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答疑 |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如何开展?
2020/02/03
1286

此次问题涉及多动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常见问题,给大家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思路与启发。文章内容整理自答疑内容有删改。

 问题一 

提问:ADHD有很大的盛行率与并发症,并且一直延续到成年期。但是目前大陆很多的学校没有配备心理老师,家长对ADHD的认识并没有被普及,有很多ADHD的孩子受到很多的困扰,却一直没有被诊断、治疗。

有的孩子就算是被诊断了,但是因为老师和其他的家长缺乏相应的知识,就会因此而误解,觉得是家长对孩子不够严厉、太宠爱才导致的。他们会集体的排挤孩子,甚至学校也会劝退。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该怎么做呢?

回答:

ADHD儿童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发现,也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社会亟需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也能更好的照顾到这些儿童。

 01 
 关于ADHD的基本知识 

ADHD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英文简称。它的特点是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的能力差,但是智力基本正常为表现的一种疾病。

14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为7.9%,1/3以上的患儿有学习困难和心理异常的现象。

 02 
 ADHD的病因在学术界的解释 

1、遗传和神经生化因素。这类患儿男性多于女性,也就是主要来自于父亲。

2、轻度的脑损伤和脑发育迟缓。比如母亲受孕期间营养不良,出现各种疾病:早产、难产、颅脑损伤、中毒等等。尤其是额叶皮质损伤,更容易出现ADHD症状。

3、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婚姻质量、精神健康状况、酗酒等行为。

4、环境因素。比如说经常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如铅等重金属。

关于ADHD的诊断,观察如果符合状况,应到专业机构去诊断确诊,我们作为咨询师,一般情况下不去断言、诊断就是ADHD,我们只疑似或怀疑。

很多时候人们只是根据观察,往往会有误诊:比如把多动症和一般的精力旺盛儿童混淆,将孩子发展中故意做出的不良使用行为混淆。如: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有一类我们称为是打岔型的人,也会做出一些不适应的行为。

 03 
 关于ADHD儿童的治疗 

1、药物治疗。这是指情况比较严重的。一般患过多动症的儿童,在神经系统或心智不成熟的情况下需要服用药物。到了16岁左右随着自控力的增强,就会有较大的改善,逐渐的脱离药物。

2、有效的心理治疗。从三个方面介入:一个是关于家长的培训,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ADHD,学习正确的管理孩子的行为和方法。第二个是进行儿童注意力训练。第三,是学校的干预。主要是帮助老师了解ADHD儿童的需求等相关知识,以及恰当的管理方法,比如儿童在教室内的行为,如何进行管理等等。

这样让老师和同学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这方面症状的儿童,能够更好地接纳TA和TA相处。在这些介入方法中,我觉得家长的接纳和照顾是最为重要的。

 问题二 

提问:陈老师在讲课中提到生活辅导的实施方式有班级活动、个别咨询、团体谘商。请问班级活动和团体谘商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

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我本身是教师,当过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学生工作,所以对学校、班级辅导、班级活动有比较广泛的认识。

班级活动:包括的范围很广,涵盖了陈老师所说的生活辅导的大部分内容。比如班级管理、实务活动、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活动、团体活动、学习的组织管理。

大的方面来讲,主要包括班级的心理建设、生活建设。生活建设又包括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等,还包括班级的一些娱乐活动,我们称为康乐活动。

班级活动的原则是寓教于乐。当然班级活动也带有心理辅导活动的属性,而且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心理辅导,专业方面会差一些。因为更多的是知识的学习,价值观的灌输、文化与道德认同等方面是占主导的。

团体谘商:专业性的治疗活动,它针对的是特定的对象和议题来招募团体成员进行团体咨询的一种方式。

在实务工作中,人们往往会把一次性的,把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混同团体谘商。谘商团体我们知道依据属性、人数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团体,从对象的选拔、领导者、方案的设计,目标都与班级活动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从这点上来讲,大家是能够区分出来的。

 问题三 

提问:在团体活动中,有一个成员边玩手机边参加活动,请问应该怎样处理?

回答:

这是团体活动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里我想界定一点,学员提出的团体活动指的是团体辅导活动还是团体咨询,这里面是有区别的。

不管是在什么活动中,学员出现这种情况要用团体辅导的技术,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核对,或者是进行特别的关照:比如TA有什么特别的需求,这样做有什么动机?当然这要找合适的时机,是由领导者进行,或者是由协同领导者进行。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团体进行前,要通过团体规范的制定、讲解与执行对这类行为可以进行适当的约束。让这类成员对团体规范有比较深的了解,同时也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来进行规范,达到团体要求目的。

 问题四 

提问:什么是共情?什么是同理?共情和同理又有什么异同?

回答:

这是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必须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同时,共情同理,也是我们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态度。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1879学习时,在《咨询基本技术演练》的课程,老师分析过:共情是在心理咨询师中心理咨询中大陆常用的语言,同理是台湾地区常用的用语。同理的意思是与来访者同在理解。

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说“同理就是感觉到心里去,共情指的是重在感同身受”。

所以从这点上来理解,二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态度和技术。是在咨询中与来访者建立关系,保障咨询顺利进行,或者更深入下去必不可少的技术和态度。

不同的理论派别关于共情同理,描述用语会有所不同,对来访者困扰介入的角度可能也是不同的。

例如,有的取向是从行为入手,有的是从认知入手,有的是从情绪入手,每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

所以咨询师为了走进来访者,我们首先要学会在共感上工作,这样才能贴近来访者,让TA觉得是被理解的、被接纳的、被支持的,我们的咨询才能够有效深入的进行下去。

 问题五 

提问:个别谘商中案主戴着口罩进行咨询,应该请案主摘下口罩,还是要尊重案主的行为?

回答:

明确的说这个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在谘商始终是经常见到的。如果说有个明确的回答的话,就是要尊重案主的行为。

首先是咨询师要保有关爱和好奇的态度,当你感觉到好奇的时候,把问题拿到台面上与案主进行核对讨论,原则上必须是尊重案主的选择。我们咨询师只是温情的陪伴。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会观察来访者的一言一行、服装打扮、仪容仪表,这都是作为咨询师评估案主的重要依据。我们会发现很多好奇的地方,当发现好奇的时候,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去询问案主,一般的情况下,当我们把同理共情做得非常到位的时候,案主是会很愿意和我们进行讨论的。

在这里面,如果咨询师强制案主或者要求案主摘掉口罩进行回答或者是对话,这一定是咨询师的问题。咨询师要好好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或者是自身的专业训练。

 问题六 

提问:关于学校三级辅导的问题,在Wiser(智慧者)工作模式中,二级心理辅导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对各地个别的个案进行评估,这个评估具体如何做呢?什么样的量表工具是合适的呢?老师能不能推荐一些好用的评估的量表或者工具?

回答:

对于二级介入性辅导中的评估,对于已经筛选出的,有心理困扰或者是障碍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或者是心理辅导。

辅导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评估。在心理咨询里面,我们知道评估通常也就是指的个案概念化,咨询师运用自己受训的专业知识技术来衡鉴来访者的问题所在,应用什么样的处遇策略,确立什么样的咨询目标等等。

至于怎么评估不同流派取向会有不同的评估方法。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的地面课程中都会有专业的课程,大家都能够学到,所以更具体的如何进行评估,在这里我就不给大家介绍了。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每学年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评估,也就是以量表的方式进行筛查,审查完之后会有一些结果显示异常的,对这些异常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和对评估。

比如说在高中阶段,有些学生通过评估量表的结果显示异常,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要进行核对,核对属实,那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学校专任的心理老师、班主任进行必要的心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包括量表的解读,如何与家长沟通。

在我所在的地区里面,我们对小学生使用的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学生心理适应量表》,当然这些量表是我们通过专业的心理网站提供的,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在地方在实务工作中选择量表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一定要选用科学有用的,或者说科学准确的量表来使用。

 问题七 

问:在Wiser工作模式中的初级预防阶段,有一个“双方获益原则”,能否解释一下“双方获益”具体指什么呢?

回答:

1879毕业之后,我在当地通过教育局主导,在我们当地的教育系统、学校已经开始推广使用三级预防工作模式,初期推广的效果还是可以,架构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各级的领导干部、包括任课教师也都陆续参加培训。

我所做的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实施初级预防的主要任务。

“双方获益”具体指的是什么?因为Wiser工作模式指的是“智慧者工作模式”,这个模式的初级阶段双方获益,指的是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双方都获益。

因为初级预防阶段做得好,会有80%的被辅导者是获益的,所以这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否则就像陈老师在课中所说的,学校的三级预防工作,尤其是二级的介入,就是一个空心的预防工作。

在这里我理解的辅导者,包括学校的管理者,比如说校长,教务、学生管理方面,还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因为初级预防主要是心理健康的普及和推广,班级团体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再一个是更广泛的人际互动。如果这个层级做好了,有很多处于困惑状态的学生,可能就会做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会自我观照,这样很多心理困惑就会自行解决,就大大减少了初级预防工作,就是自己预防工作的工作量和压力,预防效果才能够真正的体现。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当然主要包括专业心理咨询师比较少的地区,推广三级预防体制是非常实用的,它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解决学校缺少心理辅导教师这样一个困境的问题。所以如果青少年心理师,你是在学校工作的话,你可以在学校大力推广,三级预防体制会大有作为。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