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速递】心理咨询伦理新思路——含摄文化伦理观
2018/04/23
1442

    为什么要研究含摄文化的伦理观?


    有研究指出,在2003-2007年间,心理学六大领域的主要期刊发表的文章,有68%的研究受试者是来自美国,并且其中96%来自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欧洲、北美、澳洲或以色列;人口比例仅占世界人口的12%)。

 

    也就是说,过去西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可能是建立在一个「怪异」的样本(WEIRD sample:西方的-Western,受过教育的-Educated,工业化的-Industrialized,有钱的-Rich,民主国家的-Democratic)之上, 这是需要加以反省与检讨的。

 

    「心理学必须面对一个新的现实,那就是非西方心理学的觉醒,这是基于每一个文化,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学适切性,并与其历史与文化的根源具有一致性」。

 

    因此,含摄文化的心理学(culture-inclusive psychology)或是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 psychology)提供了心理学与谘商研究的一个新思路。


    本土心理学的知识论,目标是依循文化心理学的原则:「一种心智,多种心态」。含摄文化的心理学,希望能够建构既能代表普世的人类心智,又能表现特定文化人群的特殊心态之心理学理论。


    方文化的伦理观

 

    从西方文化的伦理观来看,什么是「伦理」?「伦理」可说是人际角色关系中,互动行为的规范;什么是「专业伦理」呢?「专业伦理」则是专业人员的专业人际角色,与他人互动行为的规范。

 

    「专业伦理」规范了专业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与其所服务的当事人,以及与其他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行为与关系。「专业伦理」是助人专业用以建立社会大众公共信任之基础, 是助人专业的核心价值。

 

    从西方的观点来看,助人专业伦理的核心概念就是:当事人的权益与助人者责任。西方专业伦理的出发点,是在维护伦理的基本原则或当事人的权益:


    当事人有五大权益:自主权(autonomy)、受益权(beneficence)、免受伤害权(nonmaleficence)、公平待遇权(justice)、要求忠诚权(fidelity)。

 

    相对于当事人的这五大权益,助人专业人员则有:专业责任(professional duty)、伦理责任(ethical duty)与法律责任等三大责任(legal duty)。

 

    这是过去心理学界在偏重西方哲学观点的基础上,以对助人专业伦理意涵的探讨重点。西方文化的伦理观(western culture-inclusive view)是从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出发,强调外在客观的理性规范。这是我们过去习以为常地,所引用的西方文化的伦理观。

 

    但是含摄文化的思路,由华人文化的观点加以探讨,可有助于我们以更多元、包容的角度与格局,来审视深具文化敏感度的伦理主题。


    华人文化的伦理观

 

    当我们开始以含摄文化的观点,来思索含摄华人文化(Chinese culture-inclusive)的伦理观点,我们重新再问什么是「伦理」?

 

    儒家文化的观点所谓庶人之伦理, 也就是一般人的自我修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文化的观点所谓士之伦理,也就是专业人士的自我修为,强调「弟子,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


    其中文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是儒家的专业学科知识,意指儒家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要先完成「亲仁」之前的伦理学习;儒家所强调的「仁」,正是伦理的要求。 在儒家文化的眼中,伦理先于专业。

 

    《论语.述而篇》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明白指出先强调「志于道,据于德」的修身工作,然后是「依于仁」的落实于待人处事的生活实践,然后才是「游于艺」的致力于专业学术的学习。

 

    从《论语》 的篇章里所彰显的儒家伦理观,特别强调「仁」是从修身到落实生活中与他人相处的实践关键,「仁」是人际互动的法则,也就是从主观「道德」落实到客观「伦理」 的关键。掌握了这个人际互动的关键,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彰显其价值。

 

    在华人的文化里,专业伦理是放在专业知能之前考虑的,有了专业伦理的人际互动法则与行为实践的关键,专业知能才能发挥落实道德的实践功能。


    表现出德行,是华人文化的专业伦理观,也就是道德(志于道,据于德)先于伦理(依于仁);而伦理(依于仁)先于专业(游于艺)。先有仁心、后有仁术。

 

    但是,儒家如何去修持道德与伦理呢?


    《论语.里仁》有一段孔子与曾子的精采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宋朝大儒朱熹加以注解说「尽己之为忠,推己之为恕」《论语集注.里仁第四》

 

    原来儒家所强调的忠,即道德, 其核心的修为工作在「尽己」,也就是自我要求;儒家所强调的恕,即伦理,其核心的修为工作在「推己」,也就是善待他人。

 

    就助人专业工作而言,从助人者德行的自我修为的「尽己」工夫开始,进一步要能做到善待当事人以保护其权益的「推己」功夫的目标。这是华人儒家文化对专业伦理意涵的探讨重点。


    西方文化伦理观与华人文化伦理观如何整合?


    王智弘教授对此有诸多见解和探讨。王智弘教授,系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辅与咨商学系所专任教授兼系主任、婚姻与家族治疗研究所所长;专长于心理咨商伦理、网络咨商及员工协助方案等多个领域,是台湾名副其实的实战派专家。


    王教授已确定出席第12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届时将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工作坊。期待王教授能为“社会心理服务的新时代”也带来新思路。


    本文内容选自  王智弘(2013)。积极投入含摄文化理论建构:以助人专业伦理双元模型为例。台湾心理咨商季刊,5(3),vi-xi。


第12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社会心理服务的新时代


    六大分论坛


  1. 新时代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创新与产业发展


    2.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胜任模型与专业成长路径


    3.家庭场景下的心理学应用与产品创新


    4.学校场景下的心理学应用与教育产品创新


    5.“自卑与超越”——EAP及其他


    6.心理学+人工智能


举办地点


十二届大会.jpg


碧桂园凤凰酒店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