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催眠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9/09/03
1129

一说起“催眠”这个词,很多人的第一发应可能是:

 

看起来是帮助人进入睡眠的(我有失眠症,这个可以帮助缓解吗?);

感觉很玄妙神秘(不会是什么邪术吧?);

进入催眠状态中的人,是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识了(这样的话听起来很怕怕呀!);

 

外行心中疑惑丛生,内行不禁露出姨妈笑。

 

看过国产电影《催眠大师》的人可能觉得作为催眠大师的徐峥和莫文蔚在影片中简直酷毙了,情节安排巧妙自然,两个催眠大师的高手对决戏看得人兴趣盎然,同时也让人们对催眠产生了好奇和神往之情。

 

TIM截图20190903175431.jpg

《催眠大师》电影-咨询室里

 

催眠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75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麦(F.A.Messmer)的“磁疗”,麦斯麦认为在个体身上有一种内在的治疗力量,即健康意志,这种力量可以祛除疾病,产生奇迹。


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心理治疗从催眠术开始,可以说,催眠疗法为心理治疗奠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但“催眠”(Hypnosis)这个词是直到1841年由英国外科医师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raid)才采用的,由希腊文"Hypnos"(睡眠)一词改编而来。


当然,早期的催眠工具就是麦斯麦使用的磁石,之后几经发展,催眠工具也有了很多变化与发展,比如催眠水晶球、催眠钟摆等工具经常会出现在催眠治疗师的工作室里。

 

TIM截图20190903175449.jpg

在第一阶段课程中,讲师在教学员使用催眠灵摆

 

作为早期心理治疗启蒙的催眠术,在心理治疗方法百家争鸣的今天,当然也在不断丰富多姿。


众所周知,心理治疗发展到现阶段,从精神分析疗法到行为主义,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掀起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每一次治疗方法的改进与演变,都代表着人们对心理治疗的探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不同思潮又各取所长,进而衍生出诸多的心理疗法。


其中,认知行为催眠(Cognitive Behavioural Hypnotherapy,CBH)疗法就是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和催眠结合而成的一种心理疗法。


这是两种看似不相关的疗法,但其实不管是从其历史联系、理论相关性还是有效性等方面来说,这两种疗法都非常适合结合起来使用。


我们都知道,看一种疗法好不好主要看其实践后的效果如何,也要看其是否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就单个的疗法而言,每一种疗法都能以不同方式和理念来给予来访者改变的力量。而结合起来使用,主要在于不同疗法的兼容性和咨询师的灵活运用。


我们且来看认知行为疗法和催眠是如何兼容在一起,成为一种全新的可直接使用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也是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相结合的产物)。


行为疗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是“放松”,认知疗法主要是促进来访者“信念”的转变,而催眠就是在来访者深度放松中促进其信念改变(从“我不能”到“我能”)的过程,增加心理意象的生动性,增加对意象的吸收,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诸多的实证性研究也证明了采用认知行为催眠疗法比单独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要明显,这些研究分散在治疗肥胖、抑郁症、公众演讲焦虑、急性应激障碍、纤维肌痛等方面。由此可见,认知行为催眠疗法(CBH)推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向前一步发展。


认知行为催眠疗法在应用“认知行为”时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催眠模型、个案概念化、使用的干预措施。


而具体如何使用,在认知行为催眠师专业第二阶段课堂中,来自英国催眠与催眠治疗学院的讲师团会带大家来具体学习。本阶段的课程与第一阶段课程一样,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诙谐幽默的讲师团在第二阶段的5天课程中,重点介绍行为疗法的技能与技巧在催眠中的应用。


TIM截图20190903175500.jpg

课堂上,学员在分享自己的学习应用

 

下面一起来看课程中的高光时刻~

 

#咨访关系中的情绪处理#
KEY:情绪是用来接纳和表达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将情绪和想法混为一谈,所以课堂上,讲师引导学员训练区别情绪和想法的能力,评估情绪在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生存在世,不免要适应社会、调节自我的知情意行,而个体自身的情绪、想法、行为和身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每个人在面对外界环境影响时所产生的想法和情绪都不一样,进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甚至出现躯体反应,而生理上的变化又进一步强化了预设的想法。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定层面上,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一个人自成一个小世界。


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情绪时,平复、安抚是必要,而教会来访者如何在生命漫漫旅途中接纳、面对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自己、爱护自己才是更重要的课题。很多时候,表面上的愤怒、忧伤之下,人需要更好地体察自身的深层次需求。


英国诗人王尔德不是说了吗:“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你,还在等什么?

 

 #放松技能训练# 

KEY:睡眠的开始会发生在眼睛和语言器官(几乎)完全放松的那一刻。

 

放松技术有很多,在此我们举一例。


渐进式肌肉放松(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PMR)的研究影响深远,自从雅各布森在哈佛大学开始研究后的100年后仍为人们广泛使用。雅各布森对放松采用一种“无为”的态度——“任何放松的努力都会导致放松的失败”。


同时,他认为,放松不单是一种思维上的放松,也是一种神经和肌肉活动的无作为。


“思维和计划的本质是伴随极微小特征的肌肉运动,这个过程是近乎不可见的,但是通过我的整合神经电压表可以精确地记录这个形态······这可以帮助我们证明思考过程不仅仅发生于脑中,而是同时有神经与肌肉的参与。”

 

学习肌肉放松技术,可以让你更科学地放松自己,完完全全地放松肌肉,进入一个完全或近乎完全的放松——以至于没有信号传入肌肉,也没有信号传出肌肉。当放松发生,意识的闸门解封,睡眠一样的休息开始了。

 

当人达到这种状态时:

惊吓反应、膝跳反射、痛苦反射减少乃至消失;

当眼睛完全放松时,个体感觉在入睡,无法在脑海中产生任何视觉意象;

当声带肌肉完全放松时,就无法维持内在对话(思维);

动作和运动的想法能产生相关肌肉的细微运动。

任何放松的努力都会导致放松的失败。


 #情绪自由,忠于自我 & 自信训练# 
KEY:过分抑制就是(问题的)根源!很多心理治疗的好处似乎是因为自信的增加。
 
课程中重点介绍了行为主义者萨尔特的理论和疗法——条件反射疗法(Conditioned Reflex Therapy,CRT),萨尔特因以6-12次的咨询会谈次数而闻名,而当时精神分析学家有时需要超过1000次的咨询会谈。
萨尔特的行为治疗非常重视情绪,他认为,过分的压抑神经系统是所有神经官能症的根源,这是一种情绪上的“便秘”。对此,指导来访者对情绪进行诚实的自我表达自信或敢言(assertiveness)就变得很重要。
另外,在课堂实操中组织学员进行自信行为训练,在具体情境中利用角色扮演来指导来访者如何增强自信,勇于表达自己,做到忠于自我。在来访者训练后会进行一个自我效能感的评级,一直到评级满意为止。这个过程不管是对于咨询师还是来访者而言,都是一种历练。
 

 为什么是催眠疗法?
 千挑万选选中你!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心理治疗中有那么多疗法,为什么偏偏是感觉很安静的催眠治疗适合自信训练?这是因为来访者可以在催眠里使用心理意象进行放松和新行为的排练。正如韦克斯曼所言:“在催眠中比较容易增进自信的感觉,因为病人处于放松状态时感受不到威胁。”
 
认知行为催眠课程不仅会让你学习如何使用这种疗法来治愈来访者,更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可以重塑自己的机会,将疗愈带来的效果带到日常生活里,带到他们的一言一行乃至性格培养中。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可以说,如果你不够自信,不够爱自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这门课会为你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在催眠中比较容易增进自信的感觉,因为病人处于放松状态时感受不到威胁。


除了上述几大热点,课程中还有精彩的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ABC暴露催眠疗法等经典疗法的介绍与演练,对于治疗焦虑症、恐惧症等症状的案例介绍等。学员在课程中勇于自我表达,带领大家进行不同类型的放松练习,比如紧张释放呼吸练习、肌肉渐进式放松练习等,在厚厚的练习脚本中,每个人都能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冥想放松语。

我们相聚在此,共同投入一件事物的学习,彼此分享自己的职业感悟,为了让自己和他人有个安心之地,认知行为催眠师专业等你来!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