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国内完美主义研究的先驱者訾非教授在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之后还将陆续推出更多本届论坛的精彩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我今天的演讲的题目是从克服完美主义的角度谈青少年强迫症的预防。
完美主义在当下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完美主义和强迫症的关系,我先给大家看一个案例,他是一名重点中学实验班高三的学生,18岁,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离高考前一个月来做心理咨询。
他从高三下学期开始,在教室听课的时候,就越来越意识到周围有同学会发出咳嗽的声音,还会意识到旁边的同学移动身体、摇晃桌子的行为。他想把注意力转回到书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里面去,但是他越想去排除这些干扰,这些干扰就越挥之不去,结果他的阅读和听课的效率越来越差。
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他听课的效果就已经受影响,因为时不时会注意周围同学的咳嗽和移动身体。到了高三下学期,甚至在上自习的时候,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应对来自同学们的咳嗽和移动的这种干扰。
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在安静的书房里学习,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偶尔会有走神的情况,和高一的时候差别不是很大。如果父母在家里,客厅的门没有关严,他会听到家里面的一些响动,这个时候他还是会感觉到有打扰,不过比在学校好一些。用他的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有三分之一的精力用于应对干扰,在学校里则是一半的精力都花在应对干扰上了。他来咨询最重要的动因,是随着高考临近,他更加无法集中注意力。
从这个案例中的症状来看,我们可以诊断为强迫症。但是强迫症的症状还不算特别严重。可以看到他如果回到家里面学习,他的症状还是能有很大缓解的。
图片上传失败!点击重试
青少年强迫症的特点
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跟环境因素有关,跟考试压力、学业竞争、竞争的氛围有关,而且比较频繁的发生在初三、高二和高三年级。
另外也和个体的遗传素质以及家庭氛围有关,如果我们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来访的家里面重要他人里,会有至少一个特别严苛,例如比较注重细节,对卫生过分在意,有的可能就有一些疾病焦虑的倾向,所以这些重要他人往往也有一些强迫倾向,虽然不一定有强迫症状。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和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有关,有强迫性人格倾向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
强迫症与强迫性人格
之所以用强迫性人格倾向这个词,而不是用强迫性人格障碍这个词,是因为我们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来说应为18岁以上,成年以后。按照美国的标准也要15岁以上。所以我们很多个案不太适合下一个“障碍”的诊断。当然即使他到了成年,他也未必完全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但是强迫症发生之前,不少患者至少有强迫性人格倾向。
那么现在我们就谈谈强迫性人格倾向。我们发现有很多罹患强迫症的青少年,在他们发病之前,有明显的强迫性人格倾向。我们就比较好奇,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强迫性人格倾向,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转化成强迫症状的。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针对强迫性人格倾向上做一些干预,主要就是对完美主义倾向做一些干预,对于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有很大好处。
强迫型人格倾向
图片
我们前面举的个案中的同学,他的强迫性人格倾向其实比较明显,我们再通过对他的进一步的了解,会发现他的想法和情绪,是符合我们强迫性人格的标准。
比如说在他看来,第二名以后都是失败者,只有第一名才是真正的成功,也就是高标准。
他学习计划是精确到分钟的。如果迟到了5分钟才开始学习,他就觉得整个的计划都不完美了。这种浪费掉的5分钟,在他内心里面,激起的情绪是很强烈的。
他会希望集中注意力,把老师每一句话都听在心里。如果被周围的同学咳嗽打扰了,就会觉得损失很大,害怕因为意外影响了考试成绩。这种灾难化的思维也是很明显的。
他过分关注细节,经常因为在细节上下功夫,而影响了学习效率。比如说在做模拟练习的时候,有一题不会做,他就可能卡在这里,他努力的想把这一题做出来,再往后面走,他觉得这一题不解决,对于将来也是事关重大的,他一般不太愿意把一个题目放一放。
他在复习教科书的时候,要把教材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一页一页的去复习,认为这样才能完整地掌握知识点。假如跳到中间,他就会觉得有很多不确定性,可能漏掉了重要的东西。
当然,强迫性人格的评估至少要从两个领域来观察。例如生活或者学习,比如说在生活领域,他也有相应的细节追求,跟同学约着出去,别人晚来了几分钟,对他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他觉得这个人简直是道德败坏,诸如此类。
从心理角度克服完美主义和强迫性人格倾向
强迫性人格倾向在遇到压力的时候会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直接针对症状,其实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我们在强迫症状还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通常愿意聚焦在他的性格这个层面。针对强迫性人格倾向的心理咨询,我们可以从心理、生物和社会这三个方面来着手。
图片
从心理方面做工作,最开始是帮助来访者觉察这种完美主义和强迫性人格倾向,很多人在了解强迫性人格这个概念之前,是不知道这是一种人格特点的。我们也会和来访者谈精神交互作用。当一个人要排除一个干扰,你越努力地不注意他,反而会越注意他。所以对于强迫症状,先观察,感受,它可能慢慢的就会消退了。
压力会使一个人对于平时没有压力时并不去太担忧的风险或干扰格外注意。比如说有一个孩子,他在高考前大概一个星期的时候,突然注意到身体上有一个黑痣,他过去都有这个黑痣,他就担心这个黑痣是恶性肿瘤,他要求妈妈在高考前带他去看,他为什么那么担心,因为来自高考的压力。所以我们要在比较早的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内心各种东西的关联,有压力的时候,我们会对很多事情特别在意。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克服完美主义和强迫性人格倾向
图片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我们会发现家庭关系往往是孩子产生强迫症状的很重要的一个诱因。做父母的过分严厉,或者过分宽松,或者缺乏共情以至于不知道怎么样跟孩子交流,这些都很严重的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和他们看待事情的开阔程度的。
我们经常会把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的重要他人拉进咨询里来一同工作。如果只是针对孩子,经常事倍功半,针对家庭系统则往往事半功倍。
在学校层面上,有些老师没有意识到压力和强迫的关系,他会在孩子面前不断地去强化一些东西。比如说这个孩子成绩已经很好了,仍然继续施压。老师没有意识到对这个孩子再多一些压力的话,他的症状就可能出来了,或者可能就更严重了。所以老师应该知道,每个孩子的心理承受程度在什么位置,而不是一味地提高要求。
我们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改变,成绩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内卷,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事情。当然一个社会要改变某种价值观或者系统并不容易.
从我们的经验看,好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出现比较重的症状,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完成学业。他们往往来自比较严格的中学,并且成绩很好,拼命考入名牌大学,到了大学之后反而不能完成学业。
从生物的角度克服完美主义和强迫型人格倾向
图片
想要快速缓解强迫和焦虑的症状,服药也是一个办法。可以去精神专科医院开一些抗焦虑或者抗抑郁的药,使情绪稳定下来。例如前面案例中的孩子,在高考前可以吃药缓解焦虑和强迫症状,也许可以相对顺利地通过高考。
但是现在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特别害怕让孩子服药。当然有些药物是有很强的副作用的。但是有些药,比如说是舍曲林、度洛西汀这类的药物,它们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刚开始的一个星期,嗜睡等情况可能会有,通常一个星期以后,药物的副作用就慢慢消失了。服药至少对于短期控制症状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服药有没有可能影响到人格。会不会强迫性人格者服了抗抑郁的药物,变得没有那么较真了,在追求完美的程度也降低了?也就是说,在性格上发生了一些改变。事实上这是有可能的。最近一些研究发现的,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确也能缓解强迫性人格倾向。
体育活动其实是一个更好的办法。我发现有强迫人格倾向、焦虑、抑郁的孩子,通常都是不爱体育活动,这一点很明显。
最后要指出的是,每个孩子都要学会科学用脑。我们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都是肉体,所以你需要给他休息的机会,工作需要有张有弛。
现在好多孩子家长似乎觉得大脑可以随便用,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入睡都可以学习,每一分钟都应该学习。这样一天两天看不出问题,但久了就难免出问题。
内容整理 | 孙小晰
编辑 | 晨迎
图片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学习型社群
开放啦!!!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
特此开放了七项社群权益
获取最新日程与受邀专家信息
向专家提问,“连线”答疑解惑
“私人定制”想见的大咖和演讲话题
围观“大咖提前开讲”,直播课堂提前学
承办“卫星会”,和组委会一起办大会
预订第十五届大会精彩直播
结交朋辈好友,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事业
识别二维码
跟着大会一起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