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导张学新应邀出席第八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并作演讲
2014/04/17
2225

大会组委会4月16日讯: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导张学新应邀出席第八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并作演讲


张学新: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导,美国心理学会本土心理学工作组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脑科学和中文阅读,发现汉字特有脑电波N200,提出汉字拼义理论,提出公评审稿方案,提出海量高考方案。曾任香港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学新教授是中科大少年班物理系本科,中科院生物物理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耶鲁大学和香港大学博士后。曾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并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均为使用脑神经科学技术研究汉字信息加工,发表SCI论文多篇。

对于心理学能否把脉汉字,张学新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全新角度入手,颠覆了汉字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学说,证明汉字是独一无二的视觉文字。他更提出“汉字完全不可能拼音化,也根本没必要拼音化。”香港中文大学今年2月为《科学通报》论文的发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主要报纸包括《苹果日报》、《东方日报》、《明报》、《文汇报》、《大公报》等均给予大篇幅报道。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报》和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对该成果均给予头版报道。《南方日报》、《解放日报》等也随后给予报道,得到全国很多媒体的转载。

他提出汉字拼义理论,首次指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义文字,与拼音文字构成人类文字最高发展阶段仅有的两个类型,地位不相伯仲。此外,张学新利用先进的神经科学技术,发现一个中文特有的脑电波,只在中文读者阅读汉字时出现,阅读拼音文字时并不存在。该发现清楚表明汉字是视觉文字,并彻底纠正一般人心目中认为汉字是象形文字的错误观点。此两项研成果确立了汉字的科学基础,大大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及语文教学的质素。

2011年,张学新教授在全国三十多个学术单位介绍其研究成果,备受语言界及心理学界推崇,认为这是中国心理学及中文研究领域近百年来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中国学术界带来了荣誉。

除此之外,张学新教授提出海量高考设想,他认为,高考主导了中小学2亿学生的基础教育,也深刻影响着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但高考导致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严重冲突,使中国整个教育体系陷入极大的困局。开放式海量高考的新方案,试图在保留高考核心价值的前提下,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使高考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质的飞跃。内容上,采用公开化的海量题库,考试范围突破中小学教科书的局限,扩展到现代社会学生所能接触和理解的所有知识,题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形式上,采用基于心理学现代测试理论的自适应考试,突破“千人一卷”,实现高效、精准的个性化测试。海量高考能彻底打破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引发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真正带来全社会期盼已久的素质教育。

张教授所提出的海量高考方案曾巡回在各个高校演讲,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同时,也引发关心中国教育的有识之士对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

听张学新教授演讲是一种享受,他表达清晰富有逻辑,层层推进,沿着他的思路思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他观点鲜明,但理性、平和、洒脱与缜密,却一点不失真诚和热情,是一位知识全面,思想站在高绝处的学者。



【相关文章】

海量高考——一种全新的高考改革思路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