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中找到你的Mr/Miss Right(下)
2020/07/29
1101

 案例分享 

 

婚恋匹配的必要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的研究

 

1.必要性

 

婚恋匹配是提高婚姻质量的一个重要路径。而婚姻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来说,它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从国家层面来讲经济发展跟人口红利以及婚姻家庭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人口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婚姻,有了婚姻以后人口才能得到稳定的发展。

 

人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又是消费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人口的不断、稳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没有人就没有了消费,没有人也就没有劳动力的市场。一个国家生育率一般要稳定在2%比较好。

 

我们发现,在西方国家中,由于婚姻观念的变化,以及婚姻匹配中的困难,人口的出生率大大下降,现在韩国、日本出生率都比较低,预计韩国按照现在这个比例,几十年以后人就非常少了,几百年以后人就没有了。

 

人口的不断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强大的基础。所以从一个国家来讲,保证人口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从社会层面来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对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没有婚姻对社会来讲也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中国,婚姻伴侣的选择、婚姻的和谐,对社会的稳定也非常重要。

 

中国的文化强调以家为单位,重视家庭、重视感恩、重视情感。西方人现在也在研究,过于地强调自我,其实对婚姻是不利的,因为婚姻本身是要双方都各自牺牲一些利益。

 

从个人层面来讲,生活的幸福,尤其是婚姻生活的幸福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我们不说它是唯一。所以怎么样来平衡好个人需求、个人性格的彰显和婚姻和谐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西方比较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强调独立,这样婚姻的和谐就下降了,所以西方的人口在不断减少。比如法国,法国的足球队几乎是黑人,黑人不断地生,白人不生,最后民族就没有了,最后法国成了一个黑人国家。美国也是一样,所以人口的繁衍和婚姻非常重要。

 

我觉得无论从国家层面、从社会层面、从个人层面,和谐稳定的婚姻、伴侣的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未来的婚姻形式是多样化的,离婚率提高,但从人类的发展、人类的繁衍来讲,婚姻这种稳定的家庭还是比较重要。

 

2.科学性

 

婚姻匹配需要科学,并不是说我想结婚,我想找个好的伴侣,那我就能找到。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婚姻的动机、婚姻的标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人的需求也在变化。

 

过去中国的婚姻比较强调“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就是匹配,不过这种匹配更多的是外在,比如说你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身份地位等。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现在经济还不是太发达的情况下,或者说社会保障体制还没有那么健全的状况下,人们对经济还是比较看重的。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保障体制已经非常好,人们对经济并不看重或者看重的不是太多了,人们更多的看重叫“内在匹配”,就是心灵的匹配。

 

所以匹配的“门当户对”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或者说不断进步的,真正的匹配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实是心灵的匹配。 

 

心灵的匹配有很多内容,三观是其一。三观不合的话,婚姻很难和谐,所以婚姻匹配的科学性,非常重要,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顺应人对需求的变化,更多地注重心灵的匹配,而不是物质的匹配。

 

那么心灵如何匹配?这里又存在一个匹配的测试。

 

目前有一些所谓婚恋的测验量表,通过测验来看男女恋爱双方的匹配程度,然后给出一些建议。但心理量表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第一就是虚假回答,很多人都想呈现自己好的一面,他们在回答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真实的特点或者想法回答出来。

 

第二是量表测试的片面性,或者有限性,我们知道,人心理的大部分主要内容是潜意识。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来讲,人格分为三个部分——自我、本我和超我,只有自我的很小一部分是在意识层面或者说在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大部分是本我和超我,而本我和超我也是人格的重要内容。

 

心理测验只测验了自我的很小一部分。换句话说,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测验到,所以心理测验有很大的片面性。绘画投射恰恰是潜意识测试,而潜意识是人格的主要部分,所以它可以反映人格的主要特点。 

即使我们用量表测试,即使你没有虚假回答,就是百分百的正确,你测试的内容只占人心理整个构成的3~5%, 95~97%的内容并没有测出来。而绘画投射可以探测出来。这是用绘画投射做婚姻匹配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来反映人的特质。

 

3.可行性

 

首先我们在绘画投射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的软件已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我们要开发一个叫“婚姻地图”或“爱情地图”的APP,另外这个研究基于大数据。

 

我们的研究是在婚姻匹配中,找到婚姻和谐的家庭、婚姻不和谐的家庭、离婚的家庭,然后通过这些数据,提取婚姻和谐的一些内在要素。

 

经过研究以后,可以获得了一些大数据经验,然后再把这经验应用到实践中去,评判人们在选择伴侣/进行婚姻匹配时是否合适。

 

婚姻匹配其实要解决两大难题:

 

现在为什么婚外情比较多?人们找了个觉得非常不错的对象,然后结婚了,后来他在生活中、工作中或者在他的交际中又发现另外一个人更适合。

 

我们在婚姻选择的过程中,有一个选择范围的局限性。过去的婚姻都是在身边的人,比如说朋友圈、很局限的工作环境,我们把它称为“矮子中间挑最好的”。

 

你觉得这个人是最好的,其实这个最好只是在这个环境中,相对来说是感觉不错的。换个环境你会发现可以遇到一个更合适的。所以婚姻匹配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范围问题。

 

互联网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做的APP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你画一张画,输入进去,然后我们对你进行分析,把你的数据提取出来,同时另外一个人也画了一张画,然后在库里面我们就可以进行匹配了,所以匹配的范围非常大。

 

其实婚姻的选择,包括现在的婚恋网站,其实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选择资源问题”或者“选择范围问题”。

 

因为有的时候你选择的标准、你要求的标准在你工作的范围、生活的范围很难找到,我们找对象无非是同学、邻居、小时候发小、青梅竹马等。在这个范围可能异性跟你是比较匹配的,更多的是不匹配的,但你没有办法,只有在里面找,找到以后只有凑合。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范围问题”,现在已经发展到5G了,不利用现代科技做婚姻匹配是非常可惜的。

 

第二个是怎么匹配心灵要素?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够让更多人找到一个理想的、更适合自己的伴侣,让自己的情感生活、婚姻生活更幸福。

 

接下来我想通过几个案例大概讲一下绘画投射在婚恋匹配实践中怎么应用。

 

案例一:

 

 

一女一男,年龄32岁,两人谈恋爱了,是否匹配呢?

 

匹配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相似性,一个是互补性。

 

首先看这两个人在精神和物质追求方面是不是相似?我们认为是基本相似的,因为两个人的树基本都画在中间,所以他们对精神、物质的追求基本是相似的,相似性就匹配了。

 

另外这两人的情绪也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也是比较相似的。

 

人际交往相似程度不是很高,女性比男性要灵活一些,男性也还不错,基本相似。

 

在性的需求方面,这两个人都画了树根,而且树根上面都封闭了,就是说有需求,但是有压抑,这两个人如果结成伴侣或者成为夫妻,他们在性的需求方面也是比较相似的。

 

下面我们看互补性。

 

第一个是控制与顺从的互补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两个人结婚以后,男性都希望找一个女性比自己弱的,或者说学历比自己低的,女性都想找一个地位、收入比自己高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外在感觉或者要求。

 

从内在层面来讲,有的人的性格是有控制欲的,在这个画面中,女性是稍有控制欲,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母亲影响比父亲略多一点,或者说母亲带她略多一些,这个女性是有控制欲的。

 

男性在成长过程中也是受母亲影响多一些,因为他这个画偏左,我们发现这是互补的,就是说女性有一定的控制欲,男性又有一点愿意被控制,这是比较匹配的。

 

所以我们认为这两个人在控制、顺从方面是比较互补的。

 

另外家庭和事业方面我们觉得也是比较匹配的。

 

男性的目标感比较强,对事业比较重视,男性对家庭也比较重视,我们中国人一般来讲,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一般对家庭都比较重视,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这里女性对家庭也是比较重视的,这符合男性对伴侣、对妻子选择的要求。

 

在自信-自卑上,这两人基本相似,互补性不是很强,我们认为基本可以。

 

所以通过这一对伴侣的案例分析,我们认为他们俩是比较匹配的。

 

潜意识的匹配,为今后婚姻的调整、婚姻的和谐奠定了基础。

 

潜意识不匹配,你再调整也没用,尤其是三观,对精神、物质的追求,包括一些性的需求,本身就是不一样的,就没办法匹配。

 

所以婚姻有的时候是不好劝的,两人离婚就让他们离,为什么?两人不和谐,就不能作为夫妻,不能作为亲密的伴侣。

 

案例二:

 

 

女29,男30,这两人相识、相遇、相爱了。那么能不能作为夫妻呢?

 

首先,我们看精神、物质追求,两人比较匹配,没有太大的出入。

 

其次,情绪方面,这两个人也是比较匹配的,男性的情绪更稳定一些,女性的情绪表达有一些限制,树干有些短了。

 

人际方面也是基本匹配的,性需求也是,女性对自己的性需求有一些压抑,男性也有一些,男性的树干底部还是比较宽大的,但是他在树干与树根的交接处,有部分阻挡或者部分压抑,不是很均衡。

 

所以在精神、物质追求、人际交往以及性的需求方面,这两个人是比较匹配的。

 

互补程度来看,他们的树基本在中间,两人童年成长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是比较均衡的,这种均衡带来男性和女性都有控制,都有一定的延展性,女性控制欲不算太强,男性也不是控制欲太强的,两人都比较适中。

 

所以在控制欲方面,两人互补得比较协调。

 

在家庭-事业方面,男性对家庭不是太重视,当然不是绝对的,女性对家庭是比较重视的,我们认为这也是互补的。

 

自信程度方面,我们认为这两个也是匹配的,两个人都还是比较自信的。

 

当然从画面上来讲,女性可能目标感更强一些,女性在做事时目标感更强,男性要弱一些。

 

另外也发现男性更需要女性的温暖,所以我们认为这一对恋人谈恋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心理学基础,他们基本匹配,为今后婚姻的和谐奠定了基础。

 

如果讲匹配度,我们给他们打大概75分,还是不错的。

 

案例三:

 

 

女性20,男性22,这两人谈恋爱是不是合适?

 

精神物质的层面,两个人都相对比较偏精神一点,在精神、物质追求方面是匹配的。

 

另外在情绪表达、情绪稳定度方面也是匹配的。

 

这两个人的树的外形,即人际交往的部分,都比较耿直,比较好相处,在人际处理方面比较相似。

 

当然从画来讲,男性心理健康程度比女性要略高一些。

 

在性的需求方面,这两人也比较匹配,都不是性欲太强、要求太高,这也是匹配的。

 

所以最后结果是“比较匹配”,匹配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事业和在控制-顺从的互补性非常好。

 

女性的树的位置偏左,男性也偏左,女性在婚姻中是有一定控制欲的,女性从小母亲带的比较多,男性也是这样,男性愿意女的当家作主,就是说比较愿意听女性的指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婚姻不和谐,就是互补性达不到,夫妻俩就经常会吵架,男性在家享有支配权、有控制权,女性也想有,其实没有对错,这两人经常吵架,吵到最后变成矛盾,最后可能会离婚,或者婚姻不和谐。

 

在家庭和事业的重视程度来讲,女性非常重视家庭,男性也比较重视,我们一般来讲,女性是家庭和谐的一个核心,女性如果更重视家庭,对家庭投入多,操持家务、打理家庭,这样家的温暖就会有,有的女性不做饭、家务也不管,完全由男性做,而男性也不大会做,家庭温暖就比较差。

 

在自信方面,我觉得这个组合也是不错的,男性比女性更自信。

 

这样我给他们打分为“比较匹配”,这对婚姻我还是比较看好的,在今后的恋爱以及结婚的过程中,这两人的婚姻的品质会比较高,因为他们的相似度比较多,互补性比较强,所以这样的婚姻比较和谐,容易美满。

 

案例四:

 

 

女28岁,男30岁,这两个人谈恋爱合不合适?

 

首先看相似,男性对精神追求比较高,而女性对物质追求比较高,这一项不匹配。

 

在我们做个案的时候,真的就发现有男性比较注重精神,女性比较注重物质。

 

女性在生日时男性就买了很多鲜花送给女性,很兴高采烈地、喜悦地送给女性,当女性拿到以后,首先是劈头盖脸的批评、谩骂,因为女性觉得鲜花放几天就蔫掉了,买点实惠的东西多好呢,最后两人就有矛盾了,这就是追求不一样。

 

这一对伴侣或者恋人在精神、物质追求方面相似度是非常差的。

 

情绪控制方面还可以,在性的需求方面也是可以的。

 

在控制和顺从的互补方面,男性的成长经历受父亲影响比较大,这个男性在婚姻过程中是有控制欲的,而这个女性在成长经历过程中是受母亲影响比较大,或者说母亲带的比较多,母亲在家庭有支配权,所以女性也是有控制欲的,男女都有控制欲,不匹配。

 

在家庭方面还是可以的,相对来说,女性对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如男性,互补性也差。

 

自信与自卑方面还有些互补。

 

由于在精神、物质方面相似性差,在控制与顺从互补性差,以及家庭和事业互补性也比较差。所以我们认为这对恋人如果谈恋爱,会经常吵架,如果结婚了,很快就会离婚,我们认为他们不匹配,不建议这一对伴侣谈恋爱,从心理基础来讲,不具备婚姻和谐、婚姻美满的心理学基础。

 

所以我们不建议这对恋人走进婚姻,建议他们再重新选择。

 

案例五:

 

 

女性30,男性34,谈恋爱。

 

我们最后给的结果是“不匹配”,不建议走进婚姻。

 

其实他们在恋爱过程中也经常吵架,首先看精神、物质的追求,女性比较注重精神,男性注重物质,不匹配。

 

男性从小受母亲影响,有被控欲,女性也有被控欲,女性是愿意男性比较强大,而男性又在家庭力不足,所以这两个人的婚姻是很难和谐的。

 

在情绪方面基本上还可以。

 

人际方面,女性相对人际交往是比较迂回的,男性是比较生硬的,相似度也不高。

 

性的方面,男性有一些压抑,女性没有。

 

在家庭和事业的互补性上,男性重视家庭,女性不够重视,互补性也比较差。

 

所以总的来说,这对伴侣谈恋爱我们没有看好,他们结合的心理学基础比较弱,相似性不够,互补性也比较弱,这样婚后容易有较多矛盾。

 

案例六: 

 

 

女性21,男性24,这两人谈恋爱了,经人介绍认识。

 

他问“我们两个合不合适?”,合不合适很多人说“你谈就知道了”。

 

其实恋爱过程中,很多人都有“人格的两面性”,不是双重人格。

 

恋爱过程中人们都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不好的一面有压抑、克制,但一旦走进婚姻,你就发现不合适了,所以谈恋爱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感觉不错的,都有谦让,一旦走进婚姻就变了,这就是我们要做绘画投射测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潜意识并不是那样,是伪装出来的,不是他心里的真正面貌。

 

心理的真正特征,只有绘画投射测验才能把真正的本质呈现出来。

 

这对恋人在精神、物质的追求方面基本匹配,都比较注重精神。

 

在情绪方面还好,男性情绪比较稳定,女性不是太稳定,我们认为也是可以接纳的。

 

人际方面,这两个人交往相对都是比较随和的。

 

性的方面,这两人匹配度也是比较不错的。

 

所以总体来说,这两人相似度不错。

 

在控制欲方面,女性控制欲略强一些,男性恰恰又愿意被控制,我们认为这个互补性非常好。

 

在对家庭和事业重视方面,女性对家庭比较重视,这也比较符合我们婚姻互补的一个法则。

 

在自信与自卑方面,男性更加自信,女性相对弱一些,我们认为互补性也比较好,是比较理想的。

 

所以我们认为这对恋人恋爱的心理学基础比较好,或者换句话说,匹配度比较高,所以我给出的结果是“比较匹配”,如果打分可以打到80分或85分,还是不错的。

 

这一对恋人如果走进婚姻还是比较好的。

 

我们用绘画投射来评估婚姻,看两个人适不适合谈恋爱,或者谈恋爱以后会不会幸福,这个跟算命不一样,我们就是做个预测,婚姻的和谐跟工作一样,有心理学基础,就像我们单位选人一样,有的人到这个岗位上拼命干也干不好,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科研,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生意,但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些特质。

 

比如有的人善于打交道,有的人做事比较较真、比较执着,与人打交道不太好,这种人可能做科研比较好。婚姻也一样,婚姻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两个人的相似度以及互补度是决定两人能不能在一起长久生活的心理学基础。

 

不管已婚还是未婚的人都可以用绘画投射测验来处理或解决恋爱、婚姻问题,为婚恋的和谐提出一些科学的、有依据的建议和意见。

 

 课程介绍 

 

绘画投射是一门好技术,那么如何成为一名绘画投射测验分析师?

 

项目的愿景、使命、价值和定位

 

我们在绘画投射领域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在理论、指标、以及分析的科学性上,不光在国内最领先,在全球也是最领先的。所以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全球绘画投射测验行业的领跑者。

 

另外,我们想把中国打造成全球绘画投射研究和应用的中心,所以我们有一个使命,就是在中国要帮助50万人成为绘画投射测验分析师。

 

中国是个大国,绘画投射学科将会成为中国对世界文化影响的第三个学科,第一是周易,第二是中医,第三就是我们的绘画投射。

 

所以我们想在中国培养一批人,成为绘画投射测验的研究者/应用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那么它的价值就是科学、精准、可复制(即可以学会)。

 

绘画投射的定位,让潜意识被看见。

 

绘画投射测验学科特点

 

⑴冷门专业、研究人少

⑵理论深奥、难以理解

⑶指标复杂、不易记忆

⑷大量实践、需要督导

 

绘画投射是冷门中的冷门,研究的人比较少,而且理论非常深奥,比较难理解,指标也非常复杂,不容易记忆,而且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督导。坦率地说,绘画投射测验这门技术通过自学几乎是不大可能的,有点像学周易,可以买书看,但掌握不了,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培养体系,让想学的人通过这个渠道掌握这门技术。

 

成为绘画投射测验分析师路径

 

⑴参加培训:参加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培训

 

一个路径是要参加学习,因为这个技术不像其他技术,比如认知技术、催眠技术看看书就会了,绘画投射有其特殊性,还是比较难的。

 

⑵开展实践:开展绘画投射分析实践,积累分析经验

 

除了学习也要开展实践,就像我们临床一样的,学了理论还要去实践。

 

⑶接受督导:及时接受专业的绘画投射分析督导

 

接受督导,我每个月有两次督导,你看完画以后,我告诉你对错,如果没有督导,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断重复。及时发现你的错误,然后及时纠正。

 

⑷参加考核:参加绘画投射测验分析师考试,获得专业证书

 

参加考试,我们这个技术通过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标准委员会的评估,成为中国绘画投射领域唯一的专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考试是对学习水平进行的认定,学了以后不一定掌握,所以考试也是促进学习的一个路径。

 

我们的培训和其他绘画投射培训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分析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分析理论不同:心理学理论vs跨越心理学理论

 

研究方法不同:定性vs定量

 

信息采集不同:意识vs潜意识

 

指标特征不同:纯潜意识vs纯潜意识、半潜意识、“像就是”信息

 

分析步骤不同:形态学分析(包括整体分析、局部分析)vs病理生理学分析(包括整体分析、局部分析、信息再整合分析)

 

我们的绘画投射跟西方的绘画投射完全不一样,我们把它称为颠覆性的突破,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技术。所以这在中国和世界是唯一的,也是非常领先的。

 

今天我简单说一个核心不同,就是理论的不同。我们的理论叫来源于心理学又跨越心理学。那么绘画投射其实是心理测量的一个技术,跨越心理学是绘画投射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我们引入了一个全息理论,用物理学作为绘画投射解释的核心理论。

 

什么叫来自心理学?

 

绘画投射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个分支,心理测验分为两种,一个是客观量表测验,一个是主观投射测验。主观投射测验有很多种,绘画投射是其中技术之一,也是最精准的技术之一,也是可以做定量研究的技术之一。所以绘画投射是所有主观投射里面最精准的一项技术。

 

绘画投射过去一直沿用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荣格心理学,这个理论能拿来做绘画投射理论,但是不精准。心理学作为绘画投射分析的理论有其致命不足,或者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心理学理论是多元的,一个心理现象,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解释,精分有精分的解释,认知有认知的解释,行为有行为的解释,而我们绘画投射评估是要唯一。

 

所以这就带来一个悖论,一个现象有多种理论解释,那么评估结论就不统一,所以绘画投射过去是无法做到结论统一的,因为它用的理论是心理学,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的,而绘画投射测验的对象是自然界宇宙间万物,因此我们要在宇宙间万物和人的心理特征之间建立精准的联系,这个时候心理学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因此我们需要引进一个更高层次理论,或者说处于哲学层面的理论,才能在宇宙间万物和心理特征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说搭建一个桥梁,这个理论就不是心理学,而是全息理论。

 

所以我在2016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跨越心理学 绘画投射发展的必由之路》。全息学是研究宇宙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门科学。这篇文章是绘画投射走向社会、走向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全息理论其实起源于物理学,这个理论在1971年获得了物理的诺贝尔奖,是匈牙利物理学家丹尼斯·伽伯在1948年提出来了,其实就是个全息照相技术,用全息照的相,第一是立体的,第二如果把它撕碎了,理论上撕碎出1万片,然后你拿出任何一个碎片都可以复原整个照片。

 

这个技术给科学家一个重要的启发:任何事物的局部其实都包含了整体信息,整体和局部是相互关联的。

 

中国有个成语叫略见一斑,通过一个事物的局部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整体。

 

随后我们国家一个这个科学家叫张颖清,他在1972年提出了生物全息,我也是他的粉丝,在80年代末听了他的课,学习了生物全息,而且1995年我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后期又有人提出宇宙全息、文化全息、心理全息。

 

非常巧,我本人研究心理学,同时我又研究了生物全息理论很多年,所以我在研究绘画投射测验过程中,遇到困惑或者说百思不解的时候,突然想到把全息理论引入到绘画投射,用全息理论来解读绘画投射。

 

当我把全息理论引入到绘画投射时,就一通百通,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所以这样在理论上就有突破。所以在绘画投射测验的理论里,全息理论是核心理论,大概占到我们分析画的70%-80%,心理学只占到20%-30%。

 

 

心理学理论也不是不重要,心理学只能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是什么,心理学不能解决对应的问题,对应的问题必须要有自然科学来解决,心理学无法解释,所以在绘画投射测验里,理论的突破就是我们用了自然科学理论,而自然科学理论是唯一的,所以这也为绘画投射测验分析评估结果的唯一性奠定了科学基础。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