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逐字稿系列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要大国崛起,又要小民尊严(下)
2020/09/14
1193

本文为此场对谈结篇,更多精彩逐字稿欢迎大家扫描文末海报二维码入大会社群等候发布,还有大咖带你学心理!

 

钟年教授: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刚才大家谈到了一些比较发散的话题,但实际上也回应了我们能想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根本性的问题,甚至是帮助心理学家大会在解决问题。

 

例如建新兄刚才在讲什么是心理学家,因为这个大会叫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一直开到十四届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学家,现在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现在有学术团体在认定心理学家,例如中国心理学会就在认定心理学家,那么心理学家到底是跟谁有关的,例如是和权力有关、和资源有关,或者某一级政府也有权力可以认定心理学家,还是我们有更宽泛的一些对“心理学家”的认定。

 

还有我觉得大家谈的一些问题,例如谈到东西方对比,这恰恰是我们想问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想问几个w,其中有一个w就是where,在哪里?

 

我觉得有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我们还可能忽略了另外的若干方,例如我们现在谈事情,其实还是有一种优越感,就是说北半球比较厉害,南半球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有东西的对话,却很少有南北对话。南半球人家会不会有另外一些方式?人家会不会也有他们的一种对于心的了解或理解?

 

比如非洲的土著,比如澳洲的土著,比如南美的土著,人家可能也有一种了解心的另外一种方式方法,如果这些东西都加过来,我想很可能会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人类的心理,我想这大概就是空间的问题。

 

所以讲到最后我们再讲一下整合,我觉得这样一个东西对我们而言,包括对中国而言,我觉得我们还是会有一些优势的。

 

这个优势可能是因为我们最近一百多年是处于弱势,而这样一种弱势地位使得我们不得不学习西方,所以我们对于西方的学习超过了西方对我们的学习。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最近一百多年,起码是在五四运动前后,我们要把赛先生(Science)请进来。我们今天都起码有科学的面貌和面孔,我们真的学了一些不仅仅是皮毛的东西,因为我们也可以在世界上拿诺贝尔奖,然后我们对科学也学到了一定的本质性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有我们自己的传统,我想这样一些东西很可能构成一种优势或者叫资源的优势,我想真正最后的资源的优势也许还不光是东方,不光是西方,可能还有南方,还有其它的地方,要把所有这个东西加在一起,也许更有意思。

 

我们的话题其实还回应了另外一个话题。

 

我们刚才可能还想再问一个W就是when,就是什么时候?

 

例如为什么我们这个时候来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它是适逢其时吗?还是说我们现在时机并不成熟?

 

无论是对我们国家、社会是否成熟?还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学科,我们这个学科真的成熟到我们可以迎接这样的挑战吗?

 

所以刚才大家也在谈,比如时进兄谈到发展的概念,我觉得发展就是一个时间的东西,他谈到进化心理学又是一个更长的时间东西,因为对心理学来说,我们的发展概念只有一百年。发展心理学涉及的“发展”其实很短,短到了大概就是人的个体的一生,但在我们讲进化心理学的时候,也许可以到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一个时间,包括我们讲的一个原则叫“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在回应空间的话题和时间的话题。

 

我想这两个东西也许可以拿过来思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甚至我都在想,包括我们刚才说如果要是开脑洞,我就想心理学在提到过的“反现实思维”。

 

“反现实思维”就是,如果我们再过100年,回头来看我们现在2020年左右我们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那时会怎么样看?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或者我们往前看100年,往前看1000年。我们知道往前看100年的话,大概就是像鲁迅和孙中山这样一批人,他们在谈国民性的问题,在谈中国人的人格的问题,甚至鲁迅是谈我们的劣根性的问题,当然孙中山也在谈,因为我们有很多劣根性,所以我们要做心理建设。这是一种回望100年。

 

那么再过100年来看,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东西,提出这样的话题?它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意义?是因为我们今天是发展到了一个阶段了吗?这个阶段就是说我们的物质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然后觉得我们的心理和灵魂有一点落后,所以我们觉得社会心态的建设变得迫切了,变得重要了,我想这大概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孙时进教授:

 

 

我觉得这个时间的问题,尽管中国经济上还不是像我们想的那么好,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否认改革开放40年,在物质上的这样一个巨大的进步的前提下,我们觉得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我觉得确实有这个问题。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我也觉得疫情出现非常有意思,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发明了疫苗,战胜了疫情,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重新回到以往的生活,夜夜笙歌,人际关系上尔虞我诈?

 

我觉得科学战胜疫情是一种方式,这一次也显示了实际上人文也很重要,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是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是诚信互爱的话,我都怀疑疫情走不出它的发生地,人文也是可以抗疫的重要工具。

 

而人文可以抗疫的背后,我觉得是人类走到今天不但是科学与人文的撕裂,东方与西方的撕裂,实际上背后更深层的是人与自己的撕裂,人与别人关系的撕裂,人与整个自然环境的撕裂,人类已经变得非常自大了。觉得只要有了科学,“外王”的东西我们掌握了之后,我们可以无所不能,但是灵魂跟不上,我们“内圣”的东西跟不上。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确实已经需要了,不但是中国在全世界也是,而且事实证明东西方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问题。当美国觉得疫情这些远在中国都跟我没有关系时,没想到疫情从后院欧洲冲进了美国,没想到看起来远在中国和他们国家没关系的疫情会这样发展,所以说在这个地球村里,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

 

所以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说产生了疫苗就可以回到以前?我们不应该再回到以前,我们应该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也有人调侃说,人类是地球的病毒,病毒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如果人类不去改变这种生活方式,重新回到以前的话,那下一次惩罚可能比这一次的疫情更严重,这次疫情也相对是比较客气的,但是它很有特点。

 

第一,它可能无处不在,突然出现在你正幸灾乐祸的时候,所以还有一个玩笑说“北京人上半年谁都不见,下半年谁都不见北京人”等等这样一些调侃,它是无所不在的。

 

第二,我觉得如果人文真的做到位的话,它的危害可能很小,它可能走不出发生地。但是如果你做不到位的话,它也可能非常严重,所以这一次是对整个人类的考验,要看你的表现来决定你所受到惩罚有多大,表现好,危害可以小到忽略不计,表现不好可以让你面临灭顶之灾。

 

我觉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现在提的正是时候,因为人类真的没有达到“互信互爱的人类共同体”的目标,如果我们人类不这么掐的话,物资问题并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我们人与人的、与世界与环境重新的整合,我们反思旧的生活方式的问题,并设法开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现在是改变人类旧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了。

 

钟年教授:

 

哈哈,孙主席说是时候就是时候了。挺有意思的,因为我们在2008年建立了一个心理学发展论坛,其实论坛的起因,是因为在2008年之前,电视台播了一个电视片,叫《大国崛起》。

 

在《大国崛起》中,大家分析了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好像忽略了心理的原因,就是一个大国崛起需不需要一个心理的因素,所以当时论坛就提出我们要去研究一样东西叫“大国心态”。

 

说道“大国心态”,我觉得跟我们今天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就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就是说如果中国发展很快,中国崛起了,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或者说我们面对世界人民的时候,我们具备什么样的心态,我们才能算是一个大国?

 

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去面对全世界人民的眼光,包括现在我们听到了更多骂声,很多地方骂我们。我们说骂我们是因为我们发展了,我们被关注了,所以我是在想也许真的跟这样的东西有关,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现物质发展到一定时候真的需要心理、精神跟着同步发展。

 

但同时我又在想,其实在十九大报告里面不光讲社会心态建设,还讲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更多是讲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另外报告也讲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这一次疫情,就像刚才时进兄说的,正好让我们体会到让这样一个问题。科学发展到今天大约有几百年的历史,或者说西方的学者会认为从500年前到今天的发展,可能是整个世界最值得关注一段时期,就是说我们从分别的国别史、地区史变成了真正的全球史,当成为全球史之后,各地区的人不得不相互打交道,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全球史的时代人类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我们就会发现,疫情当中很多地方、国家、民族的一些表现也依然不太符合我们讲的一个基本标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或者积极向上,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也许这个话题不光是在谈我们自己,恐怕也要谈更广泛的东西,例如整个人类应该怎么样?

 

西方学者自己有一些反思,还不是我们的反思。他们的反思应该是说从上个世纪开始的反思。因为当他们科学高歌猛进的时候,当欧洲的文明到了世界巅峰的时候,他们觉得他们已经走到了极致了,而包括我们在内的东方人、南方人应该都是远远落后于他们的。但是他们那突然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从欧洲开始。结果他们突然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文化会不会有一些问题,他们也在反思这样的问题。

 

这个反思持续到今天,西方的学者在反思西方文化最近500年会不会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人类变得越来越自大,所以他们也在说人类今天恐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最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人类已经干了一件事情,人类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自己可以把自己送上毁灭之路,而且可以毁灭若干回,今天人类拥有的核武器已经可以把地球毁灭N次了。

 

另外一件事就是人类不光可以把自己给毁了,还把地球毁了。我们知道最近的这几百年人类让地球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很多变化被认为是不太可逆的。人类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这就是处于十字路口的追问。大概也是我们刚才说的,其实既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也是一个空间的问题。

 

我们现在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不是有它的所谓的时间、空间的合理性?

 

张建新教授:

 

 

我觉得,现在提到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都有一个启发。有人讲,其实新冠疫情就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开发、过度索取的一个惩罚。所以,就当下的时空而言,谈论新冠肺炎抗疫和社会心理服务,就像钟年老师讲的那样,是一个大事情,是一个历史宏观中的一个东西。

 

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及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我们心理学家,需要我们能够提供出一些解决方案。所以,此时谈论这个问题就是正当其时。

 

钟年老师刚才讲到了“大国崛起”。大国崛起时一定会有相应的经济支持,政治支持,军事支持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文化的支持、和人心的支持。

 

这么多年的发展,当下中国的文化其实已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之上,很大程度上融合进了许多来自西方的文化内容,如科学、技术、文艺等等。

 

我个人可能比较赞同这样一种想法: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在我们的大地上会慢慢地生长出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既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的思想。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既不是完全是西方的,也不能算作典型的传统东方的,而很可能是一种人类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一种文化。

 

比如,在上面谈到“大政府,小社会”这样一种社会制度中,我们的政府很强有力,所有人都相信“人心齐,泰山移”,所以大家都保持一致,互相理解,社会运行非常高效,能集中资源办大事,社会整体非常有力。但是,这里边可能蕴含着小小的风险,就是说,它可能会因相对忽略每一个个体的心声,而使得个性的创新和张扬受到某种程度的压抑。

 

所以我设想,心理学家应该在这里面发挥一些作用的,我们能不能在整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为国家制度设计提出一些新的方式,新的思路来?目标就是我们既强化群体的观点,强调大家维持一致行为的惯性,同时又能够打开一些空间和氛围,让个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使人们的创新性、独立性能够在新的文化当中有生存、发育、生长和发扬光大的空间。就像毛泽东曾经思考过得那样,我们既要有纪律严明的大环境,同时又能够让每一个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面感到心情舒畅,畅所欲言。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开动脑筋,积极作为,这样一种境地是能够达到的。如果我们能够树立这样一种新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那么我们心理学家就真的为中国和人类做出了贡献。这个贡献中当然包括着来自科学心理学的严格实验结论的支持,同时也一定会包括着来自于人文学科、和本土文化教化的支持。我们的新文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宽大包容、兼收并蓄的,有一天它将能够让我们真正地处于世界的引领地位。

 

孙时进教授:

 

我觉得“如果科学是发动机的话,人文和价值观就应该是方向盘”。

 

同时还有一句话是:“往外走是梦想,往内走是觉醒,但是往外走梦想有多大,往内走的觉醒就有多深”。

 

还有中国的“内圣外王”,我觉得科学如果是“外王”的话,我们的心理、精神、灵魂就是“内圣”。套用一句说了几十年的老话;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这老话还是并不老。

 

钟年教授:

 

我们的时间基本上已经到了。谈这么久,基本上是在围绕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当然有很多发散的思维。我想讲到现在我们并不见得有一个固定的结论,因为即便是我们三个人都不见得意见会完全一致。

 

我也觉得包括我们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包括我们的心理学学科,我们也都不一定会有固定的结论,但是不要紧,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谈到了一些基本原则,我觉得这样的原则是很好的基础。

 

我想中国的文化有一个很值得褒奖、弘扬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是比较容忍多样性,比较容忍变化的。或者换句话说,这一段时间我也在谈一种思维,我觉得中国人很可能会有一种“得兼思维”,就是鱼也想要,熊掌也想要。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想法,而中国人在实践当中真的试图把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想法。

 

我记得若干年前在北京大学有一个争论,是龙应台当时做了一个讲座,讲了这样一个话题,大致的意思是“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

 

我当时跟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我是这样想的,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原则的话,我是觉得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两件事情对立起来。没有对立起来的想法是说我既希望大国崛起,我也希望有小民尊严。

 

而我们整个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就真正发挥了我们中国人的“得兼思维”,这大概才是我们想说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我把它称之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今天就到这里,感谢我们大家参与!

 

老师的高度决定你的视野,想让学界一线大咖带你学完热门心理流派,走上正确的心理学道路吗?扫码进入大会社群,永久浸泡学习;各流派专家不定时空降,帮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眼界高人一等,技术胜人一筹!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