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心理服务 | 第三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展示
2021/10/12
1160

本案例来自第三届(2021)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心理服务

项目周期:2020年6月至今

服务提供方:泉州市旭龙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服务受益方:肢体残疾人及其家属和工作人员、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属、福利院孤残儿童

所属领域:残疾人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案例摘要 

 

本项目主要服务人群是泉州市39.1万的残疾人及家属、残疾人工作者。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体现了整个社会文明的底线水平,也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这些残疾人及家属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旭龙教育一直在探索的领域。

 

通过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服务的知识、理念、技巧,帮助残疾人预防心理疾病,舒缓情绪,排解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保持阳光心态,帮助他们减轻残疾的痛苦,恢复其生活能力、增强自信心以及肯定自我价值;对残疾人亲属及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心理喘息平台,减轻压力,特别是家属的心理痛苦与烦恼,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案例背景 

 

我国残联各级地方组织根据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按照国家行政区划分设立。基层残联组织范围界定为县级及以下残疾人组织,具体包括县 ( 市、区、旗) 、乡、镇、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残疾人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残疾人协会或残疾人小组。基层残联组织作为直接面向残疾人群体的组织,加强了政府、社会和残疾人之间的沟通。

 

2018 年 9 月 14 日,中国基层残联组织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各级基层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应发挥党和政府与残疾人沟通的桥梁作用,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本中心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接听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咨询室设有沙盘治疗、催眠、宣泄、团体辅导等专业功能区。致力于帮助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及残疾人工作者预防心理疾病,舒缓情绪、排解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保持阳光心态。

 

本项目主要服务人群有肢体残疾人及其家属和工作人员、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属、福利院孤残儿童。残疾人是人类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其自身残缺和外界障碍,残疾人一直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甚至残疾人家庭也跟随着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残疾人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群众的关注。然而解决残疾人的困难除了保障他们基本生活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减轻残疾的痛苦,恢复其生活能力、增强自信心以及肯定自我价值,即进行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工作。自闭症目前已占我国儿童精神残疾构成比的绝大部分,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沉重的社会负担,许多母亲因为要照料孩子而被迫辞职或者失业,长期的照料压力和精神压力导致父母心力交瘁,家庭关系紧张失衡,离婚率高达16.9%,凸显了自闭症家庭的极端脆弱性。

 

因此,为减轻家属们过重的心理负担,提升儿童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让所有残障家庭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友善,构建一个能够接纳“星星的孩子”的支持性社会环境是极具必要性的。孤残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福利事业的重点,其生存与发展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随着国内儿童福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政府开始重视福利机构中孤残儿童在生存、教育及身心等方面的发展问题。国内儿童福利机构开始响应并号召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元素及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旨在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知识、理念、技巧,提升孤残儿童养育的水平与质量。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在介入机构养育模式对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需求分析 

 

(一)问题

 

1.肢体残疾人群由于社会活动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家属由于常年照护,极易产生压力堆积、不良情绪无从释放等心理问题;以及工作人员也会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工作的复杂性产生的无力感。

 

2.自闭症儿童群体的社交障碍导致的身心健康成长问题;自闭症儿童群体由于个体性教育缺乏易导致其在青春期和成年期中各种性问题的产生;自闭症患者家属因为对于患儿的未来信心不足易导致自身精神健康问题。

 

3.孤残儿童由于自身的残疾和家庭的缺失,遭受着生理、心理双重磨难,致使他们心理上承受着比正常儿童更大的心理压力问题。

 

(二)目标

 

1.首先,针对肢体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本项目开展残疾人的心理康复项目,定期组织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相关心理康复服务,以帮助其预防心理疾病、舒缓情绪。其次,针对肢体残疾人工作人员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工作的复杂性产生的无力感,本项目将致力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残疾人心理康复理念、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康复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康复氛围。

 

2.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问题,本项目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康复训练,促使其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交观念,积极、大胆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其次,针对自闭症个体的性教育问题,本项目将致力于对自闭症个体及早进行性教育,以从根本上预防其青春期性问题的发生。最后,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属的精神健康问题,本项目将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治疗的同时,把建立其家属的信心、为家属开展心理疏导作为一项重要的干预内容,减轻家属们过重的心理负担,提升儿童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3.寻找适合孤残儿童的心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采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交流方式,深入他们的内心,对其不良心理施以必要的辅助、指导,从而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及症状的缓解。

 

 服务过程 

 

(一)残疾人个体服务计划

 

1.开展心理健康宣传

 

针对残疾人开展健康心理知识宣传与普及活动,将在肢体康复中心参与康复训练的肢体残疾人作为首选对象,通过分发《残疾人心理健康手册》、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组建残疾人微信交流群等“线上+线下”的方式,来有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康复对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

 

2.提供心理辅导

 

在残疾人知情同意前提下,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建立个人心理档案。

 

筛选出部分需要心理康复的对象,有重点地进行一对一的个案、团体、网络以及电话咨询。本项目共对5个自闭症儿童设计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社交游戏来提高注意力和社交意识,每天对其进行1个小时的社交游戏训练,一周5次。以及对1个盲人开展个案咨询,给予其心理支持与辅导。

 

3.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该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属和泉州市福利院孤残儿童,通过讲座、图文演示、动手画画、真人示范、团体社交活动等方式教导6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属如何正视和处理青春期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获得一些男女生理特点知识,回答关于一些孩子发生公共场所“自慰行为”的应对方法,正确引导青春期自闭症孩子与异性保持合理社交距离。

 

通过开展主题为培养乐观心态、合作包容以及提升自信心的心理辅导主题课,1组是。通过讲故事、做心理游戏、互相交流,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发现自身价值,从而逐步建立自信心,用真实的感情去影响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一些补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为孤残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帮扶。

 

(二)残疾人家属及工作人员

 

1.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及沙龙

 

(1)举办残疾人家属心理辅导讲座及沙龙。尝试开展团体辅导及游戏活动,发现团体游戏对减轻残疾人家属的压力,提高其照护能力的作用明显。项目运行期间开展了心理团辅与沙龙服务,着力解决残疾人家属所遇到的心理和残疾人照护问题。并通过情绪管理宣讲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家属认识不良情绪及其消极影响,帮助家属掌握科学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提高其管理情绪的能力,更好地处理自身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此外,通过心理减压游戏,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家属调节身心,促进心理和谐发展。

 

(2)举办残疾人工作人员心理辅导讲座及沙龙。项目期间共计为50人以上团体,举办了4场心理健康讲座,同时为基层残疾人联络员开展了心理辅导及沙龙,范围涉及残疾人工作者心理健康讲座、残联机关人员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包含减压、情绪管理、有效沟通以及调节心身。从多层次多角度讲授残疾人心理康复专业知识,在提高残疾人心理康复理念的同时,提高残疾人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康复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康复氛围。

 

2.成立“亲子康复训练营”

 

该服务以2至8人为一个小课堂的形式,通过亲子沙盘、团体绘画、舞动疗法、家属讲座等形式对5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增加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三)残疾人社会倡导

 

1.开展社区志愿宣传活动

 

为了取得更好的社区宣传效果与影响力,项目期间开展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包括了市残联医疗志愿服务队的“国际助残日”与“宪法宣传周”的公益助残宣传活动以及组织心理志愿服务队老师到各县、区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致力于宣传志愿服务残疾人精神,努力营造公平与和谐的社会氛围。

 

2.组织社区志愿服务

 

泉州市残联携手鲤城区残联在鲤城区的四个社区举办第29个“国际助残日”公益助残活动。助残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旭龙教育安排心理咨询师到现场义诊,以及为社会的残疾人做心理康康常识方面的咨询,并当场赠送心理健康手册。

 

 成效评估 

 

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于2018年成立心理咨询室,并在全省首创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及家属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由泉州市旭龙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接服务,中心四年时间总共开展了200多场心理服务活动,开展了近千人次的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受益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及家属,达一万多人次。

 

本项目得到各方媒体的关注,多次在光明网、中国网进行报道。

 

 项目价值与意义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体现了整个社会文明的底线水平,也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泉州市有39.1万的残疾人,如何提高这些残疾人及家属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我们心理工作者应尽的责任,项目的价值与意义如下:

 

1、心理康复的需要:残疾人因为生理残疾,导致自己及家属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沉重的负担,特别是残疾人,很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孤僻的性格,而这些性格特点,一方面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第二方面也导致他们很难融入社会,所以心理康复对他们社会支持系统建立是很有价值。

 

2、社会心理服务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就业或是创业,带领残疾人朋友心理成长,培育自强心理,从被动就助,到主动就业或创业,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残疾人社会价值感。

 

3、残疾人工作者及家属心理喘息的需要,长期因为帮助残疾人,心理压力大,特别是家属30%到40%的家属有明显的精神苦恼,工作受到影响。67%的家属中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需要心理喘息,让他们最好地帮助残疾人。

 

 专业反思 

 

1.在开展残疾人的相关服务时,特别要注意与学校、社区、公安系统、企事业单位等各级单位之间的合作,把机构开展的专业服务与各级单位的现有服务结合起来,用服务的专业性技巧延伸、开拓现有服务;要注意服务开展的时机问题,注意服务各个阶段开展的时间与内容,不能急于求成、以活动代替专业服务。

 

2.残疾人拥有与普通人相同的权利与尊严,并有权与任何形式的歧视作斗争。许多残疾人服务的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下意识地给残疾人贴上“弱者”的标签,而这一点也是常忽视的问题。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为一名专业化的残疾人服务提供者,应当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人,保持价值中立的观念,去除“标签化”。

 

3.机构工作人员在服务残疾人的过程中应当利用所学的专业方法合理利用好社会资源,并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使服务更加多元化,协助个人增加社会功能,有利于残疾人互利互助,自我能力和自信心提升。但是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小组模式或个案工作模式来帮助不同情况的残疾人。

 

4.志愿者组织也是残疾人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一些基础的培训,促使其掌握基础的服务常识和技能。此外,也可以吸引一些在相关领域专业性的人才进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拓展服务的宽度,结合多方面资源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