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保健与书法治疗——高尚仁
2014/09/22
2196

 

  摘要

  本文综览了中国书法的心理学研究。(1)首先介绍中国书法之心理特性。研究包括 生理, 心理变化, 情绪, 感知, 认知, 动作及应用和临床治疗.(2),我们在研究及临床的实用上,以书法治疗的系统方法,与当今主流医学的治疗方法, 实证的做了对照探讨,包括:生物反馈、针灸、药物、静坐, 和肌肉放松训练. (3) 书法治疗本着「证据为本」的理念及规范展开了.临床检验, 过程符合国际临床检验的要求, 医院共有四家. 治疗项目包括: 精神分裂症, 鼻咽癌症, 痴呆症及神经症. 项目都十分成功,都呈现具体疗效. (4) 我们发展了一套(生物反馈书法治疗仪器」的技术; 为了提升书法治疗的学术性及专业性,我们开设了研究院书法治疗文凭课程; 推动了国际书法治疗学会,旨在推广书法书写, 对身心健康与治疗的科学,技术,医疗与应用。

  引言

  书法(中国书法)是通过手运软头毛笔进行的汉字书写,历史上这曾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以往的书法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追随大师的体验进行书写和艺术鉴赏。在过去三十年里,我们从几个心理学维度研究了中国毛笔书写的心理过程。

  汉字及其结构

  毛笔字书写的心理学观点

  中国毛笔书写包含了一个对字符元素的视觉空间结构化的过程。汉字在一个人们想象出来的可细分的正方形里完成笔触、构形、间距和构架。一个字的形成需要按照既定的汉字样式进行题写和调整(Billeter, 1990; Kao,2006)。

  书写行为包括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和认知活动。书写中运动控制和毛笔操控是因字形而异的。于是在一个动态的书写过程中便形成一个由心、身和字交织而成的整体(Kao, 2000)。 汉字的组织需要特定的几何特征,包括连通性、闭合性、朝向性和对称性等拓扑原则。书写中,这些特征使书写者的知觉、认知和身体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表征(L. Chen, 1982; Kao, 2000)。 为了强调在任何语言中的毛笔字书写行为的作用,我们提出一个基于研究的一般性框架(Kao,1999)。

  (1).书写者的知觉、认知和运动通过反馈进行调节,并在一个动态书写任 务中,通过书写者的身体与汉字连接的交互过程得到整合。汉字的视觉空间特征影响著书写者在书写过程的认知和动作活动(Kao, 1973; Kao, Smith, & Knutson, 1969)。

  (2).身体-汉字互相锁定的状态涉及书写者对汉字的构形的投射与其身体的生理变化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应性。在这一连接中,人们对汉字的视觉-空间模式是千变万化的,并对某些汉字表现得更显著,因而也造成了书写任务复杂度的差异(Kao,Shek, & Lee, 1983)。

  (3).身体,作为书写行为的参照,根据汉字的几何特征进行运动,形成与之相应的书写运动模式。由于所有的文字在其结构上共有特定的几何性质,中文书写的基本原则在中文和英文之间是共通的,如书写行为中的运动控制的变化。这种共通性使从汉字书写研究中获得的发现可推广到字母和其他书写体(Kao, l983: Lui & Kao, 2004)。

  (4).由于笔尖的柔软性,书法行为涉及一个对书写者书写过程中的知觉、认知和生理变化产生强大影响的三维运动。这种影响也会根据书写控制模式,即描摹,临写和自由书写,而发生变化(Shek, Kao, &Chau, l986)。

  (5).在汉字构造中,毛笔的操控产生不同大小、形状和方向的二维笔划。书写者的任务是运行毛笔来展现记忆中或字帖中的既定的笔划模式。这就类似于一个驾驶员通过使用汽车的前轮作为指针探测其相对于道路的空间移动来操纵汽车(Kao & Smith, l969)。书法书写的指针则是毛笔尖。

  (6).正方形是一种完美的几何形式,它涵盖了诸如洞、线性、对称性、平行性、连通性和朝向性的特征。一个汉字刻画了一个想象中的正方形。有了正方形和汉字暗含的一致性,汉字可在其几何特性中变化。这些固有的特性对汉字阅读和书写中的认知效果起促进作用(Chen & Kao, 2002; Kao, 2000; Kao & Chen,2000)。

  (7).伴随书写的身心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指端脉搏、肌电、脑电、皮电和皮温等(Kao,Lam, Robinson, & Yen, 1989)。

  (8).伴随书法练习的认知改变包括诸如文书速度和准确性、空间能力、抽象推理、数字广度、短时记忆、图像记忆及认知反应时的能力(Kao, 1992a)。这些变化会有所不同并且受整个动作编序以及汉字的次级编序成分的影响(Chau, Kao, & Shek, l986; Kao & Goan, 1995)。

  (9).汉字书写风格的变化反映了汉字的独特形状和笔划构成。不同书法风格和字形形式下书写的汉字将导致书写者不同的行为反应(Kao, Mak, & Lam,1986a)。

  汉字几何对于视觉认知的影响

  中国文字不同的几何特征可能影响书写者的结果 (Kao, 1999)。为了验证不同汉字的视觉属性是否会影响中国字的拼写过程,我们设计了两项实验 (Chen & Kao, 2002)。在第一项实验中,我们假设汉字的视觉属性可以促进文字的拼写过程。「视觉-空间」的属性分为线性,平行性,封闭性及对称性等四种; 实验对象为四年级学生。我们记录学童对于个别文字辨识的反应及正确性。结果显示,具有较多「视觉─空间」属性的汉字比具有较少「视觉─空间」属性的中国文字, 能更快建立视觉认知且产生较少错误; 实验对象的认知反应与文字中「视觉─空间」属性的数量成负相关. 结论:中国字的几何特性的多寡会直接影响人的感知及认知过程

  第二项实验(Chan, 2000),我们比较「外型接近正方形」和「外型接近长方形」两组中文字在视觉认知过程中的不同。我们发现受测者对「外型接近正方形的文字」做出反应所花费的时间短。另一项实验研究汉字中笔画连结的角度大小是否会影响认知过程 (Kao & Chen, 2000)。我们发,大学生对于较小角度的字有更好的认知能力。

  近期的实验里,我们比较阅读汉字和阅读汉语拼音字时大脑皮层的功能位置 (Chen, Mathews, Kao & Fu, 2000;)。透过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 (fMRI) 技术,我们发现:虽然有些时候阅读汉字和阅读汉语拼音共享相同的皮层区域,但阅读汉字比阅读汉语拼音需要使用更多不同位置的皮层区域才能读出同样声音的字。我们发现,两种不同的文字符号,由于其型态和复杂程度不同,所刺激的皮层区域因而相异.( Li. Feng, Kao, Shen, Tang, Jiang & Chen, 2002)。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所提出书法具有激活及促进认知的假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汉字几何对书法练习的影响

  汉字类似的视觉─空间效果可以透过观察书法练习带来的行为改变得到验证。进行3个相关实验来验证这项假设.

  第一个实验中, 我们比较受测者接受书法训练前后在TOVA 注意力测验中的表现,来检验书法练习对注意力的影响。实验对象为中学生,实验期间六周。结果显示,这些青少年的注意力在书法训练六周后,明显比书法训练四周时进步。

  第二项实验目的为文字中对称及非对称特征,对于书法在影响视觉空间能力上的表现。此实验以大学生实验对象,利用 Multiple Aptitude Test(MAT) 中 2-D及 3-D 图像为标的,学生在接受书法训练前后对平面或空间视觉认知的影响。我们发现,进行书法练习后,受测者无论在2-D或3-D测验的表现, 都有显著的进步。

  第三项实验中,我们探讨书法书写是否会影响空间关系的能力。我们以具有细长笔画的中文字为测验标的。利用MAT的空间关系分测验来比较书法训练的结果。我们发现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受到书法书写正面影响。

  总结来说,这一系列的研究, 已初步确认我们对书法可以促发认知活动的一般化假设:中文书法具有视觉─空间特性, 书法训练会影响人的认知活动。( Kao, 2010 ).

  书法书写对认知活动的影响

  我们透过实验以探究书法对于感知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我们以受测者在书法书写过程前后所作「区分性向测验 (Differential Aptitude Tests, DAT)」的表现为指标。研究发现,受试者在接受书法训练后,文书能力、速度及准确度,抽象推理能力及空间记忆能力,都显著超越接受书法训练前的表现。

  这些发现仍然支持我们的假设:书法书写可以在某方面加强人的视觉感知及认知能力。透过脑电波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的测量数据,这项假设得到更进一步的支持。实验中,每一位受测者的脑电波活动都由一台32频的脑电波ERP系统作连续记录。受测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30分钟书法书写训练,而另一组受测者在此30分钟内处于休息状态。我们发现,受测者在接受书法训练后所测得的脑部皮质觉醒及激发活动,远比接受书法训练前所测得的脑部皮质觉醒及激发活动大;而处于休息状态的另一组受测者则没有这种变化(Kao, Gao, Miao & Liu, 2004)。

  书法书写的心理生理影响

  我们透过一系列的实验测量并记录受测者在进行 CCH 过程中的各项精神及生理反应 (Kao, Lam, Robinson & Yen, 1989),.并将结果分述于下:

  (1) 呼吸及心跳频率。本实验中,我们以心跳间隔 (Inter-beat interval, IBI 指数) 作为心跳指标 (IBI指数增加代表心跳频率趋缓) 。结果显示,受测者的心跳频率在开始书写后的10秒钟内即开始下降。此外,无论是换气间隔或吸入呼出比例两者都显示:相较于正常休息状态,受测者在书写过程中有更好的呼吸控制。

  (2) 血压。本实验中,我们测量并记录受测在书写过程中 BVP指数的变化。受测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具有十年以上长期书法经验的人,及没有书法经验的一般人。具有十年以上长期书法经验的受测者,他们的血压无论在书写前、后、或过程中,都较没有书法经验的一般人为低;即便是没有书法经验的受测者,他们在书法书写后所测得的血压也比书写前所测得的血压低。这项结果显示:中国书法练习对于降低血压具有长期和实时的效果。

  (3) 脑电波活动。本实验中,我们测量书法练习CCH对受测者脑电波活动所产生的可能影响。在进行书法练习过程中,受测者右脑中的脑电波活动明显大于其左脑中的脑电波活动。这项发现初步证实了我们过去对书法书写活动所做的假设:书法书写活动是一项受右脑控制为主的「视觉—空间」活动,有别于左脑所控制的语言活动。在书法书写过程中,我们必须同时且持续地专注于每一特定的笔画及每一个字本身的型态及其结构。这种类型的心智活动主要由主宰视觉,形状,及图像的右脑来控制。

  总结

  本文旨在简介过去30多年来我们对于CCH的研究成果。这些结果使此一心理学门的研究,尤其在毛笔书写的科学研究,进入理论发展以及实验验证的新时代。正如前节所提,我们也成功的将这些结果应用于失序行为身心疾病、精神疾病与失智行为的临床治疗。这些结果是一项让人满意,又能激励更多学术研究的初步成果。总结来说,根据以上的实验和其他相关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假设:书法可以同时促进人的大脑激活, 生理缓和、内心平静及认知和感知活动的发展。

  书法治疗效果总结

  本文前面整体地介绍各类身、心行为有关的书法治疗项目。提要性地初步列举主要的成果,具有宏观的介绍与提示。下面我们进一步对每种治疗疾病和问题的具体成果,做一个总结,给读者更为明确的陈述。

  (1) 儿童行为改变与矫正

  我所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儿童这个范围里,分为三类儿童:自闭症(Autism)儿童,多动及注意不足(ADHD)及轻度弱智(mental retardation)儿童。

  自闭症矫正效果,无适观察到儿童在书法训练之后对老师及家长与其他儿童产生更变正面的态度,注意力普遍更危急中,更能听大人的要求,服从性提高,比以前在情绪方面,情绪化行为降低。另外,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会更能主动开放自己,更能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在家中或学校,更能加强人际的沟通活动。同时,也显示更佳的沟通能力,并能有效地适应新的家庭及学校环境方面的变化。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书法训练能够提升这些儿童的自我概念,正向思维及自我肯定。( Hu, Ying, Kao & Wang, 2006 )..

  多动与注意不足的儿童,经书法训练之后,普遍在视觉注意产生快速的进展,另外在专注行为具有同样的提升。注意力方面的几项指标,如注意反应、广度、分散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辨性注意,同时出现正面的增强,虽然以视觉为主,但在听方面,也造成类似的作用。另外,这些儿童的冲动行为大量减少,出现超静现象;一般常见的负性行为,如急躁, 攻击性活动也相应在训练之后,普遍降低。人际关系得以改善,并且在自我概念上,也一致地取得矫正,在学校与家庭都同样产生这些正面的行为改进及正性变化。这是家长们最乐见的喜讯。(Kao, Hu &Wang, 2006).

  轻度弱智儿童的主要问题是智力稍低,智能不足, 在知觉反应与认知行为几方面,具有基本的困难. 研究显示, 书法练习,在几方面产生快速的矫正与变化,知觉及认知上、视听注意力、反应力判断力普遍提升,信息的掌握及处理增强;.另外, 专注能力、推理能力也积极的提高。这些现象里面,最为突出的是对这类特殊儿童在智能上的强力改善, 这是可喜的成果。(Kao, Hu, & Zhang, 2009 ).

  (2) 精神疾病上的治疗作用

  我们探讨书法书写是否会影响精神疾病, 分为三大类别: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忧郁症(depression)及精神官能症(neurosis)。这些都是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病人的训练及治疗效果可有几方面的疗效,首先在精神现象的本质方面,病患的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s)一致地改善,在五项指标中全部出现。其中以意志缺乏(avolidition)症状最为显著。其他包括思想贫乏(alogia)、情感平淡(affective blunting)、兴趣-社会缺乏(anhedonin-associallity)及注意损害(attention impairment)。在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s)方面,如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及阳性思维障等现象,书法治疗未能展现变化。

  另外,有关病人在训练之后在驻院行为的改变方面,整体驻院行为取得显著的正向成果,积极的改善。其他细部变化,以「活动完成」、「思情意」协调性的变化幅度最大 ;「人际关系」增强幅度亦高。此外,书法治疗之后,病人于「心情」(moods)、「焦虑」、「忧愁」、「敌意」与「混乱」方面, 会降低其心理上的困扰。另外,在患者情绪方面的疗效,普遍展现在降低「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的水平,改善「忧郁」、「厌烦」和「迷惑」、「敌对」常见的情绪问题,(Fan, Kao,Wang, Guo & Guo,1999 ).

  忧郁症及神经症患者两种书法治疗,我们对他们的情绪矫正方面,采用相同的程序及测验,治疗的效果颇与先前分裂症病人在情绪上的效果雷同。书法训练后,精神证患者在「焦虑」、「抑郁」、「敌对」和「迷惑」四个因子上出现显著的进步.行为的促进导向于提高「镇定」、「兴奋」、「赞同」及「清醒」的心理状态。

  此外, 还有一项报告,探讨了「焦虑症」病人症状,用书法配合药物治疗双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发现,书法加药物的效果明显于单用药物的治疗。并且可以缩短疗程及减少开支 (Kao & Yuen, 2000 ; Kao & Tong, 2000 ).

  这里所讨论的三项精神疾病,于书法治疗的训练之后,其在情绪方面的疗后效应都产生同样的治疗良效。只是在精神分裂方面,我们首次证明, 书法在数项症征及住院行为活动上,也起了正面、积极的良好愈效。

  (3)身心疾病:糖尿病极高血压之书法治疗。

  这两类疾病皆是身心性病症,尤其含有部分成因是长期情绪困扰及压力的巨大心理状态所引起的,在糖尿病乙型患者方面,书法训练产生了「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的幅度为主,其次他们在训练后的心情表达上,也突显了「焦虑」及「忧郁」两项指标上的降低现象。(Kao, Ding & Cheng, 2000 ).

  至于高血压患者的书法训练之后,患者的心率情形具有减慢现象,收缩压(systolic)及舒张(diastolic)均是如此降低的现象,尤其以收缩压幅度较大明显。此外人格特质内向型的患者,书法训练之后,获益更为突出。此外高血压病人的脑电波也因为书法操作而发生变化。α波出现的情形较其他波形为多;并且在左脑所呈现的α波变化显著,此点与分裂症患者的脑波现象是一致的。(Kao, Guo & Liu, 2001).

  (4)痴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治疗作用

  痴呆症患者所涉及的症状,主要是有关认知及活动方面的渐进衰退及失序。前面所陈述有关书法训练对认知功能的不足,在弱智儿童身上展示出相当的效应。研究发现,痴呆(失智)患者在训练之后,在「短期记忆」、「语言表达」及「绘图」等方面,具体出现改善;「计算」及「图形记忆增强」;由于运笔的动作影响,患者在肌肉及手指、手部的协调及控制几项,也出现明显的效果。知觉方面的「注意」与「专注」及认知上的「时间」与「空间」的定向、定位能力普遍得到增强。(Kao, Gao & Wang, 2000; Kao, Gao, Wang, Cheung & Chiu, 2000).

  (5)癌症 (cancer) 病患情绪困扰

  我们所做的唯一癌症患者,针对鼻咽癌症状方面最常见的个人对症状上的「症状焦虑」(symptom distress)现象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的发现是,病人对「专注」上得以减轻;心情方面的「忧虑、」「敌意」及「疲倦」等得到同样的降低,同时他们在血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呼吸状态在书法训练后也显现减缓现象。此外,在这项研究里,病征在训练完后的追踪观察,也能在部分项目方面仍能继续维持其改善的状态。说明书法练习的效果具有持续影响的整体功能。(Yang, Li, Hong & Kao, 2010). .

  (6)中风及重灾后压力症候群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我们对中风病人的探讨,集中在他们在手臂的运用方面,初步发现书法因为需要高度的视觉注意及动作的协调,所以训练后患者在手掌力度与肌动协调两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在其他方面,也有动作的灵活度与视觉专注能力上的改善。对于中风病人的自我意识及信心是很大的精神鼓舞。(Chiu ,Kao & Ho.2002).

  至于重灾后压力症候的问题,我们有机会对四川大地震后的儿童展开书法干预与治疗项目。这种症状的核心问题是「超级醒觉」(super arousal)、「心理逃避」(avoidance)及「灾念入侵」(intrusion)之几个类别,书法训练之后发现「心理逃避」及「灾念入侵」的行为现象,有效地取得缓减,而且颇为总体心理检验也得到正面积极的改善。这项成果颇为突出惊人的成果。因为灾后压力症状的干预及治疗方法,有效的并不常见,除了我们书法训练之治疗外,仅见瑜珈技术在文献中有所报告。(Zhu, et al., 2010 )

  (7)书法保健与行为改变

  我们书法训练的应用在上述各项的治疗工作之外,多年以来,也对其运用于一般正常人的身心保健的促进与提升,也探讨过多种群体。首先,凡是治疗特定病人所展显的书法操作的效应,也同时会出现在正常人群的身上,所以这些效应是有普遍性的。但是当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书法爱好与经常有练字的习惯或采用较规范性的书法训练,这些效应则会变成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及项目。以下列出这些群体在实行书法训练活动之后,所产生的具体成效,简单地举例供作参考:

  1. 事业之主管与行政经理。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心情维度中的怒情(anger)、疲劳(fatigue)、迷惑(confusion)与紧张(tension)得以减缓;A型性格的压力减低情形及幅度较大;整体心理健康增强。此外,外向性格者及具精神症状者,书法练习有效地降低其焦虑情绪状况。(Goan, Ng & Kao 2001)

  2. 军校大学生在情绪的调节方面。心理健康状态普遍增强;「强迫症」、「人际关系」、「偏执」与「精神状态」等四方面显著地产生调节效果。(Kao, Miao, Luo & Gao, 2006).

  3. 一般大学生书法训练。对「状态焦虑」产生明显的降低效果,但对「特质焦虑」没有变化。而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与「精神病性」等几个方面,取得有效的调节效应。老年组在上述六项心理状态上,也同样得到相关效应之外,他们在「偏执」方面也得到显著的作用。另外,书法对青年人及老年人对注意方面也有稳定的增强。( Huang & Wang, 2000 ).

  4、非中文母语外国人的书法练习研究中,其「状态焦虑」得到降低效应;而在心情维度上,「焦虑」 (anxiety)、「抑郁」 (depression)、「精力」 (rigor)、「疲倦」(fatigue)及「困惑」(confusion) 在训练后,都展现减降的调整;这些是外国人懂中文被试的表现。而不懂中文的外国人被试,在训练后的「焦虑」、「抑郁」、「怒意」(hostility)、与「困惑」,也得到改善。(Yum & Kao, 1999 ).

  5、一般儿童而言,书法练习可以减少其在校或家居时的负面行为,降低焦虑及精神紧张状态。另外,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专注,同时也减少他们的不注意(inattention)、冲动行为(impulsivity)。同时我们也发现书法不仅能增强儿童的自我意识及自我概念,且改善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趋向正面的发展。具体改变方向有注意外表、自我满意、加强自己成就感、互助、处人态度、积极、自我快乐感等。这些相关的变化,具有重要的行为矫正上的意义。此外,我们亦对儿童的人格特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日常练习书法的儿童比较聪慧,正向,学习能力普遍优越、自主性高、整体行为、心理健康良好。(Huang,Chan & Kao, 2000 )

  (8)、总结: 书法练习的保健及治疗整体功效。

  上面段几文字,纲要地介绍过去我们在书法的保健及治疗方面的具体成果。整个来说,书法操作效应是全面的、整体的。所有涉及的生理、行为及心理现象等等。在写字的过程里,皆是实时、同时的出现,并发挥其各种作用及功效。对正常的练习或有书法习惯的人来说,它的作用就是保健;但对在疾病状态下的病人,它的效应则是治疗功能,因此书法的本质及影响,具体的两面,保健与治疗,端看个人情况,及书法的适用的对象和目的。对于长期致力于书法练习的人来说,练习越久,他在身心两方面所获的益处,必能因此可产生整体的变化及发展,成为一个越加健康、乐观、正向的人。对疾病具有预防的意义和实效。这也是书法训练的另一层次的功能。

  研究显示,人们在书法运作的过程,他身体和心理状态是不同的。我们的身体一致的趋向平静、稳定、规律化,但同时我们的大脑及认知活动是处于高度醒觉、注意集中、反应敏捷、思,维清晰而灵活。这是极为少见的现象,但也展示出一种身心同步和谐及整体产生不同的反应的现象。在身体的各种状态平静的同时,我们的大脑是充分的激活的,故而同时出现了书法的身体功能来类别。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学方面的「知觉」(perception)、「认知」 (cognition)、「生理」 (physiology)、「动作」 (motor control)、「情绪」(emotion)几个层面,行为改变,

  作为书法行为与保健、治疗的核心机制。而每一层面,我们的书法研究及应用都又提供了确切的实证与结论。

  这几项心理层面的反应,在书法过程中必定在我们高层的神经活动系统中,能够找到关键性的控管中心,早期我们发现书法过程中的脑电波变化,可以说明身体趋静现象的核心在慢波的出现。近期的实验更证明书法过程中的快波型态也同时冒现。这个现象却很能说明为什么身体的变化与脑认知活动的变化,可以同步地在书法活动中发挥作用。这个情况,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从认知神经学的观点,深入探讨书法行为的核心科学意义,并提供有力的解释,阐明为何书法看似简单的文字操作,能够产生此突出、基础,及有效地帮助人们经由此一文化行为获得身心保健、治疗和行为矫治的整体效果。(Kao, 2010).

  书法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之比较:

  近来以前,我们在基础研究及应用,临床的实用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以书法治疗的系统方法,与当今几项主流以及医学的治疗方法,已完整及实证的程序做了对照的探讨,以期了解书法治疗的技术水平及其他疗效的检验。这四项成熟有效的技术包括:生物反馈(biofeedback)、针灸(acupuncture)、药物(medicine)、静坐(meditation)和肌肉放松(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训练。采用独立样本、系统程序及标准方法进行。

  (1) 书法与生物反馈(biofeedback)

  这项比较采用实验方式进行。对象是大学生及社会人士,这种过程、完全标准化,以两种方法各自的训练要求展开。初步的结果如下:①书法与生物反馈,两者皆能降低被试的心电反应(EKG),但书法训练产生的幅度较大;②书法与生物反馈皆能有效降低被试的肌电反应(EMG),幅度相等;③生物反馈增强被试心跳间距(inter-beat interval),但书法不显著;④书法增高皮肤温度(skin temperature),但生物反馈不显著;整体效果,两者皆优。(Kao, etal,2005).

  (2) 书法与静坐(meditation)

  此项比较,也采实验方式进行,与书法与生物反馈比较相同。被试为大学生及社会人士。实验要求亦同。结果如下:①书法与静坐,两者都能降低被试的心电反应(EKG),但书法的幅度较大。②书法与静坐皆能压低被试的肌电反应(EMG),但书法的降低幅度较大。③静坐时的呼吸率减慢(respiration rate),但书法不显著。④书法能降低被试的皮肤温度(skin temperature),但静坐不显著。整体效果皆优,但书法效果最高。(Kao, Chao, Chu, Chen & Lin ,2005).

  (3) 书法与肌肉放松训练

  这项比较被试乃癌症病人。书法练习与肌肉放松都在医院环境执行。并在专科医生及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①两种方法之下病人的生理反应如:心率(heart rate)、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呼吸都产生减缓、减慢的现象。②放松训练对失眠有改善作用,书法不见。③书法、放松训练皆能增强病人的专注行为,但书法增强的幅度较大。④情绪维度方面,书法降低病人的「疲倦」,而放松训练降低病人的「焦虑-紧张」状态。另外,两者都能同样降低「愤怒-敌意」情绪指标。⑤病人普遍偏好,书法训练的几种心理满足;情绪与心情的舒畅感觉;感到内心的自我企图心;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对书法带来的美感与平静,和思想认知上的丰富感觉。实用方面,书法训练易学、易用、费用有限。(Yang,Li Hong & Kao,2010).

  (4) 书法与针灸(acupuncture)

  这项比较的对象是老人失智症患者,两项方法独立进行,过程与需求与前述比较相同,结果如下:①针灸增强病人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书法不明显。②书法加强病人「数学计算」(calculation)及「自由回忆」(free recall)的能力,针灸不显著。③针灸加强病人的「时间」、「空间」表现及「动作协调」能力。书法未现显著。④书法与针灸两者都改善了病人的中医临床症状,同样效果。⑤书法与针灸在五项生化指标(biochemical index)上显示出基本变化的趋势,但未达统计水平。(Wang etal,2003).

  (5) 书法与临床药物(Venlafaxine, 博乐欣)

  这项对照研究非两项直接对比,而是采用在药物的基础上,增加书法训练做为辅助性疗法,针对医院里的症状焦虑病人展开。实验组病人参加了药物+书法治疗,而对照组只采药物的来比较治疗效果的结果发现,药物+书法治疗的综合方法有效地优于单独服药,取得更好的疗效。相关的症状改善的幅度比单独用要高出一倍。此外,综合疗法疗程缩合博乐欣短疗程,易于操作,费用较低、降低病况复发的次数,并可在家或集体实施。(Dong, Jia, Wang, Quei & Zhang, 2006 ).

  上述五项书法与其他成熟有效的治疗的比较效果,明显认定书法与其任一项方法相比,都有令人满意的收获。在书法与其在生理反应上的有效层面与程度至少是相当的,而在有些指标上,书法所达到的效果甚至能超过这些方法能提供的效度。操作功能及简易,低成本的代替治疗方法。

  书法治疗的临床检验挑战

  行为治疗或任何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心理治疗、艺术治疗、职能治疗等等各项干预体系,一般来说以个案,病人证词或各种分析方法为主,都不能也不愿提供科学地、客观的、有效的数据,来确切的証明并建立其治疗的临床效度。在医学的范围内,临床检验(clinical trials)是提供「证据为本医学」的最佳手段。但一般有关行为改变及干预的方法,不易展现这方面的实务及成果。当今之世,医疗工具、方法不能在这些需求上努力以致,则不是「证据为本」容易引起争议及疑问的。所以近年来,医学界已展开证据为本的行为医学(EBBM)及证据为本行为医学干预(EBBP)两方向的努力及推动。

  书法治疗的发展在过去十年里一直本着「证据为本」的理念及规范来展开我们的临床检验性的研究与服务。迄今,我们一直以实验方法为探讨书法心理及治疗的理论、本质、实证与应用。所得结果达到完全可以重复检验的程度,而在临床针对各种病患的治疗项目也以其为指导原则。但是基于资源、设备、行政及其他现象因素,无法在每一病例的应用上,都能在医院或其他保健、医疗机构中临床检验的要求;但是所幸我们合作伙伴有数家医院支持,鼓励书法治疗在他的医院展开,并形成合作性的研究项目。有的则是独立以书法治疗为手段为医患提供干预服务,并与学生学术研究并行而得。过程完全符合国际临床检验的程序,要求与方法的医院共有四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支持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与治疗,是最早的合作伙伴,训练目标包含心理卫生、情绪、认知及住院行为方面。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是完成了我们对失智症老人的书法治疗项目,也配合了其他相关医院的合作。山东滨洲人民医院开展了对neurosis症状焦虑病的书法治疗及与药物比较的项目,最后第四项则是广东南方医院开展的鼻咽癌病患者在「症状焦虑」与心生理反应的书法干预工作。所有四个项目都十分成功,研究成果及治疗的具体疗效,前面已有详细的介绍。以此圆满的临床性检验来说,对书法治疗的效度确立、操作性和客观科学,取得可观的肯定。证据为本的治疗方法,在检验中心需依照标准程序、方法学、诊断与治疗独立,以及环境与设备上的规范。有相当严格的条件与人员的配备,能有如此的努力,是值得欣慰的,同时也感谢这些医院、医生同行朋友的支持、坚持和决心。我们愿意认为,书法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证据为本的一份有效的治疗方法

  生物反馈-书法治疗仪的开发

  生物反馈技术是应用心身生理学方面最成功有效的技术发明数十年来已普遍推行到精神医学、行为医学、行为治疗心理学的的多个领域。而其普及的程度已推动临床医学的重要设备及临床心理学方面的利器。其基本原理乃在以仪器 的方式,收集人们身体器官所展示的生物信号,并以视听觉的图像和符号的方式,尤其自我依信号所显示的个人生理状况,努力加以影响及改变目前的生理现状,以达到行为训练、改变或治疗的目的。此项技术的开发以生理信号为主,但称为「生物反馈」,包含心跳、呼吸、血压、皮温、皮电位、肌电等方向的生理信号的应用。近年来的发展神速,已进一步扩展到利用大脑电波的信号,反馈讯息的核心技术,称为「神经反馈」(neurofeedback)系统。「生物反馈」以治疗及改变人们的行为、身体的病症为主,例如治疗血压、及认知失调的问题等,而「神经反馈」的对象则以中枢神经的脑电波,在当次的自我训练已达到行为改变及治疗的目的。例如癫痫病、儿童多动症等。两者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大,但其基本功效是我们书法治疗所关心的焦点。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生物反馈」独立使用时是针对的行为现象或病情。书法的效果也有其独特的一面。我们试图将这两项有效的治疗系统结合在一起,期以更能在应用方面,扩大及影响其结合的效果,过去七年,我们已成功地将书法特色及优点治疗的功能与「生物」及神经反馈的科技医疗技术综合建设成一套「书法生物反馈治疗仪器」( Biofeedback-based System of Calligraphy Therapy,发挥了两种技术的综合优势及效能,对书法治疗这的学术及治疗领域,注入了新动力,为一层的科学内涵及理论依据。尽其的实验及应用的证明这一套设施的效力、稳定、精确方面,都达到令人满意的技术水平与治疗的普遍成效。(Kao & Lam2007).

  我们的书法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理论及过去书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先进的配套硬件及软件,已完成设计、测试及临床的检验。现在香港大学科技转移公司(Versitech Ltd),积极推向业界,期盼不久正式向广大医院诊所及健康照顾机构推广及保健医疗体系的应用。此项技术由于其独创性、实用性、功能性及技术水平,已成功取得美国、欧盟、中国的技术专利,并在香港已得到的科技专利认证。这个项目是我们今后努力的重点,也期望经由此类的科技开发及实务的治疗成效、增大书法治疗领域的理论、技术及应用上的整体价值。

  书法治疗的专业教育与发展

  我们在先前大致已经介绍了书法治疗的整体发展。涵盖了基础研究、临床实验及技术开发层面。在这些努力的背后,我们的目标除了提供保健及医疗的方法、工具与学术理论之外,也高度期望以新兴领域和治疗系统能够经由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式,使其得以延、推广和发扬。面向这个任务性的期许,我们扩展两款的具体活动,其一是成立了国际书法心理治疗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alligraphy Therapy, ISCT),主导专业的开发及推导;其次则是开创专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方案,以培训书法治疗的技术与服务人才,以因应社会的需要。

  (1) 国际书法治疗学会

  学会的宗旨在推广软笔书写用于行为、心理、身心健康的稳健与治疗的科学技术与医疗系统之应用。其涵盖的内容及层面与在之前面所介绍的范围相同。学会的愿景是以书法治疗的的独特性、功能性及证本效应性质与健康相同的专业领域团体合作,并在结合心理、社会及行为医学的,与主流医疗体系的合作,以推动这个专业的成长与应用。学会目前逐渐展开有关的研究,专业培训及服务的各类活动。

  (2) 专业教育与专业发展

  书法治疗的专业教育与学术,长期一直是我们团队的努力目标。2000年,我们首次在香港大学开设「书法治疗基础课程」(Foundation Certificate in Calligraphy Therapy)。以30小时讲授这个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经验。该班毕业同学后来在书法用于治疗失智症老人与中风病人的项目,起了重要的开端并取得可贵的实务成果。2008年,我们为了回应各界需求,将此课程内容扩大一倍,在港大「专业进修学院」(HKU-School of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PACE)课程项目中,重新对外招生开班,并命名为「书法治疗证书课程」。

  同年,我们为了提升书法治疗课程的学术性及专业性,开设了一项研究院书法治疗文凭课程」(Postgraduate Diploma in Calligraphy Therapy),以大学毕业,具有健康专业学位者,为修习的对象。课程内容200小时,涵盖心理学、生理学、临床心理、行为医学有关的课目及密集的实习与仪器操作。这个课程也由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主办与执行。我们期待这两项书法治疗的专业教育课程,能逐渐开展及推行。另外在课程的实践部分。我们已与香港十几个医疗保健机构及大陆多家教学医院之合作计划与实习的环境,以增大这两项课程的实务、学习和经验,我们认为这个方向的努力是重要的,也会坚持下去,善尽一些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Billeter, J. F. (1990). Chinese art of writing. New York: Rizzoli.

  Bin, H., Ying, L., Kao, H. S., Wang, S.Q. (2006) Chinese calligraphic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International J.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13S, 2006, 238. ,

  Chau, A. W. L., Kao, H. S. R., & Shek, D. T. L. (1986). Writing time of double-character Chinese words: Effects of interrupting writing responses. In H. S. R. Kao, G. P. van Galen & R. Hoosain (Eds.), Graphonomics: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handwriting (pp. 273–288). Amsterdam: North-Holland.

  Chen, L. (1982). Topological structure in visual perception. Science, 218, 699–700.

  Chen, X. F., & Kao, H. S. R. (2002). Visual spatial properties and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H. S. R.Kao, C.K. Leong & D.G.Gao (Eds.), Cognitive and neuroscience 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 (pp. 175–194). Hong Kong: HKU Press.

  Chen, Y.P., Mathews, P., Kao, H.S.R. & Fu, S.M. (2000) A fMRI study on biscripts reading in Chinese: a direct comparison on phonological read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inyin. Invited presentation for The First Chinese Conference on Fundamental and Advanced fMRI: Diffusion, Peerfusion, and Human Brain Mapping. November 17-19, 2000, Beijing.

  Chiu, M. L., Kao, H. S. R., & Ho, S. M. Y. (2002).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calligraphic handwriting on stroke patients: A multiple cases study. In A. D. Korczyn (Ed.),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Vascular Dementia. Salzburg, Austria. Jan. 24–27, 2002.

  Dong,X.P., Jia,J.M.,Wang, J., & Zhang,R.X. (2006) Acontrol studyof calligraphy training plus venlafax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 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ural Medical Science, ,No.15,(5), 445-446.

  Fan, Z.S., Kao, H.S.R., Wang, Y.L., & Guo, N.F. (1999). Calligraphic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In G. Leedham, M. Leung, V. Sagar, & X-H Xiao. (Ed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aphonomics Society. June 28-30, 1999.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pp. 125-131.

  Goan, C. H., Ng, S. H., & Kao, H. S. R. (2000). Calligraphic practices and emotional states of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7, S1, 72.

  Goan, C.W. & Kao, H.S.R. (2009). Positive effects of calligraphy practice on the executives’ work-related behaviours. Annals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37 (S), 16, 2009.

  Goan, C.W., Kao, H.S.R., Lam, S.P.W. & Zhang, M. (2009). Correlation between calligraphic practice and the senior administrators’ job behaviors, Annals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37 (S) .16, 2009.

  Guo, N. F., Kao, H. S. R., & Liu, X. (2001). Calligraphy, hypertension and the type-A personality.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3, S2001, S159.

  Huang, G.Y., Chen, C.J., & Kao, H.S.R. (2000). Chinese Brush Handwriting of Children with Varying Hyperactivity. In. H.S.R. Kao. Chinese Calligraphic Therapy. HK: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 131-143.

  Kao, H. S. R. (1973). The effects of hand-finger exercise on human handwriting performance. Ergonomics, 16, 171–175.

  Kao, H. S. R. (1992a).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calli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7, 137.

  Kao, H. S. R. (1992b). Effect of calligraphy writing on cognitive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7, 138.

  Kao, H. S. R. (Ed.). (2000). Chinese calligraphy therap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Kao, H. S. R., & Chen, X. (2000). Effect of geometric properties of Chinese script on visual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5, 149.

  Kao, H. S. R., Ding, B. K., & Cheng, S. W. (2000). Brush handwriting treatment of emotional problems in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7, S-1, 50.

  Kao, H. S. R., Gao, D. G., Miao, D. M., & Liu, X. F. (2004). Cognitive facilitation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brush handwriting: The case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characters.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 99, 1269-1273.

  Kao, H.R.S., Hu, B. & Zhang, B. (2009). Cognitive and mental health effects of calligraphy therapy on children with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Annals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37(S), 47, 2009.

  Kao, H.R.S., Kowk, T.C., Ho, F.K., Li, J.C. & Lam, S.P.W. (2009). Effects of calligraphy therapy in cognitive maintenance of the elderly during aging. Annals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37(S), 46-47. 2009.

  Kao, H.S.R. (1999). Psychogeometric Principles of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In G. Leedham, M. Leung, V. Sagar, & X-H Xiao. (Ed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aphonomics Society. June 28-30, 1999.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pp. 107-112.

  Kao, H.S.R. (2006). Chinese calligraphic handwriting (CCH): a science for health and behavioural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1(4) 282-286.

  Kao, H.S.R. (2007) Calligraphy for Dementia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Asia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Vol.2, No.1, 35. 2007.

  Kao, H.S.R., & Goan Chin Hui (1995). Cognitive Aspect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书法与认知). Taipei: Great Eastern, pp. 258.

  Kao, H.S.R., & Yuen, W.S. (2000). Emotional Effects of Chinese Brush Handwriting on Neurotic Patients. In. H.S.R. Kao. Chinese Calligraphic Therapy. HK: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 415-430.

  Kao, H.S.R., Chu, L.J., Chao, A.A. and Lin, A. (2007) Emotional relaxation through calligraphic handwriting: the case of three instruments. Annals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32S. 2007.

  Kao, H.S.R., Miao, D.M., Luo, Z.X. & Gao, D.G. (2006) Effects of Chinese calligraphic handwriting on Cadets. Annals of Behavioural Medicine. 31, 2006. S104.

  Kao, H.S.R., Tong, M.Y. (2000). Emotional Effects of Chinese Brush Handwriting on Depressive Patients. In. H.S.R. Kao.(ed). Chinese Calligraphic Therapy. HK: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p. 431-443.

  Kao,H.S.R. (2010) Calligraphy therapy: A complementary approach to psychotherapy..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 1(1), 55-66.

  Lam, S P.W.& Kao, H.S.R.(2007) A biofeedback-based system of calligraphy. Innovation_Expo-200, Hong Kong Cconvnetion Centre, Hong Kong.

  Li, Y., Feng, X. Y., Kao, H.S.R., Shen, T.J., Tong, W.J., Jiang, S.H. & Chen, Y.P. (2004),Brain function of semantic judge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using fMRI. Chinese Journal of CT & MRI) 。No.2,1-4.。

  Xu,M., Kao, H.S.R. & Lam, S.P.W (2010) Concentrated and relaxed state evoked by calligraphy: Evidence from an EEG study and it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Annals of Behavioural Medicine.38 (S), In press..

  Yang,Y.L. Li, H.H, Hong, M.H. & Kao, H.S.R. (2010). The effectiveness of calligraphy practice and relaxation training in Chines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In press.

  Yum, M., & Kao, H.S.R. (1999). Emotional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Writing of Chinese Calligraphy on the Non-Chinese People. In G. Leedham, M. Leung, V. Sagar, & X-H Xiao. (Ed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aphonomics Society.June 28-30, 1999.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pp. 119-124.

  Zhu,Z.H., Zong, Y.,Wang, X.G.,Tang,S., Zhang,T.M. Chen,J.,Yin, H.L. ,Lam,S.P.W., Chan, C.L.& Kao, H.S.R..(2010) Calligraphy herapyof PTSD children in 2008 China earthquakes. Annals of BehaviouralMedicine. 38(S),In press.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