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感悟|关于心理咨询,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思考方式?
2018/08/30
1228

作为一个咨询师,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工作坊,该何去何从?何处去找到一个更为灵活的方法论?如何去打开一个更宽阔的视野?如何在这焦躁的时代里寻得一方稳稳的心灵的根基?又如何去获得更好的发展与完善?
 
我想,我在第12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得到了启示。
 
一.专业

关于如何衡量一个专业人才?刘锋老师列举了三个条件:

一是衡量他专业以外的知识面有多宽;
二是看他在本学科里有没有创造性的东西;
三是看他有没有解决过什么实际问题。
 
感悟:所有创新大概都有着跨专业的视角,也有着本专业的精深。我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既要进入本专业去深耕,又要跳出专业看看社会的需求,以及其他学科带来的启发。

弗洛伊德基于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开创了人意识层面的能量系统定律,开创了精神分析学说。在一个专业里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进入其他学科看一看,说不定可以得到启发。在一个行业里遇到困境的时候,也许其他行业的某些思路,也可以带来新的思考。
 
二.境界

曾文志教授说:“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三个层次中,心理咨询最大的挑战是“见众生”,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问题。

见众生就是学习同理异己,学习如何去重新理解一个人,帮助个案从苦痛中解脱,将苦痛变成积极正向的力量,发挥咨询师“拔苦予乐”的功能。
 
感悟:了解自己容易,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容易,环境中的其他人,是一个区别于自己的“异己”。

心理咨询如此,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在生活中,即便是在亲密关系中,在父母子女的关系中,也会面临矛盾冲突,在冲突高峰的结点上,那个亲密的人,也是一个“异己”。

“见众生”,很难,但要去做。
 
三.痛苦和困难

蔡丽芳教授:没有胃痛,就不知道胃在哪里,没有肝肠寸断过,就不知道自己的痛点在哪里,遇到困难的时候,停下来看一看,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长处、劣势、盲点,了解自己的生命历程和个人风格,将其融入自己的咨询风格中。
 
感悟:在现有的心理咨询领域里,理论和技术其实是一样的,都基于同样的学理以及操作。

那么,学习到一定水平后,人与人之间能力如何区分高下?如何体现差异化?以及个人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最终,我想,会体现在个人化的部分,而个人化最终是跟个人的经历相关,跟个人所体验到的生命的深度和厚度相关。

有一句话说:“孤独使人高远,痛苦使人厚重。”作为咨询师,所有的际遇和选择,让自己成为独特的自己,是个人的财富,善用即为优势资源。

四.读书

蔡丽芳教授:有时候学员上课的时间很多,但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的时间很少,仰赖老师的教学,以及跟老师的交流。

大家需要明白的是:站在台上的老师是老师,每一本书都是老师,除了认真听课,也要好好读书,有时候好好读一本书,比去别的地方游学十天收获更大。
 
感悟:多么中肯的建议。心理咨询行业里,听课太多而看书太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家容易被焦虑感包围,而缓释焦虑的途径是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工作坊中,却忘记了一个廉价而有效的途径:读书。
 
五.基本功

廖凤池教授:学习心理咨询就像学习武功,不仅是学习武功的招式,同时也要提升内力,否则会买空卖空,对来访者的帮助也不会是最大的。

人的问题背后有很多人性观、哲学观,非常需要沉淀,不是姿势一流、招式很漂亮,就可以做得很好。

咨询师需要静下来,沉下来,真诚陪同关注共情跟他在一起,真正的咨询师培训,是在训练人,而不是教给技术。
 
感悟:静心学习,打好基本功,是根本。
 
六.优势

连廷嘉教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最棒的,有焦虑是很正常的。不要想象自己很强,而是要变得很强。咨询师需要有两种能力:一是发现来访者优势的能力;二是培养来访者优势的能力,做到这两点,功力至少增长半年。
 
感悟:面对人际关系、社会评价带来的焦虑时,不要停留在负面感受中,强大自己吧。
 
以上任何一点,我想,只要做到极致,就会功力精进。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就这样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更多,领悟更多。。。。。。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