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中:心理成长的5次机会
2015/06/29
1122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依据费先生的思想,今天再次解读一下心理成长。人的一生应该有三次心理成长机会,三次机会中能够把握任何一次,烦恼就会少很多。

  第一次机会是心理发育和成长期,也就是在成年之前。这一段时间也是成为一个人的关键时期;第二次机会是育儿期,也就是在儿女成年之前。这一段时间是儿女成为一个人的关键期;第三次机会是赡养期,也就是照顾年老父母的时期,父母离开之前。

  第一次机会,不是自己能够把握的,是父母决定的。一些孩子很幸运,遇到了人格完善关系和谐的父母,他们的成长路上有阳光也有雨露。有一些则没有那么幸运,因为缺少爱,所以,等他们成为家长后,会变本加厉地,用尽吃奶的劲,试图在孩子身上再来一次。可是物极必反,矫枉过正,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夺门而逃,因爱受伤,对家又爱又恨,让他们少了许多快乐。第二种是言听计从,最终成为了父母理想中的“好孩子”,但有可能却永远地失去了自我。

  相对于前两次机会,大多数人忽视了第三次机会。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是一次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把握好这次机会,可以化解爱的关系中复杂的情感。把怨恨转化成爱的感觉,使我们从新看待自己和生命本身。奥斯卡电影《殓尸官》中的男主人公,因为被父亲抛弃,失去第一次机会,但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第二次机会上下功夫,而是把握住了第三次机会。他的潜意识推动他去成为一个“为父亲送行的人”,是的,他最终成功了。

  相对常人,心理咨询工作者要多一次机会,我把这称之为第四机会。由于职业的特点,他们不得不面对内心一些盲区,有时候即使想绕也绕不过去。真有点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的意思。就好像一个镜子厂的工人每天要照镜子一样,是无法不看自己的,如果脸上有痦子,假装看不到也很难。所以,他们不得不去向内走去扫盲。故该职业薪水虽少,还是不乏前赴后继者。

  如果上面的机会都没有抓住,还有一个机会等着你,那就是来找我和我的同行,进行正规的心理辅导。这算是第五次机会吧,希望这次机会一辈子都不会用到。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