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我到底在什么时候最有成就感?
2019/11/21
1385

 01 

前些日子,我和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聊天,她说自己变得越来越喜欢做咨询了。“常常觉得很有成就感。”听的出来,她的语调是真的开心。

 

我挺惊讶的。过去,我也和许多做心理咨询师朋友聊天,他们的感受常常是:

 

“感觉好累、不会再爱了,很多时候都会觉得烦躁。”

“想一想个案,已经来了十多次,还在处理伤疤。”

“每次都仿佛动了个大手术一样痛苦,自己做的也很不开心。”

“每次接完一个个案,还没缓过来,下一个个案就接着来了,根本转换不过来心情,自己也变得没有动力……”

“时间长了,个案脱落,实在没什么成就感。”

 

相信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有类似的困扰。


 02 

我也常想,承受着来访者各种各样巨大负能量的心理咨询师们,都在什么时候最有成就感呢?是和来访者一起工作了一、二十次之后,来访者表示不再痛苦了,能重新以良好的状态回归生活的时候吗?

 

如果这是大多数心理咨询师的答案,我非常能够理解,毕竟这是心理咨询师的本职工作。但是,这样的成就感其实不常有。

 

当咨询师们开始接触一个个案的时候,要收集资料,进行评估,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开展咨询工作。这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漫长到个案甚至会因为没有办法规律地来进行咨询而逐渐脱落。这是心理咨询师不想看到、却无法阻止的事实。

 

因为常有成就感而喜欢上做个案咨询,一定是有什么其他的答案。

所以我问这个朋友,你是什么时候最有成就感呢?


1574328289245552.jpg


 03 

“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大概是每一次和痛苦的来访者一起工作完一次咨询的长度之后,都能看到他们满怀信心地从我的工作室离开,并对我挥手告别吧。而且当他们下次再过来的时候,也确实比上一次有了更好的改变,自己也更有信心。这种感觉特别好。”

 

我注意到她的回答之中的一个关键词。

她说“每一次”。

 

不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最终的最终,能够放手让来访者去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能够让对方笑着离开;而是“每一次”,都能让来访者带着更好的状态离开她的工作室。

 

这很难。但是我更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

 

 04 

她告诉我,她只是选用了合适的咨询工具而已。可是什么样的工具,才是合适的咨询工具呢?

 

众所周知,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是很耗时、耗精力的。国内的官方培养体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都是自己找培训课程或者咨询技术的课程,学完之后回去应用实践。如果实践中遇到任何问题、无法突破的瓶颈,就再去找一些培训课程来学,或直接找督导,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你掌握的是最适合自己、也是对自己来说最好用的咨询工具?还是只是热门的咨询方法?我这个朋友显然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所以她现在做起咨询来得心应手,个案也越来越多,而且每一个来访者的咨询次数也显著地缩短了。

 

我更好奇了: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咨询工具,让她的咨询状态如此有别于其他咨询师?


1574328306614140.jpg


 05 

朋友解释说“我每次都教给来访者一个能够‘御敌’的工具,然后让TA拿着‘武器’更有信心去面对让TA伤痕累累的环境。”

 

她先是用这个咨询工具帮助了来访者,还把这个工具教给了来访者。用工具解决了问题,正向反馈给了来访者,来访者更有信心能用这个工具去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自己应用这个工具。

 

其实这个时候,咨询师就已经给到了来访者力量,给到了支持,也给到了“武器”来应对问题,他们当然愿意回去一展身手试一试。

 

一小时的咨询下来,来访者的体验是舒适的,是“得到”的,并不总是回顾“痛苦”的。哪怕他们下次还会愁眉苦脸地过来,也会笑着和你告别、离开咨询室。

 

 06 

这让我想到了认知行为疗法——针对来访者当下问题,进行认知与行为的改变。

“有那个基础,但事实上还加入了催眠。”朋友说,“催眠让来访者学会放松,在这种放松和积极暗示的的状态下,再去完成那些‘作业’,就会很有信心了。”

 

我的这位朋友原来是一位知行为催眠师

 

她告诉我,认知行为催眠本身就是一个大工具箱。她只在其中挑选了四、五种方法,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融会贯通,就已经可以应对80%的来访者的问题。


她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这个工具箱里的其他工具,因为目前在用的这几个就已经很好用了。我现在很期待遇到特别的个案,能让我再有机会好好研究一下认知行为催眠里面的其他工具。这个工具箱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原来这就是她成就感的来源。

如果你也想拥有这个工具箱,

教来访者拥有“武器”去面对生活,

让自己更快地开展咨询,

收获更多成就感,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