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家庭心理建设高峰论坛Day2回顾
2020/12/28
1578

全国家庭心理建设高峰论坛第二天,从家族故事,到动力催眠的神经心理学,从幸福的家庭模式,到社会工作实践,从读懂中国家庭的心理机制,到中西方家庭教育文化的对比……精彩在继续!

 

 

主题演讲:我的父亲母亲

演讲嘉宾:韩布新  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亚洲心理协会主席

关键词:家风  家教  家庭传承

 

现代人最大的困境是静不下来,心静才能致远,由于生存和发展的边界日益模糊,我们都身不由己。诗书画印离我们越来越远,学了心理学之后,发现这些对人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写诗,可以在绝望里边看到永恒,脱离当下的环境,看到希望,是解决认知失调的有效途径。

 

 

演讲主题:温柔更是一种力量——从动力催眠看孩子的情绪处理

演讲嘉宾:马春树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心理学博士后,催眠实战派专家

关键词:情绪动机  情绪波动  动力催眠

 

情绪与气质、个性、性情、创造力和动机有关。如果缺乏情绪动机,就没办法落实行动。有情绪是正常的,没有情绪是不正常的。无论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持续不变是不正常的,波动才是正常的。人常常“痛定思痛”而后反思奋进,可以说负面情绪是真正促进人类发展的动力。痛是动力、动机、创造力。

 

 

 

 

演讲主题:在新时代,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规划未来

演讲嘉宾:林永和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专家,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

关键词:教育 成长 发展

 

最好的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老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在一起并肩“作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结合在一起,给孩子十倍、百倍的力量,帮助他成长。

 

 

 

演讲主题:关系模式的传承与调适——系统与整合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

演讲嘉宾:李博   国家社工师职业考试培训师

关键词:原生家庭 核心家庭 社会工作

 

区别于心理咨询在针对个体的功能做工作,社会工作考虑的是家庭的整体,重点要看家庭功能是否完整,家庭关系是否正常。

 

核心家庭里,即使双方都心理健康,也会因差异产生冲突。夫妻双方的互动受各自的家庭环境、教养模式、表达爱的方式、核心需求、关系模式等因素影响。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会传承到核心家庭,包括正向传承和反向传承。核心家庭最终的关系模式,除了继承原生家庭的部分,还可以在双方作出改变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调适的方式。

 

 

演讲主题:中国家庭中的幸福三角 

演讲嘉宾:武志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作家,著有《家为何伤人》等畅销书

关键词:家庭核心关系

 

中国传统的家庭,夫妻就是合伙过日子,亲子关系是最强的关系。但其实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不能将亲子关系放到夫妻关系之上,如果希望孩子健康幸福,一定要在夫妻关系上下功夫,父亲和母亲在一起,孩子才能更好地进入外部世界。

 

 

 

 

演讲主题:我和我家——从萨提亚家庭治疗视角谈自我、婚姻与家庭

演讲嘉宾:蔺桂瑞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

关键词:萨提亚  家庭关系  婚姻与家庭

 

相同使我们联接,相异使我们成长。如果人们从来没有发现他们的相同点,他们永远不会走到一起;如果他们没有发现彼此的差异,他们不可能发展出一段真实的人性化的关系。认识差异、处理差异,是所有亲密关系都要面对的事情。好的沟通中:关系比事情重要,情绪比问题重要,听比说重要。

 

 

演讲主题: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差异

演讲嘉宾:徐敬东   NLP 国际授证导师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整体观

 

爱的源头就是心中的一点灵明之光,就是至善;秩序是爱的第一要义,心里有敬畏,眼中有天地;敬畏让人谦卑,谦卑让人有感恩之心。


善根即为整体观,是中国文化的根,拥有了整体观就拥有了多维度、多视角、全方位看待事物的能力。

 

 

 

演讲主题:读懂孩子的语言,让亲子沟通更简单

演讲嘉宾:马春树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心理学博士后,催眠实战派专家

关键词:亲子沟通  动力催眠

 

如果孩子生气时,家长更生气,孩子伤心时,家长更伤心,孩子反倒要照顾家长的情绪,自己却不敢生气、不敢伤心。当孩子用尽全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时,他的动力、创造力也被遏制住了。这时需要重新调动孩子的情绪能力。如果家长可以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敢于表达情绪了,就恢复了活力。

 

 

演讲主题:“十三个字”改变模式——焦点解决关系中的问题

演讲嘉宾:单淮方  心理学应用专家与教育专家,职业医师

关键词:关系  情绪  焦点治疗

 

亲密关系与亲子关系不同,亲子是有血缘关系的,打断骨头连着筋,但亲密关系不是,它是因为爱走到一起,也会因为爱分开,是一拍即合、一拍即散的关系。所以沟通模式就会特别重要,往往我们愿意使用习惯的沟通模式,而不去寻找合适又能解决问题的沟通模式。焦点解决会聚焦来访者的资源,聚焦症状背后的正向功能。

 

 

 

 

演讲主题:剖析恐婚恐育的深层心理机制

演讲嘉宾:刘松怀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主任,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

关键词:恐婚 恐育  

 

关于“恐婚”: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习惯接受关怀,不擅长照顾别人和承担责任。建立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还要处理好与另一方家人的关系。当听到一些婚姻生活负面的东西时,就会焦虑和紧张。很多人因此推迟结婚,甚至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

 

 

圆桌论坛:婚姻冲突的应对之道——从离婚冷静期说起

嘉宾:

蔺桂瑞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红川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心理系主任

刘松怀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主任,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

关键词:离婚冷静期

主持人:宋慕含

 

结婚冷静期的提议也是合理的,是让大家更为慎重考虑婚姻,而且婚前的心理辅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离婚冷静期重点在于冷静,在这段时间更好地考虑怎样的处理方式更好,怎样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跟一个人在一起很可能是因为习惯,这种惯性使两人停止成长,冷静期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去思考怎样能成长得更好,或者在下一段感情中怎样处理更好。不单只设置一个冷静期就可以,如果能有一个婚姻咨询可能更好。

大家所说的恐婚恐育有很多种情况,比如完美主义,心中设想的标准很难找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断调整自己,结婚就会比较晚;还有是心智不够成熟,可能很依赖父母,不会处理关系,这跟心理成长的议题有关。

离婚冷静期符合心理学规律,人在强烈的情绪反应之下不做重大的决定,沉浸在情绪之中的时候人会失去冷静的思考,就会越想越极端。

 

夫妻关系沟通之道:要说真话,要说完整的话,要带着感情说话。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立即预约明日精彩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