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系列案例征集:“快乐我心”普及心理学公益课堂(学校)项目
2020/06/03
1649

本案例来自第二届(2020)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征集活动,内容及图片版权属于案例提供机构,禁止随意删减、转载,侵权必究!文中已隐去隐私信息。

项目名称:“快乐我心”普及心理学公益课堂(学校)项目

项目周期:2011年至2020年,每年3月-12月开展。

服务提供方: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

服务受益方:丰台区西罗园六小、丰台区东罗园小学、海淀区西二旗小学、海淀区红英小学、石景山区师范附小、三里屯一中、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多所校区)、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所属领域:教育体系


案例摘要

 

2011年起,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争取政府资金的支持,开展了 “快乐我心”学校心理服务项目。项目立足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提升培训、心理公益宣传服务活动、个体心理辅导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挑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面对学习压力的能力,建立心理互助与人际支持的模式,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9年来,相继为8所学校提供持续系统的心理服务,累计完成学生心理课730节,培训和讲座20场,个体辅导1359次,公益展览7次,直接受益超过3,0000人次,辐射人数超过100,000人,深受师生和家长喜爱,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案例背景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与关注也在增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育部也曾分别发文,要求高校、中小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还远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团市委下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机构,自成立至今,一直在为社会、尤其是学校群体提供公益性的心理服务。从2011年开始,中心利用申请到的政府购买项目经费,选择了北京市三所小学,组织心理专家针对这三所学校开展了心理服务。由于学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的项目不断更新服务方式,在9年来为8所学校提供了连续的系统心理健康服务,得到了服务方的肯定及社会的良好反响。


申报依据(社会心理服务模式、特点、创新点、经验等)


本项目属于实践层面的操作性项目,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以前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理论研究,鲜有实践方面的;即便是实践方面的项目也多停留在调查分析这个层面,相对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对于学校及其学生而言,这些研究尤其缺乏实际的帮助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具体实施实际上也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不仅在实际层面对被服务的对象有直接而长远的帮助作用,而且在理论上也可以收集到相应的数据,对后续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普及或推广此类项目也一定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求分析(该模块主要说明项目中的受助群体的生活、工作状态,以及对该群体进行社会心理服务的紧要性及必要性。)


服务学校状态:


目前,很多学校的学生在不同年龄段都会有人际交往、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校规校纪等明显问题,不仅让相关教师束手无策,成为班级甚至学校的“问题学生”,有的还让家长头疼,成为家长的“问题孩子”,因此,学校迫切需要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介入,帮助教师与家长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国家曾经发文要求各地中小学配置专业的心理教师、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等,但现实往往被很多现实因素如课业繁忙、心理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等阻碍,所以学校迫切的需要一支心理专业队伍的支持。


心理学理论表明,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来自于童年的经历;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对于个人的人生成长可能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因此,越早发现与干预,效果越好。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介入,就有可能将“问题”解决于甚至不是问题的阶段,不仅综合成本低,而且还能产生长远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我们的项目中,有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情绪管理的系统课程,让他们从小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也有针对中学生、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主题的课程,培养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这样,无论在任何学习阶段,都能让学生们找到“心支持”,让他们在有成长困惑的时候找到“心灵港湾”。

 

如何选择合作学校?


我们之所以选择上述几所学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该校领导都很支持。虽然是公益服务,但心理服务不同于其他服务,我们必须“有需才应”,因此,只有得到校领导的支持——由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这种服务才能够真正被其他的教师、学生、家长所接受,从而得以完整地实施,并最终取得相对满意的成效。在前期的项目调研中,最初由双方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座谈,校方介绍班级与重点学生情况,提出具体需求,指定专门教师负责联系与落实,由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再组织专家团队具体设计课程与相关活动。

 

服务内容


项目以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压力与成长中的心理需求为入手点,以帮助学校及家长更好的应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为目标;依托学校,提供点对点、全方位、科学有效的心理服务。项目以四个层面开展:

 

1、学生心理健康课堂


特别想发脾气的时候,该怎么办?该如何与同学相处?这些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面临的心理困惑。本部分活动通过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设计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课程,增加学生自我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相处、学校生活适应、心理成长等多方面的认识程度。提高成长过程中对心理挫折,心理健康问题的辨识度,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课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以每学期连续10次的方式完成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保障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受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例:**小学心理课大纲


一、时间:


3月18日——6月28日,每周四下午3:00-4:00,每个班级共10次。


二、目的


    从班内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凝聚力不足,专注力差),设计包含自我认识、周围支持系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控力5方面,同时配合个体心理辅导,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整体提升。


三、内容:
1、猜猜我是谁?
2、我是独一无二的
3、我是不孤单的
4、我的情绪我知道
5、管理我的情绪
6、我和我的朋友
7、学会和他人相处
8、自控力训练
9、时间管理
10、我的心理我做主

 

2、学生一对一个体心理辅导
组织专业咨询师队伍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负面情绪开展定期的倾听疏导活动。活动形式为一对一心理辅导。辅导对象为经由学校教师发现的、或在普及型讲座中经由心理老师观察发现的,已经面临心理问题或有潜在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

 

3、“关爱心声”教师心理培训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的困惑,以积极的心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困顿感,实现教师自我成长,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构建幸福校园。

 

例:幸福执教,从“心”开始
         ---**小学教师心理培训讲座
一、讲座时间: 下午2:30---4:30
二、讲座地点:**小学一层多功能厅
三、课程大纲:
第一模块:新时代需要新教师
第二模块:新教师学习“心”规律
第三模块:“心”规律成就新生活

 

4、“心成长,新父母”家长课堂
组织专家队伍为学生家长开设家长课堂,授课内容为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如何有效地关爱孩子、如何面对孩子在青春期发育中面临的问题等。通过家长课堂,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度与重视度,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何与孩子更好的沟通?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对策


一、讲座时间
周五下午1:30-2:30
二、讲座地点
**小学三层多功能厅
三、面向群体
1-6年级全体家长,共570人。


四、课程大纲
(一)父母是孩子的终生班主任——家庭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
(二)养育孩子是一门科学
1.心理问题的滞后性
2.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3.依恋期与依恋理论,如何与依恋期的孩子沟通?
4.青春期的特点,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效果评估


在多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快乐我心”普及心理学公益课堂(学校)项目取得的效果明显,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满意率均达90%以上。学生在通过每学期10次的心理课堂或10-12次的个体心理辅导,学会了情绪管理的方法,懂得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灵活、开朗了,每当学期结束之后,他们都向心理老师们表达不舍之情,期待今后还有机会上心理课;在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和长期配合中,教师们逐渐意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但能有效地识别出班级中需要关注的特别学生,甚至会与我们的心理老师请教自身在职业生涯或个人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项目已从最开始的“工作任务”变成了“切身需要”;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家长们从项目初始时的反对(为什么选择我家孩子,我家孩子没有心理问题,不需要做心理咨询)、怀疑(心理咨询真的有用么?),到积极参与(每所合作学校的个体辅导名额很快就被家长申请完成),这一方面肯定了我们多年来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也和当今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越来越科学、客观有关。


在2019年6月的项目审核评估中,该项目综合评价得分为87.52分,项目执行情况"良好"。评价结论为:组织机构健全,立项依据充分,符合国家及北京市层面相关政策规定,现实需求较迫切,绩效目标较明确、制度建设较完备,但存在实施方案不够完善,成果资料体现不足等问题。在2019下半年和2020年,我们按照专家的评估建议,重新设定了该项目的绩效目标,细化量化了绩效指标,使其具有可测量性;同时,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过程监督、制度构建、验收与考核、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等;实施过程中注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管理,便于体现项目的可呈现效果。相信在今后的效果评估中,我们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项目价值与意义


本项目连续9年在学校系统实施,虽然不是很完善,但确实也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诸如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班级、个人)选择什么样的咨询方式更好、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师去匹配相应的服务对象、团体活动课程设计的多样性、如何跟不同的家长相处以争取支持与配合等等。


从服务的受益方来讲:


1. 学生


显然,在此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换句话说,参与此项目的所有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本身就是此项目的最大成果与收获。归纳起来,学生的改变主要包括:


(1)人际关系方面
人际关系问题涉及很多原因,从心理层面分析,有的是习得的(从家长身上),有的是因为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还有的是因为自卑。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课和个体辅导,帮助学生改善同学关系、合理地宣泄情绪、增强自信等,最终让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与改变:在学校里更能融入班集体,与同学关系明显融洽了;在家里似乎更懂事了,因此也更让家长放心了。


(2)自我认识方面
在校学生的自我认识尚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我们通过项目内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让他们在正确了解现实的基础上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更加接纳自我、接受现实,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教师
此项目的长期实施,让学校的相关老师(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老师不仅成为这些原本因为所谓的“问题学生”而焦虑不堪、头疼不已的老师们的特别帮手,而且常常还能让部分的“问题学生”成为班级的正面典型,给班级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

 

3. 家长
在此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度最开始都不是很高,有的甚至还相当抵触。但看到孩子的可喜变化之后,这些家长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积极支持并更加配合了,有的家长甚至主动要求心理咨询师推荐心理学书籍给他们。在参加了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亲子关系等为主题的家长公益心理讲座以后,家长们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知识,而且也多了一些实用性的教育策略,因此,家长从此项目中的收获是推动孩子迈向健康的最重要“相关方”。


专业反思


项目管理层面:在连续多年的项目中,中心不断加强项目管理,让每年的项目目标都在上一年的经验教训中时时调整,不断完善,随着时间的推进,增加了受众群体,提高了服务质量,让学生、教师、家长都逐渐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实现了普及心理知识的目标。


学校层面:在项目运行中,学校的支持和配合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领导层的重视,会让项目进展的更为顺利。希望学校层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包括引进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增加心理健康课时、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室等。


家长层面:与学校重视学生分数一样,家长重视的可能更多的偏重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教育意识,因此,加强家长此方面的意识,像关注孩子的感冒发烧一样关注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像关注孩子的身体成长一样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社会层面:改变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弱化分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联合合作网络,有更多资质的社会心理机构与相关心理专业人员的多角度参与。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的是整个社会来共同努力,给孩子健康的环境、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让孩子们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够健康成长。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