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逐字稿系列 | 中医心理学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五态心身辨识调心养身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2021/01/15
1862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逐字稿系列陆续发布中,后续内容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客服,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免费拿!

 

 

主持人:

 

这里是第14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本场活动的主题是“中医心理学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五态心身辨识调心养身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今天的主讲人是杨秋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医学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欢迎杨主任。

 

对谈人孙泽先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归根心理学与归根疗法创立者,欢迎孙教授。

首先是来自杨主任的分享,关于中医心理学怎样助力社会心理服务,有请杨老师。

 

杨秋莉主任: 

 

首先感谢驻马店市委、市政府、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组委会,给我们广大的心理学爱好者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让大家可以在一起学习、交流。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从经验中探索”,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如何探索中医心理学在助力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是我今天分享的主题。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在去年全国中医药大会上更是提出了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以及从2016年到2018年、到2019年7月份《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都关注到了社会心理健康,提出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

 

 

因为我来自于中医领域,在临床当中我们也是会关注到疾病者和他的心、身整体的情况。

 

作为医生,我们首先关注的是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上世纪,1977年,美国的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学模式”,提出了社会心理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所以整个的模式都发生了转变。

 

而中医学几千年来,历来都是根据中医的理念,即“天人相应,形与神俱”,中医临床当中的“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除了更加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因素之外,还关注到时间和空间,即一年四季的轮回、季节的变化、时辰的变化以及地域和我们的健康都有关系。

 

所以在2000年,我和我的老师提出了中医的医学模式,“时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从医学模式可以看得出来,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更前瞻、更全面,在对于人们心身健康的影响关系上,关注了社会心理因素在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心身疾病、心身健康的影响。

 

随着当今社会的变化、疾病谱的变化,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关注到人格不健全以及体质有偏颇,是所有的心理问题、心身问题最根本的因素,这也是我们所研究的工作,随着生活方式的纠正,可能会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下面这张图是我基于自己的工作提出来的对中医健康观的认识。

 

 

首先中医认为,“气血是人生命健康最重要的功能和物质”,在每个人的体内是“气血和”,中国文化里“和”这个字大家应该都有所领略。

 

在我们的体内,最重要的是“气血和”,只有做到“气血和”,才能做到“心身和”,只有心身和谐才能和大自然相适应,做到“天人和”,体现了中医里“阴平阳秘,行与神俱,天人相应”的过程。

 

而且中医历来强调脾胃是后天之本,对于一个人的健康而言,脾胃的功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气血和”之外,“脾胃和”是很重要的体现,需要结合体质来判别。

 

影响人的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我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影响健康的一个外在因素,就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里包括了很多,比如社会的医疗体制、社会的人和人的关系、工作环境、家庭等等,上到社会,下到家庭,都属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里对我们健康有影响的如空气污染、饮食、粮食等等都对我们有影响。

 

中医讲的外感包含“六淫之邪”是影响我们健康很重要的外在因素,就是“风、寒、暑、湿、燥、火”,今年的疫情也是从外在的邪气里看到了寒和湿对健康的影响。

 

影响我们健康的内在因素,基于我们的工作,我提炼出在先天禀赋的遗传之下,后天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体质状态,就是说人格和体质是影响我们健康的内在因素。

 

这两个影响健康的内在因素是在“外在因素”和“不内外因”对内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对健康产生影响,影响健康的不内外因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跌扑金刃、虫兽所伤等,但是我认为生活方式在影响健康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影响我们健康的是内在的人格和体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只有了解自己健康的内在因素,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脾气、性格,是什么样的体质状态,对我们的健康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吃,才能纠正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基于我自己30多年的工作,我们应用了“五态人格测量”和“五五体质测量”,以此让大家能够了解到自己的脾气秉性,了解到自己的体质状态,基于自己的特点,再结合中医的养生理念,结合临床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综合的调养方式,即“五态心身辨识调心养身系统”。

 

这个系统的调理方案,是有针对性地去纠正自己人格的偏颇、体质的不正常,来维护和促进我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也是中医当中“治未病”理念的体现。

 

“五态人格测量”是在1988年完成的,当时是在1985年卫生部的项目中开始的,这是中国第一个本土的人格测量,全国标准化大样本31个,当时是28个自治区,在2004年科技部的项目之后,修订了“五态人格”的常模,31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了测量。

 

按照《内经》对“五态人”的记载,《内经—通天篇》把人(按照阴阳含量)分为五大类,偏于阳的是太阳和少阳,偏于阴是太阴和少阴,当中还有阴阳平和。

 

 

按照现代心理学测量的方法,我们制定了“五态人格测量”,这是一个自评的量表,有103道题,当中除了5个分量表之外有1个演示测量,这个量表在全国很多领域都在应用。

 

这是基于中医理论建立起来的一个测量,就是让大家去了解什么样是“太阳人”、什么样是“太阴人”,现在用几个典型的“太阳人”和“太阴人”的人物让大家了解一下。

 

 

首先特别典型的“太阴人”的代表人物,比如林黛玉,这个人物大家都了解,在《红楼梦》里,是一个思维深刻、对事物反应敏感、多愁善感、很多事情都胆小退缩等这样一类的人格特征,这是林黛玉这样的“太阴人”的人格特征。

 

反过来特别典型的“太阳人”的代表性人物,比如历史中的张飞,这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易激怒、敢于冲撞、坚持自己的观点的一类人。

 

“少阴人”就是比“太阴”的林黛玉的阴的含量低一些,比如《西游记》里的沙僧就是一个“少阴人”的代表性人物,是非常谦虚谨慎、肯干、任劳任怨的一类人。

 

同在唐僧取经的路上,猪八戒是一个“少阳人”的代表性人物,他灵活、机智、善变、喜动不喜静,这类人对事物敏感,但是不深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每个人的特点都有偏阳或是偏阴,以典型的“太阳人”为例,其实同时也有少阳、也有少阴、也有阴阳平和、也有太阴,只是有自己突出的一个人格特质。

 

“阴阳平和”这一类人,比如诸葛亮,这类人对事的态度非常从容,平衡能力非常强,成熟练达、做事稳当。

 

了解人格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认识自己,因为认识自己很难,虽然可以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了解自己,但是通过客观的测量了解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接纳自己,然后再去纠正自己不好的地方,改变自己,这样对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了解人格特征,也有利于了解他人,人和人的关系就非常好相处了,大家可以建立一个理解的模式,寻求良好的沟通,避免关系出现冲突,影响心理问题的发生。

 

其实当今社会很多的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通过测量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同时寻找有问题的人格特征,基于此去预防并纠正有问题的人格特征,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为人格特征主要是表达在思维特征和行为风格方面,所以基于这个整体的特点,我们赋予了心理、行为、音乐、起居等方方面面的治疗和调养方案,这是在养生的层面。

 

在心理调养层面来看,中医历来强调“形与神俱”,即心和身是一个整体,在整体的认识下,根据中医的理论,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把中医对体质的分类分为了13类,其中的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气血阴阳的虚实不同。

 

 

中医理论里,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按阴、阳来区分,但是我们的身体有寒和热、有阴和阳、有气和血,气血阴阳按照虚实可以分为8类;然后结合每个人先天禀赋的遗传,在后天生活当中获得的自己的体质的功能状态,每个人都有偏颇,偏颇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呈现出风、痰、湿、燥的特点。

 

同时结合相对健康的体质是“平人质”,成为了13类体质特点。

 

而且这13类体质特点,我们每个人是复合的,都不是单一的,可能是阴虚阳热、可能是气血两虚、可能是气滞血瘀、可能是痰湿、可能是湿热等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机体状况,结合测量,可以把每个人的体质做分析。

 

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平时饮食的方面,包括运动,包括养生到底该如何去做,所以用测量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

 

这次疫情也有其特点,在武汉很多人都被感染,但感染的症状不一样,另外有些人不会被感染,这是和每个人的体质密切相关的。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我们的工作来分析,偏阳虚、偏阴寒、偏湿或者偏痰特点的人容易被感染,另外气虚、血虚的人,不能够抵御外邪侵袭,容易被感染。

 

 

同时有上述这些体质特点的人,不管是在疫区,还是在全国各地,太阴的人都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在体质辨识的基础上,我们关注了调理的方面,中医讲“药食同源”,我们每天的饮食会对身体有影响,从食物的调养,从运动行为,从中医的药膳、理疗、艾灸等,另外通过生活方式来对我们的身体做调整。基于这两个测量,基于养生保健的方案,我们做了一个软件系统,可以直接进行远程问诊,可以测量出体质特点并给出相对应的调养方案。

 

之所以说每个人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我们的人格特征及体质有关系,就是基于测量的应用和临床中很多科研工作得到的结果来认识到的。

 

首先是心理健康,中医讲“形与神俱”,心理健康和体质也有相关性。

 

 

很多的心身疾病,包括肿瘤、中风、酗酒、脱发、心脑血管病、精神病、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焦虑等和人格特征都密切相关,这是通过科研工作获得了印证的。

 

抑郁症是现在多发的疾病,我们用人格和体质测量与中医的辩证分型结合在一起,认识到“阴阳平和”的得分低,“太阴”的得分高是这一类人的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测量当中,如果及早发现这些特点的人群应及时给予纠正。

 

 

人格与特质测量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发生,还可以指导我们在临床治疗当中制定合适的方案,例如失眠症也是多发的问题,相信每一位可能都有所感受,这与人格、体质也是密切相关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给大家展开更多来分享,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强调的是,人格体质和心理健康、心身疾病都是有相关性的。

 

我的一个研究生的论文,显示了更年期妇女这组特殊人群的人格特征和体质特点和更年期的症状也是有相关性的。基于这些相关性,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体质特点,及早发现、及早纠正,预防人们在更年期时出现问题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态人格测量和体质测量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的课题,也是我的一个研究生的论文,文章也提出了五态人格的特点和不孕不育的相关性与国际文献的结论是一致的,同时看到体质是“平人质”,低于全国常模,生活方式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体现了人格、体质和生活方式与不孕症的关系。

 

五态人格和体质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都做了相关的分析,亚健康人群中很多都是处在这个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75%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的状态,5%的人是相对在健康状态的”,相对健康的人是极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处在不同程度的人格不健全及体质有偏颇的状态。

 

 

这是结合我们的测量和亚健康的量表,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老师之间做的测量,发现“阴阳平和”得分高,“太阴”得分低的一组人群是健康组人群,因为这两个单位都是学医的人,大家对自己的健康都有了解,也知道如何相应地调整。

 

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阴阳平和”得分高,“太阴”得分低是健康组人群的特点,随着“阴阳平和”得分的降低,“太阴”得分的升高出现了亚健康组,接着出现了疾病组,由此我们发现“阴阳平和”这个因子对于心身健康是一个保护性的因子,而如果“太阴”的得分高,可能会提示被试容易出现心身疾病的问题。

 

由此我们有了一个了解,同时也通过认知神经科学看到了人格和体质也有其生物属性所在。

在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这个方面该如何去做?这是结合今天大会的主题,我们所需要思考的。

 

 

首先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的问题,但是社会服务的人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人是社会群体当中的个体,一个人的心身健康关乎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在健康中国当中,中医心理学有它独到的优势和特点。

 

首先中医学强调的就是心身整体,在整体的视角下,可以利用这些测量来了解人是什么样的状态,同时中医学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是中医对疾病认识与治疗的指导。

 

“因人”就是看自己的心身特点、人格特征、体质类型。

 

“因地”就是看所处的地域、饮食、文化、季节和当地的气候对于我们的体质都是有影响的。

“因时”就是一年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时辰对我们的健康都有影响。

 

在整体的指导下,辨识完人格特征与体质类型,接着是心身同调,而且在治疗的时候是“医病先医心”,在养生的时候是“养心重调神”,心身要同调,一起重视,更要重视心理和情绪方面的调理。

 

另外要注意内外兼养,因为人是社会人,是在社会环境里生存的,所以要与天地相适应、与社会和谐、阴阳调和,才能是相对健康的状态。

 

在中医的整体指导下,应该是避免太过和不及,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去运动,每天可能走的太多,会对膝关节有损伤,对身体会有影响,所以说不能做太过,但是也不能不做。

 

在中医中,假如不做,不去运动,也会影响气血的运作。

 

在《内经》里讲到“久视伤血”,因为肝藏血,所以经常看手机、看电视、看电脑就会耗损气血,也有“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等说法,这些都是中医学中谈到的太过对身体的影响。

 

用中医的智慧来提高人体内的正气,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指人的免疫力是健康的重要基础。

 

通过测量心身的辨识来调心养身,从心理、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达到心身健康良好的状态,社会自然是相对比较好的状态,社会精神文明有了提升,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正常按照规划去发展。

 

在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当中,借用五态人格辨识调养系统去探索这样的模式,了解每个人的心身特点,通过综合的方式去调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昨天讲座中也有老师在讲,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每个人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养生保健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饮食特点的,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人格特征是相吻合的,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自己的体质特点也是相吻合的才可以。

 

如果是一个偏阳虚、偏阴寒的体质,平时喜欢吃凉的东西就不太适合,有些朋友说水果是寒性的,对于寒性的体质或偏阳虚的体质,确实寒性的、凉性的东西要少吃,好比夏天的绿豆汤、苦瓜这一类偏寒性的食物,如果是阳虚阴寒的体质要少吃一点,相反要吃一些温阳助阳的食物才会对身体有好处。

 

茶也是一样,因为茶也是有红茶、绿茶的区分,属性也不一样,所有吃的食物都有它的寒热温凉和性味归经,所以我们要吃得对、做得对,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健康,促进心身的健康。

 

如何做是对的呢?就应该先用测量客观地去了解自己,再通过匹配的、综合的方式来调养。

很多人都知道要多运动,但假如是一个偏急脾气的人,经常去参加竞争性的活动,争强好胜的性格就会更被激发,可能会使这个人的人格特点会往更偏的方向去发展。

 

若要修正的话,对于一个急脾气、争强好胜的人,就应该让他做一些慢的、轻柔的活动和工作,来调整他的人格特征。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的人格特征与体质特点,从综合的方面去调理,不是单一的某种方式就可以,而且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养生保健应该是一个天长日久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坚持去做,一定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为有益的。

 

五态心身调养系统获得了软件著作权,在推广应用方面获得了全国卫生企业的适宜技术推广,去年五态人格测量进了北京市医保系统,这也是对我们工作整体的认可。

 

五态心身辨识系统在这次的大会当中,我希望能够结合我们过去的工作经验及理念,结合这次大会的主题,探索性地去应用这样一个能够具体了解自己人格特征及体质特点的工具,探索如何去发挥它的作用,体现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形与神俱”的生命整体观,以针对国民心身健康作为核心的内容,来发扬中医心理学的特点和优势,服务于全社会的人,这是全社会都应该要做的事情,我们在这个工作领域里也是责无旁贷的,需要助力国民的心身健康,为健康中国、和谐中国承担应尽的责任。

 

中医始终强调“正气为本”,心身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实现自己目标最重要的保障,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理念、生活目标,但是心智健康是第一保障,而“正气为本”是最主要的核心。

 

中医讲“阴平阳秘”是健康的状态,在气血调和的时候,“阴平阳秘”才能正气充足,中医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指每个人脏腑功能的调和及气血的充盈,脾胃后天之本的功能状态良好,才是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中医还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只要有外在的邪气接近身体的时候,一定是本人有虚弱的地方,所以邪气才能够到其身上。

 

所以平时在日常生活的养生保健当中,大家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及时去纠正,这也是我们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事情,正气是健康人生最大的一个保障,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在这次疫情当中很多人所强调的免疫力,中医讲的正气就是免疫力的充分体现,是我们心身健康的体现。

 

那如何去维护并提高人的正气呢?

 

要健全自己的人格特征,了解自己的体质偏颇,通过养生保健的方式去维护好自己的体质特点,纠正好体质偏颇的地方,从心身两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机体免疫力,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才能够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今天的主题就是从人格和体质如何去辨识、如何去应用的角度分享,用中医的智慧增加、丰富当中的一部分内容,为建设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赋能。

 

主持人:

 

谢谢杨老师的分享。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医可以跟心理学结合,这是不是算是一个这些年才兴起的新概念?

 

杨秋莉主任:

 

其实心理学的内容在几千年前就有,孙老师也是中医学的前辈,在《内经》时代,中国文化里就有很多对人性、对心性的认识,只是没有把它提炼出来称为“心理学”,但是相对来说,中医心理学的理念到方法,《内经》里应该有相对比较系统的呈现。

 

孙泽先教授:

 

中医心理学是另外一种系统,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的系统,现在西方心理学对于中医学这个系统还不太熟悉,所以两方沟通还是差了一些,不过现在是越来越趋同了。

 

杨秋莉主任:

 

所以我们的工作也是想用现在心理学的方法,把中医的一些智慧展示出来,用大样本标准化、用客观化的数据来把它建成一个对人的心理人格和体质的评估,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

 

主持人:

 

像刚刚提到的“五态人格测量”,我也觉得很好奇,原来中医可以有这样的测量,比如我们大众想去做这个测量,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做到?

 

杨秋莉主任:

 

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单位里就把“五态人格测量”用相对比较简单、便于应用的版本,放在国家中药管理局的测试平台上展示。

 

另外临床来看病的病人都会在系统治疗时用测量去了解。

 

重要的还是去应用这个方法,让大家来了解自己,所以我们也在努力推广应用,现在进了北京市医保,有些医院就会用这样的测量在临床当中作为检测方法。

 

另外在全国很多养生保健的机构、治未病的中心,也有使用我们的软件系统。

 

主持人:

 

刚刚有网友提问说,这个“五态人格测量”跟西方的人格测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杨秋莉主任:

 

首先,“五态人格测量”是一个本土的人格测量,源于中医的理论,即《内经》中对阴阳的认识。

 

另外,测量所制定的题目是结合中国当今社会的一些现状,因为测量会展现问题,要反映当下社会的现象,所以这些题目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来的,样本是全国标准化大样本。

 

作为一个有效的心理测量来说,从题目的设置,到量表的制定,到全国的标准,是完全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医的理念来制定的。

 

国外的测量也是基于制定测量的一些理论,但是可能制定的题目是适合他们的国情及文化的,比如美国的“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量”的一些题目是适合美国国情和文化的,因为测量心理学要代表自己本国的文化、本国的国情,才能更适合于本国人来应用。

 

国外在设计测量时用的是西方的一些理论,好比“16PF人格测量”可能就是用一些词来描述,没有理论的根源,另外他们的样本是当地人的样本,用当地人样本统计分析之后,制定出来的标准是符合当地人的标准,不一定适合我们中国人。

 

同样都是心理测量,都会反映我们心理的特征,只是说在制定的时候理论背景、理论依据、样本来源这些方面是有不同的。

 

主持人:

 

其实讲到不同,哪怕是菜系也会本土化。

 

西方理论形成的科学性确实比我们早一些,但在落地到中国时,慢慢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差异,中国国人本身有自己的特殊性。

 

我个人也很想去尝试做一下这个“五态人格测量”,很想去试试我们自己本土的测量是什么样的效果,关键是测量普及之后的下一步是怎样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具体的、系统的建议,对吧?

 

杨秋莉主任:

 

在应用当中大家对测量就会有所了解,确实像您刚才说的,西方心理学出现的比较早,但其实应该是中国心理学更早,只是没有把它系统提炼出来成为心理学学科而已。

 

刚才孙老师也在说,本土心理学是很重要的,因为代表我们本国的文化和本国的国情,现在心理学大部分可能是沿袭西方心理学,为自己所用,应该称为是“心理学本土化”,这跟“本土心理学”也是不同的。

 

前两天我刚刚参加了“本土心理学大会”,对这两个定义和概念做了了解和区分,把西方的拿来为中国所用,即“洋为中用”,这是心理学本土化的过程。

 

如果是我们自己国家的智慧“古为今用”,传承中国的文化,从《内经》、从我们的临床实践当中发展出的自己本土的心理学,这是国家应该要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这样。

 

主持人:

 

这也是孙教授面临的问题对吗?

 

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归根疗法”?

 

孙泽先教授:

 

“归根疗法”里的“根”有一个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宇宙的本源和生命的本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把这个“根”忘了,考虑不到了,但是当心里没有“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的质量、精神的状态都会下降。

 

所以我提出来“归根”,就是要回到宇宙的本源和生命的本源,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要“归根”。

 

当然“归根”是一系列的,比如对家乡的热爱是归根、对父母的孝敬是归根、对民族的热爱是归根、对国家的忠诚也是归根,甚至还可以广泛一点来说,如中国提出的“要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这也是“归根”的一种体现,所以总的来说,“归根”是要走向和谐、走向共荣的概念。

 

杨秋莉主任:

 

孙老师是从大的社会、家乡的层面来探索,刚才我分享的是每个人自己的内在心身的核心,是不同的出发点。

 

主持人:

 

现在人其实都是忽略一些很根本的东西,比如自身感受,像很多人突然之间爆发了一个重病,真的是突然之间吗?肯定不是,身体有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如果我们可以对自己多点关注,了解自己的状态,多去感受自己的内在,就能更早发现问题。

 

可是现在人太忙了、太着急了,又很焦虑,忘了很多所谓的“根”的细节和自己的体会,那孙老师您对“五态人格测量”有怎样的看法?

 

孙泽先教授:

 

我有一个问题,其实《内经通天篇》里“五态人”这样的记载,凡是学中医的都接触过,但是很少有人把它和现代心理学的测量联系起来。

 

我也想问问杨老师,您当初是怎么把它们联系起来的?

 

杨秋莉主任:

 

我开始进入“五态人格测量”工作,是因为我的老师薛崇成教授已经拿到了卫生部的项目,由于老先生是中西结合的文化背景,他在针灸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针灸的“得气”。

 

针灸“得气”就是每个人酸麻胀痛的感觉,每个人“得气”的感觉快慢和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和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有关,在《内经》的《通天篇》里就有这样的记载说,“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说的就是在做针灸治疗的时候要因人制宜,每个人一定有其独特的特点,从他的神情、举止可以判别。

 

当时正好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阶段,尤其在医学心理学蓬勃发展之后,大家用的都是国外的人格测量,其实并不能代表中国本土的文化与国情,急需有一个中国自己的人格测量,基于这样的形势,我们想到了《内经》的记载,计划设计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人格测量工具,这个设想得到了卫生部的支持。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五态人的人格测量研发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全国所有心理学家的关注和支持,包括在全国心理测量领域做得最好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张厚粲老师团队也很支持我们,将其认定为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人格测量。

 

主持人:

 

有网友提问说:“五态人格测量”有没有进过社区的经验?

 

杨秋莉主任:

 

其实我们努力地研发出“五态人格测量”的成果,应用是最重要的,所以目前一方面在社区里有应用,另一方面在医院的治未病中心和体检中心也都有应用,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享受到这个为百姓心理健康做评估的服务。

 

主持人:

 

网友提问说:基层的百姓对于“五态人格测量”的反馈如何?

 

杨秋莉主任:

 

基层是一个群体的团体测量,我们在临床应用当中是一对一的个体测量,目的是为了客观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体质特点,对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像平时在临床当中,被试做完测量之后都会说,“很像我”,甚至有些人自己没有觉察到有测量中显现出的问题,通过对测量的解读,人们会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当下的状态,我们会提示他们应该怎么去注意,怎么去调整自己的健康。

 

主持人:

 

对于东西方的测量,是否进行过比较?

 

比如同样通过测量,对比西方的测量,包括大脑的反应,共同的吻合程度是怎样的?

 

杨秋莉主任:

 

测量的对比肯定是做过的,其实刚才说到美国的“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量”,包括英国的“艾森克人格测量”,以及国外很著名的“16PF人格测量”,我们都用“五态人格测量”与之做过量表之间的对比分析。

 

“五态人格测量”在刚开始制定的时候,就是拿“艾森克人格测量”做的对应比较。

 

另外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比如症状自评量表的90道就是“SCL-90”,我们也做过比较分析,去分析“五态人格测量”与国际上惯用的测量之间的相关性。

 

但前面提到“五态人格测量”首先是源于《内经》的记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测试题,是中国大样本标准化的测量制定的标准,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分析与评估,在吻合度即结果上与国际测量可能会有一些差别,主要是源于中国人自己身心状态的差异。

 

主持人:

 

刚刚提到了许多专业词汇,可能有些小伙伴听的不太明白,像MMPI、16PF其实都是比较经典的来自西方的一些人格测量的名称,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比如刚才举的例子,例如“太阴”的代表人物林黛玉,假设有人是这样的状态,应该在平时生活中怎么样去注意和调整?

 

杨秋莉主任:

 

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格特征,在平时的生活中、工作中自己是怎样的人,比如有的人会特别关注自己,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叫做“小题大做”,或者说是非常敏感的人,一点点事情都会很关注,尤其是关注负面的事情,这样的人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样的人基本上是属于中医中讲到的偏阴的一类人,就是消极的、负面的情绪更多,所以这类人要知道自己是这样的状态,因为人格特征里没有好坏之分,都是父母给的,但是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当中,可能会对后天的人格特征形成有比较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既有这样的遗传,又在后天逐渐偏于林黛玉这样的人格特征,这样的人自己会不自信,对负面的情绪很敏感,感受往往比较深刻,大家也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一定是长期处于不愉快的状态下,自然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中医讲“心和身是一个整体”,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心理压力会对生理有影响,刚开始可能是机体功能的失调,慢慢就会形成类似肿瘤这样的心身疾病,包括很多抑郁症,都是身体出现了心身整体疾病的状态。

 

所以林黛玉这一类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易感的人群,如果能够通过测量发现自己是这样的人,就可以及早去纠正一些生活习惯。

 

首先是要有自我觉察,自己要知道自己是这样的人,会容易有一些负面情绪,觉察到自己不恰当的地方及时去纠正。

 

其次要有家人的支持、朋友的支持,或者有些问题要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去帮助自己,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像刚才以林黛玉作为例子,假设让林黛玉这样的人去做测量,其实不论是“大五人格测评”还是“16PF测量”,可能同样都测得出是易敏感体质,或者可能是抑郁体质,那与“五态人格测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

 

就是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接下来怎么办呢?

 

杨秋莉教授:

 

当然大家都可以去选择西方的测量,但是刚才说到,目前国内所有的人格测量里的标准化样本,“五态人格测量”应该是有最大的标准化样本的,这对于制定常模的标准是很重要的。

 

另外在量表制定的过程当中,信度、效度都是一个有效的、标准化的测量必须要做到的,这些工作我们也都做过。

 

因为国外的测量当中的许多题目都是基于国外的生活习惯来体现,这些问题可能并不适合中国人,所以国外的测量拿到中国来一定要重新修订,一个是修订题目,一个是修订样本,重新基于样本来做常模标准化的最后标准,都要基于中国人的样本重新来做。

 

学会了解量表的制定之后,很重要的是测量的解读。

 

所以在解读过程中,最好是有中医学的一些理论知识,有心理学的背景,能够根据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与被试去沟通,可能就能更有效、客观地判断被试的一些状况。

 

主持人:

 

像刚刚讲到的,其实我们所处的环境、湿度、温度、光照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怎样结合中医去解读,同样也非常关键。

 

杨秋莉教授:

 

这就是中医讲的“因人、因地制宜”,像我在这两年也出去做一些养生保健的讲座,首先我就很明显地感受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即便同样的测量,同样的结果,但依然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广东人的饮食文化和云南的文化不一样、饮食习惯不一样、语言用语也不一样,这些对当地人的人格特征就会有影响,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

 

就像今天上午我还跟驻马店的市长在说,我们可以针对驻马店的百姓做一个心身的测量评估,调养方案一定要基于驻马店当地的饮食文化来制定,不然拿四川的饮食放到驻马店来用肯定是不合适的。

 

假如我们制定一个调养方案,不适合对方,对方不喜欢,甚至从心理上就不接受,这样就达不到养生的目的了。

 

其实测量最后的结果也看得出来,比如中南跟西北人的人格特征是不一样的,普遍性的状态就有差异。

 

另外因为时间关系刚才没有多讲,其实我们建立“五态人格测量”是在1987年,但在2008年我们又修订了常模,为什么要去修订它?

 

因为改革开放20年、30年,社会环境大不一样了,人和人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当时是“太阳”得分高的人比较多,20年之后“太阳”人的得分却明显低于过去。

 

过去这一代人所具备的真诚、积极向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敢于坚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提意见等品质,现在都逐渐消失了。

 

就单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果遇到路边的老人摔倒了,人们上前帮助之后可能还会出现其他问题,这些情况对我们都会有影响,所以测量中可以明显看到“太阳”人的人格特征得分在下降,而“少阳”人的灵活性得分在提高,这是我们在全国大样本看到的社会变化。

 

主持人:

 

是的,中国的社会变化太快了,所以科研也好、标准也好,一直在不停地调整,那在您的工作当中,在推广“五态人格测量”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呢?

 

杨秋莉主任:

 

当然有了,首先对这些工作的认识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在中医的领域里,一个工作的推广,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政策的支持绝对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一直都努力在呼吁上层领导机关的关注,我们不停地写信、见面、交谈、汇报。

 

其实我真的觉得如今大的形势是适合中医药优势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包括这次疫情大家也看到了中医药的优势,但是在中医药发展过程当中,如何把中医心理学提高到更高的位置,是我们致力要做的事情。

 

孙泽先教授: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希望有政府的帮助,因为政府想办的事没有办不成的,能够自上而下地施行才是最快也最有效的。

 

杨秋莉主任:

 

确实如此,所以我们希望在行政机关的支持下,更希望能够借助这样的平台,让大家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了解中医学如何能够为广大民众服务,我们努力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今天我们核心想表达的态度,去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我们有那么多从几千年的中医传承下来的临床经验和智慧,在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新格局当中,要探索中医心理学如何能够为心理学赋能,为社会心理建设服务新格局丰富内容。

 

主持人:

 

两位老师都是在为本土心理学的发展赋能。

 

我今天也是又学习了,其实生活中养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领域,这些年养生的话题也很火,但因为各种说法众说纷纭,网上的很多说法确实混淆耳目,并且有很多谣言,的确是需要更多的像两位这样的专家能够站出来跟大家剖析,到底什么样的理念是可取的,是值得去应用的,再一次感谢杨秋莉教授,也感谢孙泽先教授,感谢二位。

 

老师的高度决定你的视野,想让学界一线大咖带你学完热门心理流派,走上正确的心理学道路吗?扫码添加客服,永久浸泡学习;各流派专家不定时空降,帮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眼界高人一等,技术胜人一筹!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