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心理学:七位大咖眼中的心理学
2019/08/10
1923
8月9日上午场之:群星荟萃——心理学大咖眼中的心理学


 第一部分:群星荟萃


一、四川大学教授、得觉文化创始人格桑泽仁:《起心·动念》

 

微信图片_20190810090512.jpg


一开始,全场雅雀无声,通过现场互动,在无声中进行的沟通和交流中,发现人心向外的需求和渴望,人们往往向外看到情、财、物等,但从未向内看。其实,人如果一直向外看,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

 

“我”,相当于标签、面具、角色,是社会化的面具;“自”,是体验、感觉、对话。

 

有了起心动念,有了自我对话,才能接纳、调节、化解痛苦,看到未来的方向。

 

二、高雄师范大学咨商心理与复健咨商研究所博士余祥云:《走出巨塔的心理咨询》

 

微信图片_20190810090518.jpg


一个接受余祥云博士督导的咨询师有一个困扰:每次做咨询,感觉跟来访者还是有距离,如何走近来访者,靠近个案,贴近个案,提升咨询效果?

 

余祥云博士反问:你能不能接受在做专业咨询时,把自己只当成是个平凡人,将咨询从专业模式变成生活模式?

 

咨询师感到困惑:这样的话,我读那么多书做什么?我好不容易获得学术成就,如果要放下,不启动专家模式,会非常焦虑。

 

余祥云博士说,如何跟个案连结得更好,咨询师如何顺天应人,立足于本土的文化,让来访者在关系里看见自我的呈现?这时候,咨询师需要思考:以人的角度去面对另外一个人,让专业回到生活、回到人,把知识化为生活语言,走进来访者的平凡生活,用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每一个个案都是咨询师的老师。

 

三、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教授、所长、系主任刘伟教授:《翻跃高墙,走进心灵》

 

微信图片_20190810090522.jpg


监狱的罪犯普遍冲动、敌对、反社会、抑郁,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易于恐惧多疑、紧张焦虑、自卑偏执、暴躁易怒。

 

每个监狱都有心理矫正科,监狱管得住犯人的身,却管不住犯人的心,心理改造才是改造犯人的根本办法。绘画投射是很好的办法,便于犯人表达,同时犯人防御较少,也可以大量呈现犯人的潜意识和动机,可用定量的办法研究潜意识。

 

刘伟教授用研究成果说明,绘画投射的效率,高于量表的测评。绘画投射既可作评估,也可做治疗。研究犯罪心理,一定要学绘画投射。

 

四、婚姻与家庭治疗博士江文贤:《一个被遗忘的自杀遗族》

 

微信图片_20190810090526.jpg


什么叫自杀遗族:一个人自杀身亡会严重冲击身边至少7—10人,出现身心状况、情绪反应。每3—6位咨询师,一生都会遇到至少一位来访者自杀。

 

有一个个案,50多岁,丈夫过世,经由自杀热线转到心理服务,由江文贤博士为她提供心理咨询,治疗方案是:心理咨询、家族治疗、药物治疗相配合。半年后,个案状况好转,开始了新的工作。但是,那一年的春节前,个案说状态很不好,跟咨询师做了沟通,咨询师做了干预,约了年后的咨询,给了她24小时自杀热线。但春节期间,个案自杀了。

 

江博士自述,那一个月,他否认、拒绝接受这个事实,愤怒,怪自己、他人和个案,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情绪低落,感到恐惧。他意识到,他自己就是自杀遗族。

 

后来,他梦见了个案,梦里,个案在一个老年人常去的市场里。一个同行说,个案出没在老年人出没的地方,代表她很开心,她想告诉咨询师,她很好。

 

创伤过后,有一个正向的相信,日子会好起来。心理咨询师常常是自己和他人遗忘的自杀遗族。其实咨询师好了,个案才会好。咨询师要不忘初心,用心去做,细心去做。

 

五、台湾师范大学卫生教育博士、华人伴侣与家族治疗协会理事蔡春美:《我是怎么走进家庭治疗的》  

 

微信图片_20190810090529.jpg


蔡春美博士自称是半路出家,是社工出身,那么,为何走入家庭治疗呢?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她曾经遇见一个80岁的老奶奶,第二天要手术,老奶奶叮嘱儿子很多事情,儿子不愿意听,说不要听,说妈妈一定会好起来,会活到120岁。老奶奶很伤心,最孝顺的儿子不听自己说话。

 

后来,蔡老师又经历了很多个案,目睹个案人生的痛苦,却不知道怎么去帮助。后来她遇到了萨提亚。萨提亚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因应/看待问题才是问题。蔡老师很认可。

 

蔡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历程,依次为:先涉略各个学派,挑一个喜欢的投入,挑一个机构或是跟老师,长程学习,自我探索,结伴同行,不断演练,写下个案故事及反思。

 

蔡春美老师总结,为什么专注于家庭治疗,答案是:因为有难念的经,所以是家;为何经如此难念,源自有爱。

 

六、心理师傅嘉祺:《舍得:不舍得、舍不得、舍得不》

 

微信图片_20190810090533.jpg


人类是大脑比较发达的生物,但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做,只会哭。出生时,什么决定都做不了主,处处被决定。

 

在发展心理学中,两三岁左右,孩子开始说“不要”,就有了选择,选择带来了成长,也带来了烦恼。不想选择时,是因为不想还是不会,孩子不一定很清楚,就产生了很多情绪。

 

人通常难以接受选择或是被决定后的结果,人就经常逼自己要能舍得,这时候就需要认知协调,进行自我说服的心理历程。这时候,舍得是情感到认知的发展过程。

 

生命中会失去很多,对于失去,又该怎么办?失去,也是生命给我们的另一份礼物,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也是失去,期许我们都能活在当下,接纳顺应。

 

从被决定,到决定,到舍得,到舍得失去。这样的变化中,人从顺从,到有烦恼,到有丰富复杂的情感历程,最终达到认知协调,人也从婴幼儿,经过儿童和青春期,经历成人期,长成了智慧的人。

 

七、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心理学教授王金丽:《我们的家,我们的娃,养育与教育》

 

微信图片_20190810090537.jpg


家是我们开始的地方,也是我们在这个宇宙的居所。

 

一个九岁的男孩向王金丽教授倾诉,说别人不懂自己,爸爸补充说主要说的是自己,因为爸爸老逼孩子写作业,各种道理都讲过,但作业越来越拖拉,爸爸在愤怒之余还有很多无助。

 

王金丽教授问爸爸:你怕什么?爸爸答:怕孩子学习不好,怕他养不成好习惯,怕他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的未来?

 

王教授说:不是,我是问你怕什么?爸爸回答:我今年40岁了,年轻人本领都很好,我怕我越来越没用,被时代淘汰,怕周围人不喜欢我。

 

王教授又问:你还怕什么?爸爸眼圈红了,说:我怕我早死,我爷爷和爸爸寿命都不长,我怕自己早死,自己死了,儿子怎么办?

 

所以写作业一件事,承载了太多,不断纠结在里面,变成很复杂的事情,关系被破坏了。

 

对于这样的循环,父母往往沦陷其中不自知,但孩子有时看得很透彻,他们都是觉者,是这个时代的佛陀。他们看得清事情的本质和实相后,依然配合父母,依然爱着父母 ,也努力去完成父母的心愿。

 

一代人身上有着对上一代的超越,就叫进化。我们进入了后喻文明时代,老年轻要向年轻人学习。在时代的更迭中,爱、关系、联系,才是家的初心,家人携手,走向未来。


 第二部分:直播 

今日头条、爱奇艺等十余家媒体出席会议。凤凰卫视、爱奇艺、微博一直播、凤凰健康、西瓜视频、天天心理同步直播。
连续三天的大会均有直播,邀请一位好友观看即可免费观看大会直播。详情点击链接了解:大会精选直播0元看 | 你不可错过的年度盛宴!

微信图片_20190810090540.jpg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