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 | 不能祈求自己随便地表达情绪,却要求孩子形成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
2020/08/05
768

 04 

 第四个案例 

 

背景资料


三年级9岁的男孩子,父母是教师和工程师,背景资料其实基本上可以用马马虎虎来形容。溜号、丢字、落字这种情况如何改善?

 

案例分析


其实在这儿看起来问题不大,但是小学整个一到六年,其实是帮助孩子形成一个自己的学习习惯很重要的、很关键的6年。


在这六年当中一到三年级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儿我们看到孩子9岁,三年级了,很快要升入到四年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当下孩子的资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9月的时候可能孩子就要上四年级了。


我们是不是发现又有一个规律,男孩子出现注意力问题好像是很普遍的。


我们知道在整个小学阶段,除了刚才说我们要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外,以及一到三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为什么说一到三年级很重要,还有一个原因是到四年级的时候,孩子的整个学习的知识技能在小学阶段是会有一个突然的难度提升,或者知识的量有一个突然地上升,所以一到三年级打好基础,对于四到六年级来讲非常重要。 

 

案例中孩子已经三年级了,而且看时间点马上要深入到四年级,所以这个时候像溜号、丢字、落字这些学习习惯方面背后可能有注意力的问题,可能也有学科专注的问题。


他是否只出现在学习的这种特定场景下?以及丢字、落字是不是只出现在语文阅读或者书写这个层面?在这我们没有更丰富的背景信息来判断。


如果是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其他问题,只出现学科的问题,比如就只出现在语文或只出现在英语,或者说只出现在比方说在书写的阶段,阅读可能问题不大,这个时候我们其实更多的是需要关注他的学科专注力的问题。


学科专注力其实会涉及几个重要学科,最核心的是语文,因为语文的专注力影响孩子几个方面的能力发展。


第一个,语文专注力涉及最多的是孩子的阅读能力。我们经常说孩子学数学的时候没有审题,看上去以为是怎么样,结果其实审题出现问题。


孩子的语文专注力如果不够,就会出现读题不够仔细。如果孩子只出现这个问题,一定要关注他的语文专注力现在所处的水平,以及他现在应该从哪个方面去提高。


第二个,语文专注力会中对于文字的间架结构没那么敏感,会影响孩子的比如说写字歪歪扭扭、丢笔画等等这些问题。


就很像唱歌有些人唱不准,其实是他听不准;或者我们写字,如果说写的不好,往往是他没有看出来写的不好,或者说哪需要写好?怎么写才是好?


这里面首先是视觉要有一个分别,这些都是我们讲的语文学科专注力。

 

建议


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去调整?语文专注力如何去提升?


在这里面很重要的是,任何学科的专注力前提一定是学科兴趣,因为其实任何一个学科的专注力,首先要跟这个学科特定的,比如它在视觉专注层面需要细到什么程度?比方说语文和数学细的程度可能就不一样。


比如说数学可能需要细到能看到小数点,或者对小数点很敏感对吧?但是语文可能不是,语文可能你要对一些笔画要很敏感,这个是我们讲的视觉专注里面不同学科的要求其实是有差别的,所以这是一个点。


第二个这种对于分辨率的要求,其实是跟兴趣有关系的。


如果孩子出现的是语文学科专注的问题,多培养孩子的语文学科兴趣,这个学科兴趣包括比如说对于汉字的正字法,其实就是我们怎么样书写是正确的汉字?


还有偏旁,什么偏旁在左边?什么偏旁在右边?什么偏旁在上面、在下面?这些是我们讲的正字法。


孩子要对这个东西敏感,比方说可以有一些组织的游戏,就很像老外经常很喜欢玩的那种,在报纸上可以去做那种组词游戏,中文也有,汉字也有,我们可以拿任意两个独体字,放很多的独体字,哪些能够组合成一个正常的汉字。


其实通过一些游戏化的方法可以帮助到孩子对文字、对汉字产生兴趣,同时在这里面可以融入一些亲子的PK,让孩子对规则意识也有一个敏感,同时增进了良性的亲子互动。


所以在这儿是给到一个非常具体的,如果是孩子在语文学科专注上面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从两方面来调整:


一个是语文学科专注,或者说专注力在语文这个学科领域应该关注什么?从他对学科的分辨率上面应该怎么样提升?第二个是对学科兴趣上面如何提升,把孩子的兴趣点调动出来。

 

 05 

 第五个案例 

 

资料背景


高一、高二的男孩子,学习不努力,又玩手机,独生子受宠爱,其他都很正常。

 

案例分析


这个也是网络游戏的问题。这个网络游戏问题大家会觉得跟前面有什么不一样呢?


其实在这我们看到他是独生子,“受宠爱”这个信息量很丰富,“受宠爱”什么意思?


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谈到“受宠爱”都带有某种溺爱的性质,溺爱背后反映的就是规则意识,家庭里面可能对孩子的约束是不够的。


我们看这个“玩手机”,后面又提到了网络游戏,应该是成瘾的问题对于心理、行为的影响,在这儿主要的还是背景资料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只从这一点上去切入。

 

建议


最主要的是调整孩子的家庭规则意识、家庭自控力的角度,但刚才我们在前面的案例也讲了,在高中这个阶段,高中生男孩子,怎么样去结合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的发育、大脑的前额叶的发育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去培养他的规则意识和自控力,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青春期的脑发育是有特点的,这个时候他对于规则有非常自主性的理解,他希望能够自己摸索出来,或者说按自己的道理、按自己的做法想法去做,但是他自我控制、自我掌控的能力又很差。 

 

 06 

 第六个案例 

 

小孩五岁就开始,四岁半就开始上一年级,为了哄孩子学习写作业,妈妈一边喂孩子吃水果,一边写作业。孩子的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有时一些题目做不到,遇到孩子做不到的情况,就会指责孩子上课为什么没听讲?


妈妈有时候会耐心地讲解,但感觉孩子只是把讲解的题目弄清楚了,如果再重新做其他的题目,可能又做不到,觉得孩子还是没有听懂。


爸爸常常没有耐心,遇到事情容易发火,觉得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之后又出去给孩子买吃的,买衣服来缓解这个矛盾。


那有时急着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朝孩子发火,觉得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认真地听他讲题,孩子就在这种环境下,慢慢上到初中。孩子对父母都不太惧怕,尤其是对数学,很多题目老师讲过的,回来之后都不会。

 

背景资料


写作业喜欢自己边玩边写,不喜欢写完去玩,很享受边玩边写得过程。对数学学习存在困难,有些基础题目,讲完不能理解。


父母除了调整与孩子关系外,如何调整孩子习惯?

 

案例分析


在这里面我要强调一点,如果是男孩子上学,现在倾向的做法是宁可晚一年,不要早一年。如果是4岁半开始上一年级,真是早了,至少早两年。


“早”对于孩子来讲,特别对于男孩子来讲,因为男生在规则意识自控力的发展上面,相对女孩子来讲本来就是滞后,所以说对于男孩子宁可晚一年上一年级,也会比早一年或者甚至正常年龄段上一年级效果要好。


其实因为你要给他一个时间,甚至会有很多小学阶段的家长自己会发现,如果男孩子一年级这个状态,你其实左管右管都没有用,但是他一旦到了二年级,自然而然很多规则意识自控力的问题,原来有的现在马上就会消失。


这就是孩子的大脑发育没有到那个阶段,你偏要让他去做那个阶段的事情,还把他放在一个群体里面去比较,这是非常糟糕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孩子不仅做不到,还看到别人能做到,家长也是这样想的,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所以会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孩子本身在这个阶段他就是做不到的。


第二他又产生了极强的挫败感,甚至很多情况下老师或者家长还会给孩子贴上一些标签,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孩子在发展过程当中很重要的自信,很重要的自我效能感,在这是很容易被打击的。


这里面很核心的是孩子上学年龄比较早,男孩子上学年龄比较早的话,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在这里我们看到也有家长的焦虑,情绪控制问题。


家长的情绪控制有比较大的问题,遇事没有耐心。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情绪调节控制能力是跟成年人有关的,和抚养者的情绪调节控制是采用什么样的行为是非常有关系的。

 

同时养育的过程当中,父母或者说老师身边的人,他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是会直接带动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调节控制他的情绪的。


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调节控制已经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负面影响。


我们看其实在这里面除了注意力的问题以外,有情绪调节控制的问题,以及我们看到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因为会父母在辅导作业的时候会有这种情绪调控的问题,会导致他原来出现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也就是在学业当中,父母因为没有耐心,看到他讲了一个题没有懂,或者说反复讲好不容易这个题懂了,但是发现同样的题一上来还是不懂,父母就烦躁了,没有耐心就开始发火,所以我们看到他后面一直上到初中还是会出现这样的行为问题,是有一个反复的。


背景资料是写作业的时候边玩边写就是自控力的问题。初二以后,他的行为学习习惯已经这样,没有养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我们看他养成一个很享受边玩边写的过程,形成了另外一种学习习惯。


由于父母在跟他讲题的过程当中,听不懂或者说懂了这道题,不懂下一道题,父母又没有耐心,没有让他能够在有安全感的情况下,或者说能形成一个比较好的闭环的学习状态,导致他的学习一直存在这样的困难。


讲完不能理解其实是停留在这样的一个阶段,问题是父母除了调整和孩子的关系以外,如何调整孩子的习惯?

 

建议


其实在这里不是关系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讲的前面说的这种亲子沟通里面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是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有问题带来的孩子的问题,因为情绪调节问题会带来亲子沟通的这种障碍。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养着养着孩子怎么跟自己一个脾气,都是说暴就暴,两边完全没有办法沟通,现在基本上是这种状态。


就是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有问题,影响到了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问题,所以非常建议我们父母和孩子一起先把情绪调节这个能力充分地做一个改变。 

 

其实情绪调节的核心发展年龄段跟注意力关系特别强,都属于自控力发展的高峰,都是4~6岁,是最好的年龄段,而且在我们的儿童注意力训练专业技能证书课程上面,我们给大家曾经展示过一个大脑的突触生成,还有髓鞘形成,还有修剪的这样一个过程。


从出生前,也就是胎儿阶段一直到出生以后70岁,这样整个发展的阶段,我们会看到有修剪,特别是跟我们说的情绪调节控制相关的前额叶,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发展,有一个峰值,峰值是出现基本上是3~4岁的样子,从4岁开始往后,4~6岁有一个特别陡的下降,这个下降意味着在修剪。


修剪意味着上升是有很多可能性的,我们说突触很多,髓鞘形成也很多,突触往上走的时候是说往不同的地方去发展,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信息的传递有很多通路。


但一旦到了修剪这个阶段就意味着用进废退,原来连接的更多,这个地方就会髓鞘化,髓鞘化其实是原来神经轴不是一个绝缘体,电传导就比较慢,如果一旦给它加上髓鞘,其实就是一节一节的,它的电信号传导是跳跃式的,所以它会变得很快。


如果我们4~6岁之前形成的一个经常用的通路是对的,假如碰到引起发火的一些情绪事件,采用的是相对正确的疏解方式,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正试图激怒我,或者说我正经历一个不太好的情绪体验,正确的方式是我可能愿意表达出来,我跟别人聊天。


小朋友跟爸爸妈妈聊天,然后突然妈妈开始有点要责备他了,或者说孩子感觉到不舒服,这个时候他如果采用的是,“爸爸妈妈我觉得不太舒服,你们能不能先不要说我了?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同时这个时候也能关注到父母的情绪,“爸爸妈妈你们不要生气了”,如果是这种方式他经常用的话,他会把这种方式保留下来。


但我们想一想,如果在突触修剪这个阶段之前,他是这种方式,即我们看到的很容易发火,控制不住。


这样一种情绪调节方式会被保留下来,这个保留是别的不常用的、好的都已经减掉了,这个地方会髓鞘化,还传递的特别快,一下就爆了。


所以我们知道对于孩子来讲,他改的比父母更快,但并不是说我们成年以后大脑就固化了,我们仍旧可以去调整,只不过是说我们需要花的时间更多。


即便这样,对于孩子来讲,如果非常落地的从行为层面,我们的目标是调整与孩子的关系,那深层次的其实是先做到父母的情绪调节要调整,孩子的情绪调节在这个年龄段是可以调整过来的,要比父母要简单得多,但是孩子的情绪调节不简单的地方在于父母在孩子的情绪调节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


我们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情绪调节的方式,就不能做坏的榜样,不能祈求说我们自己随便地去不受控制地去表达我们的情绪,还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这个是不现实的。

 

如果我们父母想要调整,首先要意识到我们对孩子会有这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调节好了才能解决好孩子的问题,所以在这深层次是要解决情绪调节方面的问题。

 

 

文字整理/relenien、小羊

编辑/不加糖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