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展示:无“毒”有我.益路启航
2019/06/05
1465

项目名称:无“毒”有我.益路启航

项目周期:3个月

服务提供方:温岭市火炬禁毒志愿服务中心

服务受益方

群体/单位名称: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温岭市T街道禁毒办

所属领域:特殊群体


案例摘要


本项目从对国内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标准研究分析入手,积极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于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模式。 “复吸”与“心理干预和有效帮教”是禁毒社会工作亟需突破的工作瓶颈,吸戒毒人员由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因素导致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作为弱势群体更需要来自社会多方面的支持。温岭市火炬禁毒志愿服务中心积极取得禁毒部门领导和杭师大专家力量的重视与支持,精准“政府职能部门+高校(跨界合作)+三社联动”,以有强制隔离戒毒或是自戒经历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为实践对象,开展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同时,由市疾控中心等职能部门辅助集中戒毒医疗服务,继以社工、心理咨询师组团实施团辅+个案跟进的形式,从“社会支持系统”和“自我效能感”等层面入手进行项目周期未3个月的8次系列社会心理服务+禁毒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本项目实践结果表明,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微观层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应对“习得性无助”等消极心理的改变是显著的;二是个人自我效能感得到大幅度提升,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挥;三是社会支持与个体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有着显著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毒品使用有着显著负相关。


案例背景


社区康复人员在经过强制隔离戒毒后重新融入社会。他们渴求成为正常人,过正常人的生活,希望在回归社会中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并重构社会支持网络。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社区康复人员经常被歧视,往往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缺乏自信心以及自我认同感,而社会大众没有给与足够的宽容、理解、支持与帮助,使得吸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陷入困境,从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困扰,最终导致复吸。以温岭市T街道为例,截至2018年底,共有社区戒毒人员16名、社区康复人员33名;社区康复人员复吸率达14.28%。而此次团体辅导就是针对社区康复人员存在高危情景复吸、自我效能感较差、不良心理情绪、就业及融入社会难等问题,主要是通过团体辅导使社区康复人员互相支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转变心态、坚定信心、积累经验、提升抗逆力,实现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重构,恢复社会功能,最终成功回归社会。


1、基于法律法规层面考虑。社区戒毒康复是符合科学戒毒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戒毒康复措施。2008年6月1日实施的《禁毒法》对于戒毒社会工作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明确提出了“以社区戒毒康复为主体,强制戒毒与自愿戒毒等为补充”的戒毒新模式。随后,《戒毒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浙江省禁毒条例》制定出台,均在戒毒措施方面对社区戒毒康复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提供一年2次以上戒毒医疗、心理干预等服务,或者每季度举办1次以上集中戒毒治疗服务活动。


2、基于工作实际层面考虑。团体辅导是一种高效的心理辅导手段,在实质性疗效上与个体心理治疗相提并论。它的有效性来源于团体成员对自己希望重塑的期望、各自共同的不良行为、盼望在团体对良好行为的模仿、向其他成员传递有效的利他信息、因团体的保护而安全的宣泄各种情绪。每个社区戒毒康复对象,在吸戒毒的过程中碰到的事件在他人生旅途中都是难以启齿的痛苦。借助“社会支持”心理干预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序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自我效能感”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自我认知、自我改变的效果。


3、综合团体成员实际情况,根据二元归因法,个体软弱的全是内归因、个体强硬的全是外归因。团体带领者介入中,通过详细收集与团体成员问题相关的资料以及对团体成员所在镇禁毒社工的充分探讨,对团体成员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并对其成因和发展进行评估,就团体成员问题与需求分析如下:一方面希望能摆脱毒魔的纠缠,重新找回自我,过上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深陷毒品的旋涡中不能自拔而怨恨、自责。与此,如果家人采取不信任、疏离、歧视等消极态度,使得他们的心理长期处在失衡状态,这是构成复吸的主要原因之一。再有,吸毒者普遍地有自信心低、敏感、易怒、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行为与情绪。他们有很少去探究自己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改变。不管是内、外归因如何的不同,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都是自身对外界地投射。为了促进自身的认知与接纳,故设计这次团辅活动。


因而,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能否很好激发小组成员全面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将会影响到同频亲情帮教工作介入成为整个个案服务过程的落脚点,不仅让戒毒人员成为“身与心和合”的主人,更让亲情成为开启戒毒人员的心灵钥匙,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包容和接纳。


需求分析


(一)共性问题界定


社会工作者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形式对MLJW8301、MYYJ7702、MCXF7102、MWHF7502、MLZW8302、MCW8201等6名社区康复人员共性需求进行分析。从焦点小组访谈中发现,存在较多共同的问题,分析如下:


1、经过两年强制隔离戒毒,生理毒瘾已基本戒除,但因与前毒友还有一定的联系,存在着较大的复吸风险。


2、与家人、社会交际的关系存在“标签”化的影响,导致自我效能感较差。


3、后效应的融入社会脱节,逃避现实不愿面对,导致较大心理压力,自卑、抑郁、压力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4、无稳定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


(二)共性需求分析(根据访谈内容分析,存在高危情景复吸、自我效能感较差、不良心理情绪、就业难等问题,团辅工作的匹配度)


1、隔断毒友圈、净化环境的需求。这是小组对象目前遭遇的实际困扰,也是帮教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2、家庭治疗、满足家庭认同需求,帮助服务对象成功回归正常家庭生活。努力促使服务对象承担起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应有的责任,重建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


3、心理疏导、健全性格优化需求,改善服务对象心理健康问题,以建立良好的心理应对模式。找回信心,摆脱服务对象自我失败的角色设定,提高自尊获得感。


4、就业引导、阳光回归的需求。让服务对象重新接轨正常社会生活。


(三)优势与劣势(预估问题面向):


1、同类群体的问题应对经验分享,会更有说服力。

2、得到同类群体的肯定,使人更有成就感与自信。

3、学员之间互相学习,形成互相监督的良好局面。

4、个人负面情绪影响小组成员,甚至会被强化。

5、被同类群体歧视指责,让人更加无地自容。

6、毒史朋友圈关系重新构建,有聚众复吸的风险。


服务过程


团体辅导准备阶段:一是明确辅导的目的是预防复吸、提升自我效能感、恢复社会支持系统并促使服务对象最终成功回归社会。二是评量群体潜在的成员和支持性力量,通过SAS、SDS、一般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4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初步评估。三是通过约谈有意向参加团队辅导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初步确定小组成员。四是构成团队,工作人员采用问卷量表及焦点小组访谈最终确定有相似家庭背景、相似戒毒经历、10岁以内年龄差距、共性问题及需求的6名学员。五是根据共性问题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六是建立工作契约。七是根据此次团体辅导对象的身份敏感性、学员人数及开展活动的需要确定场地。


团体辅导形成阶段,主要是专业关系的建立。根椐群体动力学(团体动力学),在刚开始时团体成员初步相识,工作人员通过鼓励、关心、尊重、破冰小游戏来营造轻松的氛围。但是部分学员认为需求无法通过团体辅导获得满足。尤其是当一位学员在辅导期间再次被带往派出所进行毛发检测,并在派出所滞留24小时。学员们无法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非人性化管控”,学员的“习得性无助”心理被强化,对工作人员表现为极度不信任。为此工作人员认为通过单方面的心理疏导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工作人员通过资源对接,邀请市禁毒大队大队长直接与学员面对面交流,通过与权威人士的直接沟通,学员的顾虑消除了,工作人员也借此与学员建立了信任关系。


团体辅导过渡阶段,学员呈现出来的问题是迟到、缺席或者是中场退出、沉默、焦虑等各种抗拒形式。为此工作人员一方面强调遵守契约对达成团体目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认识并及时处理各种形式的心理抗拒,如通过个别谈话发现沉默的组员是缺乏自信,怕说出来的话不被他人接受,为此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句子或声音和姿势去鼓励学员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树立自信心,促使其改变保持沉默的状态。另外工作人员还对个别特殊情况进行个案跟进以确保后期团队辅导的顺利开展。


团体辅导工作阶段,学员之间彼此信任,能够互相学习困境应对经验,尤其是互相学习探讨如何避免复吸高危情景、就业问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问题。工作人员还邀请学员家属及朋友一起参与到团体辅导中,为重构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打下基础。同时工作人员积极回应学员的需求,链接各方资源,如主动联系市疾控中心,为学员开展一次戒毒医疗服务;邀请知名心理咨询师为学员开展心理辅导;为学员提供就业信息以及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另外,社会工作者还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学员完成自我探索、自我成长。


团体辅导结束阶段,学员对团体表现为不舍与留恋,学员对团体辅导比较认同,希望可以增加辅导的次数。同时工作人员认为团体辅导的目标已经达成,并提前告知团体辅导的结束时间。为了继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成立一个微信工作群,以便保持线上联系并提供跟踪服务。


成效评估


通过情绪、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后侧发现6名学员在这三方面的分值有所提升。现实表现为6名服务对象在情绪控制方面能力有所提升,在遭受挫败时,能理性处理;面对困境以及复吸高危情景时,能有效应对;家人关系以及朋辈关系得到改善。


服务对象对团体辅导的目标达成情况是满意的,认为通过团体辅导能够为满足学员共性需求提供便利性。


此项目以james g. barber的针对成瘾行为的社会工作理论,marlatt和gordon的预防复习模式,社会支持与处遇理论、主要概念及模式、精神分析理论为理论支撑并具体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项目价值与意义


    此项目设定预防复吸、提升自我效能感、重构社会支持系统为主要目标,以第三方社会组织身份介入,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政府“管控”与“帮扶”的双重身份的尴尬,做到有效回应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迫切需求,以此为突破口,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做到真正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工介入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禁毒领域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进程。此项目温岭市火炬禁毒志愿服务中心以第三方形式介入,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创造正式系统支持与非正式系统的支持。通过链接政府资源,以平等交流方式,极大程度上回应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深刻体会到被尊重的需求,政府部门也能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拉近距离。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此次实践,积极倡导政府职能部门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精准帮扶。


专业反思


    通过团辅活动的深入,能很明显地看到、体会到环境的重要性。刚开始尝试吸毒时的状态,基本是家庭缺乏关爱(或是另个极端家庭极度溺爱),自身无所事事,缺少人生目标及奋斗动力,社会上毒贩引诱。吸毒后,陷入恶性循环,被家庭拒绝(家庭是想用拒绝来威胁他戒毒),索性破罐破摔。当家庭接纳、关爱,与“毒友圈”环境隔绝后,基本上是一步步的走向正常生活。如何在戒毒阶段发挥家庭的功能,是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事半功倍的捷径。


    本次团辅活动的顺利开展,圆满结束,取得学员的赞赏,关键在于组织到位,在于计划周全,在于落实到位。同时,在开展当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人员在实施戒毒康复人员团体心理辅导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与探索;二是团体心理辅导案例的实践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发挥;三是基于辅之工作人员个案工作仍需进一步落实到位。总之,进一步推动实践工作案例,还有许多工作需做实做细。从社工工作以及心理咨询角度来说,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强化中心指向,重点在理论提升及扎实戒毒康复基础工作上下足功夫,以达到通过服务与管理来促进阳光回归的目的。从社会工作角度来说,要加强组织保障,强化部门合力,以宣传预防教育为先,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动全民参与,进一步增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后效应。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