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精选回顾 | 第十七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2023/09/04
1434

主  题:告别精神内耗,绽放不完美的自己
分享人:曹雪(国家人社部心理咨询培训认证师资)


曹雪老师首先介绍了内耗的定义:内耗是指因内部纠葛而形成的无谓的消耗。

心理学认为,因为内部的动机冲突,而导致意志行为无法实施,使个体不能克服内部困难,从而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这种现实问题的无法解决又加重了内部的动机冲突,使个体陷入困境中而无法自拔。

曹雪老师认为,动机冲突实际上是一种选择障碍的表现。常见的选择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4种。如果我们面临冲突时能够更加有效、果断地进行决策,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缓解内耗。

完美主义往往被认为是导致内耗的原因之一。因为总期望做出最优的选择,凡事都尽善尽美,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赞美,因此才总在决策时犹豫不决,陷入选择困难之中。然而完美主义哲学并不有助于成功,因为完美主义是一种不可能的高期望值,还会产生拖延、努力过度、储藏、防御性、挑剔等反作用。因此,我们的观念需要从完美主义哲学向健康哲学转变,把“我必须做的尽善尽美”变成“我会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如何减少精神内耗,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曹雪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缓解情绪困扰。观察情绪、理解情绪、接纳情绪,为问题解决开路。
(2)通过时间管理来管理动机冲突。将要做的事情按四象限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3)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动正确,则保持应用到下一次行动;行动失败,则减少当前的行为,探索其他备用方案。
(4)体验与反思。用小成功增加自己的自信,体验满足感,反思行为的有效性。

会客厅:为何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
分享人:
罗伯特•斯滕伯格(康奈尔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李朝旭(心理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斯滕伯格主要著作译者)

斯滕伯格教授首先给大家做了一个爱情三元理论的量表测试,从亲密度、激情度以及承诺度三个方向,为大家呈现了爱情关系中最不可分离的三种必要因素。

斯滕伯格通过爱情理论量表,为我们总结了关系受挫的常见的原因。研究发现,伴侣的喜欢和满意都不能测试爱情的满意度,其次,关系满意度最佳预测因素与伴侣无关,而是你对伴侣的期待。

透过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研发现,爱情关系中其实掺杂很多形态,当伴侣间只存在亲密,忽略激情和承诺,一旦亲密度降低,就会导致关系疏远;如果只有激情而忽略亲密和承诺,当激情结束后,人就会产生戒断反应,假设只有承诺没有亲密和激情,就会陷入空洞而虚无的情感状态,关系也难以维持。

除了爱情三元理论以外,斯滕伯格教授还提出了“爱情故事”理论,他认为爱情是一个故事,每个爱情故事都有开始、发展和结束。他基于此为大家展示了“艺术、商业、收集、恐怖”等26个爱情故事,向大家展示伴侣的故事会被不断地书写,故事也会经过人和环境而不断变化。

斯滕伯格教授曾经还做了爱情故事的喜好调查,发现两性喜好有所差异。为什么有人会在关系中屡次失败,斯滕伯格教授认为实际是有的人压根不了解自己的爱情故事,其所理想的爱情故事与伴侣所想的并不匹配,还试图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更改故事类型,因此在爱情中常常受挫。他表示,最满意的爱情理想状态,应当是双方的爱情三元与爱情故事相匹配。

李朝旭教授基于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做了一些补充说明。

他认为爱情除了亲密、激情和承诺以外,还夹杂着痛苦和冲突。西方对于爱情更多是浪漫地开始,潇洒地结束,但中国式爱情很多还没有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例如青春期还未成熟的初恋,由于对理想伴侣的错误设定,男孩渴望找一个“母亲”式恋人,女孩想找“父亲”式伴侣,这就要求两人不断进行一个跨越际代成长,但这样的成长很难。

除此以外,李朝旭教授认为爱情的辛苦都是源于前额叶的归因和判断,大多数想得少的人在爱情都比较幸福,而思虑太多,瞻前顾后的人往往很容易在关系中受伤。这类人在关系中常常对伴侣有着过高或不合理的期待,然而另一半常常是难以感知这样的期待,并不愿做出改变和让步,说到底关系的受挫不在于伴侣是否合适,重要是在于自己对于关系的处理和态度。这也是导致爱情苦的重要原因。

因此李朝旭教授呼吁,无论在何种状态的爱情,永远不要对另一半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而应该把眼光放在自己的成长身上。

最后,李朝旭教授和主持人就当下爱情观、婚姻观进行了讨论,李朝旭教授认为不论是爱情还是婚姻,永远都不要去看自己能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而要想自己能给对方什么。

图片

圆桌派:生如夏花-学校里的生命教育课
参与人:
费俊峰(博士,副教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校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
钱中天(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苏州市常熟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病房心理咨询师)
江汶聪(厦门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阳光心理课堂》总策划)


生命教育对于学生以及成年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堂课,如何将这堂课搬到学校,让学生真正体验生命的重要性?我们特地邀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校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费俊峰、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钱中天以及厦门大学心理学硕士江汶聪及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苏州市常熟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病房心理咨询师钱中天一起来探讨“学校里的生命教育课”。

为了落实学校的生命教育课,基于现有校园心理教育知识及资源匮乏的事实,江汶聪老师针对小学生群体设计了一门阳光心理课堂。她认为生命教育的普及,是为了让孩子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感知,并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构建孩子积极的成长价值观。

大多数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首先是来自学业的压力而导致的一系列家庭矛盾和情绪问题。生命教育的出现实际是对现阶段教育的补充,可以构建孩子们除了学习以外的认知,让她们看到学习之外生命更宽广的意义。

关于如何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江汶聪老师提到,结合小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个体验式课程,该课程减少老师传递知识部分,更多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故事、游戏、绘本方式融合多项心理技术,让孩子们去感受自己、认识自己,让他们对生命有更具体的感知。

钱中天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生命教育四大关系,包括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生命。他认为生命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实际是一种危机干预的前置化。目前很多年轻人出现空心病,找不到人生价值所在,而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会孩子们去思考,去感知生命的独特魅力。

至于如何落实生命教育,钱中天结合过往的工作经验,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突破形式主义,改变中小学校里面管理层的价值观,先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的普及,才可能让生命教育在学校展开花朵,此外还可以将生命教育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传播,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

费俊峰教授认为,所谓的生命教育就是让我们的下一代活下来,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在未来的生存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让孩子学会感受生命的丰富性,此外生命教育还应当关怀人的心灵成长,促进人在生命中全面发展。

从生命教育的具体操作层面,费俊峰教授向我们分享了给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他谈到,许多大学生以及成年人生命缺失、情感体验淡化,导致他们难以面对挫折。如果采用传统的课程传播生命教育,学生参与度并不高,因此需要一些对话的氛围和空间,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以及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自我对话、空椅子以及心理剧等形式,帮助学生们创造现实,回到过去。

费俊峰教授结合危机干预以及自身与病魔作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的珍贵性,也阐述了也许生命教育并不能快速看到结果,但它就像一颗种子,终会在未来某一天发挥自己的价值。

图片

主  题:丧失悲伤的处理:心理咨询何以支持与陪伴?

分享人:李强(北京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会副会长、常务理事)

李强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哀伤的概念、表现以及该如何处理哀伤。

哀伤是由生活中的各种丧失(大多是指丧失亲人)引发的伤痛、悲伤的感觉,在人们的情绪、行为、认知、生理四个方面上都会有所表现。鲍比及派克斯认为,哀伤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麻木僵化期,渴念搜寻期,解组、忧郁和绝望期,重组复原期。罗斯提出了悲伤五阶段(也称Kubler-Ross模型),即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

这一模型被认为是一个人经历悲伤和失落时可能经历的普遍过程。普遍的哀伤反应时间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哀伤可能会持续6月-1年,部分人可能持续2年甚至更久。

哀伤咨询的目标:(1)协助生者完成与逝者之间的未竟之事;(2)增加失落的现实感;(3)处理已表达或潜藏的感觉;(4)克服失落后适应过程中的障碍向逝者告别,以健康的方式把情感投注在新的关系里。哀伤咨询的历程:(1)排除生理上的疾病;(2)建立合约与工作的关系;(3)翻新对逝者的记忆;(4)评估四项任务是否完成;(5)处理因回忆引发的情绪或没有情绪;(6)发掘并淡化连结物;(7)承认失落的终极性;(8)处理结束悲伤幻想;(9)协助当事人做最后的道别;(10)帮助当事人投入到新的关系中去。

李强老师也提出了十个建议帮助个体面对哀伤的痛苦:

(1)了解这种情绪冲击需要一段时间调适,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感受、发泄情绪。

(2)维持日常生活的规律,饮食、睡眠正常。

(3)不要孤立自己,多与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保持联系,谈论自己的感受。

(4)避免不恰当的发泄情绪:酗酒、乱发脾气、自虐、虐待别人。

(5)把心中的忧郁、愤怒、紧张等情绪逐渐消除、发泄,这些负面的情绪对人生有极大的伤害。

(6)接受过世的事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7)从怀念过世者当中转移到如何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他末完成的心愿,为家庭社会贡献心力。

(8)宗教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死亡。

(9)逐渐让过世者慢慢离开我们,在世的人需要继续人生的路程。

(10)情绪的失落可以寻找另外的人、事、物来取代。

此外,李强老师还简要介绍了哀伤辅导与哀伤治疗的区别,延长哀伤障碍(PGD)与抑郁、PTSD的区别,常用的哀伤咨询技术,以及咨询师该如何处理自身与哀伤相关的个人议题。一百种哀伤反应就有一百种哀伤辅导方法,咨询师要尊重来访者的哀伤方式,用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哀伤。

关注我们
一生很长,有些路要一起走。 关注我们,了解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最新动态。…
关注大会微博
关注大会微信
微信关注
手机打开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微博关注
手机打开微博 > 扫一扫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中国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的年度专业盛会。
立即咨询
立即参会