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婚姻-家庭,我们要创造良性循环的情感环境
2018/08/20
2149

【陆小英: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1534731001728815.jpg
陆小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博士
中国婴幼儿考评管理中心
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程研修班及高级课程研修班讲师


陆小英老师在大会现场为参会代表分享了《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整个会场座无虚席。陆老师主要从情绪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幼儿的常见的情绪及处理策略、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分享。

一、情绪是借助外部的情境而引发的,外部情境不好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而管理情绪。

二、 幼儿的常见情绪

1、害怕

孩子害怕什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能的恐惧(如巨大的声响)、出生后4个月后产生直觉或经验想联系的 恐惧、6个月后出现怕生、2岁后开始出现预测性恐惧。如何处理孩子的害怕情绪?逐步降低孩子对所害怕事件的敏感性;增强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期;帮助孩子掌握放松的策略;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2、愤怒

孩子为什么会愤怒?往往是遭遇挫折、失败;其他负面情绪的放大;家庭中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失当等。那么如何处理孩子的愤怒?提高儿童处理事情的能力,允许适度宣泄;代币管制;合理奖赏,惩罚或奖赏都必须得兑现,对事不对人;父母做愤怒情绪控制的表率,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负性情绪的替罪羊。

3、违拗

这种现象在2岁左右出现苗头,3—4岁高峰,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如何应对孩子的违拗感?尊重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给孩子话语权;让孩子做“选择题”;使用积极的正面语句表达规则。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1、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情绪。
2、教会孩子掌握自我调节的策略。
3、积极主动向专业人士求助。

1534731041819227.jpg

【杨志:基于脑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儿童认知和社会能力精准测量】


1534731087237363.jpg

杨志
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


我们已经来到了大叔据时代,但是心理咨询还缺乏测量的科学性。说起测量,我们的数据从哪里来?常用的生理数据包括脑电波、眼动、心率变异等。

人们通常表达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并不代表他们就是这样想的,因为大家会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但是测量脑电波,就可以准确的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比如,高达90%的消费者说喜欢下图中的黑人,而事实上在脑波图中显示,被试对黑人镜头产生的是消极的情绪反应。运用这些测量手段,就可以精准的得知被试或来访者的真实反馈,对于不怎么会表达的小孩子尤其适用。

研究得知,我们个体的差异性,就在于给不同刺激时,神经连接的方式不一样。当用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做研究发现,脑内部负责每一件事情的功能网络连接,主要差异在于基因,而不在于环境。这些发现对于教育的启示就是,不必着力发展某一项能力,而是可以着力发展能力的综合。

有一种潜在的训练方式帮助孩子提高社交技能,就是如实反馈,把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孩子。越小的孩子反馈的越及时越好,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一堂课或者一阶段给一次反馈。

我们都知道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你们说是妈妈的脑活动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还是爸爸的影响更大?其实不同的家庭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个体差异的测量,来看不同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不同强度、以及不同情景下对孩子的影响。

1534731106999516.jpg


【儿童发展论坛:儿童认知、情绪、行为与社会化发展讨论】


1534731157546614.jpg
马春树、杨志、林思恩


时代发展带动科学的进步,脑神经研究、儿童发展等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知识的积累对于儿童早教与潜力开发等很多父母关心的教育领域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让很多父母感到困惑:到底怎样才能科学、正确地教育儿童?

为此,杨志博士、马春树博士和林思恩博士针对儿童发展这个热点领域,从因材施教、多动症儿童和儿童注意力与社交能力教育三个角度谈“科学育儿”,并与在场代表进行了深度互动。

杨志博士谈到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独特的个性,因此对待儿童最好的教育就是依据其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所以未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个体差异化”教育是两者需要共同去到的方向。马春树博士则针对当今时代儿童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动症”进行报告,他指出多动症是儿童一种常见的、发育性的、持续终生的疾病。

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多动症儿童,他们都是可以完成所有行为的发展的,只是完成时间的早晚不同,父母需要耐心支持孩子。林思恩博士对父母在对儿童专注力和社交能力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进行澄清。


1534731261932012.jpg


【青少年学习能力发展论坛】

1534731326897140.jpg


朱淑玲、张雯、周宏、王新民


学生的学习一直是教师、父母最为关心的话题。教育也成了父母最为焦虑的一件事,恨不得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生怕因为自己的过失与疏忽而让他/她输在起跑线上。

朱淑玲老师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展青少年学习能力发展论坛,帮助父母、老师了解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实现成功人生。

朱老师从父母的焦虑为切入点,以高考报志愿为例,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和各位老师、家长互动探讨,指出一个孩子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进而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采取正确的学习策略,运用自我调解的方法,才会充分调动内在动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而朱老师的团队研发出来的6s学习策略就是一套帮助孩子明白“我该如何学习、我要学习什么、我该如何学习”三大核心问题,让孩子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少走弯路。

朱老师和助教张雯老师、周宏老师、王新民老师,分别从四个常见的话题:如何对优秀的学生进行指导、如何对普通学生进行指导、如何对思维单一惧怕写作文的学生进行指导以及解决学生厌学、偏科的问题来讲述教育过程中的正确观念与具体可行的方法。参会代表纷纷感慨受益匪浅,教育也真不是太难的事,关键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方法。


1534731352889177.jpg


【婚姻情感论坛:婚姻、情感、婆媳与亲子】

1534731397237916.jpg


王金丽、王英梅、黄政昌、傅嘉祺


在婚姻情感论坛中黄政昌老师分享了《青少年真的有问题吗?还是父母有问题?》,黄老师告诉大家父母理想中的青少年样貌和现实实际生活中青少年的样貌大相径庭,针对这种期待不一致,父母需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青少年作为自我认同、探索的关键期,在与青少年沟通时,父母师长要做的就是好好陪伴他、鼓励他去探索,而不是要ta赶快做决定,或直接帮ta做决定。

王金丽老师分享了《婚姻,是了悟人生的道场》,用四句话分享给各位参会代表她关于婚姻的了悟:婚姻不是靠单纯的荷尔蒙维持;伴侣不是用来满足你的需要的,尽管是关系非常好的伴侣,也做不到。当你这样期待时,你就把伴侣当成了完美父母;孩子不是我们的复制品;出轨不是离婚的必然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彼此断了联结。

傅嘉祺老师分享了《华人文化脉络下的情感勒索》,傅嘉祺老师从日常生活场景让在场的参会代表觉察自己是否被情感勒索或勒索别人,并分享给大家情感勒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应对?

王英梅老师分享了《婆媳之间的恩怨何时了》,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得觉心理学视角分享了如何化解婆媳矛盾,她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基于家庭的现有资源做出选择,并对这个选择负责任。当家庭中的人处理好了自我的关系,把你和我的关系变成我们,然后变成咱们时,婆媳就不可能是战争,家庭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1534731423336663.jpg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