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郭晓洁 盛丹(国家萨提亚认证咨询师、培训师)
题 目: 萨提亚家庭治疗在婚姻咨询中的运用
介 绍:
在我们出生长大的家庭里,我们传承了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和规则,从父母的亲密关系中学习到男女的性别特质、夫妻双方的权利责任、夫妻间的界限、长辈和晚辈之间的界限、冲突的解决、面对压力时的应对姿态、沟通方式、如何做家庭决策、如何和异性相处。两个来至不同家庭的人因相爱而组成家庭,却带着迥异的家庭文化,除了相爱和欣赏,还需要智慧去面对差异,让差异成为共同成长的机缘,需要智慧给予爱和接受爱,需要智慧在亲密关系中活出身心一致的自己。这正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独到之处。
主讲人:陆雅青(教授、博士、艺术治疗师)
题 目: 从【艺术治疗的多重面向】反思华人社会艺术治疗的发展─以台湾为例
介 绍:
讲者将先播放Dr. Judith Rubin 所制作的2004年美国艺术治疗学会的获奖影片─【艺术治疗的多重面向】,在参与者对艺术治疗的概况有初步的了解后,再对艺术治疗的定义、特质和台湾艺术治疗的发展现况…等以ppt形式讲解,其间穿插10分钟的小体验。最后,再针对艺术治疗在华人社会的发展提出反思。
主讲人:高尚仁(香港大学心理系前主任,书法治疗创始人)
题 目: 中国书法人:传统文化,心理科技, 书法梦
介 绍: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书法的心理科学研究已有四十年的历史。结合书法、心理和文化的精髓,我们发展出一套创新的理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书法心理行为体系: 长期的书法实践具有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及人格优化的整体效应,这就是书法人的面貌及特性,并能提升人类 和、乐、健、智、美的幸福文化。
本文对此景提出报告:
(1)汉字的心理特征及书写的心理几何理论。
(2)书法书写的视觉、认知、生理、情绪与动作的效果。
(3)<循証>书法治疗的临床及应用:涉及多种心身、情绪、精神、感知及生理病症。
(4)保健、 智能与行为矫正的书法干预。
(5)书法心理治疗的技术开发。
(6)建构书法人的文化、社会与普及意义 - 书法梦。
主讲人:姜爱玲(舞蹈治疗师、培训师,畅销书作家)
题 目: 舞蹈治疗于身心障碍者的运用
介 绍:
舞蹈/动作治疗(Dance / Movement Therapy)是以身体动作做为主要的沟通、表达媒介。舞动是身体与心理相遇的历程,它会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身、心是紧紧相系的一体两面,透过自由的舞动可以释放紧张压力、疏通情绪,促进身心灵的健康与成长。身体动作的互动不但可促进个人的自我觉察、理解、表达和现实感,也能帮助我们调整与外界沟通的方式。舞蹈治疗相信负面情绪的经验,会以身体的紧绷和疼痛彰显出来,因此必须以「动」来松绑这样的束缚。本演讲将以实际的舞蹈治疗团体历程,说明舞蹈治疗可如何帮助身心障碍者,包括维持及提升他们的身体及心智功能,建立身体形象及身体界线,同时在身体动作的交流、互动中促进人际互动能力及发展人际关系。
主讲人:曾海波(应用心理学博士、亚洲区首位ICCP(合作实践国际认证)获得专家)
题 目: 对话中创造自我------后现代合作对话实践疗法
介 绍:
合作对话实践----与焦点解决、叙事治疗、反思团队并列于后现代心理治疗的大伞之下,是当今社会科学、特别是婚姻家庭治疗领域倡导的国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提供更符合个案需要的治疗服务。它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社区、督导、组织咨询、教练等领域。 合作对话实践创始人贺琳·安德森认为合作对话实践是一种存在方式(a way of being)和生活哲学,而不是技术(techniques),其最核心的理念是"不知"(Not-knowing)。治疗师不再是专业知识的专家,而是对话过程与邀请的专家。在貌似"无为"的邀请谈话中,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与对话伙伴(督导对象、教练对象、来访者、个案)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合作对话实践更像是中国的太极拳,在慢与柔的舒缓运动中,激发人内在的力量和智慧。
合作关系具有平等、尊重、好奇、欣赏的特质,而对话式的谈话则是通过启发性的共同探询,在语言中开启更大的对话空间,在对话中创造更多可能性。
主讲人:马春树(中科院大学MBA导师,催眠治疗专家)
题 目:分化——用催眠帮助来访者建立成熟的思维模式
介 绍:
当细胞未分化或低分化却又在持续增多时,医学上称之为"肿瘤细胞"。当思维没有细分或过分笼统时,心理学称之为全球性思维(global thinking),它是概括性的思维,是对于事物笼统的反应,咨询师无法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解决问题。
很多人的问题都是由于思维没有完全分化而造成:当下这个情况有什么不同,现在发生的事情和以前发生的事情有什么不同?他是否有这个区分的能力,他是如何能够获得这种能力的。
细胞从不成熟变成熟的过程叫做"分化",如何促进思维进一步"分化"呢?
讲座目标:
1、讨论概括性思维和心理问题的关系
2、如何用催眠调整来访者的思维模式促进"分化"
3、如何帮助来访者建立成熟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纠缠在问题本身,促进来访者个人的成长。
4、在促进思维"分化"过程中,催眠运用方式。
主讲人:汪卫东(广安门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心理学专家)
题 目: 待定
主讲人:黎建球(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台湾哲学咨商协会理事长)
题 目: 哲学谘商中的价值引领
介 绍:
如果哲学谘商是一项助人的哲学,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在帮助人寻求人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对哲学谘商而言,哲学不是问题,问题是会哲学就一定会助人?苏格拉底的讽刺法不就是为他招来杀身之祸?尼采的超人之说不也是为他自己的人生奠定了绝望之路?因此,哲学家的哲学不一定都能有效的助人,祗有对当事人有益的哲学才能助人,也就是说一种哲学可以运用在千万人身上,反过来说,在一个人身上也可以运用千万种哲学,以面对其人生中不同的阶段及不同的需求。因此本报告将就哲学咨商中的价值引领问题做详细讨论。
主讲人:王克勤(黑龙江中医研究院原副院长,从事中医研究、治疗工作40余年)
题 目: 待定
主讲人:萧文(心理咨商博士、教授,台湾辅导学会前会长)
题 目: 心理咨询产业的未来发展
介 绍:
咨询(counseling)被视为一种专业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在过去一百年中咨询专业不断回应社会变迁的发展,从理论模式的建构、多元族群的服务提供,到完整的教育训练模式,终至形成一个内涵充实的专业助人系统。然则这个专业系统其实是封闭的、孤立的,只能在自己的专业主体内产出成效,更无法从自身专业中创造出新的专业。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任何专业必须透过"合作共治"的概念,才能将专业的效应扩散出去。因此,咨询专业必须从产业的观点与其他产业合作,除了创造新的产业平台之外,更要能结合时代的趋势,建立人力通路系统共创加值型的服务效应。咨询产业的建构,正是下一个十年大家必须共同努力的方向。
主讲人:韦志中(著名心理学者,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创始人)
题 目: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心理学在学校研究与应用的本土化探索
介 绍:
1.心理学在学校研究与应用的六个层次;
2.学校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四大维度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的三种核心形式;
3.心理动力和心理技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助推;
4.学校心理辅导师(学校心理学家)的成长与督导。
5.学校心理帮助计划的实施步骤与内容。
主讲人:钟灼辉(香港大学博士,认知心理学家)
题 目: 打开潜意识自愈功能
介 绍:
演讲将以钟博士的坠机濒死经验为开场,再叙述他的不治伤患以及奇迹自愈过程,当中会提及如何运用催眠进入潜意识,把意念力转化为自愈能力。过程中钟博士将重点透过吸引力法则建构念力金字塔,将意念力转化提升为自愈异能。解构梦境与身体的交互影响,建立梦境的疗愈意象,并分析性格是如何决定你所罹患的疾病类型的。最终使自己成为自己唯一且最好的医生!
主讲人:周志建(台湾辅仁大学博士,叙事疗愈专家)
题 目: 拥抱不完美—叙事治疗对创伤经验的柔性疗愈与运用
介 绍:
叙事治疗是一种后现代的柔性疗愈。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视为问题的治疗观,透过故事"聆听",进入当事人的主观世界,进行深度的生命同理与理解。过程中,治疗师紧紧地"跟随"(follow)当事人的情绪,进行叙事"问话",透过"外化"、"解构"等历程让当事人得以从过去的创伤经验里逐渐走出来,得到复原与疗愈。
叙事治疗师的特色:叙事治疗师不是以"专家"姿态自居,不试图给人忠告或分析他人,而是站在"不知道"(not knowing)的立场(不是从"我已经了解"的专家立场)去问话。因此,叙事治疗所强调的,是建立一个了解、合作的治疗关系。
谘商师的责任是去塑造尊重、透明与好奇的环境。叙事治疗师不再只专注于个案的改变与否,而是在于对个案生命的了解、欣赏与感动。在充满人性与温暖地陪伴下,展现了令人惊奇的柔性疗愈。
主讲人:朱彩方(东西方心理系博士,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
题 目: 禅修与心理学整合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介 绍:
在哈佛大学读研的朱彩方老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读研期间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禅宗与心理学的整合之路,在咨询和生活中见证了无数需要整合的案例。整合是当今国际心理咨询和治疗界的大势所趋,也是灵修和心理咨询不可拖延的议题与实务。该演讲朱彩方博士将就禅修与心理学整合疗法如何在心理咨询中应用,阐述自己的精彩观点。
主讲人:李漫博(文化学者、国学通才,致力于全球三大文化体系研究30余年)
题 目: 中国传统心学与西方心理学
介 绍:
中国传统的心学是在本体与现象的高度揭示人类心性,即是对自性心、本体心得揭示。是在心物一元的层面揭示心的各个维度。按自性心开出现象世界,与从现象回归本体两个维度揭示心得内在含义。总体而言,按一元二系,四维、八度展开心性,按八度止观认知心性。共分儒、释、道三大体系,三大层次。按心性的性理与境界两大方面揭示。
心性的开出划分五个层次,即大我心、真我心、名我心、身我心、圆熟心。对自我心得认知与逐层的自我超越是中国心学的基本内涵。建立在自我认知与自省的基础上。 西方心理学是西方自我认知的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是主客二分的学术立场。
从中国心学的立场看西方心理学,相当于中国心学的名我心层次,对真我与大我和圆熟心尚不得开发,或者是在猜想的水平。
精神病现象的终极根源是对自我认知的缺乏,或是对自我心性的闭锁。解决的更本方法是自内认知与完善人格的培养。
主讲人:张学新(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题 目:心理学家研究的"心"是否存在?
介 绍:
阳光的灿烂、天空的蔚蓝、受挫的沮丧与成功的欢欣,凡此种种的感受和体验,构成人类心理的基本版图,是心理学家,特别是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基础。然而,物理学家认为世界不过是夸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感受、意识、精神是朴素却错误的直觉。自然科学三百年的辉煌带来对"心"的彻底否定:"心"是物的附属,自由、自主的精神只是幻觉。"心真的存在吗?" 对自然科学的强力挑战,心理学家一直回应乏力。报告人提出"回声"理论,指出心理感受是科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必要前提,也是科学理论最基本的构造元素。该理论颠覆性地化解了心与物的根本对立,为心理学的科学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心"是真实存在的,而心理学家也是真正的科学家。
主讲人:刘锋(教授,全息心理学践行者)
题 目: 幸福的起点—心理画像在青少年早期矫正中的应用
介 绍: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指数,而父母的结合,决定了孩子的遗传方式,而遗传决定了孩子的个性。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不足,及早介入,可以弥补孩子因为遗传基因而引起的某些不足。这里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早期矫正。
个性决定与环境的适应关系,调整环境非常重要。
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我们要注意的是空间物理环境,地球物理环境和生物生化环境。孩子出生以后,需要注意的同样也有空间物理环境,地球物理环境,还有孩子体内的内环境。
环境调整,包括色彩调整,结构调整,早期教育,包括与人交流环境,鼓励与人交往,在开放的环境,公众(公开场合)教育。
可以多语言交流,形体交流,情感交流,鼓励与年纪相当的人多交流,减少对父母的依赖。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更要多关心,给孩子一个情感宣泄渠道,如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对某件事情的关注。孩子体内内环境矫正,主要是指孩子经络疏通,气血通畅,身体健康。
主讲人:朱淑玲(北京景山学校高级教师,6S学习策略践行者)
题 目: 心理技术在6S学习策略中的应用
主讲人:杰罗姆.布迪诺(法国巴黎第五大学教授、分析性心理剧专家)
题 目: 从精神分析的设置来理解《调解》的设置:以分析性心理剧为引
主讲人:王健(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认知行为疗法专家)
题 目: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CBT)
介 绍:
抑郁症是目前患病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有足够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CBT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剂SSRI疗效相同,在轻中度的抑郁症的治疗中CBT甚至好过SSRI,而且CBT可以有效地预防复发;讲述ICD-10及最新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中有关抑郁症状的描述;关于抑郁症的认知模型;Young关于早期功能失调的图式理论:分离和拒绝你,自主性和能力不足,限制缺乏,他人导向,过分的警觉和压抑; 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包括:症状减少阶段使用的认知技术包括:发现自动性思维,验证自动想法;行为技术包括:活动计划表的使用,认知排练,自我训练,角色扮演,转移技术;预防复发阶段使用图式治疗,涉及七个基本步骤。
主讲人:童玉娟(绘画、故事、游戏创新与融合治疗的应用)
题 目:心理学家研究的"心"是否存在?
介 绍:
一、治疗的意义:
1.在教育上融合应用的意义
2.在心理谘询的融合应用的意义
二、技术的应用
1.融合技术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2.融合技术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3.融合技术的应用与介绍
三、案例分析与诠释
四、结论
主讲人:王文忠(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动力沟通模式创始人)
题 目: 动力沟通—打造金刚美人
介 绍:
作为关系中的人,认识自己和他人是每个人永恒的命题。动力沟通以自我金刚结构和美人系列技术为基础,通过觉察与呈现、扰动与植入、语言拆解等互动技术,提高人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现场的觉察和感受,从而实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成为一个随时能够躬身入局的局外人,从而能够与自己、他人和谐相处、合作共赢。
主讲人:杜庆春(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题 目: 电影带来的创伤体验
主讲人:胡涛(中央音乐学院硕士、音乐治疗专家)
题 目: 音乐在团体培训中的运用
介 绍:
自古以来,大部分音乐活动都是集体的活动。音乐能够打开人际的隔阂,引发各个层次的心理互动,更能达到人际间的情感共鸣。音乐的活动多种多样,不仅是聆听和欣赏,更能够在音乐中舞动、游戏。即使不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人也能够创作音乐。并能够在音乐的即兴演奏中表达自我,呈现人际的互动模式。音乐是团体培训的高效手段,但是,你了解吗?如何选择聆听的音乐?如何引导音乐游戏?如何启发音乐即兴?此次演讲,将为您打开团体培训的新领域——音乐心理团体培训。不需要音乐专业的学习,也能理解和掌握。
主讲人:周励志(精神科主任医师、台湾向日葵全人关怀协会创会理事长)
题 目: 情感调节与记忆重塑
介 绍:
心理治疗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情感与重塑记忆,而近年来神经科学的快速蓬勃发展,使学者们得以实证心理治疗的疗效:一直以来对疗效的主观评估几乎已由认知神经科学、脑影像学、母婴互动观察与治疗关系等方面的客观研究发现所取代。本报告即从探讨同理心、依恋与心智化三者关系着手,借由讨论出生后的前几年,透过同理心所建立起的依恋系统,将如何促进婴幼儿心智化能力的发展,以及不当发展所带来的临床症状或不良因应行为的神经基础。并将讨论各种心理治疗模式中,所应重新创造出的一种安全依恋关系,以及在其中感受到的再抚育经验,将如何使心智化能力将得以发展甚或兴旺;报告中并将强调程序学习与情感经验的重要性。
主讲人:贺岭峰(上海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题 目:用心筑梦----心理学家的眼睛、脑袋和心灵
介 绍:
1. 心理学家的眼睛
心理学家应该看哪里?
心理学家应该看见什么?
心理学家的第三只眼
2. 心理学家的脑袋
心理学家的脑袋是怎么炼成的?
心理学家怎样打破自己的头?
心理学家大脑重启的智慧
3. 心理学家的心灵
心理学家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走中国化的心灵觉醒之路
打开心理学,丰盈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