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Day3回顾
2020/08/26
3262

昨天是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的最后一天,一共安排了20余场报告,内容涵盖催眠、家庭教育、临床心理、心理督导、大数据等,朱建军、张天布、格桑泽仁、孔军辉、马春树、郭勇、闫洪峰、蔺秀云、田宏杰等近20位专家进行了演讲、论坛对话。

 

圆桌论坛及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闭幕式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治理

 

在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于昨晚19:00开始出席闭幕式的有:

 

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复旦大学心理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张青之会长、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心理学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高文斌主任、驻马店市卫健体委三级调研员王兴同志、驻马店市政府副市长冯玉梅同志、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秘书长,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冉先生。

 

驻马店市政府副市长冯玉梅同志在大会闭幕式上对本届大会作出高度评价,认为这次大会必将在驻马店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冉先生在大会闭幕式上做总结发言:本届大会共计60余位专家,奉献了近百场报告和对话会谈。这样的专家规模、内容规模,不仅在大会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心理学行业内也是首次。

 

截至闭幕式开始前,累积超过500万人次观看了本届大会,累计超过10万个点赞及3万余条评论;大会学习社群累计超过5万人加入。

 

 

随后,进行了第二届全国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及最佳示范案例表彰,以及1879年度人物颁奖。

 

十佳案例获奖单位代表接受表彰

 

最佳示范案例获奖单位代表接受表彰最佳示范案例获奖单位代表接受表彰

 

1879计划年度人物颁奖

 

在闭幕式论坛上,张青之会长说到,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党和国家已经有了明确规定: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政府主导,也就是政府各部门共治,比如政法委、卫健委、民政部、宣传部等等共同参与,各部门有明确地位和明确职责。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括社会组织、社团、企业和机构。

 

他们怎样与政府配合?就本届大会来说,我认为成功之道是积极的、主动的、承担的,走在了积极参与、积极合作的前列。如何与政府机关做好对接,这可能是目前最重要的和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那么我们个人如何参与?心理健康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建设。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这是我们人人追求的需要,可以在工作中参与,也可以在工作中享受幸福感的提升、心理健康的完善。

 

所以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有党的领导,又有政府各个部门的主导,社会各个机构的积极参与,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参与当中享受盛宴。

 

大会闭幕式论坛: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心理服务

 

王兴同志作为东道主发言时说,关于“中马联合”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的心路历程。

 

大家都知道2016年6月份,中央综治办下发了一个文件,确定了全国12个联系点。其中就有西平县。前期做工作时,确实有点不知怎么开展。但作为党员干部,不管有什么困难,必须完成这项工作。我走访了河南大学,水利水电大学,政法财经大学,中央河南省委党校心理系的教授们和院长们。但是大家都没做过,没见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这个组合。

 

我们围绕着如何加强领导,研究如何组建队伍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建立了5项工作机制。依据此,西平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才基本可以落地。所以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相信由我们在座的各位共同努力,有社会组织搭建平台,有各位专家的支持,会很快有一个良好的局面。

 

高文斌主任谈到,我们可能很难找到普适性的一个办法,来解决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的需要的问题。所以希望能通过这个会议互相取经。虽然不一定全国都完全是西平的模式,但是西平的经验和精神是可以传递的。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需要去深化、细化自己的服务项目和技术。

 

我们国家一直在监控数据,不管是企业的数据,还是教育部系统设置热线的数据,会发现有些地方甚至提供服务的值班的人数,比打电话来咨询的人数还多。那么到底是我们服务的人太多了,用不了大家呢?还是我们服务的有些方面不符合现在的需求呢?我觉得值得思考。

 

比如有两家机构,在疫情期间帮助北京的一个小区老百姓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群。当时那种情况,大家被封闭了20多天,都会有各种需求和情绪的不稳定。这些被隔离的群众是什么反应并不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你能帮我买菜吗?我这缺药,你能帮我买吗?不能就滚出去。我够烦的了,你还来给我添什么乱?这是原话。

 

我们最担心的事就是,对老百姓来讲,社会心理服务变成了“齐抓共管,谁也不管”的代名词。既然是社会治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就和当地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迫切需求密切相关。

 

以经济为例,我们很多省市地区的人均GDP差距较大,这趟经济列车会是什么样子的?可能车头进了北京西站,车尾才到保定。如果我们接下来要投身于这个伟大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话,也要做好准备,搞清楚自己在哪个车厢。刚过保定的这些车厢,也就不着急跟已经进了北京的对齐。解决这节车厢本身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还要充分意识到,开展这样一个行业或者说体系的建设,设备设施的使用也很重要。如果我们的心理服务都是基本靠嘴,耗材是茶水,我很难相信这样一种服务,能够产生多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张冉先生则表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要过5年甚至10年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体系性”的标准或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无论是“心理健康”取向还是“社会治理”取向,不同的取向会有不同的方案模式、实施重点、评价标准,这个需要花时间去思考、辩论和验证,但是在此期间要不忘初心,这个初心也就是我们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总目标:建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至少目前大家对这个目标的看法还是比较一致,没有什么争论的。


围绕这样的目标,我们最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无论从社会心理服务的市场主体的角度和购买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现在应该聚焦在“运营”模式的设计上,比如,除了搞咨询室建设之外,居委会带大家坐在一起聊一聊,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不是有支持,有帮助?增进邻里联系,帮助建立和扩大社会支持系统,是不是在做社会心理服务?而我们这3天的大会,从宏观层面,从操作层面,专家、政府和从业者3个不同主体,都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探讨,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小结和梳理。

 

高文斌主任表示赞同并提出,能不能把研究真正用到实际需要,产品够不够丰富足以培养各种人才,才是重要的。这是我对学术界成果和行业内产品的期望。

 

孙时进教授从社会治理层面提出,治理体系是国家的语言,第一是组织体系,第二制度体系,第三运行体系,第四评价体系,第五保障体系。组织体系是主体,制度体系是依据,运行体系是路径,评价体系是标准,保障体系是支撑。能不能替政府造这样一套固定的组织,有制度的保证,有持续的运营,最后再有一个评价反馈标准是关键。

 

我们在开始做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来讲,顶层设计是各部委文件。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尝试,甚至是试错。

 

这就社会心理服务对企业来说有两个最大的难点,一个就是定位的问题,一个是人才的问题。

 

社会心理服务缺的是人才和解决问题的人。人才分三种,第一种人是普通岗位上的心理服务的人员,叫初级的心理服务指导人员。第二是具有专业水平,能够使用专业技术解决困难和专业问题的人,叫职业化人才。第三个就是具备督导的领导的管理的人才,叫社会心理指导的高级人才。

 

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儿,背负怎样的责任,各司其职。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要分类,除了心理咨询师以外,社工师、社区心理指导师等等,都要各司其职参与进来,才能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做好。

 

高文斌主任还谈到工作标准化的问题。咱们国家已经有了心理服务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服务的保障。专业是保障,客户是基础,还要注重细节。

 

最后,张冉先生总结说,不论以何目标加入队伍,不管什么人,现实中的持续运营支持才是最基础的保障。没有运营,就不会成功。所以如果想做这行,做这项工作,躺赢是没机会的。

 


 

1879的团督—咨询师成长的本土化模式探索

主讲人:张晶:1879计划督导老师,1879计划首期班学员

张鹤:1879计划督导老师,1879计划二期班学员

杨小舟:1879计划督导老师,1879计划首期班学员

关键词:督导 心理咨询师成长

 

1879团体督导师的深刻体验:

 

 

张鹤女士认为多维度的交流为团体督导赋能。

 

通过更加多元的信息和反馈、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支持,激发多元的、开放的、历程化的团体动力,营造安全氛围,促进咨询师进行表达和探索,可以说,团体动力本身就为督导效果起到了加持作用。

 

张晶认为心理咨询没有绝活,只有功夫。

 

我们现在的咨询师面临的问题是学完了降龙十八掌,却没有站过桩——缺少基本功。每个咨询师都要打牢基础,然后通过督导,把基本功转变为胜任力。每个经典咨询都是通过一句一句打磨出来的。

 

杨小舟女士认为督导并不是单纯地为咨询师解决问题,而是通过督导为咨询师开启成长的方向。

 

 

团体督导运用多元的方式启发学员去思考和反刍,克服初入行业的不自信,允许自己慢慢成长,相信完成总比完美好。团督的过程并不是团体中的个案督导,而是大家在彼此扶持着,一同前行和成长。

 


 

大数据视阈下的自杀干预与舆情分析

主讲人:朱廷劭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对谈人:孙时进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  冉: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自杀干预 大数据 人工智能

 

8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廷劭、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冉,在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心理会客厅》直播间,针对“大数据视阈下的自杀干预与舆情分析”这一主题做了专题报告和讨论。

 

 

朱廷劭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自杀现在已经成为年轻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比例高于战争和凶杀,但我国自杀的救助率,却不到7%。

 

在自杀原因上,西方有80%是由于精神疾病,而中国的自杀人群中,精神正常人与精神异常的人各占一半。这使得我们国家对自杀的潜在人群筛查和救助更加困难。

 

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自杀原因也有很大不同,甚至有很多人是因为对自杀缺乏认知,才导致的自杀行为。自杀行为的复杂性也使得自杀干预困难重重。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行为指标来映射心理指标。

 

通过用户自然行为,如步态、语音等关键细节点的识别,预测用户的心理特征,再筛选出有自杀指标的人给以主动帮助,可以实现自杀干预的前移,减少自杀风险。

 

 

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对自杀心理指标的识别率可达到84%,人们对这种主动救助的接受度可以达到77%。

 

今年这套系统也针对疫情对人的影响做了研究。

 

对116万微博用户在疫情期间的微博内容进行爬取分析,得到了疫情发展过程中市民主导情绪的变化曲线。

 

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及时向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协助社会治理。

 

 

针对张冉先生提出的人工智能心理咨询是否会替代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朱廷劭研究员认为,未来有可能,但暂时还做不到。

 

现在人工智能心理咨询主要以聊天软件的形式进行,但机器对语言的内在含义处理不好,这就使得这种聊天难以体现出人文关怀。尤其是对于有自杀意念的这类高敏感人群,很可能一个不合适的词就会激发到他,所以现在心理咨询师在现阶段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孙时进教授提出的大数据可不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咨询师技能评定的问题,朱廷劭研究员认为原理上是可以的,可以根据来访者咨询前后的行为表现来客观评定心理咨询师的水平。

 

孙时进教授认为,如果这个功能可以实现,对心理咨询将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积极探索事心双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驻马店市社会心理服务经验介绍

主讲人:王兴 驻马店市卫健体委三级调研员

关键词:西平经验 社会心理服务

 

驻马店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王兴同志从工作概况、工作经验、工作现状和工作思考四个角度对驻马店市社会心理服务经验进行了介绍。

 

 

驻马店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员会王兴同志在《积极探索事心双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驻马店市社会心理服务经验介绍》报告中,从工作概况、工作经验、工作现状和工作思考四个角度进行了演讲:

 

西平的工作经验可以总结为“一二三四五”,即围绕社会治理的一个目标,明确化解社会矛盾和平和社会心态的两条主线,构建红黄绿的三级防护,成立领导、管理、专业和资源四支队伍;结合分析研判、疏导干预、源头防控、部门联动和考核考评五项机制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争取五条政策、解决五个问题、做好五项工作”的内容来分别落实。

 

 

事心双解,事就是把现实的具体问题弄清楚,心是把相关心理问题了解清楚。在从事情和心理方面双重角度入手,双向解决。在解决事件的工作过程中引入心理疏导,开展心理服务,注重解决心理欲求,做到事心双解。

 

王兴同志讲到,作为2020年的工作任务,驻马店市会加强部门协作规范层级管理;引进人才加大培训提升素质,实行目标管理持续加压增责,办好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