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 第三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展示
2021/10/12
3380

 

本案例来自第三届(2021)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市通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项目周期:长期性公益性项目

服务提供方:北京市通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服务受益方:通州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

所属领域:基层心理服务平台搭建、学生/员工心理健康、医疗机构社会心理服务

 

 案例摘要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是个新鲜事物,各地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建设经验不足、资源有限、缺乏明确文件指导、发展不均衡等实际问题。鉴于此,

 

通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依托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以“双平台”建设为宗旨,以“三全”育人为模式,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实践探索。

 

“双平台”服务模式指的是辅导站既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平台,又是心理志愿者专业成长的平台。

 

“三全”育人模式指的是辅导站积极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做好“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融合,充分汲取各方力量协同育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成长指导服务。

 

 案例背景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其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2010年6月24日,中央文明办决定正式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并赋予“(全国)辅导中心”指导协调、业务培训、经验交流三大功能。

 

为了更好地服务通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2014年初,通州区文明办、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和区教师研修中心决定成立通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历经一年的建设,于2015年3月26日正式揭牌成立,是一个为全区未成年人提供专门性、长期性、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通过网络、电话、授课、宣传等方式为未成年人及家长答疑解惑。区教师研修中心德育部负责辅导站的建设、管理及运行。

 

 需求分析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性质,是由各级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心理辅导机构,以满足本辖区内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各地在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过程中面临着建设经验不足、发展不均衡等实际问题。

 

德育部作为一个研修部门,如何将区级公益服务机构建设、管理、运行好?将公益服务机构建设与心育工作开展结合好?为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德育部带领辅导站开展了为期六年的探索实践。

 

 服务过程 

 

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文件精神,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辅导站建设、管理及运行工作,初步形成了以“立足需要,服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为出发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课、心理讲座等多种方式,走进学校、社区和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模式。

 

一、整合志愿服务与心理教研,创新开展辅导站工作

 

区教师研修中心德育部负责辅导站的日常管理、队伍管理、活动组织、制度建设,整合志愿服务与心理教研:辅导站、学校心理咨询室共建设,志愿者和心理教师共成长,服务活动和教研活动共分享,每学期召开辅导站工作计划交流会,组织心理教师、志愿者开展咨询案例、团体心理辅导课等业务交流;每学期组织辅导站进校园、进社会公益服务活动,通过授课、讲座等方式服务未成年人及家长;每年召开辅导站年度总结会,表彰优秀志愿者,努力将辅导站建设成为服务未成年人成长和教师成长的双平台。

 

1.注重制度建设。建立了志愿者值班制度、咨询预约等九项工作制度(见图1),建立了来访者须知、生命承诺书等三项服务协议,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两个底线,不断完善转介资源库建设,示范引领学校、社区心理辅导室建设。

 

图片

图1 辅导站制度、协议等

 

同时,按照“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服务基层学校”等工作流程(见图2),站内守护、站外走进学校、社区、社会主动开展心理辅导服务。

 

图片

图2 辅导站工作流程

 

2.注重队伍的培训与管理。2016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也指出“要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习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心理健康在促进全民健康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凸显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志愿者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实践锻炼。通过安排新老志愿者双人值班、提供心理课实践机会等方式促进志愿者在公益服务的实践中快速成长。

 

区级培训。通过需求调研,针对性开展热线接听技能、沙盘理论与实务、青春期心理健康、生涯发展指导等专题培训,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能力。

 

市级培训。辅导站每年遴选1-2名优秀心理志愿者参加《北京市心理咨询技能提升班》的学习,培养志愿者骨干,更好地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骨干学习。2017年12月,站长高伯武作为全国文明城区的代表参加中央文明委举办的全国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培训,参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带回大量学习资料。站长和志愿者们共学、共研,助推辅导站发展。

 

二、以志愿者为主力,积极主动开展志愿服务

 

首批辅导站志愿者队伍于2014年组建,现已由最初的45名志愿者发展为56名志愿者,2名督导师,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26人,三级心理咨询师4人。他们中有专家、有骨干、有新生力量,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公益宣传三个工作组开展工作。

 

1.通过辅导站值班,开展个体咨询工作。

 

表1 辅导站开展个体咨询工作情况

图片

 

对辅导站2015-2020年五年来面询记录进行整理(因受疫情影响,2021年辅导站咨询方式主要为热线咨询,面询数据此次未统计),挑出所有首次面询的记录,剔除信息不全的案例,共有170例,其中男生104人,女生66人。(见表2) 

 

表2 面询人数及咨询次数统计

图片

 

备注:2020年2-8月辅导站开展QQ、问卷星、邮箱网上咨询302人次;上表中“2020年面询人数”为2020年9-11月来访数据。

 

(1)来访学段统计

 

2015-2020年,学前幼儿来访比例为6.47%,小学生来访比例43.53%,初中生来访比例39.41%,高中生来访比例10%,大学生来访比例0.59%,每年来访学段情况见表3。

 

表3来访学段统计

图片

 

(2)来访性别统计

 

2015-2020年,来访男生占比61.18%,来访女生占比38.82%,每年来访男生比例均高于女生。来访性别情况见表4。

 

表4来访性别统计

图片

 

(3)来访咨询问题统计

 

2015-2020年,来访咨询的问题主要有五大类,求助问题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情绪问题(抑郁、烦躁、厌学情绪、青春期叛逆等)、人际交往问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交往等)、学业问题(学习方法、注意力、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等)、学校适应问题(入学适应问题、厌学问题)以及行为问题(多动、攻击、自伤行为、离家出走、网络游戏成瘾)。求助问题情况见表5。

 

表5来访咨询的问题类型

图片

 

2.通过“三走进”,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工作

 

辅导站坚持专业引领,科学辅导,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社会系列服务活动,针对三个群体的不同特点,开展专题化、专业化、品牌化、科普化活动。辅导站“三走进”服务情况统计见表6。

 

表6 辅导站“三走进”服务情况统计

图片

 

走进学校,活动专题化。包括“关注同伴交往,实现快乐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关爱生命,呵护心灵”;“关爱青春,陪伴成长”、“青春期家长讲座”、“生涯规划”等专题。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咨询、授课、讲座、家长沙龙、案例督导、户外拓展等。

 

其中,“阳光心态,科学迎考”考前辅导进校园活动深受学校师生欢迎,已成为辅导站品牌活动。通过网上心理测评精准把握考生的焦虑状态,针对性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帮助学生调节考试压力,缓解考试焦虑,并开设家长沙龙,将家长纳入考前心理辅导的服务中来,同时为全体师生开展考前辅导专家讲座。辅导站每年都应邀走进学校开展考前辅导,迄今已服务学生上千名。

 

走进社区,活动专业化。走进社区,指导16个街道,96个社区心理辅导室建设。为百余名社区心理辅导员开展“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室建设”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甄别与对策”两期6讲专业培训,并为其颁发结业证书。

 

走进社会,活动科普化。辅导站走进运河文化广场、万达广场开展“心灵阳光”辅导站公益宣传服务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分发宣传折页、开展绘画、户外拓展游戏等方式,为未成年人及家长答疑解惑。

 

三、发挥市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作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辅导站依托“通州区教委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科学育人的指导理念与方法,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学生发展指导教育的良好氛围。截至2020年12月,通过教委公众号推送家长课程22节,主题涵盖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业、生涯、生活、适应四大方面的内容,浏览量达64729人次。

 

表7 通州区家庭教育指导特色课程

图片

 

 成效评估 

 

历经六年多的探索实践,辅导站工作得到通州区青少年及家长、老师的认可。接待国内外、各省市区县的参观考察团队20余个。在通州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辅导站贡献突出,被评为“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先进单位”,现已成为展示通州区精神文明的窗口,成为通州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亮点。

 

市区多家媒体,对辅导站进行了报道宣传。其中,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公众号“家长课堂”栏目就多次邀请优秀志愿者们进行“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家长该如何应对”“考试焦虑的那些事”“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等专题的撰稿以及微课堂的录制等工作,广受通州家长的欢迎,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辅导站服务并成长着。

 

1.课程建设

 

区域重点开发了家庭教育指导课程,通过线上方式、每周面向全区宣传。主讲教师队伍有心理、德育研修员,心理、生涯教师和学科教师,主讲内容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求以及当下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手机使用问题、升学过渡、考前心理调适等,初步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

 

2.个别指导

 

区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通过热线答疑、面对面咨询等个别指导方式为全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长期性、专门性的公益心理服务,答疑回复率100%。2018年辅导站被评为五星级志愿服务队;区域各中小学校积极宣传辅导站咨询方式,学生的求助渠道更加畅通;外区县学生也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纷纷拨打辅导站心理热线进行求助;面对危机风险个案,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的优势,共同应对危机,为学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3.阵地建设

 

通州区依托辅导站在全区范围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以及学业指导等内容,其中,在辅导站内建设的通州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被选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有固定的经费保障,为区域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项目价值与意义 

 

通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双平台”服务宗旨的确立和“三全”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整合了学校、社区、社会资源,丰富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拓展了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心理服务模式,体现了新时代的育人目标,为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实践案例。

 

 专业反思 

 

通过分析辅导站来访咨询案例,不难发现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典型性、时代性等特点。但由于辅导站场地、经费等客观条件限制,辅导站尚没有专职教师负责辅导站的建设、管理及运行。依靠研修部门兼职运行、心理教师志愿者志愿服务,难以保障来访者接受到长期稳定的咨询服务。

 

从今年值班志愿者人数来看,值班人数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一是因为志愿者均为学校心理教师,工作纷繁复杂,难以保障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辅导站的志愿服务中来;二是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严格遵守防疫要求,辅导站减少了面询,开通了线上心理支持服务,如QQ咨询、热线咨询、线上微课推送等,线下面询机会的减少,让部分志愿者选择了放弃线下值班。

 

因此,辅导站要继续开展区域辅导站服务模式的有效性研究探索与实践,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即:

 

1.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如“厌学心理机制、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等基础心理问题研究;加强来访咨询案例分析,分析案例咨询成功经验,梳理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等。

 

2.加大志愿者队伍培训力度,除开展专业系列化的培训讲座之外,建立同辈督导小组、专家团体督导小组,利用团体动力服务心理教师志愿者的专业成长,也让队伍更具生命活力。

 

3.增聘专职人员、申请专项资金,完善保障机制建设。从家庭、学校、社会多个方面,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心理辅导服务。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预警机制建设,发挥高校、医院、司法等部门的力量,共同守护学生的生命健康。

 

4.注重探索有效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切实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今后辅导站将继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有效的辅导站的服务模式,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为社会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