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抑制消极沟通的思维陷阱?
2021/03/19
1344

本文内容来自张红川教授在全国家庭心理建设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家庭中的消极沟通陷阱》下半部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上半部分。

 

为了理解如何消除消极沟通陷阱的事,我们首先要想一想,消极沟通的思维陷阱为什么会产生?

 

请大家参与一个小测验。大家不用把答案说出来,记在心里就行。

 

我会展示三组物品作为小礼物,请两个人来领取,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并且先来挑选,你会选哪一个?

 

 

 

我们来看一看答案对应的分数。

 

 

有没有得到三分的同学?请问一下你在选择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

 

观众:

如果只有我自己,我可能会拿红的苹果。但还有别人的话,我就会拿绿的,因为绿的苹果有两个,剩下一个红的、一个绿的,可以让那个人挑。

 

张红川:

这很有意思,我们称这种现象为social mindfulness,叫做社会善念

 

我们仔细看这个情境,是你与另外的一位朋友上台来挑选。你先选,另外一位再选。如果你拿走了这个红色的苹果/粉色的本子/黑白色的帽子,后面的人就没的选了。

 

我们之所以频繁地陷入思维陷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会不会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要经常去想:我这样说话,这样做事,我的所言所行,甚至我的所思所想,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你能不能意识到,当你拿走了红色的苹果/粉色的本子/黑白色的帽子之后,另一位就没得选了?你会为了给他留一个选择的机会,而去拿数量更多的那个吗?如果你想到了,也这样做的话,你就是一个具有社会善良的人。

 

 

 

大家可能说,社会善良有什么用呢?有太多的用处了。

 

在一个称之为公共物品博弈的实验里,我们假定每个人都可以往一个公共的池子里扔钱,扔到池子里的钱会翻三倍,最后所有人平分。

 

如果要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那只让别人扔钱,自己一分钱都不扔,就可以凭空享有这些钱。

 

但是要想让钱尽可能的多,就需要所有人都把钱扔进去。结果发现,如果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社会的善意,就会更想跟他人合作,在接下来的博弈中就会往公共的池子里扔更多的钱,让钱的总量变得更大。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就需要这种社会善意,帮助我们去抵抗在消极沟通中产生的思维陷阱。

 

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去对抗这种思维陷阱呢?因为它是非常自动化的。想要时时刻刻地注意自己的思维陷阱是很困难的事。但是,我们只需要在平时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间,释放更多的善念,能够让别人更多地感受到善意的话,就能够改变与别人之间的消极沟通陷阱。

 

因为我已经在平时生活中不断地向他人释放善念,所以即使我有一点点陷入消极沟通的陷阱,他人也能够予以谅解,并且不至于影响我们之间人际关系的质量。

 

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够真正地去释放善良?

 

首先,来试着向我们的动物祖先学习一下。我们去动物园,就会发现像猩猩、猴子这样的灵长类动物,除了一起吃饭、睡觉、嬉戏、玩闹之外,还经常会蹲在一起互相梳理皮毛。它们是在做什么?

 

 

 

其实它们在互相抓虱子,而这个抓虱子的举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如果我身上有虱子在咬,你帮我抓了,我就会觉得很舒服,我能够感受到你带给我的这种舒服。所以接下来,我就会更愿意与你合作,更愿意去帮助你。

 

还有一个研究,是上个世纪30年代在芝加哥的动物园里做的。在这个研究中,两只猩猩在一个笼子里面,在它们面前有一块非常沉重的石板,但是石板上有食物。这两只猩猩现在都很饿,所以他们会一起去拉动石板上的绳子,把石板拉到自己跟前,然后吃掉上面的食物。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把其中左边的这只猩猩喂饱,另一只会怎么做?我们看到右边的猩猩会不断地去拍、去推左边这只。它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哥们儿,我还饿着,你能不能帮我一把?”

 

左边这只猩猩尽管已经吃饱了,非常不愿意去拉绳子,但它还是会去拉。

 

而且如果这两只猩猩在做这个任务之前,在同一个笼子里面被养过一段时间,会更容易实现这种行为。

 

 

当他们在同一个笼子里面养着的时候,它们会,“我替你抓虱子,你替我梳皮毛,我让你舒服,你也让我舒服。”我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帮助我,你需要的时候我也可以帮助你。

 

实际上我们不用去刻意地抵抗消极思维陷阱,真正需要去改变的是以消极沟通为主的行为模式,增加积极的沟通。

 

什么是积极的沟通?我觉得猩猩非常懂什么是积极的沟通,非常简单,就是你给我梳毛,我也给你梳毛。当然,我们这个没办法直接移植到家庭生活中来。

 

那么我们在家庭中应该怎么做呢?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我从网上找到的,大家读完这个故事之后,应该能够理解,在家庭生活中到底应该如何改变消极沟通的行为模式了。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太太想要改变,应该怎么办呢?可能很多太太选择的办法是直接跟先生说:“为什么你不能够多干点活呢?”或者与亲人之间发生冲突:“我也上班,我平时回来也很累,凭什么就你一个人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呢?家是两个人的家”。

 

大家觉得这么跟先生说有用吗?多半都是没用的,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容易陷入消极沟通的思维陷阱,去评判你的先生,让他觉得你在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你们两人彼此之间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防御,因此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

 

但是这位太太说,每次我都要向他说一些感激的话。比如说“要不是你帮我的忙,我回来这么晚,估计还得花好长的时间才能够吃上饭。所以我专门准备了你特别爱吃的菜”。

 

 

她是如何把她先生驯服的?首先是一点一点慢慢地来。除此之外,她还不断地给出积极的反馈,不断地称赞先生,像猩猩互相梳毛一样,有事没事都给他“梳毛”,对方一定能感受到她所释放出来的善意。

 

不管我们想要改变的是夫妻的关系、亲子的关系、亲朋好友还是同事,其实都是一样的,想要改变关系的质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定不要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

 

积极沟通所赋予我们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好先生或者一个好太太,它对我们自己的人生也非常重要。

 

我不想讲太多的理论,都是来给大家讲故事,希望大家从故事里思考应该如何做。我接下来要讲的故事是关于万通的前任总裁冯仑的。

 

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文章,说2000年初期,他在长江商学院的时候,有一次李嘉诚请他们这些年轻企业家到香港赴宴。他说在这一次赴宴的过程中,从李嘉诚身上看到了一种让他极其震撼的一种力量,但如果不是亲自跟他交往,就无法感觉到它了。

 

 

 

我们经常会想,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我们往往会想,李嘉诚在商海浮沉这么多年,他可能有些特别的感悟;或者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对世界经济大势有独到见解;甚至会想他是不是有特别的管理哲学。

 

但是冯仑说,他在李嘉诚身上看到的都不是这些东西。他说的这种看不见的力量是:拥有一种让所有跟他交往的人,都觉得舒服的能力。

 

那我们来看看他举的几个的例子。原文很长,我只是从中摘取了其中的这么几段。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在职场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人,总是会让别人不舒服,有的时候他自己意识的到,有的时候意识不到。但是你只要与他沟通,总会觉得特别费劲,充满各种磕磕碰碰。

 

如何能够做一个让别人觉得舒服的人呢?这需要你不断去琢磨我怎么样才能够让别人觉得舒服。而且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扭转“以我为主”的思维出发点,而变成“以人为主”。

 

就像诗经中所讲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古代文化给予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注脚。

 

只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在家庭中、在工作中学会做一个让人舒服的人,你也会更加舒服。

 

 

 

本文经过音频整理而成,未及嘉宾审核

编 | 醉龟、不加糖、什锦范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