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蕙如心理师: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也可能是受害者
2019/10/21
947

杨蕙如:台湾华人伴侣与家族治疗协会常务监事,家族治疗师。专长领域为家庭暴力、亲密关系暴力、性侵害防治,和计划心理师学院家庭治疗师专业》授课专家。




01

先生说,对不起,我爱你却用错了方法。


在访谈中,杨老师讲到,家暴咨询对她来讲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施暴者,于是她提到下面的案例:


一位太太离家出走,并申请了保护令,禁止她先生接近她,原因是家庭暴力。


这位60多岁的先生看起来很老实,当他来到咨询室时是懵的,他现在才知道他太太是因为家庭暴力离开的,只不过想不通:


“这件事已经有十几二十年了,怎么现在才离家出走,申请保护令,以前都没问题啊。”

“那你是你最近才发现她是因为你打她才离家出走,以前你都没有意识到吗?

“我不知道原来她会这样,我不知道她会离开我。”

“那你们夫妻相处这么多年,你觉得关系融洽吗?”

“没有什么问题啊。”


杨老师总结到,他回答不出任何关于关系、感受和情绪有关的问题。他不认为自己有错,他没觉得对方感觉受到了伤害,他也不相信太太会因为这件事离家出走,还申请了保护令禁止他接近。


随着咨询的深入,杨老师意识到,他这样的反应模式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从小他被教导男子汉要成功,不用表露情绪,不必经营关系。所以长此以往,他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只能挥舞着拳头来发泄:


太太上班回家晚了,没有告诉我,所以我打她!

太太在聚会的时候说错了话,所以我打她!

太太出门穿了我不喜欢的衣服,所以我打她!


这位先生很喜欢、依赖他的太太,他希望太太完全按照他的方式去生活,稍有一些不顺心,就用拳头来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咨询,在杨老师的帮助下,他一点点学着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太太没回来,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情,我很担心,她回来我要告诉她,你下一次晚回来一定要告诉我,我很担心你。


太太在聚会的时候讲的话让我很难受,完全没有考虑到我的面子。我要和她说,你不要这样讲话,因为我觉得不舒服。

……


经过双方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先生对太太说出了这样的话:“对不起,我过去做错了,我很在乎你,很喜欢你,只是我用错了方法。”


杨老师说,那个画面,她一辈子也忘不了。


于是我在想,我们从小被教导成功、自强、独立,可是如果不懂得表达感情、经营关系、处理冲突,那成年后面对一塌糊涂的各种关系,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还好有心理学,还好我们有心理咨询师,还好我们可以觉察自己。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在重视孩子品格的培养,希望我们可以越来越健康、快乐和安宁。


02

家暴受害者,为何不离开?


很多人不解,既然挨打,既然不幸福,那为什么不离婚呢?如果这个问题问到受暴者,无异于一句:何不食肉糜?家庭暴力只是表象,根源是控制。


她们会被威胁杀全家,会以孩子的安全做要挟,会将她们和外界隔离,会让她们感觉没有能力生活,没有任何依靠等,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摧毁她们一切行动的动力。


除了不断的被威胁和恐吓,另外不可忽视的就是双方的情感纠葛。“他打完我之后马上道歉,说下次一定不这样了。”“他平时对我挺好的,我们很相爱,我想我再听话一点就可以了。”


在访谈中杨老师说,在台湾地区早些年的统计中,一段关系中从发生家暴到最终离开,平均需要7年的时间,有些人不断的离家出走又不断回来,她们寄希望于这样的状况会好转,或者是习惯了逆来顺受。


由于不堪忍受暴力而杀死先生的女性在监狱中并不少见,先生暴打过重失手打死太太的新闻也屡见报端。


《反家暴法》于2016年3月开始执行,除了立法,心理学工作者也要行动起来,多去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正如在文章开始提到的案例,有时候家暴的双方都有可能是受害者,在暴力的开始就可以去求助心理咨询师,也许可以避免很多人间惨剧。


愿世界和平。



文/泉铭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