育“三融合”激励型育人体系

项目周期:2015年-2020年

服务提供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服务受益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

所属领域:教育体系


 案例摘要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建校于2003年,是一所省示范学校,2017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坚定地选择了“育人为本、文化立校、特色兴校、内涵强校”的发展道路,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立足点,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教育为突破点的学校发展思路。


学校提出了心理教育“三融合”的构想,即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相融合、与学校管理相融合、与学校课程相融合,并确定了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以心育心,心理教育“三融合”激励型育人体系”。这就将心理教育置于学校办学的指导地位,并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了十中的学校战略。


 案例背景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学校的发展思路,寻找最适切学生教育、学校发展的教育。学校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学校心理教育的优势,着手筹划学校的发展思路。

 

2008年,卢凤义任校长期间,敏锐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全区较早地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师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2010年,孙兆礼任校长期间,适时地提出了心理教育的概念,扩展了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由心理咨询提升为心理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被动的等待,变成了主动地出击。

 

2013年,于书全校长到十中以后,十分欣赏“以心育心”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心理教育“三融合”的构想,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教育为突破点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办学思路,并确定了建设心理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这就将心理教育置于学校办学的指导地位,融合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于此,以心育心:构建学校心理教育“三个融合”特色育人体系的实践研究就成了十中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课题。

 

于此,以心育心:构建学校心理教育“三个融合”特色育人体系的实践研究就成了十中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核心课题。


 需求分析 


由于学校建校时间短,虽然教师是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但是学苗的状况不够乐观。学生呈现了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学生习惯养成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能力较弱;

二是学生在小学初中没有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缺失自信;

三是学生发展欲望较为强烈,发展潜力较大,可塑性较强,个性发展尚有很大空间;

四是家长多为社会基层群体,家庭教育较为薄弱;

五是单亲家庭较多,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面对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面对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究竟如何通过适切的教育,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学校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并着力突破的课题。


 服务过程 


一、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建设高品位心育文化


学校的文化高度契合学校办学特色,是一种心育文化,其核心是“以心育心”。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将传统文化的灵魂,结合现代心理学的实践;

二是将“文以化人”的精神融合“以心育心”的理念;

三是将“生态博雅人文”的气息充盈“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的教育期待。

 

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建设高品位心育文化,其目标就是要使学校的环境更为高雅,教师更为儒雅,学生更为优雅,实现师生诗意的安栖。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育人目标是“自知、自信、自强、自新”;办学目标是“生态十中、博雅十中、人文十中”;办学理念是“以心育心”;校训是“文以化人”;校风是“心心向荣”;教风是“循循善诱”;学风是“孜孜以求”;办学原则是“办有良知的教育、办有生活的教育、办有情趣的教育”;管理原则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受到待见、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尊重、让每一个生命都彰显价值”。学校标志性口号是“多好的天啊!”


在学校心育文化建设上,匠心打造心育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独创性设计了丰富的心育文化梯级载体,全方位创建学校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文化场。


◆文化柱:树为人为学之道。“校园文化柱”以“仁、义、礼、智、信、学、问、思、辨、行”为主题,将古籍的内涵名言、名句镌刻其上,又置以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书写形式运用不同的书体,让庄严的文化柱静默伫立,悠悠诉说千年文化精髓。时刻启示十中人要努力践行“文以化人”、“人文十中”之办学理想。


◆文化石:唱响生命之歌。像“多好的天啊!”一样,校园装点的28块校园文化石。既是警醒石、博爱石,又是励志石、启蒙石;或独石成景,或群石成阵;或温润,或遒劲,用独特的石刻语言叙说着十中教育的灵动故事。在十中,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柿子园:彰显生命之意蕴。学校柿园,柿树形态优美,枝繁叶茂,冠覆如盖,果实似火。徜徉柿园,魅物心醉,踏石而行,曲径通幽。虬枝多姿,树影摇曳,体物我两忘之情;华枝春满,硕果累累,悟万物收获之意。初冬奄至,留些柿子树上,寄下希望与慰藉,给人以无尽的温暖和情谊,尽显“生态十中”之办学哲思。


◆银杏林:铺就成长之心路。校园银杏林“心路”,点缀北斗七星的骨架,环绕心形的交织小道,每条道路均以心理学家命名,中间文曲星座设置任玲、姚立琛同学的手膜,心路取“心心相印”寓意,暗合“以心育心”思想,昭示十中人着力于师生人格上的培修。心路启示十中人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要以心育心,以爱育爱;要明心知往,力行求至。


◆文化长廊:传播育人之馨香。“校园文化长廊”,直栏横槛,石臂悬梁,藤蔓植物攀援其上,教师寄语镌刻其中。似树荫翳翳的凉亭,如书香透溢的古道,自然和人文相结合,师情与生情相交融。徜徉其中,不闻车马粼粼的喧嚣,只见恩师温暖的教诲。一步一景,一步一得;步步有景,景景寓情。这是“以心育心”办学理念的集中显现,是引领师生“崇真向善尚美”的文化熏陶。


◆育心园:营造心心相印之情愫。园内建鱼池,修廊桥,立亭宇,植树草。池形似如意,又状如心形,池上有桥,一曰怡心,一曰悦心,桥边有亭,名曰心语亭,池与环形休憩所、球形绿植、石山成一“心”字;步道与环形休憩所、心语亭、石山成另一“心”字,园中又植新老柿树两株,取其谐音,又互成关联,故育心园主题为:心心相印,事事如意。


◆日新塔:培育核心素养之美德。六块立方体花岗岩石错落垒起,积极心理学24种优秀品质依学生发展规律逻辑地雕刻在24个外立面上,并配以花卉浮雕,塔顶为石球,寓意天圆;塔基为方形,寓意地方。远看石塔, 石球为头,台体为肩,石块为身,似一人站立,天、地、人和谐统一,若此人具足24优秀品质,真可谓生命日新,顶天立地。


◆室内文化:创设书香雅致之氛围,突出心理教育之特色。启蒙者、育人体系、屏风、书吧、雅阁、书法、自知墙、开放书架、心理教育中心、世界经典摄影墙、世界名画墙、心理与教学、劝学、在路上、去远方……


◆班级文化:创建学生成长之园地。学校班级心育主题突出,文化氛围浓厚,教室布置高雅得体,为同学们生活和学习增加了很多乐趣,对陶冶学生情操和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教育与学校管理融合——建设高品格心育管理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流出来,才会流入心灵深处。教育的真谛就是对生命的唤醒与尊重。我们在学校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在队伍管理上,在传统的制度约束和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我们强调文化的引领,引导教师有精神层面的追求,突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学生管理上,我们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实施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为目的的激励性德育,由“约束与惩戒”走向“启迪与激励”,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积极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构建全新的“三融合”激励型育人体系。


高品格的心育管理,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待见,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尊重,让每一个生命都彰显价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十星评比”、“春季特色运动会”等丰富的德育载体,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获得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我们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建立德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心育体验、心育理解、心育拓展课程。


◆实施“四维三级”保障体系。通过心理咨询、心灵导师、解忧信箱和心理预警的“四维”保障和蓝色、橙色、红色“三级”预警,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力争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覆盖。


◆落实生涯发展指导。我校一直坚持开展生涯规划、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活动。从2014年开始,我校每年寒暑两季都有组织、有指导、全员性地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我们在区域确定了175家体验点,体验门类50多个。今年,我校的劳动教育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建设四级导师队伍。学校建立四级导师队伍,实施管理育人。成长导师全面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导师通过生涯教育课程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规划、选课走班和升学规划提供指导。学业导师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潜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发展个性。心灵导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育,共创心育大环境,构建社会激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


◆量化评比改革。将量化评比分为长善和救失两个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向善教育,让学生在自知自信的基础上实现自强和自新,从而达到生命的日日新。


◆“十星评比”。学校根据学生多元发展的不同侧面,每月评选出遵规守纪、助人为乐、好学上进、感恩行孝、本真阳光、知礼明礼、节能环保、谦让豁达、管理担当、团结合作等“十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关注与重视;引导学生自知、自信;激励学生向善、向美、向上;激发学生良性潜能,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度表彰。我们创设了提升度表彰这一载体,分三个层次予以表彰,一是成绩优异奖,就是传统上学习拔尖的这部分。二是飞跃奖,只要这次考试成绩比上一次的排名提升了50名左右,就获得飞跃奖。三是进步奖,只要你这次考试成绩排名比上一次排名提升30名左右,就能取得进步奖。这样,极大地促成了学生比学赶帮超的精神状态,也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希望。


◆《成长的足迹》。学校编辑了学生《成长的足迹》一书,引领学生每天反审自己的行迹,做到自我觉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晨钟之声。每日清晨,利用学校校园之声广播对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细节的“微教育”,委派校内的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助理、心灵导师通过班级广播,采用教育叙事类文体,千字短文,讲自己的事,讲身边的事,讲小事,对学生进行人格、人品、人性和人伦方面的细节指导,将学生德育细节化和人文化,也是人文教育和细节教育的具象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化育作用。


◆家长学校。我们统筹考虑三年时间的家长学校培训内容,每学期都定期组织两次家长课堂活动。


◆社团活动。学校组建了怡心合唱团、匠心心理剧社、悦心快乐操、养心瑜伽、沙海寻心沙盘社、沁心冰雪画等30几个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舞台,为学生创设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


◆心理文化节。学校每年5月都要进行历时一个月的心理文化节活动。心理文化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团体行为训练、心理减压的讲座、心理辅导工作坊、心理沙盘团体活动与心理瑜伽放松、心理教育电影及经典心理剧赏析,心理教育课堂和心理特色学科高品质课堂观摩,心桥文学社主题征文出刊活动,心理知识宣传图册展读,心理摄影图片及绘画竞赛与展示,心理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中考考前公益心理辅导活动,高三毕业签字寄语活动等等,启迪智慧,润养心灵,传承精神,推动心理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食宿改革。原来学生对食堂和宿舍都很不满意,于是,我们进行了食宿改革。我们宿舍叫“睡虫大本营”,食堂叫“吃货根据地”。我们把食堂、宿舍与课堂看得同等重要,只有保证了学生充分的休息,学生才会有良好的精气神。


三、心理教育与学校课程融合——建设高品质心育课堂


1.高品质心育课堂


所谓“高品质心育课堂”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是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是否注重运用心理教育技术与手段,三是是否呈现出高品质课堂的特点。


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不作秀,不搞花架子,一切以学生学习的质量、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不只看学生是否积极回答了问题,不只看学生是否在合作交流,不只看学生是否大胆展示成果,我们更要突出学生意识的主体性:是否想学?态度的主体性:是否愿学?思维的主体性:是否真学?行为的主体性:是否能学?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好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科学思维”的学堂。


以心育心:活化课堂的心育策略


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了积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以及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性原则,进行认知智力观、情绪智力观和知识智力观“三观教育”,构建“情知课堂”。


以文化人:彰显课堂的高品质特点
追求课堂的高品质:高尚、本真、丰厚、灵动。


2015年9月,学校在高一年级组建了2个心育特色实验班,全方位实施三个融合实验,三年的实验证明,心理教育“三个融合”对班级的管理、学生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为我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提供成功的样板。


2、架构心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三观教育”奠基 
“三观教育”是指校本教材要立足“三观思想”,把握学生学习规律,构建学生“认知智力观”、“情绪智力观”、“知识智力观” 的三种智力观指导课程。


“六个育人”着眼
“六个育人”指的是校本课程要着眼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进行多视角的课程建设,充分落实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小微课题”引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张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鼓励教师探讨制约教育教学的因素,抓住教育教学中闪现的灵感,进行小微课题研究。如“提问的艺术”、“作业布置的技巧”、“一个后进生转化的过程”等。


“学法指导”护身
学校根据学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情绪调节和学法指导活动课程。高一学生,进行初升高衔接的学法指导;高二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学法指导;高三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学法指导和高考冲刺学法指导。


“五小程序”落脚
课程建设的“五小程序”是指抓住小现象,设立小专题,开展小讨论,总结小策略,形成小案例,最后编辑成集,注册成书。


 成效评估 


2013年9月,学校明确了“生态十中、博雅十中、人文十中”的办学目标,遵循“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的办学宗旨,秉承“以心育心、以博启智、以雅塑格”的办学理念,坚持“办有良知的教育,办有智慧的教育、办有生活的教育”,确定了心育特色发展方向,提出了心理教育“三个融合”构想,坚定不移决心把学校建设成全国心理教育特色学校,为祖国教育开辟一条心理教育的科学之路。这是我们执着践行的理想。


多年来,学校坚持心理教育办学特色,全面落实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学校课程相融合。建设高品位心育文化、高品格心育管理、高品质心育课堂,大幅度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办学成绩斐然,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学生综合素质逐年提升。学校通过心理教育支撑,硬化了德育,优化了智育,学生违纪率显著下降,精神面貌逐年见好,同时,塑造了学生高效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优秀的人格,形成了优秀的核心素养。


教育科研成果斐然。圆满完成了市级、省级、国家多项心理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大量深刻的研究论文的发表和出版,探索出了心理教育塑造优秀人格、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以本成果为研究课题的“构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体系的研究”,作为教育部规划课题顺利结题,说明了该成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认可。2014年,“以心育心:开拓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教学成果以辽宁省教学成果第一位的成绩推荐到国家教育部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8年3月,获得了大连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社会影响深远。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进行了专题报道;多次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心理教育工作会议,并进行市、省到全国的心理教育技术成果展示。心理教育成果曾辐射到省内外近百多所学校,全国各地的经验介绍和心育培训每年达百余场。2019年初,《中国教育报》以《以心育心,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为题,整版报道了学校围绕心理教育“三个融合”构建心育文化育人体系的教育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稳健。学校多次获得省市以及国家教育部授予的各项殊荣,先后获评“辽宁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传统特色学校”、“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等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学校。


实践证明,心理教育是祖国教育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值得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项目价值与意义 


1、顶层设计,系统实践。思想理念引领,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熏染,管理载体浸润,活动载体渗透,课程课堂化育。


2、主题明确,特色鲜明。依托积极心理学培育乐观精神,强化自信意识,唤醒自觉意识,激发内驱力,找到存在感,彰显价值感,获得成就感,不用扬鞭自奋蹄。


3、大氛围创设与个体疏导相结合。

 

4、立足学校,辐射家庭、社会和域内学校。5、实现了心理教育的全程化、常态化、生活化。


6、成效显著,成果突出。学生违纪率持续下降,习惯养成逐年变好;自信意识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内驱力逐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心理办学特色屡受表彰。先后获评“辽宁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传统特色学校”、“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等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学校。


7.社会辐射。学校社会影响深远。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进行了专题报道;多次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心理教育工作会议,并进行市、省到全国的心理教育技术成果展示。心理教育成果曾辐射到省内外近百多所学校,全国各地的经验介绍和心育培训每年达百余场。2019年初,《中国教育报》以《以心育心,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为题,整版报道了学校围绕心理教育“三个融合”构建心育文化育人体系的教育实践。202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劳动教育被《人民日报》《辽宁日报》等媒体点名表扬;于书全校长在国家卫健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调研会议、国家行政学院和全国各地做心育特色办学的经验介绍。学校办学实力的稳步提升,办学特色得到了来自多方领导和专家的肯定、社会各界的赞誉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纷至沓来,国外友人也不时来访,教育理念得到多方认可,办学实践受到纷纷仿鉴。实践证明,心理教育是祖国教育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值得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总之,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建设高品位心育文化,其目标就是要使学校的环境更为高雅,教师更为儒雅,学生更为优雅,实现师生诗意的安栖。在学校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在队伍管理上,在传统的制度约束和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强调文化的引领,引导教师有精神层面的追求,突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学生管理上,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实施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为目的的激励性德育,由“约束与惩戒”走向“启迪与激励”,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积极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构建了全新的“三融合”激励型育人体系。课堂教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实施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引领学生追求生命日日新。简单地说,“三融合”就是依托积极心理学,整合学校各方面教育资源并通过生动的教育实践开展立体化、全方位的育人,心理教育是“三融合”激励型育人体系的主要抓手,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中国社会心理服务贡献了十中心育样板。


 专业反思 


我们坚持教育的本质内涵,育人为先,立德树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都要体现这一宗旨追求。坚守教育的良知,坚定不移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服务理念,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文化立校,用心理教育的世界观建构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打造快乐的文化场,努力让教育有趣儿有味儿,情绪状态决定生理和智力状态。特色兴校,用心理教育的方法论践行育人实践,开展预防性的心理教育,重“引领”而非“诊治”,创建乐观自信积极的文化场,实现心理教育全员化、全程化、常态化、生活化。切实帮助学生找到存在感、价值感,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对生活、人生和未来充满热情和希望。引领学生走向高尚,走向崇高,培养有趣的灵魂,实现诗意的安栖。


但是,我们还有专家高端的指导。比如,需要理论方面的引领,需要专业化的培训,还需要进行课程开发的探索,还需要结构化、系统化的构架。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