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逐字稿系列 | 学有困难学生画像及家庭教养中的实操对策
2020/11/25
1669

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逐字稿系列陆续发布中,后续内容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大会社群等候发布,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免费拿!

 

 

养育孩子从来都是每个国家都很关心的民生大事,如何健康、科学地养育孩子?如何做科学养育的家长?如何真正帮助那些学有困难的孩子健康地成长,突破学习困难的阻碍?王纪琼老师带着十几年的一线实践经验,以各种实操案例为大家分享,如何培养学有困难的孩子,以及家庭教养中的实操对策。

 

主持人:

 

本场论坛的主题是“学有困难学生画像及家庭教养中的实操对策”。

 

为我们带来报告的是顶层语言设计、心理讲师高级研修班、课程体系总策划王纪琼老师。

 

王纪琼老师是中国新时代父母研究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讲师总督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EAP专业咨询师,中国心理学生活化讲师培养体系标准制定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商学院首席心理学家,郑州市心理咨询协会副理事长,在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哈萨克、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讲学,学员遍布世界各地。

 

 

王纪琼老师:

 

听到大家现在响起的掌声,让我想到有一年在上海培训时吃早餐,我看见负责接待我的那位老师端了一大碗汤,我突然发现他的大拇指上有汤,于是我就提醒他,他说,“王老师,你好不容易来趟上海,没事,我不怕烫。”

 

我给他传递的信息和他给我回馈的信息,没有在一个频道上,我说,“你不怕烫,我也不怕,我就对付着喝。”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很多痛苦、忐忑、纠结、难受、彷徨、郁闷,往往和沟通有关。

 

但很多同志说,“我沟通了,我每天都和领导沟通、和朋友沟通、和爱人沟通、和孩子沟通,为什么效果就不好呢?”

 

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您转了一大圈就是在“沟”,但是没“通”。

 

沟通有两个组成部分,既要“沟”还得“通”,但平常我们都习惯于把劲用到“沟”上,都“沟”生气了还没“通”。

 

今天我们有宝贵的半个小时时间,沟通的第一项是我的姓名,我叫王纪琼,纪是纪晓岚的纪,琼是琼瑶的琼。

 

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有18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对家庭系统教育的研究咨询和培训。

 

沟通的第二项是今天的主题,“学有困难学生画像以及在家庭教养中的实操对策”。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的身边有没有下面谈到的这样的孩子?

 

比如一个学生初中一年级,学习成绩比较差,家境比较优越,对于学习的意义不了解,兴趣不大,自己只关注怎么打游戏。

 

还有一个学生是初中二年级,每次看到他都感觉他学得特别累,似乎除了吃饭、睡觉这些必要的事情之外,他都在学习,可尽管这样,他的成绩依然不理想。

 

第三个同学,初中三年级,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参加中考了,而他的成绩自从上初中开始从来没有及格过,据他自己描述,初一的时候就听不懂,初二的时候只能睡觉,到了初三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而忙于工作的父母对他的学习也是放任自由。

 

我们看到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爱孩子,但我们还能看到,当父母打着爱的旗帜去每天参与社会生活、家庭经营的时候,确实有一部分孩子,要么是不认真、不努力,要么是认真、努力了,但没有好的结果。

 

前天见到祝卓宏老师的时候,我跟他握手,他问我的手怎么了,我说被蚊子咬的,他很纳闷怎么被蚊子咬成这样,我跟他说我刚开完夏令营,从山上下来,直接就来到这里。

 

其实我自己是有落差的,在山上我们要陪着孩子,有的孩子很任性,有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但是家长都很信任我们,我们陪伴孩子在夏令营里,有7天6晚的时间全力以赴地带他们去训练。

 

夏令营条件肯定不好,山里也有蚊子,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确实有一部分学困生存在。

 

学困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不能够随堂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智力正常,但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的方法也比较匮乏,简单的说就是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是学习效果比较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学困生还有一个更完整的名称,是“学有困难学生”,我们去分析学有困难学生的画像,他们往往主动学习能力比较弱,大多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情绪稳定性也比较差,学习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如果再简单一点来说,我总结了5个字。

 

第一点是“差”,特别明显的是这类学生的一科或者多科的成绩比较差,这里也有两类不同的类型,一类是不用心的学生成绩不好,另外一类是很用心的学生,但成绩也上不去。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小考没有问题,平常的作业也没有问题,但一到大考成绩肯定会有波动,肯定考不好,这些其实都是需要我们给孩子更多的心理支持。

 

第二点就是“懒”,首先表现在脑子比较懒,不愿意动脑子,虽然他们的口才很好,情商也很高,但是脑子不愿意费劲,手也比较懒,写作业的效率不高,比较拖沓。

 

第三点就是“散”,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跑神。

 

大家知道上课时听课境界最高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吗?一节课从上课到下课就听见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老师说,“同学们上课了”;第二句话是老师说,“同学们下课了”,他刚好神游回来了,其实这种境界比较高的,但用错了环境、用错了地方,同时写作业比较拖拉,做事也比较拖拉,甚至吃个饭都比较拖拉。

 

在这些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是行为协调性比较差,就是蹦跳也跳不起来。

 

孩子出生的时候,只要没有先天性的疾病或遗传性的疾病,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说每个孩子都是来到人间的天使,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是什么样的教养方式,能够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最后变成了学有困难的孩子?

 

每每看到这些孩子,我就很想跟他的父母去沟通,告诉他的父母的夫妻关系需要完善,沟通模式需要进一步健全。

 

今天来的有各位专家,还有很多的听众,咱们也是父母,我想用一种小的方式测试一下大家,在面对孩子的现实问题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看看我们的沟通方式是否科学。

 

假设在座各位同志,你家的孩子本该下午5点放学回家,结果5:30还没到家,大家担不担心?快到6点还没到家,您担心吗?是不是不光担心,还有恐惧、害怕、焦虑,因为该打的电话打了,该找的人找了,该找的地儿也找了,但还是一无所获,你实在没办法了,一个人站在小区门口等孩子回来,结果刚站到小区门口不到10分钟,就看见孩子背著书包回来了。

 

同志们,请问你看到孩子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在成都讲课的时候,前排坐了一个老大哥,我刚说完这个测试,他立马就把手伸起来了,作为常年当老师的人,看见有人举手,我的第一反应是他要回答问题,我说,“你说“,他立马说,”这还用说!直接就上手了!”然后大家都笑了。

 

此时此刻我来问大家,在这种情况下,假设这是你家孩子的情况,请问做父母的你担心吗?可是你明明担心为什么不表达自己的担心?你要是真担心孩子,看见孩子回来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爸爸好担心你呀,家里早就把饭做好了,等你回来吃,这么晚回来,你去哪了?跟爸爸说说。”

 

当你真的担心也表达了担心,孩子采集到你的担心,于是孩子为了不让你担心他,他错误的行为会越来越少。

 

但你心里明明是担心的,却表达的是愤怒和指责,孩子采集到了你的愤怒和指责,于是孩子为了不让你愤怒和指责他,学会了撒谎,同时因为你太会愤怒和指责他了,他于是成功地向你学会了如何愤怒和指责别人,包括如何愤怒地指责你。

 

所以我想号召大家,从今天起,我们要做科学的家长,而不是任性的家长,不管我们的孩子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只要你心中有那份向上的、积极的、助他成长的心,我相信一切都会非常美好。

 

按照刚才我讲的画像的标准,我自己在上初中和小学的时候也算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属于比较笨,各方面都不优秀的学生。

 

我的出生地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我是从县城里慢慢走出来的,到全国各地讲学时,发现大家都喜欢说普通话,我这种河南话加普通话有些人就受不了,尤其到南方讲学,我一说河南话他们都疯了,我有次讲师班是5天的大课,前三天学员都说听不懂,尤其讲粤语的学员更听不懂,最后终于听懂了,课程结束了,于是他们就回来复训。

 

一开始他们还给我提意见说,“王老师,你得说普通话。”

 

我当时就努力调整,后来我悟到了一句话,再也不调整专门说普通话了,现在我到任何地方,包括去国外讲学,还是河南话加普通话。

 

因为我突然发现领袖说的都是方言,所以我不仅把我的课程从河南出发推广到全省、全国,也推广到全世界,同时我发现我把河南话和河南人的新形象也推广到了全国、全世界。

 

跟大家聊这么多是想表达,咱们需要立足咱们本土的、中国的、生活化的基础,给到孩子最现实的支持。

 

 

 

我不敢说我有多么权威,有多么高大上,但是我敢说孩子们尤其遇到学有困难的时候,都需要身边有一个像我这样懂专业的人,我们需要用生活化的知识传递给孩子们更多的价值,就像刚才谈到的,父母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的情绪不对,如果作为父母,我们没有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生活化地应用出去,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我们的语言表达不够专业,还是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凡是特别任性的孩子,家里一定有一个任性的家长,要不然孩子的任性是跟谁学的呢?

 

我记得在河南农村老家都有一种说法,村里边大人们在喝茶、下象棋,从村头走过来一个小孩,大人们都会说,“你看他走路的样子,就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能够照射出来很多家长身上的问题,因为今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实在没法展开去讲,而且PPT也特别的长,不适合展示,所以我准备送给大家,这个内容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的教育、教科专题,我提前透露给大家。

 

目前我们研究的关于学有困难的孩子的情况,其实在学校里一般分三类孩子。

 

第一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他们不管别的事,就是埋头学习。

 

第二类孩子是我称之为“看破红尘型”,他们往往会说,“我就是不学了,别跟我谈梦想,我戒了,我就是玩手机,我就是谈恋爱,我就是不愿意学习,你能咋地?”其实这类孩子活的也很淡定。

 

第三类孩子他们每天都很认真地学习,学着学着有个同学过来喊他,“要不出去转转?”他立刻说,“好啊。”在外边还没玩一会儿,就开始感觉内疚、自责,想起自己还有梦想,想起爸爸妈妈的供应,想起自己多么不容易,想起自己还要考学,不能这样一直玩,不能浪费时间,于是怀着愧疚的心回去学习了,可坐下来还没学一会儿,又有个同学喊着出去逛街,忍不住答应就又出去了。

 

大家可以回忆你上中学的时候,或者小学的时候,你自己属于哪一类?

 

我经常给学生们做培训,也给河南省教育厅做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已经有10年了,近10年来我们培训过全河南省无数的校长和老师们,其实有很多老师私下跟我说,“王老师,你知道吗?好学生确实是好,基本不用管他,其实每个班主任特别辛苦,就是那个班的几个学生,耗费了老师大量的心血。”

 

当老师的,不光要操心别人家孩子的事,还得操心自己家孩子的事,其实当老师真的不容易,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亲人的一句话就让老师闭嘴了,“你看,你还是当老师的,你自己的孩子教成啥样了?你还当老师呢。”所有当老师的人听完都觉得很扎心。

 

就像学心理学的同志们最痛苦的是,自打学完心理学,不敢生气了,只要一生气、一有情绪,别人就会说,“你看,你还学心理学呢,还生气。”

 

其实平心而论,谁说学心理学的就不能生气?谁说当老师的自家孩子就一定能够培养好?这不现实,这里存在一个思维方式需要调整。

 

当我们再去分析这样的一个学有困难学生的心理画像时,会发现其内部是有原因的,是有孩子自己的原因的。

 

记得在国内有这样一句话比较流行是说,“孩子的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句话是不对的。

 

在教育界还有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也不对。

 

当下中国有很多所谓的家庭教育理念其实是不对的,反观过来看孩子,深入分析是能找到孩子自己身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习基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的环境、学习的态度、智力因素,这些都会影响孩子。

 

外部也有诱因,一个是来自老师的影响,比如学生对任课老师抵触,于是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与老师不配合,故意跟老师对着干,这种逆反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孩子,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还有一个诱因跟家长有关,学生讨厌家长的唠叨、苛刻、讽刺、冷漠、说教等等,故意放弃学习,和家长对着干,逐渐就沦为学困生,我说句不太严谨的话,其实凡是这样的孩子,他们都很聪明,一般都很有思想、很有想法、很有主见,他不服你的时候,你说什么都不行,如果这孩子服你了,你怎么说都行。

 

当我们去看到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更清晰地认识到是谁在养育他们,既然大家来到河南了,因为我是从河南农村长大的,我想给大家举一个农村老家种地的案例,一起探讨一下。 

 

在老家种地,谁家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好的时候,老一辈的人都会说,“他们家是因为懒,没把庄稼养好,该浇水不浇水,该除草不除草,别人家都很勤快,他们老是睡到中午才起来。”

 

反过来想,其实在土地上种庄稼跟人的孕育流程都是一样的,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今天我们看到孩子身上有各种问题的时候,一般父母都是跟别人说自家的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如果用养孩子的方式去给那些种庄稼没有种好的人做点评的话,就不能说那些人懒,应该冲到玉米地里对玉米喊,“玉米,你不吸收阳光,你不喝水,你咋整成这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说种地的时候都说庄稼没事是种地的人懒,但是一变成孩子的时候,就会说是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还有很多人喜欢去研究孩子的问题。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假设把我们的家庭比喻成一个鱼缸,鱼不好好在鱼缸里呆着,老往外边跑,原因是什么?肯定是鱼缸里的水缺氧了,水质不好了。 

 

明明是鱼缸的水缺氧了,是水有问题,天天盯着鱼干嘛呢?鱼确实需要成长,但是鱼所存在的水的环境更需要成长,当明白了这一切,其实会发现人长大的过程就是一种修行,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道场,我们生活的一切经历都是要助推孩子全力以赴地、有积累性地成长。我也是这样,我是河南典型的从农村老家靠考学一点点走上来的,我非常感谢成功之道这个平台,因为我是成功之道的学员,我是“和计划”的第一批受益者。

 

我在成功之道的平台上,是从交钱报班,到站在这个平台上当导师,向全国去讲心理讲师课程的人,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当一个平台成就我的时候,有一天我可以反哺这个平台,这就是人的历程。

 

每个人都是这样,小时候得把每一科学好,得认认真真把每科的考试考好,慢慢长大,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得把每个来访者的事情处理好,讲课的时候,得把每节课讲好。

 

很多人说,“王老师,你这就是年轻,拿命换钱,小心以后拿钱换命。”我说,“像我这么普普通通的中国中年男人,一路从农村靠考学,努力工作走出来的中年人,你都不用提醒,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国男人其实都是这样的历程,因为我们不去努力奋斗,谁给我们这一切?”

 

所以请向努力奋斗的人致敬。

 

 

同时我们心中还得心疼这些孩子,不要一上来都感觉这些孩子很麻烦、很讨厌,我们怀着爱他们的心,心疼他们的心,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不是跟他们讲道理,而是研发出一些具体的方法,能够推进孩子们的成长,给家长以最科学的教育。

 

比如这几天所有的在这个台上的专家,不管他的知识理论有多么的权威,都得通过嘴说出来,在家里夫妻之间无论多么爱对方,也都得张嘴说,生活里夫妻之间有时候吵架总会说一句话,“我是为了这个家好”,另一个人也说,“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好”,那既然两个人都是为了这个家好,为什么反而打了一架?

 

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不会说,培养孩子是一样的道理,怎么能够通过半个小时的时间讲明白,而且让大家有一定的收获,是一个挑战。

 

我专门查了文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几乎是最新的,是2019年6月23日下发的,这里一共提了26个建议,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义务教育阶段提了26个建议,我专门把第10条摘录出来,因为这上面明确写了“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明确要求。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么做呢?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在家庭教养中实操的对策,会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个是心智模式,一个是知识结构,一个是支持体系。

 

心智模式,我准备用一个案例讲给大家,知识结构也用一个案例,最终的支持体系,我想就讲师培养方向来跟大家分享。

 

问大家一个问题,3+8等于几?

 

我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商学院的首席心理学家,河南报业集团的大楼在郑州农业路,5楼有一个大型会议室,经常聚集全省、全国的企业家,我去给他们做培训时常问这个问题,“各位老板,3+8等于几?”

 

没一个人敢说话,因为他们总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后来前排有个老大哥说,“王老师,这听上去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却包含了人生的哲理。”大家都想多了,3+8就等于11。

 

各位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明明是3+8=11,这道题孩子会,你也知道他会,但他写的时候写错了,有没有这种现象?

 

请问孩子们为什么会把会的题写错?

 

很多家长一般都是回答,“他不操心、马虎、不认真”,为什么孩子的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家长的心智模式、思维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引领都是错的。

 

在中国不知道从何时起流行一种教育理念,就是当孩子们做对事的时候,家长会说,“孩子你真棒。”从那时起我就反对这种教育理念。

 

当孩子们成功的时候,家长说“孩子你真棒”,慢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事他是搞不定的,但当他搞不定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不棒了”。

 

所以咱们培养的孩子有这样的特点,成功的时候尾巴很容易翘天上,一旦失败了,自信心啪叽就掉地上了,得使劲鼓励他,使劲跟他说好话,他的状态也不一定能找回来,所以这个理念是错的。

 

孩子们成功的时候,家长应该说“因为你的努力和勤奋,所以你取得了成功”,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事孩子搞不定的时候,他第一反应会是“我不够努力和勤奋,我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和勤奋起来”,这样孩子就找到了方向。

 

这是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叫“可操作性的语言”。

 

带着这个理念,回到3+8等于几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建议大家今天晚上听完课程,回家就去看孩子的作业,如果你发现他有把会的写错了,你问孩子,“孩子,你为什么把会的写错了?”你家孩子很有可能已经被你教育成第一反应就回答,“妈妈我错了,因为我马虎、我不认真,我改。”

 

这个时候你应该很认真地看着他,更加认真地跟他说一句,“孩子,在爸爸或者妈妈心里,你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孩子,但为什么会的题写错了?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不熟练导致的,想做对就必须要熟练,想熟练就必须多练习。”

 

多练习就是家长和老师都想看到的,如果总是说孩子是马虎、不认真,又能把孩子引向何方呢?

 

以这个案例为标准,把生活化的案例带进寻常百姓家,我从来不研究特别高大上的东西,因为中国不缺这样的科研人才,但是全中国都缺能够走近老百姓,讲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心理学课程,这就是为什么省教育厅请了我10年做培训,因为这10年来,包括厅里领导,包括身边的专家都看到,把心理学的语言换成生活化的语言,老百姓才能受益。

 

讲师的培养计划是建立支持体系,把大批对心理学爱好的老师和心理咨询师都培养成讲师,去普及心理学生活化的思想,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这是我的心理实战技能的6大模块,也是由中国心理学会标准委认证的一个心理讲师的培养体系,由我亲自做培训,亲自做督导,给到大家最专业的支持。

 

通俗上来说,讲课就这6个方面:讲什么?怎么讲?实现什么?你的素养是什么?怎么挣钱?怎么分钱?怎么合作?怎么生生不息?

 

这里的内容我准备的都很用心,也比较通俗易懂,其实作为我们心理学的从业人员,最关心的就是这两件事:把专业传播出去,把钱收回来

 

这两个方向通过讲师的培养体系都是可以实现的,这一次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由其成功之道心理讲师事业部推出来一个“中国心理讲师的鲲鹏计划”,在国内已经发展有四五年的时间,我培养的高级心理讲师已经500多人,初级心理讲师将近7000人,这次计划用公益的方式,对全社会开放,决定为中国培养1000名有鲲鹏之志的心理讲师。

 

因为我是河南人,这也是第一次在河南办心理学家大会,我建议主办方用比较便宜的方式提供给大家,只收服务费,现在已经有几百人报名,明天下午在我的直播间,大概线上还有260多万人都在等待着。

 

明天上午10点我再跟大家分享,今天时间比较仓促,再说一句祝福的话,有很多专家可能大会结束就走了,我永远在河南,我永远是河南人,我支持驻马店全市人民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谢谢你们,再见。

 

老师的高度决定你的视野,想让学界一线大咖带你学完热门心理流派,走上正确的心理学道路吗?扫码进入大会社群,永久浸泡学习;各流派专家不定时空降,帮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眼界高人一等,技术胜人一筹!

 

 

本文经过音频整理而成,未及嘉宾审核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