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逐字稿系列 | 用“心”关爱医务工作者-基于EAP理念的叙事医学实践模式
2021/03/11
1727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逐字稿系列陆续发布中,后续内容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客服,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免费拿!

 

叙事疗法,大家可能相对熟悉。那叙事医学是什么,是心理学的分支?还是医学的新视角?心理学家大会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心理学研究室科研秘书、助理研究员王昊老师,为大家分享“用心关爱医务工作者——基于EAP理念的叙事医学实践模式”。

 

主持人:

 

下面为大家带来分享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心理学研究室科研秘书、助理研究员王昊老师,分享主题为“用心关爱医务工作者——基于EAP理念的叙事医学实践模式”。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王昊老师!

 

王昊老师:

 

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是王昊。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用心关爱医务工作者——基于EAP理念的叙事医学实践模式”。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医学人文和心理学结合的过程中,在医疗领域里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一些探索经验。

 

这可能是个偏医疗的主题。在上海和长沙我也有过分享,但是可能针对的范围比较小,更多的是医务同志或者一些医疗相关的朋友。不过这次可能范围比较大一些。因为我想医学问题,每个人都躲不开,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院。而且越是和生老病死有关的话题,越是深刻,越是发人深省。所以今天在这个主题下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医疗工作中的心理学实践探索。

 

首先有两个人物。一个是陶勇,大家应该都知道他在今年(2020年)年初被砍伤的事件。当时正好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疫情刚刚有苗头。然后有这么一个很有趣的动画,一边是面对病魔,一边是面对我们的患者,医务人员前后受击。

 

 

 

还有一个人物,我们的李文亮医生。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去世的那天晚上,每一个人都特别关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所有的人都心系在武汉医院的这名医生身上。我当时也发了朋友圈,我和叙事医学杂志的社长也在聊,我说,今年的医师节应该是全国的节日。因为我觉得疫中也有情,在大义大难、大生死面前,我们所有人的心连在了一起,好像武汉医生一个人的生死,联系了所有人的生死。

 

这也就是说,没有谁像一座孤岛。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虽然说我们可能不是医务工作者,但我们也会去接触医务工作者,我们也会去看病,我们身边的朋友也可能是医务工作者,有的人可能他本身就是医务工作者,或者是说可能在医院从事相关的工作。这些都是一个很大的同心圆,用王阳明的理论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里涉及的可能不仅是全人类的层面了,甚至是说我们和病毒都是同一体。大家可能不一定能接受,这是天人合一的视角之下的一种解读。

 

先给大家讲一下叙事医学的概念。

 

 

我想先跟大家谈一个词“病历”。大家可能既不熟悉也不陌生,因为每个人可能都有过病历。病历是什么?疾病的历程。只是医学指标或者医学术语吗?恐怕不是。因为我们在面对疾病过程中,内心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变化,还有和家人、朋友、单位存在的很多复杂的关系,都没有在病历中体现出来。所以病历——疾病的历程,可能不仅仅是医学术语的东西,不仅仅是那些纯粹医学和科学的东西。

 

人类学家布鲁纳提出了认知世界的两种思维,一种是逻辑科学思维,一种是叙事思维。

 

 

 

我们可能平时更看重的是逻辑科学思维。我们讲求真务实,讲真理,但是我们忽略了叙事思维。换句话说,我们怎么去讲故事,怎么去听故事。

 

这次大会有很多做叙事、做后现代的老师也谈到“故事”这样一个概念,我觉得特别的好。我们在讲逻辑科学的时候,它有唯一的真理:什么东西是真的,它就是对的。但是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并不要求一定要去说服别人,我们要的是打动别人,是有感觉有体验,找到一些共鸣、共性的东西。真不真,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故事里面有很多的表达方式,叙事医学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医学本身是很难自我进化的,而是通过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技术进步来带动医学的进步。但是我们现在遇到一个瓶颈:技术越来越高级,但我们内心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安定和幸福。

 

这是因为医学是一个“人”学,它的关注对象是人。而人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甚至有自然属性,这就包含灵性宗教层面的一些属性。所以当科技进步让医学进步以后,还应有很多偏向于社会人文的东西来丰富医学。

 

最开始,叙事医学的源头是在文学,通过文学融入到医学的过程中,让医学向前更进一步。然后还有哲学,以后现代哲学为主来推动医学的进步。因为我的背景是中医心理学,所以我有一些传统文化、中医学的滋养;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心理学,因为心理学它既有理念又可以落地;我想还应该有艺术宗教等等很多东西。像刚才秦一铭老师特别精彩的分享(秦一铭主题:“提升表现力,让您的表达更共情”),那也属于叙事,它是用戏剧的方式达到一个点:共情。如果针对的是医生和患者的话,那也是叙事医学。

 

 

在科学理论中,我们提出了循证医学,它看的是证据。在人文领域、在艺术领域,我们丰富的是“去实际学”,我们看的是感动,看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循证和叙事是两个平行,又有很多交汇、相互影响的东西。 

 

叙事医学这个概念是2001年由美国学者提出的。

 

 

 

我想在这里给大家强调一点,叙事医学在于建构临床医生的叙事能力。什么是叙事能力?它是一种吸收、解释、回应故事和其他人类困境的能力。大家可以看这个解释中其实并没有医学概念,也没有医学的专业词汇。吸收、解释、回应故事,我们的痛苦是可以去回应的,或者说医疗可能是一种回应病人痛苦的方式,而不是说怎么去把这个人修理好,怎么把这个人搞好。

 

我想叙事医学可能打开了医学的很多观念。卡蓉出了一本书叫《尊重疾病的故事》,这里尊重的不是患者的故事,也不是医生的故事,是疾病的故事。用叙事的话就是“外化”,把疾病抽出来。

 

 

叙事医学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共情,一个是反思。简单来说,它是说我们平常要共情,要多理解别人,多体会别人。叙事医学可能是在一种觉察和觉知的状态下,带着反思去体会、去感受、去共情。当然我会认为这里面有一些管理的意味。换句话说,它是我们医务人员去管理自己,控制自己,分配自己的情感、情绪、时间的能力。

 

国外最开始做的是偏文学方向的研究,包括反思性写作、剧本、摄影、戏剧等很多形式。而国内2011年开始融入叙事医学的概念,还在不断发展中。

 

 

 

其中的韩启德院士,是医学人文的大家;王永炎,我们所的所长,是一位中医院士,同时也是国家文史馆馆员,他也在推进我们叙事医学的发展。

 

中医里面有很多与叙事医学相关的内容。中医讲“大医精诚”,“医”是医术,而“诚”是医生的自我修养。我们单位文史馆里,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叫做“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见到别人的苦恼就像自己有。这就是共情,这就是设身处地。

 

 

中医里还有很多类似的概念。今天我和别人在聊天的时候也谈到了“祝由”。中国传统文化中会用一种“祝由”的方式,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祝说病由”,给疾病以解释系统:“我”(祝由师)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你”(患者)不用管这个东西是不是迷信,“你”(患者)只要信就可以。比如说小孩发烧了,出去喊一圈,喊完之后就好了。它有一个解释系统,只要做完就好了,但它是建构在很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

 

还有很多重要的内容。比如我们的操作层面——中医四诊。中医可能医患冲突比较少,因为中医至少看人、看完整的人,甚至会很亲近地去和别人接触,去摸脉、去感受对方,所以可能这种人文的关怀更好一些。而且中医师会利用这种医案医话的方式去反思自己。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的实践。首先很重要的, 就是我们实践的定位。我在题目中也谈到EAP,它是一个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加企业员工帮助计划。为什么叫技能培训?因为叙事医学强调的是提升叙事能力,我们把共情和反思当成一种能力去提升医务人员的素养。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我在做叙事医学实践的时候,有一个医生就跟我说,“王老师,我在急诊科。你见过多少人死?”他每次见到别人死或者是重大创伤的时候,他需要把自己的心门关死,以保证他的情绪不会影响下一个他接诊的患者。当经历很多的时候,他都没有时间开这个门了。这是一种冷漠。可能最怕的就是这种冷漠,这种热情的丧失。

 

所以说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强调医生要多花时间去共情患者。因为这其实是很难的,医生本来已经很累了,他没有更多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打开内心。所以这时候他们需要先去包容自己,先去关怀自己,先去让自己的心能够平一些、稳一些、温暖一些。就像阳光一样,内心温热才能散发出来;就像香槟杯塔一样,上面的酒满了才可以去滋养下面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提升能力,另外一方面,要关爱医务人员,这是特别重要的。先从自我关怀开始,从科室的关怀开始,当然也包括医患之间的一些关怀。

 

除此,还有思维的升级。简单来说,叙事医学什么情况下最好做?当医生成为患者时最好做,这时医生最容易体会患者的感受。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而且需要不断地、循环式地去做,所以这时候需要思维的升级。

 

同时还包括,我们医生们拥有的逻辑思维,要怎么和故事思维相结合——操作的方式就是培训和实践的方式。为什么加了一个实践,我想它可能不仅是一个两天的培训或一个三天的工作访,而是在理解了这些之后,能够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来滋养自己。

 

下面是我们实践的例子。实践的模式,首先是知识的学习,然后是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以及写故事。

 

 

 

什么叫读故事?就是叙事阅读,读一些文本。什么叫听故事、讲故事?就是去听别人怎么讲这个故事,怎么能讲好这个故事。有的时候我们和别人沟通,和患者沟通都会遇到说半天道理不如给他说一个例子,“我以前的病人怎么样”。可能他立马就明白了,立马就能触动到他。还有写故事就是平行病历的撰写。

 

为什么用听说读写?我们知道学英语的时候,学语言的时候,听说读写是掌握语言最快的一种方式。听说读写也正是叙事医学去掌握语言的方式。什么语言呢?我们知道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半蹲下来,用同高的目光去看他,然后去理解他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同样我们可以用叙事的方法,用听说读写的方法去理解患者的语言是什么样,理解身边的人的语言是什么样,理解自己内心的语言到底是什么样。

 

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些相关的、基本的知识理论概念的学习。我们会以这种课程分享的方式,比如说每周会有一天下午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做这样的活动。然后接下来是读故事。因为叙事最开始源于文学,所以说有很多的文本可以阅读。我们也在看一个美剧叫《周一清晨》,非常精彩的电视剧,也推荐大家看。

 

读完之后很重要的是分享。我们做了一个叙事阅读的分享团体,同时大家也会谈一些临床问题,谈一些自己成长的问题。它是一个以叙事为基础的、半封闭的医生互助成长团体。所以成长和交流会特别重要,这也起到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的意义。

 

 

另外,叙事对话,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去掌握,这里就有更多心理学的意味了。我们从叙事心理还有后现代心理的角度出发。比如说我们会分享一些后现代哲学的态度,包括好奇、谦卑、尊重、not-knowing。Not- knowing是一个合作对话的专有术语,简单说就是“放空”。当我们放空的时候,才会真的觉得对方那个人不完全是你想象的,不是像病例上的一个标签,而是有更丰富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去好奇对方的故事。对自己也是这样,自己有的时候也是因为太知道自己的东西了,所以对自己没有好奇。

 

另外一个是谦卑。站在一个人群的角度,甚至是站在一个高于人群的角度、自然的角度、天人的角度,可能能真的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好奇和谦卑特别地重要。同时还有一些技术,比如说外化、解构等,这里就不给大家详细地去展开了。

 

同时我们会进行很多这样的对话。医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对话,掌握怎么去问比较好,怎么去听比较好,怎么去说、怎么去讲更好。然后把这种方式、理念、方法应用到和爱人、和孩子、和家人的对话中。再进一步地运用到他们身边的人,然后再是他们的患者。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说为了医生怎么去直接搞定患者才学这个东西,而是先学习怎么去搞定自己的内心,怎么搞定身边的人,或者说怎么处于一种共赢、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状态。

 

比如说我们会进行疾病叙事。因为我们经常说医者不能自医也。自己身体的一些部位、器官,我们去重新看它们,听听它们的故事,听听它们的心路历程。我们会去关爱医务人员的一些自我关照,因为平常很难得会有一些组织机构有这样的意识来关怀我们的医务人员。

 

 

所以我们首先要具备一个自我观照的能力,比如说生活、睡觉、饮食,还有重要关系等。我们逐渐地觉察并且接纳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所以说我也谈到叙事医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医务人员的自我认同,同时也提升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比如说我们会让每个人自己找一个小玩偶,然后让他和玩偶去对话,这里就会有很多很丰富的东西。

 

我们也会写到关怀的内容,比如从医的初心、工作的压力、身体、重要的关系、眼下的困境、还有跨越时空的见证。比如说现在有个困境我们无法去解决,但如果是快退休时候的“你”会怎么看现在自己的困境?然后有的时候再往前回溯,“你”现在遇到一个困境,刚刚开始医学工作的时候,“你”是怎么看现在当下的困境?通过很多的时空连线,把对话的空间打开。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透过逝者的力量来谈生死。我们后面的课里就有用美好的方式去面对死亡和哀伤。

 

 

然后是写故事,就是把这些在医疗过程中、在医务人员的生活过程中,非常宝贵但是没有被发现的东西写出来。

 

因为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被滤过了,我们可能认为它们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是理所应当地,做医生就应该这样,没有什么可值得和别人去分享的。但往往这些东西是最宝贵最值得去分享的东西。

 

平行病历就是把这些东西做一个记录。它不光光是记录,有的是和患者的关系,有的是生活的叙事。所以我强调它不仅仅是搞定患者的一个方法,还是关怀自己和家人的一种方式。

 

关于怎么疾病叙事,包括死亡叙事,很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分享。叙事心理治疗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叫做见证。写完之后,一定要把故事和大家分享,然后大家彼此地回应和激荡,会让这个感受更加地强烈。

 

 

这个过程也看到了我们的所谓的病历,并不完全是那些很冰冷的数据和术语,背后可能还有很多很温暖、很温柔的东西。我们每一个躺在那的患者,每一个生病的人都有很多很难得的东西值得被我们发现。

 

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一位医生写了一篇叫做《揭开面纱那一天——致受伤的手指》。她是一位很年轻的女医生,因为一次医疗事故,手指被弄断了。然后她当时经历了从医生变患者的过程,也因为她是美容科的,所以她很难接受这种残缺和不完整。于是她很难面对自己的患者,休了很长的时间的假。

 

 

正好我们在做叙事实践的时候,开始进行疾病叙事,试着和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部位去做交流和沟通。她开始逐渐地谈到这一点,大家的见证和支持给了她更多的力量。

 

之后她又写了一篇平行病例,说自己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见证。然后她敢于把受伤的过程,把受伤的感受与自己的患者分享。她的患者有很多追求美的人。她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别人分享,这样自己受伤的一个不好的历程,反而成了她的勋章,反而成了她感染别人的故事。

 

这是我们当时做课程或者叫培训。

 

 

里面既有讲课的地方,也有这种阅读分享,类似团体辅导;还有平行病例的总结和分享。我的感觉是这里面最重要的课不是这些概念,不是这些方法,反而是这种阅读的分享和平行病例的分享,医生们自己来讲自己的故事是最精彩的。

 

它的效果我觉得展现在这几个方面。像2018和2019年的实践团队的医生给我反馈说,自己现在还被叙事的精神滋养着。他们和自己的家人交流,以前经常吵架,现在觉得好像吵不起来了,因为他会换一种方式去看,甚至是吵着吵不下去了,自己会用更多样的方式去进行夫妻之间的沟通,还有医患之间的沟通。他们现在只要有点时间就会多和患者聊一聊,或者多听听患者的故事,会打开很多的东西。

 

另外在医疗团队层面,因为我们的思路是先从关爱医务人员自身和医务人员团体出发,所以他们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很多。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很多。换句话说,他们之间有了一个粘性,因为经过叙事实践课的医生和别的医生不一样,他不光听患者说病情,还听患者的故事,愿意做患者的朋友,甚至认为患者的故事是有价值的,是一个宝藏,或者有的时候患者都可以成为医生的老师。

 

很有意思,像康复科医生他们会感觉到很感动:那些每天坚持来做康复的人,背后总有支持他们的很强大的力量。这可能一般的康复医生看不到,他们看到的更多可能是效益,或者是说病人就只是一个病人而已。但是有叙事思维的医生可能就会有一些不同。

 

另外是降低了投诉率,以及获得一些医院文化建设方面的支持。

 

这是我们医生的一些感受。像这个医生他在写平行病历的时候,形成了习惯,他时不时就会写一写,把故事记录下来,有的时候分享一下。他也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材料。

 

学习叙事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这个过程累不累?还有医务工作者本来就很忙很累,哪有时间做这个事情?确实,学习可能需要花一点时间,但它其实给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滋养内心、丰润自身的一个过程。所以它不会让医务过程变得更快,它反而会变得更慢。

 

但有的时候慢就是快。有的时候患者喋喋不休地说,是因为医生没有真正听到,或者医生没有真正听懂。所以有的时候反而慢一些会更快更有效率。它提升的是医疗品质,也让医疗更有效率,让医生更加坦然。

 

这是我们当时做的实践,当时是在雄安新区,然后也上了“心理访谈”做了分享。

 

 

现在这个工作还在不断地拓展。比如说他们每周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做一个分享。同时也是院外力量和院内的进行一个结合。

 

最后再总结一下,也帮助大家更多地理解我们的实践和叙事医学。叙事医学是什么?是心理学等学科对于医学的一个丰富和滋养,它不是一个理论,它是一个实践。我们的实践方式就是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故事是一个词,是一个实践的单元,但其实还包括很多意象或者隐喻。关注、再现、接纳是叙事医学的方法,而共情和反思是叙事医学的重要精神。

 

我用一个词来解释叙事医学,就是“理解”,还有不断的理解。为什么要加“不断”这个词,就是因为我们有的时候会容易有一种误区,很容易就说“我懂了,我理解你”。但是理解应该是循环式的,这一层面理解了,如果我们好奇,愿意进一步去理解,就会了解到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它是一个不断理解的过程。

 

用两句话来解释叙事医学,“让患者有尊严,让医生有价值”“让人成为人,把人当作人”。什么叫把人当作人?我们经常说把病和人分开,就是这个过程。把人当作人,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希望自己被尊重,但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同样同理、共情、换位地理解对方也是希望被尊重。所以说把人当做人,不光是对医生,也是对患者。另外,让人成为人,就是发掘我们的价值、医生的价值、患者的价值、自我的价值、职业的价值。

 

 

还有几个建议。真诚邀请我们更多的心理工作者参与到叙事医学的实践之中。不仅仅是说后现代或者叙事或者中医学,这个实践的范围非常广,就像刚才做的戏剧,如果服务的是医务人员,也是一个很好的叙事医学。包括我们刚才和主持人沟通,我们说正念也有很多可以做的相关工作,只要能达到反思共情的叙事医学核心精神就可以。

 

另外还有很多医院医疗领域的心理力量,比如说精神科、心理科,还有一些党政的工作、工会的工作,从医生福利的角度出发,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而且医院里也有这样的一些需求,有这样的培训的要求,医学人文的要求。

 

同时我们还可以和EAP的很多模式结合起来,如何把我们成熟的EAP形式嫁接到医学人文的形式之中,和医院的很多工作有一个结合。也可以和疾病叙事结合起来起到让医生和患者互动的作用。

 

 

最后,非常荣幸今天可以和大家做这样的分享,这也是向大家发出的一个邀请。之前我可能更多是在给医务人员或者说对这个业务感兴趣的人员分享。今天我觉得就像最开始说的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大家可以听到更多患者和医生或者说医生自身怎么去沟通、怎么去理解自己。我希望这样对医务工作者的关爱,能够让每一个人见证到更多生命的价值和力量。

 

谢谢大家! 

 

 

老师的高度决定你的视野,想让学界一线大咖带你学完热门心理流派,走上正确的心理学道路吗?扫码添加客服,永久浸泡学习;各流派专家不定时空降,帮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眼界高人一等,技术胜人一筹!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