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高峰论坛 | 第二天回顾
2021/06/09
1584

6月5日,从孩提时代的幸福回忆到青春期的碰撞、从脑科学到人格培养、从动力催眠到绘画投射、从人格培养到生命意义教育,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高峰论坛第二天精彩仍在继续......

演讲题目:孩提时的幸福记忆与心理健康

主讲人:韩布新 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亚洲心理协会主席

关键词:心理健康 幸福记忆 儿童

 

60后跟90后00后,他们的童年幸福记忆是有质的差别的,而这种质的差别对于幸福感的影响也是有质的差别。内在的满足,它导致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正是现在年轻人缺乏的。现在年轻人称之为后现代、经济化或者产业化的社会,它对人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外在,在生存和发展边界模糊的情况下,许多发展的问题变成了生存问题。

 

 

演讲题目:家庭性健康教育

主讲人:胡佩诚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关键词:性教育 性心理发展

 

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中的重要问题。性健康就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都是完满的状态。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规律,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在当今依然是重要的参考依据。针对不同性心理时期的发展特点,我们的性教育要有的放矢地开展。

 

 

演讲题目:接纳与改变,与自闭症儿童相处之道

主讲人:雷秀雅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成因 相处之道

 

很多家长在培养自闭症儿童的过程中,既有普通期待又有特殊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像一般孩子一样融入社会,又期待着他们是有独特天赋的;让孩子变成普通孩子的努力不是干预是干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高,这种期待变成被动接纳,再到主动接纳,最后我们会发现,只有尊重孩子的独特性,主动接纳这种特殊,不强求改变,才是与自闭症儿童的相处之道。

 

 

演讲题目:脑科学教你如何提升儿童读写能力 

主讲人:杨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关键词:脑科学 大脑机制 亲子阅读 

 

脑科学研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首先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以前几个阶段的发展为基础 ,因此培养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习惯是关键。其次早期的口语发展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语音认知能力、词汇量),亲子沟通非常重要。最后数字化时代,电子设备和拼音输入法的大量使用,可能会改变大脑对文字的加工方式,阻碍儿童阅读能力发展,所以一定要限制电子产品使用。

 

 

 

演讲题目:如何利用绘本帮助孩子识别和管理情绪

主讲人:史明洁 比较教育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师

关键词:情绪识别 情绪管理 绘本

 

情绪复杂多样,又难以表达,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绘本就是可以帮助孩子体验情绪、识别情绪和学会管理情绪的有效工具。绘本中生动的故事、直观的画面、色彩的运用及有效的引导,让孩子的情绪有共鸣,让孩子的情绪教育更容易。

 

 

演讲题目:家庭生活教育对孩子人格及智力发展的影响

主讲人:宋萱 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

关键词:家庭教育 人格发展 智力发展

 

文化是生活的工具,它是有它的地位的。 我们不唯不反对,而且表示欢迎,欢迎它来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有些人把它弄错了,认它做一种送人的礼物,这是不对的。文化要以参加做基础,有了这参加的最低限度的基础,才能提升人格修养。

 

“生活即教育”与以文化为中心的教育是不同的。 

 

 

 

演讲题目:青春期少年与父母的心理碰撞与成长陪伴

主讲人:黄政昌 中国台湾文化大学心理辅导学系副教授,中国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

关键词:青春期 中年危机 子女教养 亲子关系

 

青春期父母普遍面临的尴尬处境:自身处于中年危机,存在着人生价值、生活压力等诸多课题困惑,加之这个时期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处在特殊且敏感的阶段,情绪调节的生理机制不成熟,且外在课业、同伴压力等也给孩子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父母没有理解孩子的成长特征,很容易爆发亲子冲突,若没有给予妥当处理,青少年很容易出现一系列情绪行为问题。父母应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所觉察,了解青少年身心特点,应避免该时期常见的教养误区,运用科学的教养方法,帮助青少年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健康、快乐的个体。

 

 

(因疫情原因未能到现场)

 

 

演讲题目:儿童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与促进

主讲人:陆小英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师

关键词:生命意义 青少年

 

生命意义是“内在的力量”,缺乏生命意义感,则会导致“存在的虚空”。有意义的生活和幸福的生活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有意义的生活看你付出多少,幸福的生活看你得到多少。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不能回避死亡,死亡往往被视作生命是无意义的终极证据。

 

 

演讲题目:说不通就画画吧——绘画投射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主讲人:刘伟 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绘画投射分析专家

关键词:绘画投射测验  家庭教育  沟通

 

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很快,而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更为复杂,家长要准确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绘画投射,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桥梁,通过全息绘画投射测验可以找到问题的原因。

 

全息绘画投射测验是中国本土化心理学,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让中国本土化心理学走向世界。

 

 

 

演讲题目:乌卡时代下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主讲人:李新影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导;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关键词:乌卡时代 健康教育  代沟

 

 

乌卡时代下,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更为复杂多变,难以预测,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重点关注那些稳定且重要的心理特点,当代心理学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演讲题目:动力催眠提升学生情绪能力——规则与自由的统一

主讲人:马春树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心理学博士后,催眠实战派专家

关键词:动力催眠 三位一体 家庭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是三者的有机协同,不是“融合为一”,家庭的特点是融合,学校的特点是规则平等、合理竞争,社会的特点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家庭要提供给孩子一个不受打扰的安全空间,学校教给孩子理性和规则,孩子就会有动机、有能力去面对社会的挑战。

 

 

 

演讲题目:透过专注力,看见儿童发展与教育

主讲人:林思恩 中科院心理所&香港中文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关键词:注意力  能力建构  儿童教育  身心脑培养

 

专注力是儿童教育培养的核心与缩影。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专注力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习得的门户,也是能力发展的根基,可见儿童专注力的重要地位。林思恩博士在演讲中,阐述了儿童专注力的折射作用与透视作用。

 

折射作用,让教育者得以看到孩子整体核心能力的发展水平,包括社交能力、情绪能力、记忆力、规则意识与自控力等,让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整体发展水平;透视作用,让我们洞悉专注力背后隐含的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最新教育理念的革新趋势,以及儿童培养的新要求。

 

 

主题报告:家庭、学校与个人共同促进与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以“中国台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孤寂与物质使用态度”研究为例

主讲嘉宾:林烝增博士  中国台湾学校教师督导、张老师”基金会督导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人际孤寂 物质滥用

 

经过对六千多份的调查问卷研究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呈现这样一些特征:男生心理健康较佳;3%的青少年有强烈自杀想法;男生人际孤寂感较低;男生药物使用的风险高于女生;高一、高二年级的人际关系压力最大;父母同住的婚姻状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高;父母分居的婚姻状况,青少年人际孤寂感高;父母同住的婚姻状况,青少年药物使用态度风险低;父母或祖父母为主要照顾者,青少年心理健康佳。

 

研究并未发现离婚家庭的青少年忧郁较高,反而是父母分居状态之青少年忧郁情绪较高。过去有研究发现:父母离异或丧亲是青少年忧郁危险因子;双亲冲突与亲子冲突愈严重,青少年愈忧郁,偏差行为也愈多,且亲子冲突解释力最大;忧郁情绪与偏差行为起始状态有显著相关。

 

(因疫情原因未能到现场)

 

演讲题目:智能识别学生抑郁状态——大数据技术助力青少年心理危机预警

主讲人:朱廷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主任

关键词:青少年  抑郁  大数据  心理危机预警

 

 

用户在网络上有自杀意念表达,与自杀尝试正相关,说明在网络上表达自杀意念也很有可能采取行动。因此在线主动自杀预防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利用网络爬虫抓取关键字,通过机器学习,建立预测模型,然后发送私信,进而采取转介、在线自助、志愿者交流等方式达到干预的效果。

 

心理危机预警,可以将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与新技术相结合,以青少年更容易接收的方式进行干预。

 

圆桌论坛:如何“培养”一个抑郁症儿童——“家”“校”“社”三方分别做了什么?

参 与 人:

王岩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致力于积极心理学为背景的教学与研究;          

孙群杰 特级教师,河南省驻马店实验中学校长;           

余淼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

 

 

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促成原因,王岩教授认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我们小的时候没听说过抑郁症,一个原因是因为那个时候很少,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现在对自己的心理关注度远比之前重视。说明社会在进步,但由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孩子们的压力比以前大、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也比以前高了,心理问题确实比以前多了。

预防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可以多观察其行为表现、人际交往,最核心的表现是一个孩子对什么都失去兴趣,饮食起居、与人交往、兴趣爱好等。当一个孩子或者成人出现抑郁,他的生命力就被抑制住了,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TA的异常。

希望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关注我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开始,学起来,学习心理学知识,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只要每个人都朝这个方向做,我相信我们建成建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指日可待的事。

孙群杰校长认为,儿童青少年抑郁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呈现低龄化,这次由于疫情的爆发,问题开始突显出来,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这是一种好的倾向。社会大众之前对于儿童抑郁症不重视,没有正确的认知。

其中教育内卷也是一个原因,但是主要原因是这个时代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爱一个孩子,来自于家庭的过分的关爱、过高的期望、过度的焦虑。相比之下,多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问题确实会少的多。

心病还须心药医,对于儿童最佳的良药就是陪伴、倾听和关爱,只有全社会都对儿童青少年付出最大的关心和努力,真正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祖国未来的花朵才能开放的更灿烂。

余淼老师认为,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有这样的一个变化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不想学习,想要逃学,或者认为孩子是个性比较脆弱,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逼孩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当孩子出现很正常的情绪波动时,家长会觉得孩子变得叛逆、不听话了,没有意识到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所以作为老师和心理工作者,我们要多做一些预防性的普及,告诉家长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并不是有问题,不至于让孩子的情绪问题持续恶化形成抑郁症等心理障碍。

发现孩子有问题,不要随便相信网上的测评结果,要到专业的心理医生那去做检查与甄别。

孩子的成长真的需要很多经验的累积,尤其是一些摔倒的经验、学习的经验,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些学习、摔倒的机会,让TA自己摔倒了再爬起来,从这个过程中去收获能力和自信;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尽可能把TA成长的权利交还给TA自己,因为人生是一场万米长跑,需要跑好几十年,不是今天跑完了明天就可以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最好的教养方式就是多听、多问和少说。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