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却突然让父母不省心?很可能是【青春期延后】在作祟!
2018/12/07
1834

180的个头,帅气的面庞,语速很快,说话时兴奋起来能够达到正常语速的2-3倍,自称“人来疯”,因为听课的学员越多,自己发挥就越好。初见面时,总会想让人猜猜年龄,很少有人想到,这位帅气多识的副教授马上就要50岁了。

黄政昌

没错,我说的就是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和强迫性人格障碍专家,黄政昌博士。


在第12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黄老师着实火了一把,演讲之后被学员团团围住,在我们会后进行的演讲满意度调查中,对黄政昌博士的好评也是高居榜首。


在会中和一位台湾地区的同行聊起黄老师,他说,在会中听了不少台湾学者的演讲。黄政昌博士(以下称呼为黄老师)对于大陆咨询师和家长情况非常了解,看来在这个方面做足了功课,所以他的演讲对咨询师来讲专业度足够,家长也可以听懂,十分接地气。


对黄老师的采访安排在会中第二天他的演讲之后,看得出他有些疲惫,不过面对摄像机聊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立马就切换了状态,容光焕发,侃侃而谈。


黄老师是台湾少有的拥有咨商心理博士学位,又同时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从事过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教授,这使得他在青少年咨询领域经验丰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直到现在,黄老师每周也会接一定量的青少年个案,保证自己的咨询敏感度。



在采访中黄老师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


青少年往往被家长、老师带来做咨询,他们有着自己的诉求,但咨询师一旦以家长老师的诉求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那就等于把青少年拒之门外了,他不会再想来第二次。


比如说一个孩子对家长说自己不想上学了,家长的第一反应会是“不上学怎么可以,不上学就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没办法成家立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对这些产生排异反应。若咨询师同家长持同样的立场,采用说教的方式要得到青春期孩子的认同,效果可想而知。


面对惧学、厌学的青春期孩子,咨询师要能够充分理解和共情青少年,问问他们为何不想去上学,要和他们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去面对和解决青少年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其实这也是在给家长的一个建议,为何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心事不愿意和家长说,因为他们总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好像是忘记了,自己也同样经历过激荡叛逆的青春年代。


同样老师提到了曾经在豆瓣聚集12万人,讨论亲子关系的“父母皆祸害”小组,网友们控诉父母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其中不乏有极端案例。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以“爸妈也是第一次当爸妈”这样的理由去搪塞自己,保持学习的态度,积极充实自己,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那有没有不经历叛逆的青春期呢?


有一类父母,他们很有“先见之明”,他们把成长的标准路径告诉孩子,哪里有坑要绕开,哪里的弯路可以有最近路径,什么事情要如何处理等等…… 殊不知,如若孩子在青春期不经历个体分化与自我认同,以及种种的矛盾冲突,毫无波澜的度过,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黄老师提到一个案例,35岁的女性,刚生孩子不久,与家人各种冲突与不可理喻,先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问到案主的妈妈,提到孩子从小到大一直特别乖,特别听话。结合种种临床表现,该女性最终的临床诊断为:青春期延后了20年。


无论是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还是其他的心理学家,均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错过了没有经历,迟早也会补回来。


黄老师的女儿15岁,正值青春期,他对女儿的期待是自信、独立、快乐,并且会像她传递无条件的爱,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永远不会放弃她。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