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案例展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医院的应用
2019/06/03
2738

项目名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医院的应用

服务提供方: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心身医学科

机构名称:兖矿新里程总医院

项目周期:2018年1月至今

服务受益方: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所属领域:医院

案例摘要

在当前医疗模式由单纯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的阶段,我院心身医学科针对这一模式做了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了患者的心理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住院患者开展了团体治疗、在门诊开设了心理治疗门诊和健康心理查体门诊、对有会诊需求的患者开展了医护一体化会诊、对住院患者陪护开展了心理健康科普等工作。


通过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对心理疾患的防、控、治,符合目前国家倡导的大健康理念,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了百姓负担、提升了生活质量。


案例背景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党的十九大会议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患者生病就是一个引发心理问题的事件,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作为医疗机构应该践行这一精神,因为医院就诊患者是心理健康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高危人群。


二、当前医疗模式也在发生转型,有单纯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心理治疗是心理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在这个方面的工作一直比较薄弱。中医体系未发生如西医那样的专业分化,虽然典籍里有丰富的心理治疗思想和案例,但始终没有系统的理论。在西医内部,心理治疗学出现较晚,它是作为对单纯生物医学缺陷的扑救而正式形成的,至今现在也还没有统一的理论和完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术,数百种方法还处在发展变化、互相竞争而又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但尽管如此,心理治疗的价值却已经受到普遍的认同。现实是我国的心理治疗开展情况落后于生物精神病学,滞后于世界潮流,跟不上社会的需求绝大多数医务人员不知道为自己的患者提供这种重要的服务,精神科的工作游离于综合医院之外。据报道在我国开展这项工作比较好的医院,1994-1996年在48888名住院患者中为311名患者提供有记录的院内会诊400多次,总会诊率千分之六点四,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类似规模医院的会诊频度比该院高3-10倍。通过该数据说明我国医院生物医学模式尚未完全重视和执行。我们医院心身医学科针对这一模式做了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效的。


需求分析

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至少耗费了全球卫生资源的30%。与单纯躯体疾病相比,住在非精神科的抑郁患者小号医疗资源多2倍,费用多1倍,倍送往急诊科的次数高出7倍,有惊恐发作的患者,在急诊科看病的次数是单纯躯体疾病患者的10倍;其中70%的患者在确诊前曾经看过10个以上医生。伴焦虑症状的哮喘患者,短期住院次数比无焦虑者高3倍,酒精滥用者总体住院费用比单纯躯体疾病患者高2倍,但四分之一~二分之一的患者收治在急诊内科或外科时未被识别。在综合医院门诊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而其中仅有极少数的到专科治疗,一方面原因是识别度不高,另一方面原因是患者对于精神疾病的病耻感不愿意到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据报道在我国开展这项工作比较好的医院,1994-1996年在48888名住院患者中为311名患者提供有记录的院内会诊400多次,总会诊率千分之六点四,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类似规模医院的会诊频度比该院高3-10倍。通过该数据说明开展和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性。也说明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做为公立综合医院应该承担这个工作,是责任也是义务。


二、为了了解群众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我们设计了问卷。2018年1月和2月针对门诊就诊人群、在我院查体中心接受健康查体人员、住院患者和家属开展心理健康服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366份,收回12360份。分卷内容:1、你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吗?A、了解,B、不了解;2、你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吗?A、需要,B、不需要;3、你需要什么形式服务?A、微信群听课,B、健康知识讲座,C、团体活动,D、个体咨询.

结果如下:


TIM截图20190603165928.jpg


 通过分析问卷,我们了解到患者和家属需求,向医院领导汇报,征求医院领导同意和支持,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配合我们科室,开展相关服务。


服务过程


针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们主要是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针对普通民众和在我院出院患者开展科普工作。形式:


1、建立微信群,把微信群二维码印制在门诊大厅宣传海报上和科室宣传彩页上,针对来院患者和家属宣传该服务性质,对心理健康知识感兴趣的患者和家属扫码入群,我们科室人员每1-2周在微信群内利用微课形式分享心理科普知识,然后把讲课内容整理成文字转发到其他群和公众号;


2、心身医学科创建科室微信公众号,把二维码印制在门诊大厅宣传海报上和科室宣传彩页上,感兴趣的患者和家属扫码关注,公众号内定期推送心理科普知识和心身疾病相关知识;


3、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落实十九大精神,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社会心态,我们公益到社区、单位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心理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提升员工积极心理资本建设、积极婚姻家庭关系调试、亲子教育、老年人心理关怀、人际关系建设等。


二、针对医院患者开展个案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


1、本科室住院患者。我们科室所有住院患者只要本人有意愿,都给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包括个案和团体两种形式。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给予宣教,讲明心理治疗形式种类,征求患者意愿,根据患者意愿安排团体治疗和个案治疗。团体治疗有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满足不同患者需求。参加者均签署心理治疗协议,协议内容参照心理治疗师教材内容结合科室特点制定,内容包括心理治疗概念、心理治疗的范围、心理治疗的原则,特别是保密原则、治疗师的权利和义务、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收费标准等。


2、门诊患者。门诊开设心理治疗门诊和健康心理查体门诊,满足门诊患者需要。我们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心理查体套餐,有儿童套餐、青少年套餐、中年人套餐、老年人套餐供患者自愿选用。同时我们把查体套餐向企事业单位推广,凡是在我院进行心理查体者均可享受优惠团体活动。根据心理查体结果筛选高危人群,反馈到本人,给出建议和治疗方案。


3、其他科室住院患者开展医护一体化会诊。兄弟科室根据病情发出会诊邀请,我们科室派出

一名医生和护士一起会诊。一般科室会诊都是医生自己参加,我们安排护士陪同医生参加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不能转到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我科护士可以告知相关科室护理人员护理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量表评估和专科护理文书书写,协助兄弟科室对患者进行自杀风险评估,筛选出高风险人员,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药物治疗者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和副作用观察,根据患者意愿同意心理治疗者这些科室患者可以到我们科室参加团体活动和个案治疗。

三、对住院患者陪护和家属做好心理健康科普工作。长期陪护心身疾病患者的家属,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感染。据有关报道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社会支持少,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需要心理干预。我们科室对陪护和家属开展心理健康知识需求问卷调查和心理健康相关问卷评估,采取自愿参加原则开展团体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四、取得领导支持,医院在全院临床科室设立兼职心身健康宣传员。负责本科室病人和家属的心身健康科普工作。心身健康宣传员定期到我们科室接受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开展工作,这样相当于心理健康工作全覆盖。


成效评估

  1. 提升了普通人群和患者对于心理问题和心身疾病的识别意识和水平,减少了漏诊率和误诊率,增加了心身疾病科患者就诊人数,提升了医院影响力。


2.专科医护人员提升了对于心身疾病识别度,减少了医患纠纷隐患。开展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后我们医院邀请心身医学科会诊率同期增加了20%。


3、患者满意度同期由90%增加到98%。


项目价值与意义


一、社会层面:通过普及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普通人群对于心理疾病知识的识别程度,增加了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促进了家庭和谐进而促进了社会稳定,将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医院层面:


1、医院社会效益:院外:公益宣传科普知识对于医院来说服务群众,建立了好口碑,扩大了社会影响。院内:探索和实践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可以在兄弟医院推广。全方位为患者服务,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患潜在纠纷。通过科室间会诊是患者缩短住院天数,及时转诊和处理相关这方面疾病患者,为其解决求医无门,诊治无方的痛苦,减轻临床各科困难。


2、医务人员:提升了心理健康服务理念,通过医嘱和会诊行为,传播了新医学模式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影响了各科在服务太多、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方面的观念和做法。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收获了患者的认可,改善了医患关系,提升了职业价值感。特别是护理人员,从单纯的发药、打针机械工作拓展到会讲座、会带领团体活动,提高了综合素质,激发了职业自豪感,我们科室护士职业倦怠感明显低于其他科室。


三、我们开展的这个模式实现了对心理疾患的防、控、治,符合目前国家倡导的大健康理念,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百姓负担、提升了生活质量。


专业反思


  1. 心理学工作者自身需要较高的人格修养,需要对于心理工作的热情,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医护人员要事先沟通征求本人意愿,不能强迫从事这样工作,否则影响效果;

2.针对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满足服务需要,争取科室人员半数以上会开展团体讲座和带领团体活动;

3.对于患者资料注意保密,妥善保存资料,签订保密协议,增加参加人员的安全感,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纠纷;

4.注意宣传策略,应该安排认真负责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工作,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5.对于工作和服务效果应该加强评估资料的收集,提升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思维,力求严谨。

6、开展这个模式应该争取取得医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取得职能部门的配合,这样可以节约科室人员在组织和协调其他科室方面的精力。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